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仁安羌之战:国军第一次远征缅甸创造的奇迹[下]


日期:2008-12-04 18:03:34|0000-00-00 00:00:00 来源:环球时报

   中英两军合起来近二百号人,在黄汝刚指挥下,纷纷行动起来了。从山坡上砍来一些树枝,绑在车屁股上,所有车辆相互间隔开三四十米一字排好等候命令。特务连一个排的士兵滚着柴油桶,拧了盖儿像水牛撒尿似的,沿公路反方向往后泼洒柴油,整条公路上湿出了黑乎乎一两公里的黑线。一切准备得当,就欠东风了,黄汝刚命令弟兄们统统上车,亲自跑到最后一辆车后面,划着火柴将柴油点燃。      几十辆汽车启动,在同一条公路上浩浩荡荡地向前行驶,身后扬起阵阵黄灰,久久弥漫在公路两侧的山林里。沿公路燃烧的柴油,串成一条长长的火龙,青烟缭绕,这居然就像一支机械化快速挺进部队的模样了。正巧这个时候,一架日军侦察机飞过,在公路上空兜了两圈,黄汝刚命令机枪手朝空中射击,不让侦察机低空俯瞰。      日军飞机很快消失在天际尽头,黄汝刚抬腕看一眼手表,还有几个小时,荣誉一团可能要打响了。黄汝刚估摸着时间,车队加大马力全速前进,沿公路直插仁安羌城。大约二十分钟,黄汝刚突然命令紧急停车,他使劲挥舞手臂:“赶快下车,统统下车!”      英军汽车兵被中国士兵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听从了黄汝刚指挥。黄汝刚叫来吴貌,让他把意思翻译给汉斯,特务连安排一排掩护英军汽车兵弃车步行,向荣誉一团可能运动的方向进发,一来是接应一下,二来主要是靠拢大部队,让心神不宁的英国人落一个稳。自己亲自率领两个排,乘四辆卡车继续朝仁安羌驶去。   黄汝刚率人刚刚脱离长龙似的车队,日军轰炸机就到了。黄汝刚通过望远镜观测,公路上停放着的几十辆卡车,几乎全被炸弹击中燃烧,顿时硝烟滚滚。黄汝刚心里一块石头放了下来,范团长真是料事如神啊。      仁安羌是缅甸最大的工业城市,尤其是石油工业发达,正因为这个缘故,英国人十分看中缅甸这块冒油的殖民地,三番五次地组织十字军远征。这里是英国人大把捞钱、大把揩油的地方。有许多英国公司在此有地盘和工厂,英国侨民也不少,城北还建起一个漂亮的基督教堂,供全城基督徒们祈祷和忏悔。      日军55师团风尘仆仆地开来后,马上对仁安羌全城实行军事管制。214联队队长和村大佐,日本北海道人,矮个子,心宽体胖,是一个自我感觉非常好的家伙。和村从军后,一直随部队驻扎本土,没有实际参加真正的战斗。加入南方军序列远渡太平洋到印度尼西亚,仗是有得打了,可总感觉不过瘾。在他眼里,欧美军队是弱不禁风的,与他们牛高马大的身材恰恰相反,看来人种并不是以长相和身材来划分的。和村并不想急于发起对亚历山大所部英缅军的进攻,仅仅是命令部队死死堵住英军任何可能出逃的各个路口。现在就收拾这些英国佬,对于大日本皇军来说,似乎是一种无聊之举,没有半点儿战争凶狠玩命的味道。反正是死马一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想什么时候动手,就什么时候动手。      和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好好地巴结上峰。他亲自带着人满城里转了几圈,终于在城南找到一所房子,三层楼高,光线透亮,威严大气,能够殷勤地献给55师团司令部作为办公地点。一切准备得当后,和村急急忙忙到城外迎接师团长竹内清中将,把师团部志高气昂的一班人接进城安顿好。      竹内清中将矮瘦身材,戴一副金丝眼镜,走路总是一纵一纵的,仿佛害怕大个子人把他甩了似的。他坐到办公桌前,拍着宽大的椅子扶手,好好地夸奖一番和村:“没有想到,缅甸英国军队主力将会在我们55师团手中全军覆没。