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局部战争中,越南战争和南斯拉夫科索沃战争是两个极端的战例。 在越南战争中,越共游击队学习并发展了中国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用劣势原始的兵力兵器奇迹般地战胜了强大的美国及其盟友,赢得了战争彻底胜利。 南斯拉夫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它不仅在兵力和高科技兵器方面,而且在战略战术上,特别是政治上占据绝对优势,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军事胜利。假如南斯拉夫能够进一步开动脑筋争夺战争主动权,战争的结果将是两样。 如果中国未来被迫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远林支持使用超限战。由于看过许多内部和敌方的资料,笔者知道,战争年代,中共方面一贯不完全遵守所谓的国际法,实质上一直采取超限战,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例如,中国最擅长的游击战法就完全不符合当时的国际法,被敌人称为恐怖主义,日本人对此至今仍有不满;而毛泽东竟然长期被西方列为世界头号恐怖主义头子,只是国内媒体从来不报道罢了。此外中共在解放战争期间曾将解放区的国民党货币大规模运回国民党统治区消费,为当时国民党的金融危机火上浇油的事实,这当然是大规模金融战。还有登陆金门等地的民船是用实力在当地紧急征用的,慈不掌兵。 同样敌手也一直使用超限战,例如国民党对红军的全面物资封锁以及屠杀家属,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美国大规模轰炸朝鲜城市,甚至大规模使用细菌战和轰炸水坝。 越南战争已经过去20多年,其许多战法已经过时,但作战思想并未过时。在车臣,俄军长期无法制止游击战。就是换上高科技的美军,局势也不会有根本改变。而美军指导和装备的哥伦比亚政府军,反游击战也没有多少成果。 下面我们来看越战中的游击战。在越南战争中越共游击队安排了数万次的伏击战。西方军事专家称:这些伏击每一次都是“自由世界”的一次小小灾难。而越共游击队自始至终都占了上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越共的战术情报工作做得十分出色。游击队虽然缺乏美军那样的高科技航空、电子、红外情报侦察和传输设备,却能事先准确地知道美军或南越伪军的运输队何时到达何地,他们也一定知道运送的东西正是他们急需的,否则他们就不会进行这样猛烈的攻击。 可美军或伪军方面的情报工作一点也不灵。尽管有时多达一千多个游击队员和搬运员通过公路附近居民相当稠密的地区,在长达数百米的公路上到处挖土埋地雷,而且还在路边等候了至少几个小时,但美军或伪军方面却没有得到半点警报。在这期间一定有不少当地农民和儿童无意中穿过伏击区,他们也一定知道这里将发生什么事情,但是他们守口如瓶。 越共有一条基本原则:除非游击队的作战力量对敌人形成绝对优势,否则决不交战。因此越共必须事先相当精确地了解运输队的掩护兵力有多大,而他们总是能掌握这些情报。 ——显然这实际上就是越共从中国军队中学来的,“人民战争”、“集中优势兵力”和“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制胜原则。而自负的西方军界对此一无所知,当然更无法应付了。 越共游击队还广泛地利用敌人心理实施误导。例如他们往往选择一个表面看来毫无危险的地点进行伏击,那个伏击点既不靠近公路转弯处,也不靠近小山、树林或者明显的三岔路,有时伏击点非常靠近美军或南越伪军运输队的目的地,越共完全懂得敌军在接近目的地任务即将完成时难免会放松警惕,于是毁灭性的灾难便降临了。 当美军或南越伪军的运输队走到那个致命的地点时,他发现在左边有相当浓密的树木,而在右边却只有一片空旷低矮的灌木丛地。美国西点军校出身的军官自然认为:假如这里有埋伏的话,游击队将会躲在公路左边树木稠密之处,在那里他们可以有一个清楚的射界,不光可以打得着运输队,而且可以一直打到对面的空旷地带。 而事实上游击队却学习中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采取了刚好相反的部署,将美军或南越伪军打了一个冷不防,使后者立即崩溃。当然游击队也没有忘记在左边的野草和灌木里布满了铁蒺藜和订着削尖的竹子的陷阱,有几个侥幸逃出火网的士兵在后退时踩上这些东西受了伤。 根据后来美军得到的情报,参战的游击队员中只有二百人左右是武装的越共正规部队,其余的人都是附近一带的农民子弟,临时被动员来做挖陷阱、埋地雷、搬运缴获的武器等工作。但是这些“临时演员”中,没有一个人背叛他们的上司,他们全都像正规军那样勇敢和遵守纪律。 美军承认:不管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这种打法总是令人丧气的。