是进步还是落后――国产舰载相控阵雷达加装“弧形挡板”。这是近一段时期网友们讨论的比较热烈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美国的spy-1无源相控阵雷达。还是国产的**型有源相控阵雷达,雷达板本身都是平面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认为弧面阵比平面阵好或是反之的推论,在这里都是不着边际的说法。因为问题的关键并不是阵面的外形工作方式的异同,而是散热方式的不同才导致了中外舰载相控阵雷达在外型上的差距。 众所周知,相控阵雷达是由成千上万个t/r组建和晶体管构成的,而恰是这成千上万个组件和晶体管就构成了巨大的发热体,因而能否有效的对雷达进行冷却就成了研制相控阵雷达的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 如果我们选择的冷却方式合适,提高冷却效率,降低功率晶体管的结温,使成千上万个晶体管可以长期高效的工作,即可有效的提高雷达的性能,请大家注意,舰载相控阵雷达工作在海上这一特殊环境中,有别于陆地,这里再提一下170未来是装备南海舰队,对于西沙南沙热代环境,降温便更加重要。 美国的spy-1型无源相控阵雷达之所以是平面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其采用的是风冷的降温方式,国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样采用风冷的降温方式,荷兰和德国的papr也是采用风冷的降温方式,这似乎已成为了现代舰载相控阵雷达的一个特点了。在这里很明显,降温方式最好的要数德国和荷兰的相控阵雷达,因为人家的雷达个头比较小,所以可以安装在桅杆上,流经桅杆的风力较大,因而降温效果最好,工作环境也好,工作更稳定! 其实大家由目前关于国产891试验舰相控阵雷达上侧壁上得一大堆导管,即可推知我们的相控阵雷达是主动阵了,道理很简单,主动相控阵雷达每一个t/r组件都是发射源,很明显的这就要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在工作是产生的热要高,由此冷却问题便更为重要对于国产舰载相控阵雷达,进一步讲国产**型舰相控阵雷达采用的是风冷模式。而那些导管便是送风管路。 国产***型有源舰载相控阵雷达采用静压箱孔板送风方案,这种方案是天线罩和发射板之间的空间形成静压箱,于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弧面阵”,其实他的真实名字叫静压舱,而阵面本身依然是平面阵。 在静压舱的侧壁由若干孔型(大家观察一下图片,在雷达罩子的四周都会发现一些发白的小孔,那些小孔既是用来进风的)当然t/r组件进风口也带着小孔,只是罩在罩子里面大家看不见就是了)。 大家注意以下botherfour同志拍摄的舰载相控阵雷达的大尺寸图片,在雷达罩子的底部还有一个绿色的管状物,被绿色的防雨布遮盖着,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这个细节,这不是工作的脚手架,而是相控阵雷达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风机。风机的作用我想就不用我在来向大家解释了吧,至此国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面纱被揭开了。 评价: 关于以上我所提到的那个叫风机的东西简直就是奇丑无比,严重损害了“板转”的整体形象,也反映出我国在工业外形设计上的巨大不足,由此从外型角度打分,在现役几型舰载相控阵雷达上外形设计最漂亮的要数papr,其次是spy-1,最后才是国产舰载相控阵雷达。 但有消息介绍,这种特殊的设计降温效率非常高,而且使的内部某些部件的重量减轻,与国外同类型相比,单在阵面重量这一项就减轻了2.73吨,单面成本比过去节约了40多万。特别是热效率比过去提高了4.6倍。这可是个了不起的进步,14所为该舰载相控阵雷达专门研制的某冷板,获得了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2等奖。我看就再给每人发一辆中华好了! 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这里我说:不管啥样的板转,逮到飞机导弹就是好砖。 最后,发表一下个人观点。关于对目前在役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性排队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处理数据能力,到工作稳定性再到功率,工作模式,以及作战软件的开发,只能比较客观的说国产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性能上完全超过了spy-1的早期水平。应该与德荷的papr处于同一起跑线,又因起步较高,发展前景巨大。有望全面超越spy-2(美国正在研制舰载主动相控阵雷达,代替被动相控阵雷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第一步是走对了,就看下一步的发展了) 补充重申一个问题:国产**有源舰载相控阵雷达的t/r组件波导管为矩形波导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