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中国未来装甲作战平台的发展(第一部)[二]


日期:2005-08-24 10:00:26|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 《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杂志供中华网特稿   大家知道,贫铀合金材料和钨合金材料均是目前制造穿甲弹体较为理想的材料,但从世界范围看,钨合金材料无论是应用的国家还是应用的范围都较贫铀合金材料更为广泛和普遍,特别是西欧国家主要是发展钨合金材料(英、法除外)。对于这两种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呢?笔者以为,要回答这个问题绝不能脱离目前的国情和军情,要从原材料来源、生产成本、可生产性以及两种材料特性出发经分析,对比才能得出结论。   军用材料必须立足于国内丰富和可靠的供应来源,这是我们的国策。从目前和可预料的将来,钨合金材料与贫铀合金材料在我国均有可靠的来源。钨矿无论是储量还是年产量我国均占世界第一位,贫铀材料是制造核武器和核动力燃料的下脚料,目前我国也有很多,且无其他用途,可以说是废物再利用。所以,钨合金材料和贫铀合金材料在我国都有可靠的来源。   从加工技术上看,无论是钨合金还是贫铀合金,目前我国在开采、冶炼、加工和制造技术水平方面均较成熟,钨合金和贫铀合金这两种材料的性能均可与国外相比。这也说明上述两种材料在我国均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且两种材料同时存在继续改进,提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成本上看,虽说贫铀材料成本低,但说材料的加工,废物处理,防护和试验费用较高,最终的结果是,钨合金材料和贫铀合金这两种穿甲弹的成本基本一样。   美军目前几乎所有口径的坦克炮和机关炮部配用了贫铀穿甲弹,尤其是现装备的120毫米穿甲弹均采用贫铀材料。在其带动下,英法两国也为本国装备的主战坦克配备了贫铀穿甲弹,而英国陆军不顾国内的反对,多次强调:在“挑战者”主战坦克上绝不会取消贫铀穿甲弹。   图3:新型主战坦克设想方案(点击观看清晰大图)   

  通过上述请况分析对比不难看出,贫铀合金的穿甲弹是令后的提升穿甲弹性能发展趋势之一,但不是唯一,因为这要涉及到许多利弊取舍问题。那么我国需不需要发展贫铀穿甲弹呢?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仍然强调利弊的取舍问题。但总的来说,依据笔者个人的看法,如果是用贫铀穿甲弹完全替换钨合金穿甲弹的话,会弊大于利。这是因为,目前我军还没有专门的供部队训练用的贫铀穿甲弹靶场,所以在部队中一般的演习和训练中无法使用;如果长期没有遇到战争,长储不用而又过期的贫铀穿甲弹不能作为有用金属来回收,只能送回原生产厂处理,不但没有回收经济价值,反而是增加了废物处理费用。从这些方面看,我们不宜大量生产和储备贫铀合金材料的穿甲弹。   但从另一方面出发,我们又不能不考虑贫铀穿甲弹的发展潜力和其特有的对目标的优越作用性能。所以,我们难发展贫铀合金穿甲弹的问题上应该采用积极和谨慎的态度。所谓积极,就是要集中一定的精力和人力有选择的(比如说可选择大口径的火炮作为重点,如105、125,甚至预研更大口径的穿甲弹)把我们的贫铀合金穿甲弹搞上去。在技术上而言,这对我们应该不是什么难题。在开发上进口径的贫铀合金穿甲弹的过程中,要不断吃透和进一步挖掘贫铀合金穿甲弹的综合性能,并以此为基础积累贫铀合金穿甲弹往生产、试验、防护、长储和使用等方面的经验。所谓谨慎,是指在尚未完全吃透贫铀合金穿甲弹性能的情况下,不可贸然不加选择地将全部的精力投入进去。较为理智的办法是应以钨合金材料为主、贫铀合金材料为辅的发展原则,一方面继续深挖钨合金穿甲弹的潜力,一方面通过小批量的试制不断积累和丰富制造贫铀合金穿甲弹的经验。需要指出的是,今后贫铀合金的研究重点应该是进一步提高贫铀合金材料的冶金性能和开发新的复合材料(如铀钛合金钨铀合金等),使其更加适应穿甲弹大长细比的要求。同时,弹体的结构设计也要充分利用这种特性,使贫铀合金穿甲弹威力要明显优于钨合金材料的穿甲弹,解决钨合金穿甲弹无法对付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令贫铀穿甲弹在救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如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为了对付未来战争的需要,完全可以将前面提到的发展贫铀合金穿甲弹时所不利的一面降到次要地位,甚至忽略不计。可能有读者会问:那么究竟贫铀合金穿甲弹的威力达到何种情况时,才可以淘汰同口径的钨合金材料的穿甲弹呢?笔者以为,新型的贫铀合金材料穿甲弹的威力按照口径不同应该分别达到的威力为:l05毫米贫铀合金穿甲弹≥650毫米均质装甲(2000米距离)、l25毫米贫轴合金穿甲弹≥1050毫米均质装甲(2000米距离)、140毫米贫铀合金穿甲弹≥l300毫米均质装甲(3000米距离)。   图4:车内横向成员布局   
  图5:车体纵向成员布局   
