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航空母舰:多少神奇故事成就的“海上霸主”


日期:2005-02-25 15:00:43|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中国国防报

航母是海战场上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是20世纪出现的最重要的海上兵器。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海上霸主”的诞生和完善却经历了许多不寻常的曲折和坎坷—— 李学华 郭丹 邓宁少校用他的生命冲破了飞机着舰的禁区,唤醒了人们彻底改变母舰结构的意识 航母编队之所以能在广袤的海洋上纵横驰骋,倚仗的完全是舰载战斗机的强大作战能力。解决飞机在母舰上的起降问题,是航母发展史上突破的第一道难关。 当时的飞机都比较轻,利用逆风起飞很容易。早在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侦察机就从英国“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上起飞成功。但在此后的整整3年时间,没人敢驾机在军舰上降落,因为那时的飞机母舰甲板中央还伫立着高高的塔式桅杆和烟囱,几乎没有给飞机降落留下空间。设计上的不足使飞机着舰成了飞行员们的禁区。 3年之后,挑战禁区的人出现了,他就是海军少校欧内斯特·邓宁。邓宁少校是英国海军“暴怒”号航母(当时称为“飞机载舰”)上的海军航空兵指挥官,领导着14名军官和70名水兵。飞行技艺高超的邓宁是个不甘平凡的人。他决心突破飞机着舰的禁区。他的着舰构想说来也很简单:在母舰后甲板上降落,利用烟囱和上层建筑一侧的狭窄空间侧滑,进入母舰前部69.5米长的飞行甲板,这样就可以大大延伸降落滑行的长度,使舰上降落成为可能。 1917年8月2日,少校决心把他的构想付诸实施。这天,地勤人员精心检修了邓宁少校的“幼犬”战斗机,并在机翼后部特别装上了几个环套。可别小看这几个不起眼的东西,它们可是地勤人员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安全装置,一旦飞机降落后在甲板上停不下来,可以试着抓住环套把它拽住。说起来也许有些可笑,但这是当时人们所能采取的唯一的保护措施。 少校的起飞很漂亮。轻盈的“幼犬”在空中绕了几个圈子,坚定地进入了降落航线。甲板上的人们屏住了呼吸:成败,甚至生死都在此一举!“幼犬”的机轮几乎丝毫不差地按照预想落在了“暴怒”号后甲板上。邓宁少校娴熟地操纵着飞机,侧身滑过甲板中央的烟囱和上层建筑,顺利进入前甲板的木制飞行跑道。观望的人们稍稍松了口气:少校总算完好无损地开始最后的滑行了。69.5米够不够他停下来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滑行的飞机移动,负责保护的几个地勤人员甚至开始移动他们的脚步了:飞机滑行的速度虽然不快,但由于没有机轮制动系统,近70米的跑道估计是不够用的!就在“幼犬”即将滑出跑道的一瞬间,几名大汉死死抓住了机翼后的环套。谢天谢地,它总算停下来了,着舰成功了,但没有人欢呼:这种着舰方式也太危险了! 不过邓宁少校不在乎危险不危险,飞机能在甲板上降落第一次,就能再来第二次!一定要完成一次完美的降落!5天后,倔强的少校又一次驾机升空,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但这一次,上帝没有眷顾他。飞机降落时发动机熄火,一个机轮撞在飞行甲板上,整个飞机翻过右舷落入海中。邓宁少校被挤在残骸中,溺水身亡。 那位无名军官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他瞬间的灵光闪动居然创造了现代航母的标准样板 邓宁少校的鲜血把“暴怒”号送回了船厂。根据少校用生命换回来的宝贵经验,海军对它进行了两处大的改装。一是拆除后部炮塔,改装成长86.6米、宽21.3米的降落甲板,从烟囱和上层建筑后部一直延伸到舰艉;二是安装降落拦阻装置,该装置由横向和纵向拦阻索组成,稍高于甲板。与之配套,飞机轮子被滑橇代替,上面装有挂钩用于挂住拦阻索。另外还在跑道尽头安上了一道拦阻网作为终极保护措施,防止没有挂住拦阻索的飞机撞到前边的上层建筑。 但这些措施还是不能保证飞机的安全降落,追根溯源还是甲板中央的上层建筑捣的鬼。在航行的军舰上,这些高大的上层建筑会干扰气流,形成涡流和侧风,有时会严重影响飞机的降落。多次降落试验都因为这些涡流和侧风失败了。 继“暴怒”号之后,英国人开始了“百眼巨人”号航母的改建工程。“百眼巨人”号原名“卡吉士”号,是英国造船商为意大利造的一艘客轮,但开工不久即被英国海军买下,准备改建成航母。改建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消除甲板上的涡流和侧风。为此,英国的造船专家们一筹莫展,几个月过去了仍毫无头绪。正当改建工程难以进行下去的时候,一位海军军官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提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案。 这位没什么造船知识的海军军官想法其实很简单:既然甲板中央的上层建筑、桅杆和烟囱等等碍事,干脆把它们移到一边去好了。