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台湾人看我军新研发的巡航导弹[上]


日期:2005-08-14 18:03:35|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xibibi1

中共研发成功巡弋飞弹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详细情况仍神秘难测。根据有限的资料来看,中共至少已研发了三种型号的巡弋飞弹,即以海鹰反舰飞弹为基础研发的「海鹰」巡弋飞弹、以鹰击反舰飞弹为基础研发的「鹰击」巡弋飞弹,以及仿造俄制巡弋飞弹的仿俄型巡弋飞弹。   中共巡弋飞弹种类   要说明的是,以上名称是笔者赋予的,中共内部名称尚不为外界所知。事实上,国际上相关报导远多于三种。如1997年时,英国Flight International杂志曾报导以色列正与中共合作以无人机为基础研制巡弋飞弹,采用惯性导引和卫星导航,最大射程达400公里,但本文仅讨论三种可能性最大的巡弋飞弹型式。      「海鹰型巡弋飞弹」   解放军最早的攻地型巡弋飞弹是三江航天集团研发的,应是以「海鹰」反舰飞弹为基础改进而成。「海鹰」飞弹原型来自「上游一号」飞弹,该飞弹仿自前苏联「冥河」反舰飞弹。50年代后期,苏联转移「冥河」飞弹的技术,中共以其为基础发展出「上游」和「海鹰」。其中「海鹰」发展出多种衍生型,包括岸基和舰上通用型、「海鹰二号」岸基飞弹、「海鹰四号」通用飞弹,以及「鹰击六号」空对舰飞弹。「海鹰」系列的特点是体积大、毁伤力强、攻击距离远,适合从远距离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其中海鹰四号飞弹采用涡轮喷射发动机,性能较佳、射程较大,属第二代反舰飞弹,三江研发的巡弋飞弹可能就是以海鹰四号飞弹为基础。   海鹰四号是以海鹰二号乙飞弹为基础改进的反舰飞弹,代号HY-4。该型飞弹最大特点是动力改用小型涡轮喷射发动机,取代原来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为使用涡轮喷射发动机,弹体腹部后方开有一个进气口,以使空气进入发动机。该飞弹气动力外型和战术性能不变,重量减轻1/3,有效射程增加1/3。海鹰四号与海鹰二号一样,弹长7.36公尺,弹径0.76公尺,翼展2.75公尺,全重2,000公斤,弹头513公斤,空射型没有助推器。该飞弹动力为涡轮喷射发动机加固体火箭助推器,巡航速度0.85马赫,最大有效射程135公里,巡航高度70到200公尺,单发命中率70%。后来中共舰船研究院改进海鹰四号,研发出供出口的C201W反舰飞弹,与海鹰四号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发动机有所改进,弹头减到500公斤,最大射程增加到200公里。海鹰四号飞弹重量轻、射程大,既可作为岸基飞弹,也可由飞机携带,性能比海鹰二号和鹰击六号飞弹先进。   根据《中国航天》和《世界航空航天博览》杂志的报导,三江航天集团在70年代后期提出研发巡弋飞弹的建议,80年代初被列为解放军武器研发重点项目。经过数年努力,三江集团在四大关键技术上获得突破,研制出「型号」飞弹的结构、原型及地面装置等。1987年末,该集团向解放军高层报告「型号」飞弹的研发情况,解放军高层也观看了该飞弹的阵地技术展示。数年后,「型号」飞弹首次试射,准确命中目标,说明「型号」巡弋飞弹最迟在90年代初研发成功。报导还透露「型号」飞弹在试射时曾创造十发十中的佳绩,至少说明该巡弋飞弹的性能相当可靠。另外报导中也透露「型号」飞弹最迟在1993年初投入生产。《世界航空航天博览》的报导中提到「长风」二字,若再和1996年解放军研讨会透露的讯息结合,该型飞弹该就是解放军二炮部队装备的首种巡弋飞弹,即所谓「长风一号」飞弹。   三江的第二代巡弋飞弹的研发始于1993年。该集团负责人和解放军接触,打下「型号甲」的基础。