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国成功发射了海基JL2导弹,这标志我国已经具备了第二波核打击能力,十分令人振奋。不论是在092或094艇上发射,还是在非潜艇类水下平台发射,都为我核战力增加了二次攻击和隐蔽手段。但究竟以何种平台发射,目前尚无定论。据有关报道,潜艇垂发洲际弹技术问题十分复杂,目前我国是否突破仍未透明。有分析推测,JL2导弹系从水下发射平台发射。本人倾向这一判断,这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军研技术实际。理论上,未来的094艇应是承载JL2-X洲际核弹的潜基平台之一。但目前,我军生产部署此类潜艇的可能性很小,至少没有量产。 为什么?大家清楚,邓时代没有大力促进军建条件。冷战结束后,军工迁撤转民,军研人才外流,军预削减,军战水平停滞。江时代鉴于台海问题及伊拉克战争,发起军研,启动军建,至今才取得一些成果。实事求是讲,我们整个科技资源,尤其是材料、电子、应用软件开发、精密制造等方面仍与美存在巨大差距。虽然我在部分领域已达先进水平,如卫星(核弹)变轨、固态激光武器等,但还远未形成巨大战力与威慑,也不足以带动其他常规武器共同发展。因此,鉴于我潜艇制造技术相对落后而导致核弹缺乏海基攻击和隐蔽手段的窘境,我研制此类水下发射平台以急所需当符实际。如果这一结论成立,则可肯定我潜水型远程导弹的防渗、密封和控制、激活技术业已经过关,同时亦为潜艇承射洲际核弹提供了实用依据。联系我中外海海测已进行多年(亦可能为我潜艇密潜提供洋流数据)情况,可以想象,在我们尚未拥有可携核弹并数量足够潜艇的情况下,通过此类水下发射平台,我军可在中近海域水下部署大量JL2-X机动洲际核弹,用以保存第二、三波核打击战力。同时也可以在中近海区域水下部署中远程常规导弹,出其不意,伏击海上来敌。这类非潜艇类水下导弹发射平台的研制,其意义不仅在于我拥有二次核打击能力,还在于我水下攻击火力将更为丰富,我中近海区域伏击能力将大大增强。如我将众多承载各类攻击导弹的水下发射平台,广布于第一与第二岛链之间海域,或海运咽喉,将我军攻守战场前移,并适时发起攻击,以打击海面和陆地目标,整个太平洋战局必将为之改观,即使不获全胜,也至少让美应接不暇,顾此失彼,无力为继。 目前,我水下武器无外乎潜艇所携普通或智能型鱼雷、各类导弹和防御性被动击发式水雷,战时惟有潜艇才能长程奔袭突击。故在我水面战舰尚未形成规模和具备相应空、海战力之前,我大批购进俄制基洛级潜艇,并加快潜艇静音、隐身等技术研发,以期潜战能力得以质和量的突破。同时,部署陆基中程常规导弹,以期拒敌于外海,毁敌于途中。但是,这种防御战略能否奏效?能否终结美国航母?很值商榷!基于实际分析,这一设想过于一相情愿,原因十分简单。美、日卫星监控、海空反潜、电子干扰、舰载反潜等能力均很强大,即使采取饱和攻击也只能攻击阻挡一时,而难以维持多日。如果美军多路小股驰援台湾,或干脆分兵对我大陆重点目标进行攻击(最有可能),我军将难以从容应对。况且,我潜艇进入外海伏击海域也未必不被美军查觉。前段我潜艇秘密现身日本海域附近,实际并无证据表明美日对之毫无所知,其反潜能力如此低下,应是故作姿态,故放烟幕,装疯卖傻作秀。即使目前美、日真的无法侦知我潜艇行踪,也不能就此肯定来日仍然不能,我基洛级潜艇可以畅潜无忧。 那么未来几年,在我海、空仍不具远程战力情况下,台独急事,我何以对?启动与美核战?如日本在几年内搞出了中微子消核爆武器,我们的核武不也白废?那我们就只有迅速提高海舰、空机、潜艇、导弹等综合战力的一条路?或继续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时间允许吗?难道就别无选择? 这就是为何提出“蓝水伏击战略”的原因。所谓蓝水伏击,不是指潜艇伏击奔袭及我近海的各种水雷,更不是水面舰只的而是指在来敌途中或距其重要基地较近的公海,预先投放的静态智能型主被动攻击武器---由水下发射平台承载的潜水导弹,应战时指令激活发起的攻击。其过程正如上面所谓“想象”。 实施这一战略,一可争取战略主动。因目前我们没有充分条件迅速增建水面舰只和装备大批常规潜艇,没有能力迅速量产列装四、五代战机,陆基中远程导弹的打击效果也相对有限(对方有备而来),5-10年内与美开战,我将难以在第一岛链以外的空海与美军展开拼杀,而不得不在我近海与美对决。届时,我沿海一带乃至部分内陆城市势必处于美军中近程导弹、远程轰机的攻击或骚扰之下。所以,才会有我朱将军放狠,如果美介台战,我将不惜核战。虽对美宣示:我若遭难以承受攻击,将启核战。但也同时也泄了我们的底:我们无力僵持。