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F‘s EW aircraft to NAVY‘s ASW aircraft (本文原载全球防卫杂志252期) 目前海军的反潜大队前身是大名鼎鼎的空军第34黑蝙蝠中队。将近40年前,34中队就已经有P-3A,后来还有P-3B,而且飞机还是全新的。当年34中队使用P-3A和P-3B的历史到现在还很少披露,也许是美方的要求,资料至今仍未解密。 “国防部”史政编译室最近出了一本34中队口诉历史《北斗星下的勇者》,倒是首次对P-3A和P-3B的使用状况有所揭露。34中队主要飞的是P-2V,1964年后,P-2V的大陆任务已逐渐减少,人员开始转训到P-3A。接触过P-3A的人员认为P-3A性能好、设备先进、速度也快,但P-2V却比较适合大陆任务,因为速度较慢,许多动作可以用人工操作,对于各种地形可以有较佳的应变能力。P-3A在电子设备的设定下,飞行员无法有效的自行控制飞机。台湾空军接收P-3A的时间几乎和美国同时,美国于1966年完成第一架P-3A试飞,台湾于1966年开始使用此机,至1976年除役,当时P-3A的续航力是3小时,升限为8,625公尺,发动机为Allison T56-A-14四具,每具有4,500匹马力。 1原先用的P-2V只有一种反制米格机射控雷达的干扰设备,另外一个系统则对SAM飞弹进行干扰。P-3A增加了对管制雷达CRC的干扰,因此具备电战机的功能,但这种干扰器一直有问题,两架P-3A只能做沿海侦巡任务,并无进入大陆内陆。P-3A曾参与Robin任务,就是在大陆近海的侦巡,通常是在离海岸线40至60哩的低空做电子情报搜集,范围包括大陆电台的位置、能量、使用的周率、雷达波段、联系指挥的机场等。 反潜任务不被美方重视 1967年,台湾空军向美国购入10架S-2A并成立反潜中队,负责台海侦潜及攻潜任务,由于飞机非属新品,性能老旧,侦测设备落伍。1979年反潜蝙蝠中队改隶第6联队,空军又添购S-2E和S-2G共32架,但此两型仍属美国海军汰除机种,其发动机仍为传统活塞式引擎,性能仍然欠佳。在S-2T出现之前,台湾反潜能力可以说是乏善可陈。 P-3主要的贡献在于电子参数的收集,不过和现在的E-2T一样,收集到的参数要先给美国,然后再决定要释放那些信息给我们。P-3A上有一具空中数据终端机,可以随时将所搜集之电子情报转换成加密过的压缩数字数据,以高功率发射机送回美国总部。我方人员虽然未处理到第一手的电子参数,但仍学到相当先进的电子战经验,不过可惜的是,在1976年P-3A的特战任务结束后,美国将飞机及相关装备移走,我方并未充分利用这些参与过P-3A电侦计划的人员,譬如当时刚成立的中山科学研究院电子研究所,就未能吸收一群想过去效力的34中队队员,以致于宝贵的电子战经验从此流失。 当时台湾接触的P-3是最新的装备,累积的电子战经验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甚至美国后来在电子战的发展都可能受惠甚多。P-3的例子告诉我们,当美国有求于你时,他们不但愿意送你装备,而且还非常的大方。就这点来看,台湾今天对美国的重要性,似乎没有像军方将领和政客所说的那么重要。34中队还到泰国飞过C-130,这又是另一项我们出人美国出装备的秘密合作任务。当时34中队人员就已经接触到最新的夜间导航设备,即FLIR。 几十年后,我们要买的P-3C上还是在用FLIR做为夜间的导航设备,只不过已是新一代的产品。过去我们常接触最新装备,而现在似乎有些今不如昔。社会大众以及许多民意代表似乎认定美国近年来只会卖一些过时的二手装备,这不完全是美国人的错,部分原因要归咎于军方将领的无能与无知,才会给人军方尽在买破铜烂铁的不良印象。 若以装备新旧论英雄,S-2T的某些反潜装备居然要比P-3C还强。但海军的想法是与其用最新的装备,还不如用已经验证过的老一点装备。