此时以刘华清、张震、张万年为首的职业派军人已掌控了中共军权,并制订以攻台作战为首要任务、以打高科技战争为主要方式的新军事战略。1994年,该集团完成「型号甲」飞弹的设计方案,并通过中共航天总公司的评审和中共中央军委的批准,创造解放军武器研发史上同一年内提案、评审并获准进行的先例。1995年2月24日,「型号甲」飞弹发动机首次试车失败,经过改进后才试车成功。1996年8月底,「型号甲」飞弹原型首次发射成功。1997年10月6日,「型号甲」第二批首发测试飞弹进行试射,结果颇为理想,但在10几天后,第二枚飞弹试验失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才终于成功,时间应该是在1998年春夏之际。   虽然上述杂志对「型号」及「型号甲」两种巡弋飞弹的性能很少直接谈及,只提到「型号甲」飞弹的设计原则,是「不求局部最优,但求整体最优」。和「型号」相比,「型号甲」射程增加一倍,精度保持不变,显然「型号」飞弹的射程不会太远。另外,中共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有不少瓶颈要克服,当时应该尚未掌握长程巡弋飞弹所需的小型涡扇发动机技术。不过,同一时期美苏所发展的巡弋飞弹均为携带核弹头的战略长程型,解放军又以苏联为假想敌,「型号」飞弹的射程应该不可能太短,弹头应该也会是核弹头。若配备核弹头,重量自然可以减轻,射程相对也可增加。同时命中精度要求也不必太高。若由海鹰四号的最大航程和配备核弹头等因素推断,「型号」飞弹最大射程可能在400公里左右。      「型号甲」巡弋飞弹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飞弹的设计思想发生了大变化,已从过去实施核攻击,改为传统精确打击。两份杂志的报导便提到「型号甲」飞弹改进弹头,以加大杀伤力并提高反应时间。「型号甲」飞弹首次试射成功后,引起了中共中央及军委的关注,三江集团领导人并获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国防部部长迟浩田的接见。经过综合测评,「型号甲」飞弹各项战术指标目前在解放军同类型号武器中是最好的,已达设计要求。根据试验数据,命中精度比设计提高数倍,其它各项指标也比「型号」飞弹提高,具备「点穴」式精确打击能力,其命中精度可能在20公尺左右。其导引系统尚无法确定,应该包括惯性导引、地形匹配、卫星导航及景象匹配,据报导,「型号甲」最大有效射程比「型号」提高一倍,估计达800公里左右。如果「型号」被称为「长风一号」,「型号甲」可能就是「长风二号」。   总体来看,解放军对「型号甲」巡弋飞弹的性能是满意的。据报导「型号甲」飞弹是近10年来解放军武器研制最为成功、耗时最短、费用最低的型式,创造解放军武器研发史上的奇迹。若以1998年测试成功,「型号甲」巡弋飞弹应已进入部署,应以陆基发射的二炮部队为主,未来也可能部署在海军舰艇上。   「鹰击型」巡弋飞弹   国际军事观察家普遍认为,解放军研发的巡弋飞弹中,有一种是由C802反舰飞弹改进而成。1996年12月的英国《詹氏防卫情报》杂志报导称,中共正以C802反舰飞弹为基础研发攻地型巡弋飞弹,可从陆地、海上和空中发射,配备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和地形匹配导引,具有精确攻击固定点目标的能力。1998年末,美国防部在《中共军力发展与战略展望报告》中判断?中共第一种实用型攻地巡弋飞弹将是近程空中发射型,估计在21世纪初即可形成战力;第二种攻地巡弋飞弹为长程战略型,估计数年内亦可投入使用。其中所谓近程空射巡弋飞弹,也是指由C802反舰飞弹改进而成的飞弹。1999年3月,中共《科技与国力》杂志曾透露,中共军工部门以反舰飞弹为基研发出一种巡弋飞弹,采用卫星导航、影像对比导引系统,最大射程400公里,类似美国由「鱼叉」反舰飞弹改装的巡弋飞弹,说明国外的观察有其根据。   国外观察家所以作此判断,是因C802在技术上相当容易改进。波湾战争中大显神威的美军SLAM空射巡弋飞弹,就是由鱼叉反舰飞弹(AGM-84D)改进而成。