按照他的设想,舰桥、桅杆和烟囱可以统统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然后把整个建筑的位置从航母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上去,这样,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全通式飞行甲板。这样,影响飞机起降的涡流和侧风岂不就不消而亡了吗? 造船专家们大受启发。他们仔细研究了这位军官的方案并加以完善,正式将其命名为“岛”式设计。根据新的方案,设计人员设计出从主甲板下面通向舰艉的水平排烟道,解决了航空母舰的烟囱问题,舰桥、桅杆等其他突起物都按照那位军官的想法,合并到上层建筑中,移到了航母右舷。 1918年9月,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和“岛”式上层建筑的平原型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正式编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序列。紧随其后,英国海军动工兴建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采用了更加完善的“岛”式结构,将一个环绕着烟囱的大型舰岛配置在舰体右舷。“竞技神”号的“岛”式结构非常成功,由此一举奠定了现代航空母舰的基本结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米切尔少将指挥的历史性轰炸对推动航母和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航空母舰诞生之初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战绩,甚至还给人们留下了笑柄。1918年1月,英国海军两艘航母“皇家方舟”号和“曼岛人”号奉命攻击搁浅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土耳其战列巡洋舰“亚乌兹”号,但两艘航母上的舰载机向这艘无法动弹的土耳其军舰投下了15吨炸弹也未能伤其筋骨。孤注一掷的航母舰长想命令飞机用鱼雷攻击,但飞机挂上沉重的鱼雷后根本无法起飞,有两架飞机甚至由于鱼雷太重而坠入海中。眼看着失去抵抗能力的敌人却无法进行攻击,两位航母舰长只得指挥着航母在一片嘲笑声中离开了战场。一时间,航空母舰和它的舰载机发展前景暗淡。 改变是从1921年7月21日开始的。那天,美国海、陆军的高级将领云集在停泊于美国西海岸切萨皮克湾的“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上。他们在等待观看一次试验性轰炸的演练。3艘作为靶舰的军舰静静地停泊在不远处。排水量2.2808万吨的德国战列舰“奥斯特弗里斯兰”号赫然位列其中。 “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战列舰经历过日德兰大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虏至美国。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为它在德国海军中博取过“不沉”的赞誉。今天,它成了美国陆军航空局副局长米切尔少将的试验品。要验证的是少将提出的理论:战争中,握有制空权的一方可以战胜仅有制海权而无制空权的对手。简单地说就是,飞机可以击沉大型战舰。 海浪缓缓地拍打着“宾夕法尼亚”号的船舷,不知名的海鸟盘旋在舰艇周围,景象祥和宁静。舰上的高级将领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不相信就凭几架玩具似的飞机就能击沉如此庞大的军舰。他们在等着看笑话。 突然,天空中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8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马丁”MB-2双翼轰炸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每架战机都挂有8枚123公斤重的航空炸弹。在米切尔少将的亲自指挥下,8架轰炸机直扑靶舰! 在760米的高度上,米切尔少将下达了投弹命令。瞬间,一枚枚重磅炸弹呼啸而落。舰靶区顿时浓烟滚翻,烈火熊熊,不时有舰体的巨大碎片被抛上高空。20分钟的狂轰滥炸后,“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战列舰心有不甘地沉入了海底,随后另两艘驱逐舰“新乔治”号和“巴杰尼亚号”也步其后尘,淹没在汪洋大海中。在“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上观战的将领们惊呆了:玩具似的轰炸机竟然轻而易举地炸沉了号称“海上霸王”的战列舰!他们无法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空中力量所蕴含的巨大威力使人不得不叹服。 米切尔少将指挥的这一次历史性轰炸充分证明了空中力量对于海上作战的决定性影响,为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在美国海军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也在航母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