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玄天九变——解读真正的苏-30[八]


日期:2005-08-30 21:57:32|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军事力量》

     未来苏-30MKK不但将装置新型相控阵雷达以提升其精确打击能力,还将拥有全新的C4ISTAR(印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目标定位和侦察)能力。达其中包括为苏-30MKK加装由“圆顶”设计局研制的M400侦察吊舱(装在进气道两台发动机之间),这种大型吊舱可以装载包括机载侧视雷达,电视、红外装置远距斜向摄影照相机在内的各种感应器,其中机载侧视的探测距离不小于100千米,分辨率为2米。电视/红外装置的探测距离不小于70千米,分辨率0.3米;照相机的工作距离为70千米,分辨率为O.4米。整个侦察系统有宽带实时数据链,可把信息传向地面,也能为载机分析系统复制图象。M400还能够发现飞机后半球的远距离目标,为越肩发射空空导弹提供引导。装备了这种吊舱系统的苏-30MKK将拥有更强的对目标识别和指示能力。M400系统可以精确锁定海上和其它目标,可为远程攻击武器提供目标搜索帮助。   图35   

  除此之外,由乌拉尔光学机械厂研制的“游隼”(sapsan_E)型前视红外/光电/激光目标指示吊舱也将装置在苏-30MKK上。该吊舱长3来,直径为O.39米,重250千克左右,内装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和目标照明器、激光光斑方位探测器、目标跟踪单元等设备。其工作头的工作俯仲角为正10度到负15度,演转角为正负180度。这样当飞机做大机动飞行时,仍有充分能力保证将目标锁定在视场内。可以提供战机对地/海面目标的搜索,跟踪与锁定能力;控制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辅助导航和空空辅助跟踪等。在没有配备这种吊舱之前,苏-30MKK的对地精确攻击由OEPS-30MK-E来完成,其虽然对地面较大的目标如机场,指挥中心等具备搜索与跟踪能力,但对于车辆等小型机动目标还力不从心,“游隼”(sapsan_E)的配备将有力的提高苏-30MKK的攻击能力。   装置这一系统的飞机被称为苏-30MKK-2,似乎是为装备外国军事订购人的海军航空兵而研制的。未来还将提供更为精进的苏-30MKK-3,除了更为强大的探测,跟踪及攻击目标能力外,这一型号的飞机还将装置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实际上按照苏霍伊设计局的说法,完成全面改进后的苏-30MKK将达到“四代半++”战机的水平,只是由于外国军事订购人不愿意让外界过多地了解所以不便于公开这方面的信息。   自苏-27系列飞机公开之后,跟这个系列飞机一样其动力装置的命名也十分混乱。1996年苏-37公开的时候,也曾提到过渡机采用的大推力AL-37FU发动机。在情况明朗后发现当时的苏-37上装置的依然是AL-31F的推力矢量改型。其推力远未达到宣传材料上的14,500千克,仅为12,800千克。   早在前苏联时代就制定了分阶段改进AL-31系列发动机的计划,但到今天为止真正的大推力型发动机_还没有正式投入生产。对俄罗斯军方来说,其苏-35/37飞机也需要推力更大的动力装置。因为第五代发动机在最快的情况下也要在2010年以后才能被制造出来,所以对AL-31系列的改进该型工作就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   作为发动机的主要研制单位,留里卡-土星设计局在军方和苏霍伊设计局的支持下进行的改进工作已接近尾声。将在AL-3IF的基础上安装新型涡轮,使发动机工作效率从0.86-0.87增至0.92-0.93。新型涡轮的换装为用户提供两种这择,要么将发动机的推力增大15%,从而达到14,370千克,要么将涡轮前温度降低110℃,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维持不变,从而使发动机工作寿命增至原先的2.5倍。当然,两者不可兼得。   图36   
