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诸葛亮兵法(5)


日期:2004-08-26 15:33:15|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普颖华、华名良 主编

兵权 逐恶 知人性 将材 将器 将弊 将志 将善 将刚 将骄 将强 出师 择材 智用 不陈 将诫 戒备 习练 军蠹 腹心 谨候机形 重刑 善将 审因 兵势 胜败 假权 哀死 三宾 后应 便利 应机 揣能 轻战 地势 情势 击势 整师 厉士 自勉 战道 和人 察情 将情 威令 东夷 南蛮 西戎 北狄 后应 便利 应机 揣能 轻战 地势 情势 击势 后  应   原文   若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光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师徒已列,戎马 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敌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身冲矢石,争胜一 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译文   如果能把危险的局面转换成容易的事情,在事情还没有转变成复杂之前就预先做了 准备,在事情还没有变得不可收拾时就采取了应对措施,在军中设立了严明的刑罚但不 以动用刑为最终目的,这是用兵的上策,这样的首领是智者。与敌人交战,将士已布列 阵形,双方兵马交错,短兵相接,这时将帅如果能乘机以种种威势扩大自己的影响,使 敌军混乱以致失索,这算得上是用兵的能者。在战场上,将帅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 但只是逞一时之能,双方损失极大但不分胜负,这是用兵中的下策。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用兵的战略思想。全文把用兵的水平分为三等,主张以智用兵,讲 求谋定而后动,不打无把握的仗。掇对仅凭血气之勇,猛冲蛮撞,将其列为用兵的下等。 这确是军事大家的见解,而非一介武夫的主张。“诸葛一生唯谨慎”,所以他能百战百 胜,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也能转危为安。综观这四篇文章,诸葛亮详尽地论述了用兵的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道出了用兵的 真谛。这些论述是其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其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拓例   狡兔三窟留后路   战国时期,齐国宰相孟尝君的家里,养了很多的食客。其中有个名叫冯谖的,没有 什么特殊的本领,所以来了很长时间也没引起孟尝君的注意。有一次,家里正赶上没人,孟尝君就派冯谖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地去收债。临走的时 候冯谖很有礼貌地问孟尝君是否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随便,你看着办吧, 你觉得应该带些什么回来就带些什么吧。” 冯谖来到薛地,召集了所有的债户,把债契收上来,又当众把所有的债契烧掉,然 后对大家说:“孟尝君让我把你们的债全免啦,今后你们可以安居乐业,过好日子了!” 人们非常高兴,纷纷欢呼、磕头。冯谖回来,孟尝君问他带了什么回来?债收完了没有?冯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 “您说让我看着办,如果我觉得应该带 些什么回来就带什么,我觉得最应该给您带回来的是‘德政’,所以我就给您带回 来个‘德’。因此我就把薛地的全部债契烧掉,债免了。”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可一 想,木已成舟,也没说什么,就算了。 一年后,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宰相的职务,他只好回到薛地。当地百姓听到这一消 息,扶老携幼到大路上欢迎他,孟尝君对百姓如此热烈地欢迎他,感到很奇怪。冯谖就 对他说:“这就是我给您带回‘德’的验证。”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真正体会到冯谖 的用意,非常感谢他。冯谖接着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保住性命,现在你只 不过才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睡安稳觉,万一齐王对你再有不利,还得有另外的 存身之处,因此我们还得再凿两个洞才行。”于是冯谖向孟尝君请求,让他到魏国去游 说。冯谖来到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名扬各国,您如果能请他到魏国来做您的宰相, 魏国定会国富民强。”魏王正好空着相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派人带着重金来聘请 孟尝君。冯谖临走时早就告诉过孟尝君这样做只是给齐王看,并不要接受聘请。所以魏 王连请了三次都被拒绝了。果然齐王听说魏国要请孟尝君做宰相,吓得连忙叫人带着黄金、彩车,用很隆重的 礼节把孟尝君请了回去,恢复了原职。齐王为了表示诚意,特意问孟尝君还需要什么。