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打得藏独鬼哭狼嚎:“佛光将军”张国华[下]


日期:2008-04-17 14:47:00|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中华网论坛

昌都战役在张国华的指挥下,于10月7日发起。 10月18日,右路部队如期抵达并抢占了恩达,封死了昌都的藏军退路,正面部队快速进攻昌都,于10月 24日拿下昌都,歼灭了藏军6个代本(相当于团)全部、3个代本各一部,计5738人,其中毙伤180人,俘虏898人,争取一个代本投诚起义4317 人,活捉了英国特务福特。 进军西藏的大门被打开,和平解放西藏的曙光突现。刘少奇称赞说:“昌都战役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西藏地方政府终于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议,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和谈代表团到北京谈判。1951年5月15日,张国华奉命回京参加谈判。5月23 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张经武、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和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孙志远三人,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的身份,参与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字仪式。西藏地方政府参与签字的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凯黑·索安旺堆、土丹旦达、土登列门、桑颇·登增顿珠。 签字后的当天,毛泽东单独接见了张国华。当得知张国华曾在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的部队当过3个月兵的经历时,毛泽东说:“袁文才、王佐都是对革命有贡献的同志。”当然,毛泽东不会过多地回忆过去,但这次接见,留给毛泽东更多的印象是,张国华是“井冈山的兵”,以至于多年后,毛泽东还多次称张国华为“井冈山”。对于西藏问题,张国华谈了筑路的重要性。毛泽东点点头,说:“要筑路与生产并重。部队要很快进入拉萨,为实行‘十七条协议’而努力。” 5月25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下达了《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要求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进藏部队分路进驻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订后,扫清了进军西藏的障碍。1951年10月,进军西藏的部队在张国华和谭冠三的率领下全部部署到位。红旗顺利地插到了世界屋脊上。1952年2月,以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基础,成立了西藏军区,同时撤销十八军番号。西藏军区为军级级别的军区,归西南军区管辖。司令员由张国华担任,政委由谭冠三担任。1955年5月,西藏军区由军级上升为大军区级,直接归中央军委领导,张国华、谭冠三分别升任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1955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张国华中将军衔。至此,人们开始称张国华为“佛光将军”。 “佛光将军”坚决“保卫菩萨” 虽然部队顺利进军西藏了,但西藏高层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不断筹划叛乱,一而再、再而三,直到1959 年3月发生了西藏大叛乱。3月19日,拉萨叛乱分子聚集了7000余人,在罗布林卡成立了叛乱指挥部,并形成对西藏军区机关及其部队分割包围之势,打出来的口号是:“同中央决裂!为独立而大干一场!” 此时,张国华因心脏有病在北京医治,但他密切注视着西藏。政委谭冠三在电话里对张国华说:“达赖和主要官员及家属都化装逃出拉萨了。” 张国华清楚,部队早已在拉萨周围布置好了,只要谭冠三和参谋长李觉一声令下,不要说达赖离开不了拉萨,叛乱分子一个个都将粉身碎骨,但毛泽东有指示,“如果达赖及其一群逃走时,我们一概不要阻拦,无论去山南、去印度,让他们去”。于是,张国华说:“这就对了。你们在西藏要注意安全,坚决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先不要开第一枪’,因为兵力有限。明天我就按中央军委的命令,带五十四军三十师、三十一师和兰州军区的十一师入藏平叛。” 然而,形势发展令人不安。3月20日凌晨4时许,叛乱分子指挥部认为西藏解放军无能,为庆贺胜利,组织叛匪包围了军区大院。这时,偏偏西藏军区与外界失去了一切电讯联系。军区指挥机关危在旦夕。谭冠三在忍无可忍之下,于当天上午10时下达了反击命令。6个小时后,张国华与谭冠三终于联系上了,他向谭冠三通报了自己已带上部队向西藏进发的消息。谭冠三这才松了一口气。 至4月14日,平叛作战结束,捣毁了盘踞在山南地区的叛匪老巢,封锁了亚东以东、米林以西的边境线,切断了叛乱分子与国外陆上联系的重要通道。因在这次武装叛乱中,许多寺庙与叛匪有瓜葛,正在火头上的指战员们主张扫平它。张国华说:“不能。划叛乱寺庙要有确凿的、足够的证据。” 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向张国华将军敬献哈达 一句话,避免了寺庙的毁损。“‘佛光将军’保护菩萨”的事儿就传开了。 平叛结束后,西藏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印度又盯上了这块佛土。1959年8月,印度政府悍然挑起一场大规模的侵略中国领土的战争,中国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有限的自卫反击战。 8月25日,在西藏东段的朗久发生了双方军队的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口冲突。 开始,为了避免边界冲突,中央军委命令部队,单方面从实际控制线上后撤20公里。 如此一来,印度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速度。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央政治局在1962年10月18日召开了扩大会议,就藏南问题作出重大决策,研究对印度的军事方针问题。 毛泽东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藏南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境问题是不行的。” 