干得好啊,和村君。”      “嗨依,为天皇服务!”和村弯腰鞠躬,面露得意。      竹内清接着说:“对我们大日本皇军来说,占领仁安羌就等于挖到石油。我仔仔细细地察看了一下,英国人破坏他们自己的东西,一点儿都不吝啬力气,好像扔了一堆垃圾一样。你部首要的任务是尽快扑灭大火,这是军司令官交代的一个重要事情,容不得半点儿马虎。石油对南进的日本南方军来说,其作用远远不止一个军的威力。”      “是,将军阁下。”和村大佐心里十分清楚,日本国鸟大的地方,资源匮乏,打仗不就是掠夺这些吗?    和村指挥陆续到来的部队一两千号人,要全力扑灭炼油厂和油田上滚滚燃烧的大火。英国公司在城外不远处的炼油厂,让英军破坏得惨不忍睹。输油管断裂,球形储油罐掀了顶,四处燃烧着熊熊烈火,浓烟遮住了大半边天。和村亲自指挥大批士兵,用高压水枪、水泵灭火。他命令一个中队的日军,持枪威逼城内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找出家里的布料、蚊帐、被褥,浸透水,也参加扑灭炼油厂大火的行列。几乎出动了半个仁安羌城的人,折腾了老半天,炼油厂的大火才得到了控制。      和村丝毫不敢松懈,吆喝着工兵部队,弄了十多辆卡车,车厢里塞满救火工具和士兵,快速赶往大油田。和村对石油有兴趣,知道许多关于石油、化工方面的知识。这一带的海拔仅仅有三四百米,石油就在几百米的地表下面,英国公司已经开采出几十口高产油井。英国人在慌忙撤退中仅仅点燃了八口井,其他的井是扔手榴弹炸的,钻井架倒塌,绞车炸毁,一片狼藉。      油田上八口井冲天喷发的原油,在无休无止地燃烧,像几根巨大的火柱,仿佛要将苍穹烧穿几个窟窿。和村心里把英国人骂了贼死,若是逮到放火的英军官兵,非挖了心肝烤了下酒。他指挥工兵队长:“在油井旁十五米左右的距离边埋设炸药,注意利用定向爆破的原理,一定靠巨浪掀起的泥土,才能牢牢地盖住井喷。”      “报告!”一个少佐急匆匆地跑来,有一点儿上气不接下气。      “慌什么?”和村恶狠狠地问。      “驻泰国空军飞行大队通报,有一支坦克部队正向仁安羌快速运动。”      “哦,从哪里冒出来的坦克?”和村反问道。      少佐解释说:“英军装甲旅已经溃败,坦克均被皇军缴获,不可能再是英国人的坦克或者是装甲车了。”      “哟西。”和村不由自主地点着头,听说第18师团与支那人在同古开了战,双方打得挺热闹的。他拧着一撮嘴唇上的山羊胡须,轻蔑地说,“支那人,一定是支那军队了。”和村判断一定是中国军队,来的主要意图是明显的,要么奔仁安羌城这个战略要塞而来,要么是来营救被困英缅军第R师。      竹内清中将坐镇仁安羌,和村可不敢妄自行动,他坐上一辆双轮摩托车,七绕八拐地赶回师团。竹内清品着日本功夫茶,一边听和村分析,一边转动着那双小贼眼睛。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来者不善。中国军队从英军防区突然冒出来,绝对不是来作客的,是攻击仁安羌还是营救英国人?还是二招兼有呢?罢了,竹内清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招手唤过和村:“集中现有坦克和装甲车,派一个大队出击,好好地款待远道而来的支那军队。”     “是。”和村回答很干脆,正欲离去,他转动眼珠子一想,对那些被围困的英军主力怎么办?他壮着胆提醒竹内清,“师团长,我们什么时候向英军下手?”      竹内清站起来,走近和村,阴森森地嘲笑道:“大日本皇军进入缅甸以来,英军是望风而逃啊。我们今后作战的劲敌是支那人,他们最多只会溃败,绝不会向皇军投降的。至于逃跑将军亚历山大上将嘛,传我的命令,包围英军的各部,不要打草惊蛇,确实地做好战斗准备,明天早上八时整发动对英军的总攻。