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诸葛亮兵法(3)


日期:2004-08-26 15:32:15|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普颖华、华名良 主编

兵权 逐恶 知人性 将材 将器 将弊 将志 将善 将刚 将骄 将强 出师 择材 智用 不陈 将诫 戒备 习练 军蠹 腹心 谨候机形 重刑 善将 审因 兵势 胜败 假权 哀死 三宾 后应 便利 应机 揣能 轻战 地势 情势 击势 整师 厉士 自勉 战道 和人 察情 将情 威令 东夷 南蛮 西戎 北狄 戒备 习练 军蠹 腹心 谨候 戒  备   原文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士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译文   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使全国覆没,无可挽回,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国家出现了危难,君臣应齐心一致,废寝忘食,共同谋策,挑选有本领的人担任将帅,指挥三军应敌。如果不能居安思 危,就是敌人已打到了家里也不能警觉,如同燕子的窝巢搭筑在门帘上,鱼儿游戏在旱锅里,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传》说:对事物没有计划,不准备到毫无差错的地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蜜蜂和蝎子一类的小昆虫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工具,更何况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国防建设,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可怕,所以说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可见,三军将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的是一个国家常备不懈的问题,指出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比防务更重要的。文章多方面论述了加强防务的重要,得出“有备无患”的结论。一个国家如此,一支军队同样如此,文章强调指出:“三军之行,不可无备。”由全文的详尽论 述,不难了解,一个国家的用兵之道,不在于用兵打仗,最重要的在于日常的防备,这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根本。文章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问题论述得十分突出而透彻:“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敌人来了还不知警惕,那就犹如燕子把窝筑在门帘上,鱼在锅里游,灭亡的日子只在旦夕之间了!”好好想想诸葛亮这个警句,不必多说,就该明白了。   拓例   魏绛居安思危   春秋时期,有一年郑国由于攻打宋国而引起中原十一个国家的不满,他们联合出兵支援宋国,把郑国打得一败涂地。楚国趁火打劫,又出兵逼迫郑国向他投降。郑国无奈只得应允。这样一来又引起以晋国为首的齐、卫等十二国的不满,它们联合讨郑,郑国无力抵抗,只好请求与晋国和谈。郑国为了讨好晋国,送去大批礼物,有技艺超群的乐师、歌女、乐器、兵车、晋悼公收下礼物,心花怒放,当即将几名歌女赠送给有功之臣魏绛,并且亲切地说:“你为我筹划多年,样样事情都办得很顺利,你我之间虽为君臣,但象音乐一样合拍。现在郑国送来了礼物,咱俩一块享用吧!”魏绛婉言谢绝了国君的分赠,并且规劝说:“晋国所以安全,朝政所以清明,首行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大臣们的同心同德、一致努力,我个人是无功可言的。无功受禄我怎么敢当呢?我提醒您注意,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不要忘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呀……” 习  练    原文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亡。”又曰:“善人教民七年,变可以即戎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 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译文   如果军队士兵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敌人的一个士兵;如果军队士兵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名士兵就可抵挡百名敌人的进攻。所以孔子说:百姓没有受到教育和训练就去参加战斗,这是让他们去送死。”“让贤德的人 用七年的时间来教育和训练百姓,他们马上可以投入战斗,并且个个都勇猛善战!”这就是说想让百姓投入战斗,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训练时,要使百姓明白什么是礼,什么是义,要训练、教诲他们有忠信的思想,要讲明赏罚的界限,用赏罚来制约督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自觉上进。然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列队与解散,坐下起立,行进立定,前进后退,解散与集合,使他们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象这样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千教万,就可以使整个三军受到训练,最后再让将士接受战术训练就可以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了。