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狮双雄——从85IIAP到MBT-2000[二]
日期:2005-08-17 23:12:33|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杂志供中华网特稿
转瞬间,时间已经过去了近13年,现在让我们翻捡历史,去探寻那段鲜为人知的篇章。
图3
图4 (点击观看清晰大图)
自进人20世纪80年代起,东西方坦克技术通过各种渠道交汇在巴基斯坦的近邻和盟邦身上。此时,苏军对阿富汗的入侵以及印度磨刀霍霍的姿态使得巴基斯坦弱小的身躯同时受到来自南北两个方面的强烈挤压,所庆幸的是,巴基斯坦也同时得到了来自盟邦的大力援助,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和更加美好的许诺。在不断增强自身军事实力的同时,巴基斯坦陆军渴求能够得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战坦克,并首先将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但美国能够给予的坦克技术与巴方这种渴求对比之下形成的强烈反差再次让巴基斯坦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近邻盟邦才是自己真正的安全寄托。
到了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的盟邦基本上掌握了东西方坦克制造技术的发展脉搏,并通过设计之笔大书新型坦克的蓝图。但是,国家战略的调整、百万裁军以及军费开支的压缩令军队的装备更新步伐逐渐放慢了步伐,而军事战略中心的转移,更使得陆军的发展滞后于海空军的步伐之下。军事技术储存的膨胀与军方兜囊的窘迫,使得军工部门将目光调整到寻找国外潜在的客户身上。而此时巴基斯坦的渴求正好与邻邦的愿望惺惺相惜,共同的利益让双方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很快,邻邦同意向巴基斯坦出售和提供自己所拥有的最先进的坦克制造技术,而双方达成协议的时间从上述《巴基斯坦报》的报道中就可以推测出——大概在1988年左右(这也正是巴基斯坦盟邦二代坦克定型和展开三代坦克样车设计的时间)。
这样一来,一个独特的现象出现了,受军事战略思想转型的影响,巴基斯坦盟邦国内陆军的坦克订单不太踊跃,但外贸坦克出口却大放异彩。继80年代中期推出85II坦克之后,盟邦的军工企业出人意料地推出了85IIM型外贸主战坦克,不久,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垃坦克又冠以85IIAP的名字大批量(约225辆)销往巴基斯坦。尽管从外表上看,85IIAP/85IIM坦克与早期的85II坦克非常相似,但实际上,与85II相比,85IIAP/85IIM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图5
早期的85II坦克采用了4人制乘员编组(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而85IIAP/85IIM则采用了3人制乘员编组(车长、炮长和驾驶员,因采用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由于坦克火炮口径的增大而造成的。紧跟着问题出现了,在85IIAP/85IIM坦克安装的是125毫米口径的仿苏式坦克炮,而不是人们原先所期望的120毫米坦克炮。这就是说,在火炮口径的选择上,巴基斯坦的盟邦并没有向西方靠拢,和人们预期的恰好相反,在火炮口径上,盟邦再次靠向了前苏联。为什么不说是俄式而说是前苏联呢?笔者并非在玩文字游戏,因为一种坦克的诞生不是几日之功所铸,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单从最初的确定设计思想到最后生产出成品的周期来看,一般都在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一个国家在发展坦克时,既是为了满足装备部队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出口的因素。因此,在设计一种新型坦克时,必然就会或多或少的在心中想好了“猴版”的方案,这也同时意味着“猴版”坦克是无法脱离正版坦克所圈定的范畴的。所以,125毫米火炮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一定是一个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产物。如果在从时间上推算,就
更加有意思了,根据有关资料考证,盟邦120毫米坦克炮的下马是在1984年以前,就是说,1984年以前设计部门在设计其最新型的坦克时,在火炮口径的选择上,所考虑的就不是120毫米口径。这同时表明,可能早在1984年以前,巴基斯坦的盟邦就掌握了苏军T-72坦克技术特点,并为其性能相对先进、结构紧凑、适于大量生产的设计特点所吸引,并为此抛弃了早期确定的新型坦克发展计划,后来的事实证明,巴基斯坦盟邦在该国第三代坦克的研制中,基本路子仍是苏联的模式。当然,这种思路也有一定道理,追寻别人的路子最起码可以少走弯路,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自己的要求。另外,所谓追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东西方坦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正是坦克设计人员的睿智之处。
图6