  负责AL-31F发动机生产任务的莫斯科“礼炮”机器制造联合企业则提出更为复杂的改进计划。“礼炮”厂的前身为1912年建立的“土地神”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是俄罗斯第一家航空动力制造企业。与留里卡-土星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有着长期密切合作的历史。这家代号为45的工厂自进入喷气时代以来就为苏-7和苏-9飞机生产AL-7系列发动机,苏-17和苏-24使用的AL-21系列发动机也是该厂生产的。“礼炮”厂也是AL-31F发动机的缔造者之一,该厂全程参与了AL-31F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由该厂生产的AL-31F系列发动机已大量出口,是俄航空企业中创汇能力仅次于KnAAPO的单位。“礼炮”厂也是目前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企业中的领头羊,拥有相当的技术实力使其不断进行发动机的改进工作。   在该厂提出的AL-31F-M1改进计划中,将换装一个KND-924-4型大尺寸低压压气机和SAU-235型数字控制系统。该压气机共有4级,最大尺寸为924毫米。“礼炮”厂已经完成了AL-31-F-M1型发动机的制造工作,完成第一阶段改进的发动机已被安装在苏-27上做了20多次试飞。试飞结果充分证明经过改进的发动机在飞行包线内均能稳定工作。在换装了新型压气机后,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在不开加力状态)已从原来的7,674千克增至8,315千克,最大加力推力由12,5 00千克增至13,240千克。发动机的重量也从原来的1,547千克增至1,557千克。但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减去了40千克重量,且可靠性提高了3倍。      俄罗斯空军对该发动机的改进极感兴趣,计划在完成苏-27和苏-30型机的维修时,用AL-31F-M1型发动机替代AL-31F型发动机,同时也计划将该发动机安装在其它的苏-27和苏-30系列飞机上,这无需对飞机结构进行改进。预计与空军一起进行的改进型发动机的联合试验将在一年内完成。   “礼炮”厂已经着手AL-31F-M2改进型发动机的制造工作。在第二阶段升级工作中,发动机上还将换装新的涡轮冷却系统,可使推力进一步增至14,100千克。第三阶段升级工作将在今年内完成,这种被称为AL-31F-M3型发动机将在结构和制造工艺上有较大的改变。发动机将换装KND-924-3型风扇。这种三级式风扇采用了大展弦比叶片,并应用了叶片,叶轮盘一体化设计技术。尽管与KND-924-4相比风扇的级数减少了,但增压比及工作效率都会有较大提高。采用此型风扇的新型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增至14,609千克。后两种改进型发动机的联合试验将在2006年以前完成。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苏-30MKK将采用哪一个升级计划的发动机,但来自莫斯科的消息表示外国军事订购人在生产苏-27飞机的同时并没有引进AL-31F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将来也没有这个计划。这表明外国军事订购人将用自己研制的发动机装置在苏-27和苏-30MKK上。   在电子对抗系统方面。以全向雷达告警接收器为中心,外加主动电子干扰系统及被动干扰系统、全向红外线探测系统,以及一个管理整个系统的电脑。苏-30MKK的雷达告警装置是最新研制的,体现俄罗斯最新的电子技术。既可警告、自卫,又可提供火控资料。告警系统侦测并定出具有威胁的雷达波方位后,由LCD向飞行员提出警告、进行主被动干扰,根据数据库确定辐射源型号,并可指示雷达照射威胁来源,并将数据记录下来供日后分析。其精确度足以提供Kh-31P反辐射导弹射击需要,对照Kh-31P有200千米的最大射程,苏-30MKK的雷达告警器精确警告范围应大于200千米。   主动电子干扰系统位于翼端吊舱,被动电子干扰系统仍为APP-50箔条/曳光干扰弹发射器,在尾刺附近共有96个干扰弹。   航电综合与座舱配置是由拉明斯克耶仪器制造设计局负责的。除了SILS-30抬头显示器(HUD),备份用的飞行姿态显示器、高度表、速度表等仪表,其他都由2个178厘米×127厘米的MFI-9型彩色液晶显示器(LCD)取代。前驾驶舱中,2个显示器并列,后座的2个显示器则上下串列,显示器功能可互换,且可根据客户需求改变LCD的大小,数量、配置等。除了HOTAS双杆操纵系统外,两手边的控制面板有飞行、导航、火控、通信、发动机控制系统。飞行员任务配置上,前座飞行员执行飞行,发射空对空导弹等空战任务,后座飞行员负责对地攻击、空战指挥、夜间攻击等任务,其中空战指挥由数据链自动联接飞机,共享信息,除了可由长机后座飞行员指挥,也可由电脑自动配置。   该座舱界面提供很好的态势感知能力:威胁辐射源位置,自卫系统操作状况、空对面攻击武器工作状况、僚机信息等都可由LCD中取得,加上其数据链可联接16架苏-30MKK共享信息,因此每一架飞机都相当于一个信息源,机队自己就能构成一个预警、指挥体系,减少对预警机和地面指挥中心的依赖。   