道理十分简单,我周边被堵,家门口作战,几轮消耗,几无储备,各种战时物资难以为继,而俄不捅暗刀就算支持。此外,伊始美军也不会投入太多战力,与我生拼恶战,还将采取伊战战法,与我进行空多空、海对海、导弹对导弹的科技对拼,连拖带打,连打带拖,与我耗峙。时间愈久,我愈不利。如果详研美军二战以来及最近伊战,我们还不难发现,美每遇战事,必先激蛊民众(典型珍珠港战),或混淆视听,再发起动员,后组织一波强于一波的攻击。即使其对伊占领不死不活,其最近美国民的支持率还仍高达49%。由此可见其宣传鼓动的水平,所以如有必要它也有可能先启核战。因此,绝不能把我们的家门口作为与之交战的主战场。应使与之对决战场,远离我家门口,并且愈远愈好。愈远就愈有作战空间,愈远就愈有反制时间,愈远就愈能占据更多战争资源和拥有对耗的本钱。若将与之对决的主战场移至到第一岛链以外的海域,或第二岛链以外的海域,甚至东太平洋,战时我们就可以轻易地对其军事基地、各种海面船舰等重点目标发起不及反制的攻击。中美对决,我若第一轮发起水下潜弹攻击,为其后奠定基础。第二轮,以远程战机和潜艇及中远常规导弹发起截击。第三轮,才以家门口为战场。这样我们就能与之拖的起,耗的起,拼的起,坚持到最后,直至迫其第二次签定“韩战协议”。实际上,类似模式也正是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推进海外军基建设的最深次原因。只不过是陆基间接反应作战平台与潜基即时反应打击武器的区别而已。蓝水伏击战略与美军基地战略的异曲同工,一个在地面,一个在水下,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是征得人家同意强迫,一个是自个儿秘密作为,虽半斤对八两。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仍会韬光养晦,不会拓建海外基地,但为不受制于人,我在大力研发装备外上空间侦讯和攻击武器及必要的核弹潜艇的同时,应把大片大片的海洋作为我水下潜战基地,以争取到战略主动,提高与美抗衡能力。 二是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投入成本缩小我与美军的差距。实事求是地综合比较我与美武器装备的差距,绝不仅仅体现在战机、导弹、舰艇等几大方面的装备上,而是表现在武器装备综合水平上。由于我军装备综合基础差、军技研发能力有待提高、整体科技资源及财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即使我们现在把各类导弹、战机、核武潜艇等少数武器装备列先发展,仍难快速缩小我与美武器装备的综合差距,仍难以迅速弥补我军综战实力之缺欠。在时间方面,我们丝毫没有优势。我们是在落后很大一截的不同起跑线上起跑的,即使我们以超常速度追赶,也很难与之保持平行或超出。美自身的军研技发基础和资源原本就比我们好,比我们雄厚,并且也没有我们十分死板的体制和机制所带来的拖累,更何况其还拥有来自欧盟、日本的设计研发、材料、制造等各种技术支持。我们在跑,人家当然不会停歇。在成本投入方面,我们也难以与美竞赛。任何武器装备均要经“设计研发--实验定型--列装现役”,再“改进--定型--列装现役”,以不断更新换代,保有优势。每一武器的每一研制周期都需要巨大投入。要使我军武器装备综合水平与美接近,或保持保持很小距离,我们更要消耗巨大财力。这也许就是我虽已定型多种新武,但又不大批列装部队的主要原因。基于我经济实力,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超高军预会影响我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我战时应对能力,未战先耗当不足取。如此说来,我们仅以飞机、潜艇及导弹为主加速快跑,或以核战警戒台独,或再个10年韬光养晦?现如今不是汉武时代,可韬光养晦,忍外辱,暗聚国力而后战;时势不容我,时间已不多,而我必须有备并有为。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可为。以己之短,击彼之长,必颓。我沿着同一条道跟着人家后面跑,如同以己之短,击彼之长,颓势难改。应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扬“长”避短,没有“长”,也要创造“长”,大力发展美国尚未发展或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武备。也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争得战略均势。