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在巴基斯坦盟邦的88式坦克装备部队不久,其军工部门就推出了性能要比88式坦克高出至少一个档次的88IIM坦克,但这种新型的主战坦克并不是为自身陆军准备的,率先装备这种坦克的是巴基斯坦陆军的装甲部队。自己生产的最为先进的坦克不去装备自己的部队,却装备到了别的国家,这种例子不敢说绝后,但起码说是空前的,笔者以为,出现这种怪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战略熏心的调整,使巴基斯坦盟邦陆军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冲击,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军费增长率的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负增长)造成陆军装备的采购受到严重影响,拖慢了陆军迈向装甲机械化的步伐。再则,随着军转民工作的展开,在装备订单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开发外贸产品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立足点。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巴基斯坦之所以要购买85IIAP坦克和谋求生产更为先进的坦克制造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来自印度T-72坦克的威胁,稍稍长点儿脑子的人就会明白,印度的T-72和“阿琼”坦克难道仅仅威胁巴基斯坦吗?而人家给了你大笔的钱,买了你的坦克去对付大家共同不太喜欢的家伙,这么好的事情谁能够拒绝吗?从这个方面看,将当时最新的坦克卖给巴基斯坦有若深远的意义。继85IIAP之后,在巴基斯坦制造最新的“哈立德”MBT-2000坦克就是国家利益间相互协作下的又一产物。由于85IIAP和MBT-2000坦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在阐述MBT-2000之前,我们先对85IIAP坦克进行些必要的介绍。
图7
从85IIAP坦克的整体布局上可以看出,想将东西方的坦克技术特点融为一体是该坦克设计思想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该坦克在承继了盟邦二代坦克的基础上(部分技术来自西方,如挂腔履带,传动装置以及发动机的涡轮增压技术等),将独创的模块式装甲和苏联125毫米火炮系统(包括火炮和自动装弹机)融为一体。笔者以为,设计人员之所以有这样的考虑,主要是想用另外一种方式检验新型坦克的火力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为了满足巴基斯坦对新型坦克的追切要求,在手中尚无法拿出像样的成品之前,在85II坦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再安装新型的125毫米火炮和自动装弹机后,基本上能够满足巴基斯坦的应急之需。因为当时巴基斯坦的宿敌已经装备了T-72坦克并引进了该坦克的生产线,而巴陆军手中的59和69坦克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盟邦提供的坦克方案似乎是唯一的可行性计划。出于对85IIAP信心的不足,巴基斯坦向盟邦提出希望获得先进坦克制造技术的要求,不久盟邦答应为其提供先进的坦克生产技术,并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资金支持。共同的利益使得两国很快达成了台作协议,这就促成了日后“哈立德”MBT-2000坦克的出台。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巴基斯坦决定购买225辆85IIAP坦克。
从1992年开始,85IIAP坦克陆续交付巴基斯坦。在以后的日子里,巴基斯坦陆军对该坦克进行了大量的试用测试工作,并不断将该坦克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盟邦那里。而盟邦的科研人员会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坦克进行相应的改进。这就使85IIAP坦克的整体技术性能和可靠性不断发展和提高。
图8
在90年代中期以前的数年间,巴基斯坦梦盟邦的军工部门先后推出了85IIAP、85III、90-II、MBT-2000等多款坦克。作为合作的一部分,还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哈立德”MBT-2000坦克的生产线,这就给人一种盟邦几乎将所有最新坦克都提供给了巴基斯坦的印象。请大家注意前面这句话,笔者所说的是最新的坦克,而最新的坦克并不代表就是最好的坦克。为什么这么说呢?笔者以为,从85IIAP到MBT-2000坦克,其性能并没有越过后来出现的盟邦第三代坦克--98/99式坦克所圈定的技术范畴。也就是说,上述不同的坦克可能仅是98/99坦克身上脱下的不同的“马甲”,只不过“马甲”华丽的程度迥异而已。万变不离其宗,上述坦克的技术来源均出自盟邦第三代坦克的发展计划,同时一些技术的发展又在巴基斯坦这个最忠实的客户身上进行了有效的实践论证,而实践论证的经验在反馈回来后又用于弥补设计的不足或缺陷,最终推动技术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85IIAP的完善型——96式坦克的出现可以说是这种成熟和完善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