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军队训练问题。文章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平时训练的重要性,并引用孔圣人的话:“不经训练而让士兵去打仗,这是让士兵去送死!”清楚无误地说明了平时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不但论述了训练的重要性,而且述说了训练方法。在作者述说的训练方法中,有一个见解特别值得提出,这就是作者说的:“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这和我们现在说的群众性练兵方法是一致的,先训练骨干,再由骨干训练他人,逐步扩大,互帮互学。   拓例   勾践励兵灭吴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大夫文种走向前拱手对越王说:“我听说,一个聪明的商人,夏天的时候要准备冬天的货物;走旱路时要想到准备好船只。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在国家安定无事的时候,你就应该选择贤能的人,管理 好国家大事,使国家富强起来。如今打了败仗,你才想到这一点恐怕太晚了吧!”越王勾践为了激励自己,每天睡觉都躺在茅草上。他还在自己卧铺上方挂一个苦胆,每天早、中、晚都要尝一尝苦味,意思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亡国之苦。战后的越国,国土狭小,人口稀少,为此,勾践制订了一系列发展人口的政策:女 子17岁必须出嫁,男子20岁必须取妻,不然父母要受到处罚;妇女生了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国家都给予奖励;生了多胞国家给予更优厚的补助。就这样,经过10年的努力,越国的人口大量地增加了。他还亲自种田,收了粮食做为自己的口粮,又叫他的妻子亲自织布,用来做自己的衣服。十年里不向人民征收赋税。这样,百姓家中都储备了足够三年食用的粮食。20年过去了,人民富有了,国库也充实了。他又轮番地对男人们进行军事训练,使每一个适龄男人都身体健壮又懂得怎样打仗。国富民强了,但百姓都没有忘掉国家的耻辱。他们纷纷要求越王勾践出兵攻过吴国, 报仇雪恨。越王勾践却说:“过去打败了仗,是我的罪过,还是不要打仗吧!” 百姓忿忿地说:“目前全国百姓都十分尊敬您,就象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当儿子的都想报父母被杀之仇,当臣子的都想报大王您受辱的仇。战争打起来了,谁能 不尽心竭力呢?大王,您领导我们战斗吧!” 勾践点点头,他激昂地对百姓说:“我听说,古代的明君不担心兵力不足,而担心大家的意志不一致,今天我们大家同心同德,一心一意了,我还顾虑什么呢?现在夫差的士兵虽说有10万人。但是,他们没有统一的意志,是不堪一击的。我只希望大家听 从指挥,遵守纪律,英勇作战。对勇敢向前的人一定奖励,对胆小的人一定处罚。希望 大家记住。” 战士们出发了,父母都勉励自己的孩子,兄长都鼓励自己的弟弟,妻子都劝慰自己 的丈夫;“我们的大王是个英明的人,你们要忠心地跟着他为祖国勇敢战斗,前进吧! 去打败我们的敌人!战争打起来了,吴国大败。 军  蠹    原文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 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 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 必败也。    译文   军队行动时,有几种情况可以直接导致全军崩溃:一是对敌情的侦察不仔细、不准 确,在消息的反馈上不按规定进行,与实情不相符合;二是不遵守命令,耽误了集合的 时间,使整个军事行动受阻,丧失了战机;三是不服从指挥,不听候调度,忽前忽后, 七零八乱;四是将官不体贴下级,只知一味地聚敛搜刮;五是营私舞弊,不关心下级将 士的生活;六是迷信诽谤之辞、神鬼怪兆,胡乱猜测吉凶祸福;扰乱了军心;七是士兵 不守秩序,喧哗吵闹,扰乱了将帅的决策和执行;八是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张;九是贪 污现象严重,侵占国家财物,无所不为。    解析   本篇文章指出了用兵的九项大忌。在这里,诸葛亮以“蠹”作比喻,十分形象准确 地说明了其危害。“蠹”的一种虫子,专门从里面咬书、咬衣服、咬木头,而至毁坏这 些东西。现在诸葛亮把用兵中的九种错误,比作军中之“蠹”,说明这是毁灭一支军队 的内部因素,实在精妙绝妙绝伦,引人深思。在实际用兵中,因为犯了这九项大忌中的 一项或数项,而导致失败,甚至全军覆没的事例,那真是数不胜数。诸葛亮能把这些教 训归纳成九大忌,并冠以“军蠹”之名,对任何一员将领都应说是极大的帮助。他们都 应谨记在心,绝对不能犯忌!    拓例   诸葛亮火烧博望   曹操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到博望坡见 机行事。夏侯惇却听不进去,只把刘备看作“鼠辈”,把诸葛亮视作“草芥”,傲然领 兵起程。诸葛亮让刘备招募民兵。共招到三千人,诸葛亮从早到晚教他们演练阵法。忽然来报,曹操派夏候惇领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刘备请诸葛亮商议。诸葛亮怕众 将不听号令,向刘备借了印和剑,然后聚集众将传令。诸葛亮说:“博望坡左面有山, 名叫豫山;右面有座树林叫安林,这两处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以带一千军兵去豫山 埋伏,等敌军到来,放他们过去,别打;他们的辎重粮草必定在后面,只等看见南面火 起,再让军兵出击,焚烧他们的粮草。翼德带一千军兵到安林后面的山谷中埋伏,只要 看见南面火起,就可以出来,到博望城旧的屯粮之处放火烧粮草。