S-2T于1991年开始服役,刚开始勇猛无比,因为反潜功能很强。1994年5月的年度汉光演习时,一架S-2T在距离台南安平外海12.5哩处,侦测到中国潜艇,随后在海军近20多艘军舰的围捕下,将它困住达72小时之久,后来因对岸一群水面舰出发前来救援,主动让出一个缺口。1998年5月同样又在汉光演习时,S-2T和诺克斯级驱逐舰在台东外海发现到2艘中国潜艇,并进行了一场海空联合反潜实兵操演。 不过S-2T风光的时间不长。前几年海军在立法院公开承认S-2T的妥善率很低,一位海军官员私下透露,S-2T是败在台湾的潮湿气候,许多装备因受潮过重提前损坏,加上机上没有空调,一趟3个多小时的任务下来,机内不但有海洋的湿气,还有机组员满身的汗水,长年下来,再精密的装备不坏也怪。军方对于S-2T严重受潮问题有试图改善,但也是土法炼钢。海军应在购买P-3C时提前准备,以免飞机回来之后没多久又提前报销了。海军已到美国选好12架状况较优的P-3,其中大部分都储存在亚利桑纳州的飞机坟场,另外有几架是所谓的「热机」,这些飞机平均飞行时数在1万小时以上,离10万小时的寿限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交机之前还会更换主翼和尾翼,照理说应该可以再服役个10年,不过前题是保养要先做好。 不过P-3C整体战力明显优于S-2T。它是多功能海上巡逻机,不但可以反潜,也可以反水面舰。机上的火力强大,有可以攻击潜艇的空射型Mk-46鱼雷和深水炸弹,也有可以攻击水面舰和地面目标的鱼叉和小牛飞弹,加上布雷,但水雷是中科院产品。P-3作战能力几乎等于一艘水面舰,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的速度更快,雷达的侦测范围也更远。P-3C的罩门是无法对付来袭的战机和对空飞弹,所以必须在有空优的状况下才能执行作战任务。 P-3C的另一强项是雷达。机上的AN/APS-137B(V)5雷达不但具有合成孔径雷达(SAR)模式,还有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模式。国内具有SAR模式雷达的飞机已有IDF、F-16和幻象战机,基本是以对地攻击和地形比对的功能为主,但具有ISAR模式的雷达在军方可就很少见,目前S-70C(M)-1反潜直升机上的AN/APS-143(V)3雷达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以ISAR模式雷达,P-3C可以实时获得海上目标(包括只露出呼吸管航行的潜艇)的二维图像,经过数据库比对后马上知道目标物为何。目标物的二维图像会随着移动而改变,雷达操作员必须做数据图文件的比对。这对于目标的判读相当有帮助,不过也许是机上计算机数据库容量不够,海军将在地面建立数据中心,以data-link的方式实时为P-3C提供数据的比对,而不是机上独力作业。 P-3C虽然不见得有机与机之间的data-link,但与地面数据中心的联机却也有助于海军走向网络作战的模式。AN/APS-137是从1998年才开始广泛的部署于美国和少数盟邦的P-3C上,不过美国已经在试验下一代的海上侦搜雷达AN/APS-147,据说会产生三维图像,并以更低的功率来侦测中远程的目标,被敌人侦测到机率更低,遭受到攻击的机率也就更小。 P-3C可以运用的空间相对增大,可做为进阶到下一代反潜机的过渡机种,因为机上的装备和未来新反潜机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以四、五百亿的价格来买这12架P-3C应该算是符合成本效益的,不过后续的补保费用可能要乘以三倍,是否要花这笔钱,应该要看两岸政治情势的演变以及军事力量的消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