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中国未来装甲作战平台的发展(第一部)[四]


日期:2005-08-24 10:04:43|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 《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杂志供中华网特稿   对未来重型装甲作战平台整体防护的探讨   笔者以为,未来重型装甲作战平台的防护水平应该较现有装备提高一个层次,具体为:车体前侧对穿甲弹的防护能力为1,000毫米均质钢水平;炮塔前侧为l,200毫米水平、两侧为401)毫米均质钢水平。要达到上述防护能力,未来重型装甲作战平台就必须采用新型的复合装甲和双防反应装甲。   由于未来战场上精确制导弹药的打击密度要较现在高出几个数量级,而顶部攻击弹药在精确制导武器中又占有相当的份额,因此,加强未来重型装甲作战平的顶部防护能力是提高其战场生存力的关键。而靠纯粹的增加炮塔上面的装甲厚度和覆盖反应装甲的路子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图12:重型步兵战车成员分配图

     因此,要想期望未来重型装甲作战平台在性能上有质的突破,就要求坦克设计师们必须突破传统的纯粹被动装甲防护的固定思维定势,必须采用创新办法从本质上提高坦克的防护能力,即采用主动式防护。   图13:重型步兵战车成员分配图
     主动防护技术是坦克在被发现后,以干扰、诱骗、拦截等方式防止中弹,以增强生存力而采用的电子对抗、光电对抗和硬杀伤措施,它隶属干坦克综合防护系统。当前的坦克主动防护系统,主要以防护中速反坦克导弹和枪榴弹为主,对高速动能弹还暂不能实施有效的防护,但它的原理相对简单,设计新颖,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它日益代表了坦克防护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根据防护对抗方式的不同,主动防护系统可分为两大类:即“主动”(或称“硬杀伤”,如“竞技场”)系统和“对抗”(或称“软杀伤”,如“窗帘-1”)系统。主动(硬杀伤)系统是在来袭弹药命中坦克之前的一段距离上,依靠自身的传感器自动探测到威胁目标,并迅速捕捉目标发射拦截弹药将其摧毁,是一种近距离作用的反导弹主动防护系统。所谓对抗(软杀伤)系统是坦克提前探测到威胁目标后,及时地使用烟幕,干扰器、诱饵和降低坦克暴露特征等方法采迷惑、干扰敌方射手或来袭弹药,使敌方射手不能进行有效瞄准或使来袭弹药偏向,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   主动防护开辟了提高坦克征战场上的生存能力的新途径,它预示着防护效能的重大提高,而与采用传统装甲的坦克的重量相比,又不致带来重量的增加。   图14:新型双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及重装合成营编制方案(点击观看清晰大图)
     近几年,许多国家(如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等)都在积极地研究主动防护系统,坦克主动防护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在世界各国主动防护技术的研制工作中,目前看仅有俄罗斯达到了生产和实用阶段,并设计出了真正的硬杀伤和软杀伤主动防护系统。虽然一些国家已研制了软杀伤系统,但直至最近才有少数几个国家对硬杀伤系统表现出兴趣。昂贵的研制费用国家预算的削减以及设想的未来作战模式的改变可能是多数国家对硬杀伤系统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是坦克防护技术的一次革命,坦克安装像“窗帘-l”和“演技场”这样的主动防护系统,是目前用来提高现役坦克生存力水平的非常好地解决方案。给坦克加装主动防护系统的改装方案效果好、成本低,甚至能够成为购置新坦克的替代方案。美、英、法、以色列等国也研制了不同类型的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然而基本上都处于样机试制阶段,有的虽然已装备在坦克上,但还未形成批量装备能力。   总之,坦克主动防护技术在现代坦克上刚崭露头角,正处在蒸蒸日上的时期。但目前世界各国发展的主动防护系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也不能为坦克四周提供对反坦克导弹的100%的防护。硬杀伤和软杀伤系统并没有使反坦克导弹成为一种过时的装备。这些主动防护系统不可能地对付国际市场上所有的反坦克导弹,因此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   还有一点,就是目前的主动防护系统不具备拦截并摧毁动能弹丸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抓紧能够拦截并摧毁反坦克导弹和动能弹的主动防护系统的研制工作。    作为矛与盾的综合体,未来重型装甲作战平台品重要的意义在于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摧毁。只有这样才是确保自身安全的最好方法。当然,在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一旦错失先机,就要争取做到尽可能地不被敌人瞄准、被敌人瞄准后尽可能的不被敌人命中,被敌人命中后要尽可能的不被击毁、被击毁后要尽可能地降低坦克乘员的伤亡。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发展未来重型装甲作战平台的真正意义才能实现。(第一部完)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