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击落美国战机震惊世界 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新中国东北地区的一起美国间谍案,随着外交部档案馆1949年至1955年间一批机密档案的公开而得见天日。为此,记者历时数日坚守外交部档案馆,终于寻找到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得以在感受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激烈与从容的同时,也将其精彩之处,与读者同享。 美间谍机飞吉林欲接回空投特务 1952年11月29日,新中国刚过完3岁生日。唐奈与费克图等四人乘坐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架没有任何标志的C-47型间谍机飞往中国吉林,其任务是用空取器接回一名此前被空投到该处的特务,以便了解当地情况,进而继续对中国空投大批特务。 空取器是一个带有绞盘的装置,绞盘由电力操纵。一根绳子一端扎在盘上,然后通过一个安在伸出飞机门外的铁臂上的金属滑轮,绳子另一端有一钩子,挂在由飞机外伸的杆子上。飞机在飞行当中设法使这根杆子碰到地面特务的绳架。当碰上绳架时,杆子自动脱离,绳上的钩子就把地面特务的绳架钩住,随后绞盘开始旋转,最终将地面特务吊上来。 飞机被击落美间谍两死两落网 在当天的分工中,唐奈负责操纵杆子,费克图则充当“绞盘手”。就在他们所乘坐的间谍机在事先约定的空中盘旋时,被提前埋伏的人民解放军击落并爆炸,两名美国驾驶员当场死亡,唐、费二人在跳伞后被活捉。 约翰·托马斯·唐奈1951年6月参加美国间谍机关中央情报局,同年12月被美国中情局派至该局驻日本间谍机关工作,在日本茅崎附近的秘密营房,担负训练特务和对中国进行空投特务的任务。训练内容包括:教特务地下作战如何建立交通线、如何在交通线上刺探情报、如何救护被击落的美国空军人员、如何徒手自卫等。 一间谍两年后被判无期徒刑 美国间谍案惊动世界缘于两年后的1954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对包括唐、费二人在内的13名美国间谍作出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称,唐奈、费克图两人训练、组织特务搜集我国国防设备、工业地区目标和气象情报,救护入侵的美国空军被击落人员和搜罗蒋介石卖国集团残余分子进行武装暴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规定,分别判决唐奈无期徒刑、费克图有期徒刑20年。 判决5天后中退回美抗议书 在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5天的11月28日,美国经由英国外交部对中国提出抗议,但中国退回抗议书。在外交部编列的外交大事中,对此有简要的表述,然而,其后却几乎没有关于此事的公开资料。直到1955年1月21日,新华社奉命宣布:周恩来同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会谈时表示,允许美犯家属来华探监。其间,中美两国外交战场难道兵将归歇、平和宁静吗?外交部新近公开的档案给予否定的回答:那是一场智慧与胆量的外交角力。 外交部副部长请示公开判决过程 落款为1954年12月1日、由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章汉夫亲笔书写、呈报周总理的信中称:最近我宣判美间谍案后,美国政府大肆叫嚣,除通过英国外交部提出照会外,还将其照会副本分发给(联合国)各会员,外电并报道美有提请联大讨论可能,此举似在制造新的紧张局势,作为讨论朝鲜问题及台湾问题时诬我之资本,逃脱美国罪名。(外交部)国际司考虑:针对此情况,我亦应有强硬之表示,建议将我国对美间谍起诉书及判决书全部电发联大,并以(外交部办公厅)王炳南主任名义将一短简附去,要其分发除蒋贼代表之各会员国。 周总理回信叮嘱不要入美国圈套 次日,即1954年12月2日,周总理通过工作人员回复章汉夫:总理嘱告,我判决美国间谍是我内政问题,有我自己的法律尊严,与联合国何干?!如我告到联合国,是我自己套上圈子。至于敌人大骂,我们才不怕!过去骂我们为侵略者时,我都不怕。关于特务案,我决不退让,这与我控诉美侵略台湾事情况不同。至于在日内瓦倒可给美国以答复,说明我国对待外侨守法者随时可以回国,我给以法律保护。对犯罪者、颠覆我国家的外侨,要按我法律办,一定要判刑,但其中有表现好的,可以宽恕(总理说,只在这里松一下,其他绝不松口),如允许通讯,对坦白者,可以从宽处理等。 联合国秘书长首次来华斡旋 以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名义发给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公函档案中没有明确的日期,只注有“1954年12月”,依逻辑推理,当是外交部接到总理指示研究之后的后续动作。 这份公函称:“美国政府还派遣军用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战略侦察,并空投特务间谍分子进行破坏活动”。最近,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宣判的美国间谍案唐奈等人和美国间谍阿诺德等人的案件,又一次证据确凿地证明美国政府的上述罪行。现奉命电传关于上述包括起诉书、判决书,请分发各会员国代表团。 不久,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来到中国就此事进行斡旋,周恩来在哈马舍尔德面前表现的,正是12月2日嘱告章汉夫的。 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张勉励在看完此会议纪要后笑称,周总理的表现确实让这位第一次、也是第一位来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很为难。 相关报道 第二批档案两年内公开 与中国第一批外交档案历经5年方对世人开放相比,1956年至1960年的外交档案揭开神秘面纱的速度则快得多。外交部档案馆鉴定开放处处长张素林昨天透露,第二批档案将于2006年4月前向外界开放。 今年1月16日,外交部正式开放1949年至1955年间形成的除朝鲜战争之外的上万份外交档案,包括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以及领事、礼宾等外交业务内容,其中有相当部分为“机密”或“绝密”档案。它们被扫描后输入电脑,供群众借阅。 张处长介绍说,正式开放两个多月以来,前去查阅档案者130余人,主要是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及科研所的学生等,去得最频繁者已经高达10余次。一些外国专家、学者更是闻讯赶来,对中国外交部此举大表赞叹,大家也对由外交部组织开发的阅览系统予以较高评价,称检索快捷,使用方便,阅览速度较快。 张处长还透露,4月8日起,第二批档案解密审查工作将全面展开,包括培训人员、确定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工作方法、鉴定解密、审批等。她表示,由于有解密第一批档案的经验,相信第二批档案解密开放工作将大大提速,有望在两年内完成,力争2006年4月前让公众能借阅1956-1960年期间的外交档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