冯谖就偷偷告诉孟尝君说:“请求 齐王在薛地建立祠庙,再赐份先王留下的祭器,以保薛地的安全。”齐王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祠庙建成那天,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已经挖 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安安稳稳睡觉了。” 便  利   原文   夫草木丛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无隐,利以潜伏;以少击众, 利以日莫;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遇渊隔水,风大暗昧,利以搏 前击后。    译文   在草木茂密的地区作战可以采用游击战略;有浓密的山林地带作战可以用突击的办 法,出敌不意;在平原作战没有任何隐蔽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壕堑战术;在敌众我寡 的情况下,我方应在黄昏时候攻击敌人;在我众敌寡的时候,则应在清晨向敌人进攻; 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兵力强盛,则应速战速决;如果隔岸对峙,又有风沙,视线不清, 就应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基本战术策略。详细说明在各种条件下宜于使用的战术,启发将领 按照客观条件灵活运用战术,而不可主观臆断瞎指挥。    拓例   主观臆断失街亭   三国时,诸葛亮得报司马懿领兵二十万前来,立即布置镇守街亭,诸葛亮说:“这 是我军的咽喉要道,关系重大。如果失了街亭,我们大军就完了。”马谡自愿前去守卫, 诸葛亮告诫:“这里没有城郭,又没有险阻,防守非常困难。”马谡却说:“我自幼熟 读兵书,懂得兵法。难道连一个街亭都守不住吗?” 马谡到达街亭,看了地势,就笑诸葛亮多心,料定魏兵不敢来,把诸葛亮的谆谆嘱 咐全抛到一边。王平要在五路总口当道下寨,他却要上土山屯军。王平说:“如果魏军 来围住怎么办?”马谡却大笑说:“你真是女子的见解!兵法说:‘居高临下,势如破 竹’。魏兵如来,我让他片甲不回!”王平又说:“我多次随丞相出征,每到一处,丞 相都尽心指教。我看这座山是个绝地。如果魏兵切断我军水道,我军就会不战自乱了。” 马谡说:“你不要乱说!孙子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魏兵断我水道,蜀兵岂不死 战?可以以一当百。我一向多读兵书,丞相还事事问计于我,你为什么拦阻我呢!”王 平又请求分兵在山下扎一个小寨,成为犄角之势,可以呼应。马谡连这也不答应,这时, 百姓成群结队逃来,说魏兵已到。王平要辞去,马谡才分兵五千让他去自己下寨。探路 回报,街亭有守军,司马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人!我不如他。”听说蜀军屯兵山上, 司马懿才放心。然后,亲自去察看,马谡还在山上大笑说:“他们如果要命,就不来围 山!” 司马懿派人打听到是马谡守卫,就笑着说:“只有虚名,实际是个庸才!孔明用这 种人,怎么能不误事!”随后带大军把土山四面围住,蜀兵一见魏兵漫山遍野,十分严 整,全都丧胆,哪里还敢下山。马谡连连摇动红旗,蜀将谁敢去冲杀呀!马谡大怒,亲 自杀了二员将领,众军害怕,才奋力下山冲击魏兵;但哪里冲得动,蜀军又退回山上。 马谡这才知道事情不妙,让军士紧守寨口,等待外援。蜀兵被困一天,山上没有水,众 军吃不上饭,嚷到半夜,山南蜀兵就打开寨门,下山投降魏军去了。司马懿又命人沿山 放火,蜀军更是大乱。马谡一看守不住了,就驱赶残兵杀下山,往西逃跑了。 应  机    原文   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 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 非虑也。    译文   必胜的要诀及掌握情势变化以指挥调动部队的方法是出其不意。如果不是智者,谁 又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呢?掌握时机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如果猛兽离开山区,失去了 险峻的山势做依托,就是个孩子手持长戟也可以吓退它,而小小的毒蜂只凭借自己一根 毒刺,就可使强壮的大汉不敢靠近,对敌人来说,让灾祸突然出现,防不胜防,无法预 料,是最好的制胜办法。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基本战术策略。侧重于论述捕捉战机。文章强调指出抓住战机的重 要,文章说,小孩抓住了战机,可以制服猛兽;小小的毒蜂,如出击得当,可以让壮士 大惊失色。文章特别强调抓住战机,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可收到意外的效果。    拓例   曹操北伐出奇兵   东汉末年,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进犯,其中辽西的单于蹋顿势力最强。公元207 年,曹操亲自率兵讨伐,以稳定北疆。   由于曹军人马众多,粮草无数,所以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今河北省雄 县西北)。谋士郭嘉对此状况很焦急,便对曹操说:“兵贵神速。行军千里去打人家, 又带这么多的东西,是很难取胜的。如果敌人知道我们来了,必然会有所准备,不如留 下辎重,派出轻兵日夜兼程,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才能获胜。”