总的看,美与比我相比,强就强在空中和海上。但其潜艇优势并未超我多多,我短时间核武潜艇数量和质量将很快赶上,有关差距会缩小。我只要有足够的核武潜艇即可,没有必要耗费巨大财力增建更多潜艇和大型水面舰只,应把发展蓝水伏击战略列入重点,着眼于把海洋作为我发起攻击第一道防线和基地的战场前移策略,集中有关资源,大力研发水下主被动制导导弹。这不仅会使我在水下攻击武器方面走在前面,还会迫美被动被动应对。美只要被逼应对,就等于我们相对赢得了时间,简化了争夺战略主动的进程。实施这一战略,还将改变我多种常武被动研发态势,由分头跟进变一域超先,并在最短时间内以较小成本代价迅速增强我外海遏战能力,同时减轻了我空、水武备一体研发列装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从而为我集中资源、财力,大力推进我太空“打、防、控”武器装备步入实战创造条件。 三是符合我现阶段军武研发实际。显然,目前我与美武器研发的整体实力存在较大差距,项项竞比跟进,自然困难较大。但我专攻已具一定优势的少数武备,则无劣势,甚至出超。所以,我们应搞几项超越于美的武备,以凸我优势,改变我整体被动局面。只要我有几个领域出超,美当不容,就会回头与我争先。这样一来,我将变被动为主动,拖着它跑,其原有优势自当受损。前期,美《中国军力报告》迟迟不出台,据说其原因之一,是其中有关我外空武器(太空舰队说)及变轨多弹头导弹等等描述有“科幻”之嫌;而最近抛出太武计划(我外交部已抨评),再飞已搁置两年半的“发现号”等,都充分说明了美十分恐惧我在任一领域在前。如我实施具有前置打击效能的海洋伏击战略,研发以公海海底为攻击基地的深海伏兵,则是我与之再辟又一竞争新域和争取攻防易位的最佳选择。在我没有能力把海洋作为与美对决战场情况下,把海洋作为设伏战场,美必将手忙脚乱,而不得不跟进反制。如其不反制,战时其以攻击为主的强大水面战力难保不受攻击,其航空母舰等不得不先变成大型“扫雷舰”,或只能龟防基地,仅能以远轰机、长程导弹对我打击,如我辅以远程导弹对其亚太基地给予清除打击,其攻势必然消解。其若因应反制,必跟进研发对抗装备。相形之下,我便赢得了宝贵时间,以全面赶超。实施“蓝水伏击战略”的意义,不仅可消解美军海上海下优势,更符合我现阶段武备研发实际。就技术层面看,静态深潜主被动制导导弹应比四、五代战机及静音隐型潜艇研发周期短,同时因其载射平台简易,整体静音无热源,整体研发成本也必然相对低廉。以我目前技术实力,完全可以解决弹体密封防渗抗压问题,可以解决利用弹表微水流发供电问题,也当有能力制造适应水下条件的感阻型可变速强推发动机。唯一瓶颈问题,可能是水下主被动制导信号传输技术和署后防清除主动击发技术。既然美能利用通讯卫星并研发水介子讯号传导技术,为其最新能抛出“海豹”的“腐鸡泥鸭”级潜艇配备深潜通讯和电子对抗系统,我们亦当有能力突破水下主被动识别传控制导技术,实现空、水指令传导接续;亦当有能力解决潜弹循敌探查信源即时攻击技术,使之随时激活以对抗探察清除。即使我空、水指令传导技术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破,战时我仍可以在伏击海域埋伏几艘潜艇或预置一些浅潜型指令转发装置,激活潜弹,发起攻击。当然,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和挑战,但是我们今天的科技基础要以往如何时候都强大,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这样一个能把战场前移,又能与美共同起跑的机会。相信,实施蓝水伏击战略,将是我走向海洋代价最小的最坚实的一步,也是我非核武而不战屈人之兵的开始。 未来的战争是以国力为基础、以资源为保障、以人材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战争,但更是在越来越大作战空间内比拼战争要素多寡高下的过程,未来的战争虽不可避免地损毁一些地面上的设施和生命,但也将更多地延伸于空间和海洋上下,更多地体现为由我们敌对双方共同创造出的物质文明的对决,而将尽量减少对生命的摧残、对环境的破坏。这也就是今后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为争夺自己生存空间和资源而又不得不战的最佳方式。我们发展空间战略和海洋伏击战略,正是我们追求不得不战而又将双方损失降到最低的最佳选择,也是我们以恶制恶、以守遏攻的最佳战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