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家的创始人
日期:2004-08-29 19:55:40|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李志勇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
老子(李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春秋末期哲学家,道家创始人。楚国人,曾任周朝的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后见周朝衰微,遂隐退。《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做,有争论。书中记录了老子的基本思想。《老子》否认天有意志,第一次提出“道”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由道派生,但道又是不可言说的,它惟恍惟惚,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这个道是精神还是物质,学术上有不同看法,《老子》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把矛盾看成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它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具有很大的消极性。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无为包括“寡欲”、“绝学”、“不争”“不言”等,老子的无为思想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后代的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哲学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切由道生出。
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他反复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是以实际行动去解决矛盾,而是极力保持现状,回避矛盾的急剧转化。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并指出:一个好的军人不会耀武扬威,一个善于打仗的人不会暴躁发怒,一个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跟敌人硬拼。还要注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上,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的力量莫过于它。他还举例说明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一类,从树木强大会折断,推断出军队强大就会覆灭。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社会历史观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表现出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