曹操觉得郭嘉言之有 理,亲自点出数千精兵,轻装前进。在白狼山,曹军与蹋顿的数万骑兵相遇了。曹操登 上山头,见敌军虽人数众多,但队形不整,于是下令先锋张辽率领部队冲杀上去。将士 们以一当十,奋勇杀敌,结果蹋顿军队大败,许多将领都死于乱刀之下。 揣  能    原文   古人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 也?士卒孰练也?军客孰整也?我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 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译文   古代善于用兵的将领,往往能在掌握了敌我双方实力的虚实后就对双方交战的结果 有了基本的认识。将帅在预料胜负的结果时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双方的君主哪一个比较 圣明?双方的将领哪一个更为贤明有能力?双方的官吏哪一方更有能力?双方哪一方的 粮草更为充足?双方中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双方的军容哪一方更为严整?双方的战 马哪一方跑的快?双方哪一方占据的地势更为险要?双方哪一方的幕僚更有计谋?双方 各有哪些可以畏惧的邻国?双方哪一方的国力更富有?双方哪一方的百姓生活更安定? 通过比较上述几个方面,双方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出判断了。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知已知彼的问题。这是我国军事家们都十分重视的临战指挥的基本 问题,孙子兵法也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诸葛亮十分强调开战之前深入分 析敌我力量对比,不打无把握之仗。这再一次显示了诸葛亮谨慎用兵的指导思想。   拓例   诸葛亮两全遣兵   三国时期,曹操谋杀马腾之后,又想趁周瑜新死之际进攻东吴。而这时刘备正在积 极准备攻取西川。曹操认为既攻东吴又防止刘备的势力扩大,似不可能。另一方面如果 放纵刘备入川,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使孙权处于无援的地位。于是决定举兵攻吴。孙权 得到消息大惊,忙向刘备求救。刘备、诸葛亮认真分析当时形势,认为如果孙权被灭刘 备则成为更孤单的力量。如果援助孙权,则失去进兵西川的好时机。诸葛亮经过认真思 考,他认为不动用江南之兵,也不必动用荆州之兵,曹操不会真的举兵东吴。只要修书 一封给马超即可。原来诸葛亮想到,曹操杀了马腾;其子马超必有报仇之心。这时如果 表示与马超结好,马超必定更加放心地考虑攻打曹操。果然,马超见到刘备的书信后, 马上决定攻打曹操,并连下长安、潼关。曹澡得知马超由西入关,只好率军调头舍东吴 而顾马超。这一实例充分说明诸葛亮根据当时几方力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找到了 变两难为两全的对策。 轻  战    原文   螫虫之触,负其毒也;战士能勇,恃其备也。所以锋锐甲坚,则人轻战。故甲不坚 密,与肉袒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探候不谨,与无目同;将 帅不勇,与无将同。   译文   蜜蜂等有毒刺的小虫子就是凭着令人生畏的毒刺来保护自己,使人不敢轻易地招惹 它,士兵在战场上能勇敢作战,是因为他有精良的武器作依靠。所以,只要有了锋利的 武器,坚实的铠甲,那么所有的将士都可以勇猛善战。如果铠甲不够坚实,就好象赤身 裸体与敌人拼杀;如果弓箭射不中敌人,就好象没有弓箭一般;如果射中了目标,但因 为力量不够没有射进去,就好象弓箭没有箭头一样;如果战前的侦察工作做得不仔细, 不周详,就好象一个盲人在准备作战;如果将帅不能英勇更不善战,就好象没有将帅一 样。可见,这些都是在战备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用兵准备问题。文章论述战前要充分准备,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 是前一篇的补充。文章用了四组句子,以排比的句式,论述了没有准备的危害,论述十 分突出,发人深思。这三篇文章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指挥作战的基本战术原则,主要是临 战决策。在把兵力投入战斗前,作为指挥作战的将领必须认真处理这些问题,真正做到 情况清楚,准备充分,战术运用得当,才有必胜的把握。   拓例   诸葛亮反兵法用兵   曹操在赤壁遭到大败后,仓皇逃命,行至华容,见前面有两条通路。一条是小路, 山险道窄,坎坷难行,但却近50里;另一条是大路,宽畅平坦,但却远50里。诸葛 亮认为曹操深谙兵法,多谋善断,故用反兵法原则而用兵。他在华容小道上预先设点埋 伏,并故意暴露若干目标,让曹操看出有兵马埋伏。   曹操犹豫了,究竟走哪条路好呢?前面探路的军士跑回向曹操请示:“前面有大小 两条路,都通南郡。大路平坦,远50里;小路经过华容道,窄狭难行,却近50里。 请问丞相走哪一条?”曹操下令两条路都去探一下。   军士探路回来报告:“大路上看不到什么动静,小路的山口子上,有几处在冒烟。” 众将认为:烽烟起处,必有伏兵,不宜走小路。曹操想了一会说:“不,还是走小路。” 大家惶惑不解,曹操说:“你们哪里懂得,兵法上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诸葛亮派人于小路烧烟,诱我走大道中其埋伏。我会上当么?”