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十·九舰队”是各国海军中最典型的、以非航母水面舰艇为主的海上舰艇编队。具有在远离日本本土1000海里的大洋上独立作战的能力。今天,对“十·九舰队”战力分析的文章早已汗牛充栋,但像本文一样如此详尽的,却并不多见。特别是,通过战力分析,找出制衡之道,确实值得一读。 图1 编成、队形与任务 “十·九舰队”的基本编成是:1艘白根级驱逐舰(未来由万吨直升机母舰取代),搭载3架直升机,载有8联装“海麻雀”点防空导弹1座。装备ll号和14号数据链,担任编队指挥舰,并实施反潜作战;金刚级及旗风级(或太刀风级)防空驱逐舰各l艘,未来将再编入金刚级改进型驱逐舰l艘,主要用于区域防空作战;村雨级、高波级、朝雾级多用途驱逐舰共6艘,每艘载1架直升机,装备4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2座、8联装“海麻雀”舰空导弹l座,是编队反潜、反舰作战的主要兵力。该编队能够在舰舰、舰机、舰岸之间传递实时情报,构成了一个完善的作战整体。 “十·九舰队”编队的基本队形是:金刚级居前,直升机驱逐舰任指挥舰居中,6艘多用途驱逐舰以3艘为一组呈扇形配置在左右两侧,另外2艘防空导弹驱逐舰殿后。舰舰之间的距离多为20链(航海常用长度单位:l链=1/10海里),以保证舰载声呐能可靠地发现敌潜艇,这样的队形既可以满足护航时反潜作战的需要,又可以充分发挥防空火力的优势,形成远、中、近三层防空体系,保护整个编队的安全。 “十·九舰队”的主要作战任务是1,执行东南航线(通往关岛至美洲、澳洲)和西南航线(通往中东、欧洲)上的反潜护航任务;2参与对对马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的封锁作战;3,以日美共同防卫条约为基础,实施海上联合作战;4,向国外派兵,完成“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义务”。日本海上自卫队认为,“十·九舰队”在有一定的空中保障的条件下,能有效地担负对一个大型船队(50艘运输舰船)的护航任务,1-2个“十·九舰队”就能对东南航线或西南航线实施有效护航。 反潜战力 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世界上密度最大、性能最优的反潜武备。“十·九舰队”的驱逐舰均装有球鼻首声呐,除3艘防空驱逐舰外,其余7艘舰上还装有新型的拖曳式线列阵声呐。舰壳声呐主要是OQS-3型以及更新型的OQS-5型,是日本以美国SQS--23型为基础研制的改进型,采用的工作方法是海底反射法和会聚区法,能探测较远距离和深水层的潜艇,可靠作用距离30链。拖曳声呐主要是SQR-18型和OQR-1改进型可变深度甚低频拖曳阵列声呐,可测定目标的方位和距离,一般与直升机投掷的声呐浮标配合使用效果更好。反潜直升机上装有吊放式声呐、搜索雷达、战术数据综合显示台,通常首先投掷声呐浮标,发现目标后使用拖曳声呐进行深测、定位。反潜火力包括舰载“阿斯洛克”反潜导弹109枚,MK-46反潜鱼雷60枚。 “十·九舰队”的反潜作战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9架舰载直升机,最大速度296公里/小时,最大航程1110公里,续航时间约4小时,可携带两枚MK-46反潜鱼雷或深水炸弹。第二层为“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战斗部为MK-46型鱼雷,飞行速度约0.8马赫,箱式发射型射程1.6-10公里,垂直发射型射程15-20公里。第三层为舰载MK-46型鱼雷,射程根据航速和深度不同在600-12000米左右。 “十·九舰队”通常采用舰机联合搜潜方式。反潜直升机一般4机为l组,其中3架负责搜潜。1架实施攻潜。搜潜的三机呈倒三角形队形,一般位于编队前3-10海里的区域,有敌情威胁的翼侧进行反潜搜索。声呐吊放作业时,反潜直升机悬停高度约13米,正常情况下悬停搜索26分钟后即飞向下一个悬停点。如果提供的情报准确,一般有4-5个回合即可测出目标位置。每组留空搜索时间为2小时,一架直升机搜索的有效宽度正常为5海里,整个编队1小时就能有效控制800-1000平方海里的海域, 从更大的范围讲,日本海上自卫队已建成了一整套世界一流的反潜作战支援系统。三大海峡和许多重要港湾、水道设有水底声呐、海底磁探仪、对海雷达、观察哨所等固定反潜预警网络。参谋部下设反潜资料队、海洋观测所。专门从事海洋水文、气象、地质、潜艇音响等调查,搜集反潜作战所必须的各种海洋资料和数据。此外,在联合舰队下设有情报业务群;在航空集团下配有5架EP-3型电子侦察机,各航空群基地内设有反潜作战指挥中心;在横须贺海军基地内设有海军反潜数据处理中心等专门负责潜艇音响数据收集、储存和分析研究的装备和机构。这些机构与设施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联为一体,并能通过数据链与“十·九舰队”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和情报交换,极大地提高了“十·九舰队”对敌方潜艇的识别、跟踪能力和反潜作战能力,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绝大多数训练内容是反潜战,在日美海军联合训练中,反潜课目演练每年2-5次。多次捕捉并“击沉”美海军核潜艇,显示了日军反潜战技的熟练程度和实战能力。 防空战力 “十·九舰队”的海上防空作战主要包括编队防空战、区域防空战和未来战区导弹防御作战,防空能力已跻身世界海军前列。 