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习惯发帖的,既然刚才说了宋级,就再说说我对HQ-9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讨论。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HQ-9A的最大射程为120,最低射高500米,只提这两项数据是我认为他们最有现实意义(一家之言),从这两项数据来看我认为他是不合格的,当然它的出现还是填补了我们取于防空的空白,但我认为以这样的技术指标来看他是不合格的。 首先,如果我们单纯的与日本,台湾海军对抗的话,因为对手没有航母,没有强大的海军航空兵,并且作战范围应该还在我海空军的保护范围内,像这样的长程防空导弹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因为这样的战斗就是反舰导弹对射! 唯一的主要用途就是对对方为反舰导弹作中继制导的舰载直升机做出攻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时舰载直升机不能飞的太低,而且限于雷达的性能,该直升机要距离我军军舰50千米以内,以直升机的机动性恐怕难以逃脱。但对方也有能力攻击我们的直升机,所以我认为中国需要引进ka-31或研制出类似的预警直升机,以在没有航母的情况下能够在安全的距离上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 言归正传,如果对手是美国这样强大的对手,美海军主要的反舰手段是通过航母上的舰载机携带反舰导弹进行攻击,这点从美军反舰导弹发展严重滞后就可以看出来。而机载反舰导弹的射程大概在150千米,即便是要在一个保险些的距离上发射,130千米应该也够了,所以我们的HQ-9A不能在敌机发射导弹前进行有效的拦截。 那么这时它对导弹的拦截能力就尤为重要了,但500米的最小射高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我说中国的HQ-9A是不符合需要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像法国的紫菀15/30这样的系统,15的机动过载可达50g,射程30千米,在前段时间也成功地完成了对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拦截。30的射程在70千米,可有效地攻击对方的直升机。 另一方面,HQ-9A体型巨大,改进中也较难大幅提高机动性,所以开发一种中程/中程+助推火箭的涵盖中远程的导弹系统在辅以进程火炮才是最符合我们要求的。另为美国的防空模式也值得学习,有标准负责中远程,改进型海麻雀负责近中程,在以海拉姆担任最后一程防线,大家不要小看海拉姆啊,在实弹射击中他成功的拦截了以2.5马赫7米高度末端蛇形机动的靶弹,模拟的对象不言而喻,美军已开始着手全面用该系统取代密集阵系统。 当然,总的来说HQ-9A毕竟是中国有了取于防空,其雷达,载舰,和作战指挥系统应该都是不错的,我们只需在发展一种好的导弹就可以了。我想我军对500米的最低射高也不会满意,改进或发展新产品的研究一定已经在进行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