鹰扬九月天   自今年初以来,CCTV-7电视台连续播放了空军部队装备的苏-30MKK成功进行R-77空空导弹、Kh-59ME防区外空地导弹(AS-13“大螺栓”,射程285千米)、Kh-31P反辐射导弹的试射景象,同时还播放了苏-30MKK部队在远程奔袭作战演练中发射Kh-29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和KAR-500、KAB-1500Kr制导炸弹的镜头。《世界军事》等杂志也就装备苏-30MKK的部队训练成果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所有这些显示出部队在操作使用苏-30MKK的过程中已渐入佳境,无论是在训练飞行还是后勤维护方面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部队已初步形成战斗力并开始执行战备值班任务。同时具备强大攻击力的苏-30MKK也正符合其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空军的需要,是完成其“叱咤万里长空,布国威于四方”的理想平台之一。   图37   
  KnAAPO副总经理克洛托夫高度评价外国军事订购人积极掌握苏-27和苏-30MKK战机性能的表现,并对使用中飞机的出勤率和保障力量之间完好搭配感到满意。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架苏-30MKK因为质量问题而发生事故或停止飞行,除了飞机的质量值得信赖之外,良好而专业的地勤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克洛托夫指出通过苏-30MKK项目双方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已经更上一层楼。在整个苏-30MKK项目进展期间,没有出现在南亚市场发生的情况。这是因为无论KnAAPO还是外国军事订购人都是实事求是的人,他们对于自己的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的工作非常了解。外国军事订购人在采购了三批苏-30MKK之后,将很快签署第四批飞机的合同。他还特别强调,俄罗斯空军已经开始按照苏-30MKK的标准改进所有现役的飞机,这再一次说明苏-30MKK是成功且可靠的产品。所谓在出口中“厚此薄彼”的说法又一次不攻自破(甚至可以说和原来的传闻恰恰相反)。   印尼武装部队四星上将,有着2,5 00小时飞行经验的布迪-摩兰蒂司令在2001年实地考察了苏-30MKK和苏-30MKI后表示:“这两种飞机是在不同飞机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研制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飞机。苏-30MKK是具有三代半飞机(西标)的机体结构,装置三代发动机和雷达火控系统的战机而苏-30MKI则是装置三代半发动机和雷达火控系统,具有三代飞机机体结构的战机。如果让我做出选择,我则宁愿选择前者。因为对现代化战斗机而言,发动机,雷达和机载火控系统是相对容易改变的。但是飞机的机体结构和气动布局是无法轻易进行修改的,因为那将是‘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图38   
  俄罗斯国家武器进出口总公司特别顾问John chin在回答笔者关于苏-30MKI和苏-30MKK的问题时表示,一个国家在发展或引进军事技术装备时都是按照各自的需求来制订采购计划的,国情和数展战略的不同导致各国在具体项目上的作法不同。反过来讲也可以通过军事技术的引进,对使用国的军事发展策略一窥无遗。无论是苏-30MKI还是苏-30MKK都是在这指导思想下发展出来的产物。   印度一向自诩为仅次于美俄两强的世界第三军事超强,所以在军事装备的外购或研发中总是特意追求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当年以色列建议出售“狮”式多用途战斗机给印度被拒绝,就是因为当时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许诺将提供最先进的技术用于印度LCA战机的开发。后来发生的情况众所周知,饱受资金缺乏和技术储备不足困扰的LCA到今天也没有能够交付给印度空军。   当俄国的飞机工厂因为缺乏足够发展资金而推出苏-30MKI这一先付款后享受的“钓鱼工程”时,被推力矢量喷管和相控阵雷达搞的眼花缭乱的印度人在没有看到原型机的情况下就签署了十几亿美金的合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过于大胆的举动。毕竟苏-30MKI与JSF不同,俄罗斯空军自身并没有批量采购苏-30MKI这一类型飞机的计划。另外装置全动前翼和推力矢量发动机的“超机动性大型战斗轰炸机”在实战中的用途令人感到迷惑,在花重金购买飞机的同时却不去购买配套的武器系统,这一切都值得深思。   