从探测设备看,旗风、太刀风、白根、村雨级装备了探测距离119公里的OPS-12型三坐标对空雷达;旗风、榛名、朝雾、太刀风、村雨级装备了探测距离为296公里的远程对空警戒雷达;而金刚级的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可达460公里,可对154个空中目标进行自动搜索和跟踪,在无干扰状态下可以同时拦截12个空中来袭目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作战系统。 从战斗装备看,除电子干扰设施、箔条发射器外,在火力硬抗击方面,“标准”2导弹射程75-100公里,“标准”1射程46公里,“海麻雀”射程25公里。另外,每艘舰均有2座“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 “十·九舰队”对空防御可组成最大半径约100公里的四层防空火力网。第一层由“标准”2导弹负责为编队提供较大范围的区域防空;第二层由“标准”l导弹负责中距离上的防空任务;第三层由“海麻雀”导弹担任点防御任务;第四层末端防御则由127毫米火炮、76毫米火炮、“密集阵”近防系统和电子对抗等软杀伤武器构成。正常条件下,四层对空防御层,对同一批空中来袭目标,一次能抗击24架飞机或26枚导弹。如果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配合使用,或是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作战,基本能满足自身对空防御作战需求, 按照日军设想,金刚级驱逐舰还要在TMD中,与空中预警机、超视距雷达(OTH)、地空导弹部队一起,组成担负日本本土战略防空任务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未来作战中,经过改进的金刚级将部署到日本海、东海等主要空中威胁方向,实施海上对空预警搜索。一旦发现来袭目标,将使用舰载“标准“2MR-Ⅱ导弹进行海上拦截,最大射程96公里。 对海战力 无论“十·九舰队”独自海上作战还是遂行日美联合作战,都要建立水面监视区。独自作战时,水面监视区一般半径50-130海里,在一定威胁扇面上扩大到100-170海里。护航美航母编队时,水面监视区一般为220海里左右,主要威胁方向达350海里以上。 一般情况下,“十·九舰队”对水面作战与空军联合实施。通常先进行空中突击,然后由水面舰艇发动海上攻击。当己方海上兵力强于敌方时,亦可不依靠空军,由反潜巡逻机部队协同水面舰艇和舰载直升机直接对敌攻击。其水面打击武器使用顺序是:空射“捕鲸叉”导弹,舰舰导弹。舰对空导弹(可装定对水面发射),舰炮。如有可能,一般负责打击敌水面舰艇的“水面打击任务队”或“水面打击任务群”的作战兵力应达到或接近敌方兵力的两倍以上。 日本海上自卫队认为,通过与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配合,对方水面舰艇很难突进“十·九舰队”的作战区域,因此除了“捕鲸叉”舰舰导弹(以后可能全部换成国产SSM-IB)外(共计72枚),并无其他远程对海打击的武器。“捕鲸叉”反舰导弹飞行速度0,9马赫。巡航高度15米,射程约为110公里,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可在直升机引导下进行超视距攻击:SSM-1B导弹最大射程150公里,据称飞行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等都优于“捕鲸叉”。另外,各舰装备的127毫米舰炮或76毫米舰炮也具有相当的对海作战能力。所以,“十·九舰队”可以对付一支有4-6艘驱护舰构成的舰艇编队。未来美国有可能出口用于远程对海作战的“战斧”巡航导弹,装备金刚级、村雨级及高波级舰上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中。届时,对海打击能力将成倍提高。打击范围也将延伸至数百海里外的区域。 制衡之道 “十·九舰队”作为一个作战整体,具有较强的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在岸基航空兵或美国航母战斗群提供一定空中保障的条件下,攻防能力俱佳。如何对此类舰艇编队实施有效攻击,一直是军事爱好者们“纸上谈兵”的热门话题,在此也不妨略述一二。 在战术方面,战场选择应尽量在对方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外或边缘,时机选择在“十·九舰队”缺乏航空兵有效掩护的时候,否则需要通过空中交战夺取战场局部制空权。为达到最佳突击效果,突击兵力应采取多方向、多波次的编组形式。多种兵力联合突击会达成更好的效果。 在兵力兵器方面,突击兵力以航空兵最佳:突击兵器最好是射程大于“十·九舰队”外层防空火力的空舰导弹。考虑到“十·九舰队”的防空火力密度,突击兵力的数量应能保证每一波次发射导弹数超过“十·九舰队”最大拦截能力,形成“饱和攻击”效果。如果空舰导弹具备超低空、超音速、隐身等突防手段,打击效果更佳,对单波发射数量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十·九舰队”反潜能力较强,如使用潜艇作为突击兵力,突击潜艇应具备在“十·九舰队”有效反潜区域以外发起攻击的能力。水面兵力也可以作为突击兵力使用。但采用同等的驱护舰编队可能形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比较理想的战术编组是,以驱护舰编队作为支援掩护兵力,以具备隐身能力的快速导弹艇作为突击兵力协同作战。(编辑:岳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