一次真正成功的伏击战对于越共来说总是一种提高士气的手段。在正常情况下,游击队在结束战斗后马上就跑,以免遭到报复。但是有时他们也会多逗留一会儿,让他们的随军摄影师拍一些照片。 美军或南越伪军的运输队不是每天都出来活动。同时也不是每次运输队出发越共都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情报,因此这种被动伏击战的战机是非常有限的。为掌握主动赢得战机,越共开始实施主动地伏击,并将打击范围从运输队扩大到美军或南越伪军的作战部队。 后期,越共愈来愈懂得如何在安排伏击时使用谋略。最普通的做法是先派一二个营的游击队去攻打敌军的某一哨所,这些哨所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条路可通。游击队对哨所施以迫击炮轰击,并以机枪扫射,但并不发动伤亡巨大的冲锋,似乎也没有设法把哨所拿下。或者说极度缺乏重武器的越共游击队缺乏攻占这些坚固设防的哨所的能力。 不过上述这些举动一般讲已足以把哨所守军吓得赶快通过无线电呼救。但越共也已把他们的无线电拨到与守军相同的波长,于是他们就满怀着兴趣地偷听对方的对话。就在这个时候,另一支实力大得多的越共部队已经在离开哨所几公里外,通向哨所的必经之路上布下了埋伏,等待猎物自己送上门来。 这种技巧已经发展到如此奇妙的程度,以致有时第一场伏击本身并不是主要目的,它不过是作为第二场伏击的诱铒,因为对方已经不得不派第二批援军去援救第一批援军。当越共认为已经钓上了一条足够大的鱼时,他们就赶紧下手消灭这两批援军,并且打了就跑,放弃对最初对哨所的攻击,以保证不使伏击发展成为一场常规正面战役。 在一场常规正面战役中,装备和兵力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越共游击队将必败无疑。但越南战争中越共游击队成功地掌握了主动权,使战斗按照越共选定的有利于越共的时间、地点、方式进行,越共在战斗中往往占据局部绝对的兵力和火力优势,赢得一个又一个战术胜利。原因是越共从中国学到了“围城打援”、“围魏救赵”等等精妙的战术,和必须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战略思想。而当时美国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对此只能得零分,失败是必然的。这大概是美军在海湾战争前拼命学习中国军事思想的原因吧。 不过美国过于强大,而越共过于弱小,于是越共有时还不得不借助地形和战术以赢得优势和胜利。常规伏击战总是利用现成的掩蔽物和地形,如山地和森林。然而越共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采用某些超级魔鬼式的战术实施成功的伏击。例如,他们有一种侧面交叉火网的伏击打法,美军和南越伪军在南越三角洲广阔平坦的水稻田里,曾经吃过这种打法很大的亏。这种魔鬼伏击打法大体上是这样进行的: 有一队美军或南越伪军,譬如说是一个一百人的连队,正在通过一大片泡满了水的稻田。在稻田中唯一便于行走的是一条笔直窄狭的田埂小路。任何部队在这种情况下都愿意排成一队在田埂上行进。因为在稻田中深及膝盖的污泥里走不了多远就会使人精疲力尽。 现在前面所说的那个美军或南越伪军连队正在一大片稻田中间行走,离他们最近的树林也在一公里以外或更远的地方,按常理他们似乎没有遭伏击的危险。而探雷器可以轻易发现窄小田埂上的地雷,保证他们不会被地雷伤害。突然从他们侧面约四百米处打来一排重机枪子弹。 越共机枪距离过远不能消灭这支连队,尤其是因为它是从侧面向一个长长的队伍开火。队伍中所有的士兵都处于能够向越共的那支孤单的机枪回击的位置,所以优势显然是在美军或南越伪军一方,正常情况下,美军或南越伪军连队完全有能力消灭那挺挑战的机枪及其射手。 但是那挺机枪又绝不是到了可以置之不理的程度。越共的机枪子弹在美军或南越伪军士兵的头和身体旁飞过,打在田埂上面,有好几个运气不佳的士兵已经中弹倒地。因此遭袭击的连队主力马上本能地采取了被认为是正确的措施:往田埂的另一边跳,跳进稻田,以便获得田埂最大限度的掩蔽,不被越共机枪击中,同时又使用这条田埂支撑枪支还击。 但是正像越战中其他许多方面一样,本能地正确的事在实践中变成了巨大的错误。田埂背对越共机枪的一侧早已经被布满了竹签,特别是大量的地雷,甚至还有捕猛兽的大型夹脚铁夹。 美军或南越伪军在田埂上行走时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关注并发现稻田里这些危险的东西,但当他们跳进稻田里的时候,在猛烈的爆炸和惨叫声中,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常规及原始武器的惊人威力。就在一瞬间里,这个美军或南越伪军连队就已经伤亡大半。 而另外一挺越共机枪,在仅仅相去一百米、差不多紧靠着田埂的地方向美军或南越伪军士兵们开起火来。