  3、应该重视低密度、高强度的弹托材料的研究   弹托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它飞出炮口时带走的能量也是惊人的。对于初速为l,700米左右的火炮而言,弹托的动能约为炮口动能的45%左右。随着火炮口径的增大,弹托带走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研究新型的、密度比铝合金更低的、有足够强度的弹托材料就显得更为必要。   四、抓紧对全可燃药筒弹药的研制工作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坦克兵在战斗中都得穿着马靴,以防止被射击后抽出的灼热的药筒烫伤。另外,使用金属药筒,更突出的问题是射击后药筒在战斗室内的堆积问题,这不但影响乘员的操作,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发射速度。更有甚者,由于抽出的杂乱无章的空药筒与炮塔内的旋转部件进行无规律碰撞,容易影响炮塔转动,造成射击受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些坦克采用抛壳机把药简抛出车外的方式。但抛壳过程需要占用战斗时宝贵的时间,抛壳机车身也占用了战斗室本就有限的空间,使战斗室更加拥挤。同时,现有的抛壳机构十分复杂,可靠性差,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用全可燃药筒的弹药。另外,由于采用全可燃药简,原来需要扔掉的半可燃药筒壳部分均被发射药所替代,选就等于增加了发射药容量。为了适应新型全可燃药筒弹药的开发,还要对主炮进行必要的改进,以充分发挥全可燃药筒弹药的威力。因此,笔者认为,闭气炮闩技术、全可燃简弹药的内弹道(含装药结构)及点火技术等,是影响到整个火炮项目成败的关键。   图6   
  五、关于作战距离及射击精度问题   先敌开火,在敌人的坦克对我们没有构成严重威胁之前就把它消灭,这是保存自己的最好方法。过去由于我们坦克的火力不是很强,火控系统不够先进,远距离开火命中率低,因此,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近10年来,随着火力性能的提高,以及火控系统的不断完善,在较远的距离上开火已经成为可能。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其主战坦克对伊军坦克的开火距离多在2,400米——3,400米之间。在这段距离上伊军坦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所以损失惨重。   远距离能否打得中,火炮和火控是两大要素。就火炮而言,如果它具有良好的射击密集度,就为打得中奠定了基础,尽了火炮的责任。笔者相信,如果下一代坦克火炮穿甲弹的密集度能达到现装备的105毫米坦克炮穿甲弹的水平,在3,000-4,000来距离上对敌坦克射击就不是空谈。再加上我国的火控系统水平基本上已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再辅以优良的昼夜观瞄设备,即可实现在远距离上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精确命中的目的。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在衡量新型作战平台的整体设计取舍问题时,可以在其它的要求上做些相应和可以接受的牺牲。   六、关于配备弹种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大威力、高精确度的新弹种不断涌现,如云爆弹,末敏弹等的研究,都有了重大突破。因此,未来坦克的火力系统,应该经过认真的论证和验证,不失时机地引进消化新弹种,以提高坦克的作战功能。   从近年来的使用经验看,炮射导弹是增强坦克远程打击的一个有铍发展途径。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在现有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使其射程更远,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争取尽快取得超高速动能弹和自寻的导弹上的技术突破。   现有炮射导弹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要求射手始终瞄准目标,而导弹飞行时间又较长,因此,射击效果易受影响。发展超高速动能弹,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超高速动能弹飞行时间很短,最大射程飞行时间可缩短到2-3秒。这么短的飞行时间,即使仍采用激光驾束制导,对导弹的控制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射击精度会有很大提高。由于是动能弹,其威力也将进一步提高。此外,因为制导方式仍为激光驾束,其技术成熟,美军已在发展l20毫米超高速动能弹,并期望代替现有弹种。近年来,我国在制导炮弹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所以,研制高速动能炮射导弹在技术上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