这两种飞弹外形完全相同,主要区别是采用了不同的导引系统。鱼叉飞弹使用雷达导引,SLAM则采用红外线成像导引,加卫星定位辅助导引。其中,红外线成像导引就是小牛空对地飞弹的导引系统。SLAM的作战过程并不复杂,能发射鱼叉反舰飞弹的战机均能发射SLAM;可以挂载小牛飞弹的战机,只要加挂AN/AWW-14荚舱,即可与SLAM飞弹联机,实施终端导引。战时,挂SLAM的战机在距攻击目标90公里左右发射飞弹,先以GPS进行中段导引,末段导引由发射飞弹的战机或其它战机进行,到达目标前60秒时飞弹导引启动,操纵者只要将机上目标指示器十字线对准目标便可。如果终端使用影像对比导引,操纵者的终端导引控制也可免掉,让飞弹自动攻击目标。   C802是与美军「鱼叉」飞弹非常相似的反舰武器,为解放军反舰飞弹研究院研制(即中共国防部第三研究院)。该飞弹采用涡轮喷射发动机,最大航程135公里,巡航飞行高度20公尺。以中共现有技术,将C802反舰飞弹改成类似SLAM应不成问题。中共早已掌握GPS导引技术,C701反舰飞弹也具有电视导引技术,只要将C802换上电视导引系统,再加上GPS,就成了类似SLAM的巡弋飞弹。就中共武器装备研制能力来看,应已掌握红外线成像技术,不难为C802飞弹换上红外线成像导引头。再就三江航天集团研制海鹰巡弋飞弹来看,解放军掌握影像对比技术应无问题,再为C802配备影像对比系统,就成典型的攻地巡弋飞弹。   根据中共在国际军火展散发的资料,C802飞弹在90年代初发展完成,全长6.4公尺,弹径0.36公尺,翼展1.22公尺,全重715公斤,弹头165公斤,动力为涡轮喷射发动机加固体火箭助推器,巡航时速0.9马赫,有效射程120公里。改成巡弋飞弹最关键的性能应有两个,一是命中精度;一是最大射程。据美国专家判断,C802导引系统命中精度可能达到10公尺级的水准,在最大射程则可能达400公里。虽然C802反舰飞弹仅120公里,但若将原来较短的四片十字形弹翼,改成两片较长的平行弹翼,再将巡航速度降低到0.6至0.7马赫,再适当增大油箱,最大射程就可大幅提升。      C802飞弹只有700多公斤重,不是一种大型武器系统,可配备在多种作战平台上,具有舰射、艇射、空射和陆射多种发射方式。由于弹体改动不会很大,C802攻地巡弋飞弹应该也具备使用灵活的特点。国际间认为,C802较可能的发射方式将是机载空射,一方面该飞弹体积小、重量轻,而且机载发射也能有效发挥战力。中共多型战机都有挂载C802飞弹的能力,其中强5战机和歼8Ⅱ战机可挂2枚,歼轰7能挂4枚,甚至直8和直9直升机均可挂载。C802以机载空射,既可增大飞弹有效打击距离,又可减少对最大射程的要求。另外,C802还可装备水面舰艇和潜艇。舰上的飞弹发射器只要稍做修改即可贮存和发射C802。最新型的宋级传统动力潜艇已具有水下发射C802反舰飞弹的能力,因此发射C802巡弋飞弹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内文>整体来看,C802巡弋飞弹配备舰艇之后,将会大幅增强中共海军的作战能力,使其具有前所未有的对陆地攻击能力。C802巡弋飞弹还非常适合陆基发射。中共标准的陆基C802反舰飞弹单位为连,由4辆飞弹发射车、1辆雷达指挥车和1部电源车组成,每辆发射车配有2枚飞弹,一次可发射8枚飞弹。陆基发射的C802巡弋飞弹,亦可采同样建制,组织小巧灵活,又具较强的打击能力。以300公里有效射程看,C802巡弋飞弹部署在福建沿海,就能打击台湾大部分目标。   在部署时间上,美国防部报告和国际观察家均认为,C802攻地巡弋飞弹将会在2000年前后装备部队,不过至今还没有中共资料证实。但从解放军的作风来看,一种新型武器装备往往要在配备部队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公开于世。以最保守的估计,C802攻地巡弋飞弹也将会在2005年前装备部队,形成作战能力。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