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攻城掠地,留在世人脑海中的往往是地毯式轰炸下的残垣断壁,正所谓“覆巢”之下难有“完卵”。然而,透过费卢杰城上空散去的硝烟,人们看到的是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巷战:费卢杰城中各类建筑物并没有成为反美武装人员的有利依托,也没有给美军造成更大的伤亡,更没有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柏林、斯大林格勒等城市战那样,呈现出巨大的破坏性和双方人员的高伤亡性。尽管时至今日伊拉克各地仍然战火不断,但从纯军事角度分析费卢杰这场结果与以往迥异的城市巷战,不难看出信息时代城市巷战某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科技成为开路先锋。从力量的使用上看,在传统的城市巷战中,进攻的一方往往依靠步兵,与占据有利地形的防守者逐街逐巷的争夺,以至于付出惨重的代价。现代飞速发展的新技术应用于战争,有效地降低了城市作战环境的复杂性,成为左右现代城市巷战结局的主要力量,也强制性地引发了作战方法的变革。费卢杰之战,为了降低城市作战的高风险,美军着眼作战需求,使用了大量适合城市巷战的新技术。如开发的“多维监视系统”,能通过侦察监视卫星、各型无人驾驶侦察机和各种电子传感器对费卢杰的清真寺、医院、商店、居民区等非军事目标进行全时监控,以防反美武装人员藏匿其中;利用反狙击手和机器人技术,能在步兵发起攻击与搜剿之前,先行发现隐蔽在各种建筑物后的敌方狙击手,而后召唤己方火力予以摧毁;新型的装甲防护技术,改变了以往不能在城区使用坦克进行攻击的惯例。如果没有这些新开发的专门用于打城市巷战的技术,即便进攻一方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再高明,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美军在费卢杰的行动证明,相对其它地形,在作战环境复杂的城市作战,战争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科技的支撑。 追求多维立体化。传统的城市巷战主要以地面战为主,首先由城市的外围开始,以层层剥皮的方式,逐屋逐街的争夺,战斗的节奏缓慢而效率低。费卢杰之战,美军使用了与指挥控制系统联网的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战斗机、轰炸机以及特种作战力量,实施联合一体化战斗,以达到对反美武装的绝对优势。战斗中,来自陆、海、空、天的各种作战力量,从不同的方向和高度,对城区内反美武装人员所占据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和摧毁。这表明新型的城市巷战由传统的地面战向多维立体化方向发展。 打击目标精确化。在传统的城市巷战中,由于情况不明,受战场迷雾的影响,往往很难区分军事目标与民用目标,进攻一方作战行动盲目性较大,为了瘫痪城市防御系统,通常要狂轰滥炸,造成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必要破坏”的附带毁伤。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如供电设施、供水设施等重要的民用目标也遭到破坏,使城市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美军正是吸取了这些教训,毁城、屠城并不符合攻城的战略目标。新型的城市巷战理念,强调要运用攻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干扰而不是彻底摧毁城市关键基础设施,以确保在歼敌后能迅速恢复城市功能。费卢杰一战,美军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消灭反美武装3000余人的战果,城内大部分建筑物保存完好,战前撤出城外的居民战后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追求打击目标精确化,并不是战争指导者良心的发现,实际上是为了打击敌方士气,争取敌方民众支持,追求战争的最佳效益,最终是为了保护自己利益,也是一种战略心理战手段的具体体现。来源:《解放军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