关平、刘封领五百军 兵,预备引火的用品,在博望坡后面两边等候,到初更时敌兵一到就放火。”又命从樊 城召回赵云,命他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最后请刘备带一队人马作后援。命令众人: “各自必须按计划做事,不许失误!”云长说:“我们都出去迎敌,不知军师却做什么 事?”诸葛亮说:“我就坐守县城!”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杀,你却在家里闲坐, 好自在哟!”诸葛亮说:“剑印在这里,违令的人杀头!”刘备也说:“难道没听过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二位兄弟,不能违令。”张飞冷笑着走了。云长 说:“我们且看他的计策应验不应验,那时再来问他也不迟!”夏侯惇领兵到博望,分 出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的都保护粮车前进。当时正是秋天,慢慢刮起了大风。曹军正 在赶路,忽然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夏侯惇把人马摆开,问明前面就是博望坡,后面是罗 川口。他让于禁、李典押住后阵,亲自出马到阵前,一望敌军,就大笑起来,说道: “我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把诸葛亮夸成神仙;现在看他用兵,用这样的军马和我对阵, 真像是赶着狗和羊去与虎豹相斗了!我在丞相面前夸口,要活捉刘备、诸葛亮,今天必 定能实现我的诺言了!”随即纵马向前,对赵云骂道:“你们跟着刘备,就像孤魂跟着 野鬼一般!”赵云大怒,纵马来战,没战几个回合,赵云就假装败走。夏侯惇从后追赶。 跑了十多里,赵云回马又战,没几回合,又再逃走。韩浩提醒夏侯惇谨防埋伏。夏侯惇 说:“这样的敌军,就算十面埋伏,我又怕什么呢!”不听劝阻,向博望坡追去。遇到 刘备接应交战,夏侯惇笑着说:“这就是埋伏的兵马啊!今天晚上,我不到新野,誓不 罢兵!”催着军兵前进。刘备、赵云立即逃走。这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没有月光;白天已刮起大风,这时就越刮越大了。夏侯 惇只顾催军赶杀。于禁、李典赶到狭窄的地方,一看两边都是芦苇,担心遭到火攻,李 典马上让后军停止前进,于禁去前军劝夏侯惇多加防备。哪知,人马走疯了,后军一时 也阻拦不住,于禁赶到前军劝住都督,此时回军,为时已晚。话还没说完,背后喊声大 起,燃起一派火光,很快烧着两边芦苇。一时间,四面八方,全都是火;又赶上风大, 火势更猛。曹军人马,自相践踏,死人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只得冒着烟火 逃跑了。   李典一见大势不好,急回博望城,却被一将拦住,原来是大将关云长。两军混战, 李典夺路逃跑,于禁一看粮草车辆全都被烧,就从小路逃跑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 正遇张飞。没有几个回合,张飞一枪刺死夏侯兰,韩浩夺路逃跑。一直杀到天亮,真是 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腹  心    原文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手足者, 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 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译文   身为将领,应该有自己的左右亲信可以咨商事情,有给自己侦察消息通风报信的耳 目,有坚决贯彻自己的命令辅佐自己的羽翼。没有心腹之人,就好比人在黑夜中走路, 手脚不知该迈向何处,没有耳目之人,就好比盲人安静地生活在黑暗中,不能做自己想 做的事,更不能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进行钻营活动;没有爪牙之人,就好似一个人饥不 择食,吃了有毒的食物,中毒身亡。所以,明智的将帅,一定要选用学识渊博、足智多 谋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选用机智聪明、谨慎保密、有很强的判断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 还要选择勇敢、彪悍的士兵做自己的爪牙。    解析   本篇文章精辟地论述了将领统军必须有忠实骨干的道理。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多方 论证:统军将领必须有足智多谋的人作“腹心”依靠,必须有能及时报告情况的人作 “耳目”,以及坚决执行命令的人作“爪牙”,才能及时掌握全军情况,上下贯通,指 挥有效,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作者敢于公然提出必须有“腹心、耳目、爪牙”,确 实很坦白,很大胆,说明作者心怀坦荡,不谋私利。其实,哪一位将领没有一批忠诚的 部下而驾驭部队呢?问题在于,不能形成一个谋私利的小集团,而是组成一个一心为国 为民的整体。这一点,作者在前面论述将领的品德时已有表述,应引起重视。    拓例   孟尝君秦国脱困   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孟尝君很爱交朋友,家里养了很多多才多艺的门客。秦王至孟尝君的才识和为人极为欣赏,于是派人请孟尝君到首都咸阳会面。孟尝君 带了很多门客来到首都,秦王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并且把宫中最好的房间让给他 住。孟尝君为感谢秦王的厚待,奉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袍,作为见面礼。秦王知道这是 非常名贵的银狐,于是吩咐侍臣一定要好好收藏。秦国的一些大臣见秦王如此信任孟尝君,担心自己的职位难保,于是暗中商量对策 排挤他。 