于是,他领着部下走向 华容道。结果,恰恰中了诸葛亮的圈套。   原来诸葛亮针对曹操深知兵法,多谋善算的特点,算敌之算,因敌施谋,将兵力设 伏于华容道,并故意暴露出此处有兵马的真情,使曹操反以为假,误入歧途。 后来,幸亏奉命在华容道伏击曹操的关羽重信义,心肠软,受不了曹操的哭求,网 开一面,曹操才得以死里逃生。 地  势   原文   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 兵之地。土高山狭,蔓衍相属,此车骑之地。依山附涧,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浅 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竹树交映,此枪矛之地也。   译文   好的地势对军队作战取胜是最好的帮助,身为将帅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地势地形特 点就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高山峻岭、森林险川的地形,适合用步兵作战。山 势高陡、蔓草杂生的地形,适合用战车、骑兵作战。在依山临水、狭涧谷深的战场上, 可以用弓箭手作战。在平坦宽阔、可以自由活动的战场上,可以用长戟与敌交战。在草 木交错的地带,又可以充分发挥长枪、长矛的优势。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善于利用地形地物。文章指出,不会利用地形地物的将领,无法取 得胜利。文章还具体说明了在各种地形地物条件下,该用什么战术,甚至该用什么兵种、 兵器,都讲得十分详尽。这篇文章对临阵指挥的将领大有用处。   拓例   韩信背水破敌军   公元前205年,汉将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汉王又派他与张耳率几 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 兵,严密防守。   赵国谋士李左车对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 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不过,他们运送粮草需经过千里 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 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 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再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 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   陈余是个迂腐之人,又自以为是,他不听李左车的话,还说:“韩信的兵力很少, 长途千里赶到这里又精疲力尽,像这样的敌人我们都不敢打,别国会怎么看我们,不是 更瞧不起我们了吗?”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探听到这种情况,很高兴,庆幸自己碰上这样一个迂腐将领。于是就将军队安 营扎寨在井陉口30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韩信又派精锐骑兵2000人,每人拿一 面汉军红旗,从小路爬上附近山头,埋伏起来。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 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 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天亮后,韩信竖起帅旗,大张旗鼓地开出井陉口,赵军立刻迎击,两军激战很久。 韩信、张耳假装败退,丢盔弃旗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汉军背水 而战,非常勇敢。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 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久战不能取胜,也抓不住韩信,想收兵回营,回头一看军营里已全部插起了汉 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俘虏,于是顿时军心动摇,纷纷逃跑。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 军大败。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 情  势    原文   夫将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 有谋而情缓者。是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喜利者,可遗也; 仁而不忍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谋而情缓者,可袭也。   译文   将帅的性情对作战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将帅勇猛顽强不惧怕死亡,有的将帅性情急 躁没有耐心一味追求速决,有的将帅贪爱小功、小财,有的将帅过于仁慈失去了威严, 有的将帅虽有计谋但常常犹豫不决,有的将帅则谋略有余而不能身体力行。