这挺机枪把美军或南越伪军放在挨到所谓“纵射”的位置上,而那是一种最糟糕的地位。它意味着只有队伍前面少数几个士兵才能够向越共开枪还击,来保护自己。由于担心地雷和竹签陷阱,美军或南越伪军连队不敢再横向散开,在机枪的威胁下,他们也不敢抬起头来。而越共机枪则可以一点也不移动其瞄准方向、就打到美军或南越伪军连队的全体。假使越共运气好的话,他的一发子弹甚至会打穿美军或南越伪军连队二三个士兵的身体。 在这样的超级魔鬼伏击中,越共并不需要具有极大的兵力和武器优势就可取胜。事实上,15个游击队员就有相当大的把握来消灭一百个美军或南越伪军,而自身只受最低限度的损失。 越共还曾用类似的魔鬼伏击来对付美国当时最新的M113装甲车。越共先用有限的轻武器射击将美军或南越伪军赶进车中,然后用12.7毫米机枪或火箭筒击穿装甲,把美军或南越伪军打死在装甲车里。由于装甲车中人员挤在一起,因此12.7毫米机枪可以用很少的弹药杀伤大量的人员,远比扫射地面散兵效率高。 取得胜利的关键是正确的计划和天衣无缝的伪装。而在这里伪装是不困难的,甚至在空旷的稻田地里也是如此。譬如说,伏击者可以躺在水里,头部伸也水面,用一堆青草盖住就不会被发现。 在越南伏击并不一定在陆地道路上进行。在南越三角洲各地,有一个巨大的运河网,它是当地的交通要道,不论对老百姓或军队来说都是这样。越共是用伏击的方法来打退闯入者的。 许多运河并不比公路更宽,同样有利于伏击。美军或南越伪军方面的护送船队通常有轻型登陆艇或者法国制造的FOM炮艇伴行, 它们的作用和陆地护送队中的装甲车完全一样。那些炮艇常都装备着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或20毫米机炮,可以用来扫射和轰击运河两边堤岸后面的田野。但是它们和装甲车一样容易受到伏击。 战争时期,在装备中国援助的火箭筒之前越共发明了一种武器,他们称之为“标枪炸弹”,这个东西的破坏力和一枚3.5英寸的火箭不相上下。土法制造的标枪炸弹有一个利用废铁做成的具有高度爆炸力的弹头。弹头下面是四片小飞翅,再下面是一支看上去像火炉烟筒似的管子。 一枚标枪炸弹可以炸毁一座砖头做的炮楼或者打坏一辆轻型坦克。它也可以打穿一艘炮艇。标枪炸弹时常被安置在运河旁边的树上,事先瞄准一个点,即一艘过路炮艇的船壳水线处。一个躲在一百米以外的游击队员只要静看炮艇开过来,等它开到同某一地上记号平行时就按电门。不少登陆艇和炮艇在挨了标枪炸弹之后现在正沉在运河的底部生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共对敌方火车的伏击。那条以西贡(现改为胡志明市)为起点沿着海岸线的重要铁路,从西贡开始,北行十五英里到达边和,然后和一号公路全线平行向东穿过D战区森林的一部分,再向北转弯构成一个弧形,逐渐到达海边。 这段线路在过去战争年代是多次最猛烈的伏击战发生的地方。不是这一段就是那一段天天都被破坏好几次。 有一天晚上,在西贡东面一个沿海小城藩切,有几个美国顾问正在他们所住旅馆的屋顶平台上享用鸡尾酒。这时他们亲眼看到一个耀眼的橘黄色的火球从远处的森林中升起,几秒钟之后跟着来的是一声沉闷的爆炸。原来越共攻击了一列满载给养的火车,但他们当天晚上没有办法派援兵去营救那列被攻击的火车,因为美军或南越伪军非常害怕夜战。在天色微明时他们派了一列装满援兵的火车进入那个地区,它马上遭到了伏击。受了极大的损伤,凭着巨大的兵力和武器优势,援军最终杀开了一条血路冲向第一列火车。这时游击队还在那里搬运缴获的大量粮食和其他给养。根据后来的估计,晚上在火车上下往森林里搬运物资的越共不下二千人。 越共甚至试图对美军直升机进行伏击,其方法是诱骗它们在预设的火力圈中降落。越共的电子战工作做得很出色,游击队经常能够将缴获的电台偷拨到直升飞机通话的频率,并把他们听到的谈话作有效的利用。 在飞行中美军直升机飞行员经常要求地面部队用发烟弹指出降落地点。这些发烟弹可以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烟柱,代表各种不同的意思。有一架美军直升机被派往西贡附近的一个阵地上去运回若干死伤者。这个地区大部分由森林掩盖,于是美军直升机驾驶员在电台上说:“我看不见你们。请给我放褐色的烟柱。”差不多就在这同时,在一个林间空地上升起了一堆褐色浓烟,于是这架直升机就向这块空地上降落。当飞机离地面3米左右时,忽然一排曳光弹从树林中向它打来。驾驶员向周围一看,一个美军或南越伪军士兵也没有看到,他赶快以全速往上升,逃出了那块林中空地。在较高的高度上,他发现在大约一公里外的一块林间空地上冒起了另一股褐色的烟柱。这第二块空地才是他应该降落的地方。 随着作战经验的增长,越共伏击美军直升机的战术也越来越成熟。在南越湄公河三角洲上,许多村庄周围空旷的田野从空中看来好像是非常好的降落地点,但那里事实上却布满了长长的尖木桩和地雷,它们可以把美军直升飞机的机身破坏成碎片。越共部队有时试图把像鹰似地在空中翱翔的美军直升机加以诱骗,使它在这种地方着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