反观苏-30MKK,由于外国军事订购人本身就是一个在世界军火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供应者,拥有丰厚的实际经验。早在俄国人之前外国军事订购人就已经通过广泛而灵活的多种合作模式,利用他国资金发展出诸如基础喷气教练机、轻型多功能战斗机中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出口型武器设备。对这种请君入瓮式的商业操作技巧可说是轻车熟路,其自身就非常了解未成熟技术在型号设计和运用上将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当别人向他们提出类似的提议时,深谙其道的外国军事订购人自然不会轻易接受。   外国军事订购人对大型军事技术装备的采购是根据其自身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经过相当程度的研究和讨论后做出的决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令的几次全球局部冲突,深感美军高科技精确打击能力的外国军事订购人几经修改,终于提出建设一支具备“攻防兼备、火力与信息一体”的进攻型空军。   图39   
  保持强悍的空中战力,具备远航程和大载荷的苏-30MKK,在配备了相控阵雷达和诸如M400一类的信息侦察吊舱后,苏-30MKK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与整合能力和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配合其TKS-2型战术加密高速数据链组成的联合网络作战系统,整个机群的飞行员都可获得较为完整的战场信息。作战部队实现了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向体系作战的转变,使之成为系统对抗中的信包传感器和火力攻击平台。这将赋予外国军事订购人在东亚地区仅次于美国太平洋战区空军部队的远程遮断和穿透打击能力。   与作风严谨、处事老练的外国军事订购人相比,印度人则好像唱诗班的孩童一般天真,他们总是在所谓的高新技术和最新装备面前表现的不知所措,总是被巧舌如簧的国际军火商牵着鼻子走。往往在搞不清楚事情的状况下就匆忙做出决定,甚至在采购了价值不菲的高科技装备后也没有想好怎样有效运用。就在苏-30MKI后不久,印度人又被苏-47这一所谓的标准俄式五代战斗机所吸引。当全世界的空军专家都在猜测苏-47是否就是在苏-27的机体结构上换装一对向前掠构形的机翼的改进型的时候,新德里的将军们却好像新年大采购一般跑去签订合作研制苏-47的协议。当发现俄罗斯空军根本未将苏-47作为真正五代战机看待时,印度人又随随便便地停止了合作。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衰退,一直到今天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出口产品依然是能源和军事装备,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当局竭力振兴军火出口以获得其所需的硬通货。经过多年的努力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军火出口业的大户,仅次于美国。仅2002年其武器出口总额就高达48亿美元,其中主要是苏霍伊公司的战斗机出口(在这一年里苏霍伊集团出口了60架战斗机,占世界战斗机出口量的40%)。目前苏霍伊集团仅收到的订单就超过了150亿美元。在过去几年中苏霍伊集团每年的预算保持在13亿美元,是俄罗斯军工界和航空工业的佼佼者。苏霍伊飞机联合集团总裁米哈伊尔.A.波戈西扬自豪地说:“世界军机出口中,每4架中就有1架是苏式飞机!这其中要么是苏-27,要么是苏-30”!   图40   
  苏-30系列飞机作为当今世界综合作战能力最强悍的多用途战斗机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大量出口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除外国军事订购人和印度之外,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先后采购了近百架苏-30系列飞机,还有更多的国家正在与俄罗斯就引进这一型号系列飞机展开接触。与此相对的,和苏-30性能相近的美国F-15战机到今天也仅仅出售给日本、沙特,以色列和韩国这样的铁杆同盟国家。高性能战斗轰炸机的大量扩散和在亚洲地区的高度集结,将对未来这一地区的军力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全文完)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