所以,对待 上述不同性情的将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待仅有匹夫之能的将帅要设法使其暴躁起来 然后消灭他;对待性情急躁没有耐心的将帅,要用持久战、消耗战去消灭他;对待贪图 功利的将帅,要用财、色去贿赂引诱他;对待仁慈有余威严不足的将帅要使用各种办法 使他整日奔忙;对待智而心怯的将帅,可以用猛烈的进攻使他陷入窘迫的境地;对待谋 而情缓的将帅可以用突然袭击的办法使他彻底灭亡。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对敌战术。指出对不同的敌人要使用不同的战术,从而克敌致胜。文 章把敌军将领分为六种类型,进而说明对付这些不同敌将的不同策略。文章对敌军将领 的分析细致入微,因此提出的策略针对性很强,切实可行。   拓例   刘邦因敌择将帅   刘邦于同年8月任命韩信为左右丞相,与曹参、灌婴一道率兵攻打魏王豹,以打通 汉军与汉中的通道。刘邦在发兵前把郦食其叫来询问魏王豹的情况。刘邦问:“魏大将 是谁?”郦答:“是柏直。”刘邦点头微笑道:“柏直是个乳臭未干的人,缺少作战经 验,他不是我韩信的对手。”接着又问:“魏骑将是哪位?”郦答:“是马敬。”刘邦 用手捋了一下胡子笑着说:“原来是马敬。他是秦将马无择的儿子,这个人虽然有些才 华,但敌不过我灌婴。”刘邦再问:“那么魏步卒将是谁?”郦立即回答:“是项它。” 刘邦眼睛一亮,马上说道:“是项它,他更不是曹参的对手,这样看来,我破魏是没问 题了。”于是,刘邦在胜利在握,胸有成竹的情况下,立刻传令,向魏王豹进击。   此时正值雨季,黄河水位高涨,魏王豹为阻止汉军的攻击,早已把重兵屯于黄河东 岸的蒲板(今山西省永济县西),严密封锁了渡口。当韩信率军来到与蒲坂隔河相望的 临恶渡口时,发现魏军早已严阵以待。沉着老练的韩信望着对岸的魏军和那涛涛东去的 黄河水,心中盘算着:看来在此渡河已不可能,我何不来个将计就计呢?于是,韩信令 一部分军队抓紧筹集船只,摆出要从临晋强渡的架势。暗中却乘夜暗率主力北上来到夏 阳(今陕西韩城县南)。韩信令部队连夜迅速砍伐树木,制造了很多大木瓮,用绳索连 结起来,漂在水上,代替船只,出其不意地渡过了黄河,奔袭魏军后方重镇安邑。魏王 豹得知后,大吃一惊,慌忙引兵赶往安邑,迎击韩信。韩信针锋相对,挥师大战魏军。 魏军不堪一击,很快被杀得溃不成军。汉军乘胜追杀,斩杀魏军无数,魏王豹最终没能 逃脱被擒的下场。 击  势    原文   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小习,器械不修, 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史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若用贤 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译文   古代善于用兵的将领,一定会首先打探敌人的情况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对策。凡是敌 人处于下列情况:军队长期征战失去锐气,粮食供应不上;百姓对战争怨声不断;士兵 不熟悉军中的各项法令;武器装备不充足;行动作战没有任何计划可言;战时孤立无援; 将、官对部下刻薄无度又暴敛资财;赏罚不清,士兵懈怠;阵营混乱,没有秩序;偶尔 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这时就可以向敌人发起进攻。凡是敌处于下列情况:能选派 贤良之士辅助将帅,粮饷充足有余,百姓生活安定,铠甲、兵器锐利精良,能与周边国 家保持和睦友善的关系,又有大国作后盾,这时,就应设法避开敌人,不可轻举妄动。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探敌情”的重要,要求将领先探明敌情,再定进退。临战必先探 明敌情,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然而,如何探明,如何决策,就不是人人懂得,人人能 处理好的了。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给将领提供了这方面的参考。文章详尽说明, 对哪些敌军可以进攻,对哪些敌军则要避开。这些经验之谈,对临阵指挥的将领太有用 了!   拓例   诸葛亮疑兵取西川   公元219年三、四月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今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斗争 日趋激烈。   魏蜀两军隔着一条河安营扎寨。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使用了疑兵计惊诈曹操,大败魏 军。诸葛亮命数百名士兵带上战鼓和号角,埋伏在上游的山上。要他们以炮声为号使劲 敲鼓吹号。于是,或在黄昏,或在半夜,只要军营里炮声轰鸣,这些士兵就拼命擂鼓吹 号。   曹操听到从蜀营传来鼓号声,以为蜀军要来劫营,忙出帐察看,连一个蜀兵的影子 也没有见到,他就回帐中休息。隔了一阵了,蜀营又传来炮声和鼓号声,曹操又被惊动。 这样一连折腾了好几个通宵,曹操被弄得心惊胆颤,疑虑重重,为了对付蜀军的偷袭, 他只好把军营从隐蔽的地方迁到宽敞的地方。诸葛亮见曹操中计,魏军暴露,就率大军 渡河背水设阵。曹操看到后,更是心疑。双方交战后,蜀兵佯败,并故意沿路丢弃兵器。 曹操的士兵一边追,一边争抢兵器,一片混乱。曹操见状,下令杀死了那些抢兵器的士 兵,同时命军队撤退,诸葛亮乘机指挥蜀军追击,魏军大败。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