一天,秦王准备下令召任孟尝君为秦国的宰相,一些大臣一听,顿时七嘴八舌地劝 谏秦王:“孟尝君毕竟是齐国人,如果他当了秦国的宰相,掌握秦国的命运,他当然会 替齐国打算而暗害秦国的。” 秦王听了大臣们的话,认为有理,于是决定放弃召任,把孟尝君送回齐国,可大臣 们又说:“他现已了解我们秦国的许多情况,不能轻易放他回去……”于是把孟尝君软 禁监牢,准备处决。秦王的弟弟泾阳君是孟尝君的好朋友。他见孟尝君被扣留多日,无法脱身,很着急, 于是带着孟尝君和礼物去见秦王宠幸的夫人,请他帮助。夫人乘机敲诈说:“放走孟尝 君只要我一句话就行,但也想要一件银狐皮袍。” 这可叫人犯了难,只有一件银狐皮袍已送给了秦王,无法应命。这时一位门客想出 一个主意,对孟尝君耳语了一阵。当天晚上,那位门客从狗洞爬进后宫,从秦王的衣库里盗回了银狐皮袍。那位门客 出来时惊动了昏昏欲睡的门卫,于是他就趴在地上“汪汪”地装狗叫。门卫真以为是狗, 也没留意,门客顺利取回了银狐皮袍。夫人得到了银狐皮袍,真的说服了秦王下令放回 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急忙连夜返回,走到函谷关,天还没亮城门紧闭,依照秦国关卡规定, 鸡鸣才能开大门。孟尝君一行非常着急,慌作一团,又怕秦王反悔派兵追来。正在这万 分焦急的时刻,一位善于学鸡叫的门客偷偷地学着公鸡啼鸣,他这一叫,附近人家的公 鸡也跟着叫起来,守城门的士兵一听鸡叫,就打开城门,把孟尝君一行放了出去,孟尝 君终于脱险。秦王果然后悔,派兵追赶,可惜孟尝君早已逃出了秦国。 谨  候    原文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 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 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客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 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日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 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译文   凡是将领领兵出师不利,都是因为轻视敌军而产生的后果,所以军队在出师时要严 格法律、法令,详细考虑各种细节,按战争规律行事,否则的话仍然会招致灭亡。这些 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十五项:一是虑,要仔细地考虑、谋划,探明敌人的所有情况;二是 诘,盘问、追查,搜集敌人情报,并仔细判断情报的真假;三是勇,见敌人阵势威武强 大的不退怯;四是廉,不为眼前小利所诱惑,以义为重;五是平,赏罚公正,公平合理; 六是忍,忍辱负重,寄希望于未来更伟大的使命;七是宽,宽厚,宽宏大量,能包容他 人;八是信,忠信、诚实,遵守诺言;九是敬,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十是明,明白 是非,不听信搀言;十一是谨,严谨、慎重,不违礼不悖法;十二是仁,仁爱,能无微 不至地关心、体贴下级官兵;十三是忠,忠诚报国,为了国家的利益,就是赴汤蹈火也 在所不辞;十四是分,行为有分寸,守本分,做事情量力而行;十五是谋,足智多谋, 能知己知彼。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治军用兵必须严谨的问题。作者提出“师出以律”,要求将领治军 用兵都必须按原则办事,否则就会“败军丧师”。接着,作者提出了十五项“律”,详 细陈述了治军用兵必须遵循的十五项原则。这十五项原则,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兵法常 说的,也是作者在多篇文章中反复论述过的“仁、义、礼、智、勇、严、信”等项,这 是造就一支仁义无敌之师的关键。任何一位想要有所作为的将领,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才能带好兵,打胜仗。   拓例   甘宁谈笑自若退敌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乘胜追击曹操的败军,一直追到南郡。 驻守南郡的魏国大将曹仁,以逸待劳,击败了吴国的先头部队。周瑜大怒,准备调兵遣 将,与曹仁决一雌雄。甘宁上前劝阻,他认为南郡与夷陵互为犄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 吴军大都督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甘宁率军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二十余回合,曹洪败走,领兵往南郡 退逃。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了夷陵。甘宁手下兵员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也不过千人。当天黄昏,曹仁 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曹军架设云梯攻城, 被甘宁守军击退。第二天,曹军构筑高楼,然后士兵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顿时箭如雨发,射死射伤 不少吴军兵士。吴军将士都有些害怕,唯独甘宁有说有笑同往常一样,毫不紧张。他命 人收集曹军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箭手,与魏军对射由于甘宁率军沉着应战,顽强 固守,曹军无法攻破城池。不久,周瑜派来救兵,配合甘宁击退曹军。周瑜为甘宁解围 后,亲自慰劳守城将士,并为甘宁记了一功。甘宁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谈笑自若,在 军中传为美谈。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