会上,毛泽东问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我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同志!” 张国华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与会人员在对形势作了一番分析研究之后,一致认为战胜印军是有把握的。但毛泽东提醒大家:“我们没有同印军作战的经验,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精心布置,打好这一仗。至于反击作战的方案,同意总参和张国华司令员共同拟制的计划。” 会议结束后,中央军委任命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为前线总指挥。很快,一个代号为“419部队”的作战指挥机构组成了。 10月19日,张国华进驻前方指挥所。 围绕第一仗如何打,指挥所里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属于保险型的,即吃掉印军一个营。一个军区部队,去吃掉一个营,自然没有什么难度。另一种意见是属于激进型的,即吃掉印军一个旅。在高原上吃一个旅的兵力,难度显见,因为连走路时空气都不够的地方,你拿枪拉炮去吃一个旅的兵力,谈何容易。 两种意见,张国华只能选其一。自古就有“慎重初战”的说法,谁也不敢马虎。是的,“慎重初战”这是每个指挥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初战必胜又是对指挥员最起码的要求。因为,初战打赢了,以后如虎添翼;初战打输了,那要好一阵子才能恢复自信啊!张国华考虑再三,决定要吃就吃它一个旅!吃掉一个营,不痛不痒,没意思。 作战方案报到了北京。中南海有领导觉得张国华是在冒险,但毛泽东不喜欢墨守成规。毛泽东说:“他是前线指挥员,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10月20日7时30分,张国华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的炮火便铺天盖地地向入侵克节朗的印军阵地倾泻。两个小时后,印军的第一个据点被攻下。到晚上8时多,克节朗战役即告结束。张国华笑了:“这么容易取得的胜利,我当兵33年,还是头一次!” 10月23日,中央军委连电致张国华,称赞:“作战部队在高原严寒的困难条件下,斗志昂扬,艰苦卓绝,勇猛作战,干脆地歼灭了敌人。”“捷报频传,中央、军委极为高兴。” 看着感情色彩特浓的后一封电报,张国华觉得这很像是“毛主席亲自加的两句话”。于是,张国华手一挥,高兴地说:“把电报转发部队,就说是毛主席亲笔写的电报,鼓励鼓励前线士气。” 前线士兵确实被鼓舞起来了。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张国华又指挥部队打了两次大战役和一些零星战斗,取得了骄人的战果:歼印军3个旅,生擒印军王牌旅长达维尔和另一名准将旅长辛格,共毙、俘印军7000余人。 1963年2月,张国华回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常规会议,但张国华接到通知:“会议增加一个议题,毛主席要亲自听张国华汇报工作。” 张国华有些发怵:“汇报什么呢?”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2月19日下午,汇报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当张国华走上怀仁堂主席台时,原来泰然自若的神情忽然间又变得紧张起来,好像所有的目光都向自己射来,都对着自己笑。张国华左看看,右瞧瞧,自己的座位竟被安排在毛泽东和刘少奇中间!张国华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到座位上去的,显得非常拘谨。 会议是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的。毛泽东也看到了张国华的拘谨。他说:“今天的会议议题只有一个:由张国华同志汇报刚刚结束的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情况。”接着,他幽默地说:“‘井冈山’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仗打胜了,你还紧张么子哟!今天是你唱主角喽!” 经毛泽东这么一讲,大家哄的一声,笑了起来,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张国华想,也是,前线的事都是亲身经历的,照直说,不会错的。 实话实说是毛泽东的最爱。当张国华谈到有些部队参战太仓促时,毛泽东插话说:“那个五十五师,从青海的西宁出发,用卡车送,就是在路上动员的,差不多一到就打。一三○师在四川是个生产部队,放下锄头就上车,一到就打,就在汽车上做动员工作,很仓促。”毛泽东用手指了指张国华:“就是你这个将军也是临时派去的嘛。” 毛泽东插完话,对张国华说:“你继续说。” 张国华接着说:“中央军委和总部在作战中的每一重大转换时节,都给我们作了及时、具体而又详尽的指示……” 张国华刚说完“指示”两个字,毛泽东又插话说:“我这次是参战了的,还有少奇、总理、小平。” 张国华没有等毛泽东发话便接着说:“印度国防部长恰范说,中国军队在背后刺了他们一刀。” 毛泽东说:“工人、农民的军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什么不能打胜仗呀!日本,蒋介石,美国,印度都被整下去了嘛!印度说抓了我们的人,又交不出来,好啊!没有抓到我们一个嘛!” 张国华说:“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靠的就是我们的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毛泽东立即给予了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说完,毛泽东又用手指了指张国华:“这是你的发明权。” 张国华赧然一笑,连连摆手说:“不是我,发明权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泽东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过去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房。’前句有片面性。那时金兀术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我要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最后,毛泽东高屋建瓴地评价了中印边境之战:“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10年的稳定。” 历史证明了毛泽东的预见。从1962年至今,中印边境稳定局面的取得,与张国华指挥打的这一仗有着紧密的关联!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