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又一个河姆渡 田螺山能否为我们揭开谜底


日期:2004-06-17 23:24:21|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浙江余姚轰动了―――本月初,距河姆渡遗址仅7公里处,发现一个迄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文化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和河姆渡时间相同,规模相若。   当记者赶到挖掘现场,得知最新消息:余姚市有关部门准备把田螺山和河姆渡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轰动与厚望都寄予这个才露“冰山一角”的遗址。只因被誉为“长江流域文明源头”的河姆渡文化,到底从哪来,又去何处了,发现20余年来始终是谜。田螺山,能否揭开谜底?   7000年前常来常往   踏入田螺山考古队现场临时租住的二层小楼,大门随即被记者身后的考古队员拉上,再一丝不苟地加上一把大铁锁。   300平方米的试掘区还没挖完,就找到700多件文物。除少数几件被运往余姚博物馆,绝大部分留在小楼里,整整6房间。   “当年4万平方米的河姆渡遗址挖掘了2600平方米,出土文物6000多件,堪称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文物密度之最。现在看来田螺山的文物密度还会超过河姆渡。”考古队员黄渭金告诉记者。   尽管尚未进行碳14检测,但从出土的文物形制判断,田螺山遗址所处时代为距今7000年到5600年的1500年间,与河姆渡遗址同一时期。   这里有与河姆渡相似的发现,如橡子、稻米、葫芦、蕨菜等植物遗迹,狗、牛、鲸鱼、梅花鹿、金枪鱼等动物遗骸,表明7000年前人类已开始种植谷物、栽培蔬菜、出海捕鱼、驯养动物……但这里更有河姆渡之未有,甚至是国内新石器文化前所未见的全新发现。高度超过90厘米的陶盘口釜和双耳夹炭陶罐,刻着人脸的陶支角,状如大象头部形态的陶塑残块,针孔不过毫米的骨针,通体磨光、柄部刻花的完整木桨……   令人兴奋的是,令河姆渡一举成名的“干栏式建筑”,这被视为南方木结构建筑的起源,人类从“有巢氏”走向地面住宅的开始,在田螺山同样有遗存发现,而且更复杂,更精致。在遗址一角,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古埠头―――这意味着,河姆渡未能揭示的7000年前氏族村落布局,有望“首次在田螺山重现”。   田螺山考古队上交浙江省文化厅的报告中这样描述:田螺山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河姆渡遗址并非孤立的存在,完成了河姆渡文化“由点到面”的历史跨越。而考古队负责人、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孙国平研究员称,田螺山和河姆渡,说不定7000年前还常来常往呢。   晚了20年光阴   当地媒体上,田螺山被称为“河姆渡第二”,一个高度评价的称谓。   河姆渡,“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与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这里,1973年出土了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漆器、最早的水井遗迹,最早的象牙雕刻……最著名的,莫过于出土了当时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   当年参加河姆渡考古发掘的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老所长刘军记忆犹新,当挖掘到距地面3米深的地方时,黑褐色的土层中闪过几粒金黄―――稻谷?!刘军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7000年前河姆渡人就开始种植水稻了?要知道,此前一直有中国的稻谷栽培技术来自印度之说,那里发现的最古老稻谷遗存距今4300年。   河姆渡稻谷堆积层的总重量竟有120吨之重!经农业部门鉴定,稻谷为人工栽培。同时,大量用动物骨头制成的农具―――骨耜出土了,这些中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骨制农具,说明河姆渡人已脱离刀耕火种的时代,进入了耜耕农业的阶段。   虽然此后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了距今1.2万年的栽培稻谷硅石标本,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标本,但没有更具体证据表明栽培的方式。河姆渡耜耕农业始祖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   水稻、蔬菜、干栏式建筑、精美的陶器……河姆渡以高度发达的文化震惊了世人。经碳14检测,河姆渡遗址的时间更早于北方新石器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刘军说,全国目前发现的60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粮食遗迹的不到30处,出土过菜籽或蔬菜实物的算上田螺山也仅5处,其中4处在江南。“在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较之黄河流域,文化更先进,技术更发达。”   “中华文明的又一源头”,河姆渡当之无愧。田螺山呢?考古队的黄渭金说,时机造就了河姆渡,田螺山哪都不差,就差了20年光阴。   不为人知的是,20年前河姆渡遗址被发现时,考古队就已踏足田螺山,可惜一无所获。直到2000年,当地一家热处理厂开掘水井时,在两三米深的地层里挖出了陶片、石器、木头等文物―――田螺山方才“横空出世”。   北纬30度之谜   晚了20年的田螺山,并非只能跟着河姆渡“亦步亦趋”。   河姆渡留下了太多的谜,这或许跟地理位置有关―――河姆渡遗址在北纬30度线上。这是一个神秘地带,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西太平洋的“百慕大三角区”,古埃及的金字塔群,中美洲的玛雅文明遗址,以及中国的神农架、三星堆……这些自然和人类文化之谜,都分布在北纬30度线上。   刘军回忆,当年挖掘河姆渡,挖到距今约7000年的地层就戛然而止,再往下,全是淤泥。看起来,7000年前已开始种稻制陶的河姆渡文明,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如此高度成就的史前文化来源何处?无人能解。   田螺山提供了“解谜”的希望。通过钻探,在田螺山距地表5米、距今7000年的文化层下的青灰色淤泥里,发现了一些微粒木炭。考古队负责人孙国平说,“这很可能是更早时期的人为遗迹。挖下去,相信能为揭开河姆渡起源之谜提供宝贵线索。”   与从何处来同样成谜的,是河姆渡文化的神秘消失。   人们已知河姆渡人的生活轨迹,是距今约7000年到5000年的2000年,其后就突然无踪可寻了。对此目前流行的解释是:距今约5000年前,全球范围发生严重的洪灾。古籍《尚书·尧典》记,“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西方业有“诺亚方舟”的传说。洪水不仅淹没了河姆渡人的家园,还导致盐潮倒灌,水稻减产,河姆渡人不得不大规模迁徙……   孙国平称,“洪水之说”并不能解释全部。河姆渡人到底迁徙去了哪里?与其后同在宁绍地区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又存在着什么关系?“这些疑点,能不能在田螺山找到答案?值得欣慰的是,田螺山地表基本上都是农田,很少人为设施,良好的地面环境,为进一步挖掘提供了条件。”   期待,田螺山早日撩开神秘面纱。(解放日报 尤莼洁、季方)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