如果他们不乖乖地举白旗投降,就地格杀勿论。”      逢山遇水,有一个熟悉当地路况的人带路,比起两天前长途奔赴皮尤河那个时候容易多了。范一林指挥着荣誉一团,抄近道穿梭于树丛中,悄悄地接近包围亚历山大所部的日军防区。      范一林爬到一个山岗子上,举起望远镜往班温指的方向观察。英军躲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山地里,那里森林密布,错落有致的大小山包比比皆是,如果是打仗作抵抗的阵地将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温班解释说,这个地方,当地老百姓有一个传说,叫歇牛坡,意思是一头很大的天牛从勃固山上滚下来,懒洋洋地躺着歇息,不知不觉地被上涨的江水围困而死了,它的右肋就变成现在这样一块很大的山地。范一林与参谋长张晋文合计,看来亚历山大英军是想撤往山里时,让日军掐断了进山的道路了。如果要救眼前的英军,必须从包围圈撕开一个口子,让英军像鱼逢破网时一样从网口冲出来,急速地撤向山里。       缅甸籍士兵温班熟悉这一带地形,领着荣誉一团从山坡潜下去,寻到一条当地缅族人进山伐木赶牛车拉木头的便道。荣誉一团利用灌木丛和树林的掩护,悄悄地接近歇牛坡。距离日本人五六百米,探路的尖兵回来报告,已经发现了日军。范一林把几个营长悄悄地叫到一起,非常慎重地说:“诸位,小鬼子人多势众,我们必须速战速决,打小日本一个措手不及。一营寻找好撤往山里的路线,沿途担任警戒,防止英国人跑得漫山遍野;二营和三营沿这条牛车便道,一鼓作气地往里冲,打开缺口后各营要不断扩大巩固两侧制高点,坚决顶住日军反扑;四营随我冲进去营救英军。”      歇牛坡守候路口的日军有三百多人,完全没有警觉,想不到自己正被人猫着。有的席地而坐聊天嬉闹,有的在生火做饭,不像是围困着英军,反而像是狩猎凯旋,等待锅里喷香的猎物准备入口。路口处拉了一道简易的蛇腹型铁丝网,十多个扛枪士兵来去走动。      范一林心里暗喜,这种阵势有利于偷袭。他命令机枪连挑出十多挺轻机枪当头,一个排大个子东北兵,扔手榴弹都能到四五十米,拧开手榴弹的盖儿,猫着腰紧紧跟着。三个营的士兵们轻手轻脚地往前挪,尽可能接近目标,不想过早地惊动了小鬼子。距离日军三十米左右时,范一林高喊一声:“打!”      一阵阵手榴弹爆炸声轰轰轰地响起来,机关枪组成的强大火力横扫日军。这一队鬼子从泰国进入缅甸后,一路唱着战歌,举着旗赶着英军跑,可没有真枪实弹地干过一仗。谁见过这阵势啊!顿时傻了眼。范一林率先冲向日军,手中的汤姆逊冲锋枪扫倒了七八个惊慌失措的鬼子。机枪连的机枪点豆似的,放倒起身拿枪准备顽抗的日军,围成圈席地而坐一伙日军,没有起身就见了阎王爷。突袭成功了,余下的鬼子被打懵了,鬼叫着慌慌张张向两侧溃退,躲进了树林里。范一林按计划把全团分成三拨,两个营竭尽全力分别扩大突破口,沿山坡两翼继续追着鬼子狠劲地打,自己带领三营两个连沿便道直往山林中央钻。      范一林冲在最前面,一边朝天鸣枪,一边用英语高声叫喊:“我们是中国军队,请出来讲话!我们是中国军队,请出来讲话!”      山林中部是一块凹地,青草旺盛,有三四个足球场大小。亚历山大率领的万余人,平静地坐在草坪上,静静地在等候上帝裁决,该不该下地狱。士兵们士气低落,三五成群地坐在外围,草坪中央是妇女、儿童、传教士和一些衣着考究的英国公民。不懂事的小孩,围着几辆装甲车在追逐打闹。亚历山大和一班将军们围坐一团,在画饼充饥什么时候可以出逃啊。他反对军官们提议放出战斗警戒的主意,意思是说真要打的话,那几个放哨的士兵也是死的命运。亚历山大接到史迪威的复电后,盼星星盼月亮,就是没有瞧见中国人的影子。他非常绝望了,刚刚向自己的副官交代,如何准备像新加坡守军那样与日军谈判投降事宜,体面地缴械投降。      就在这折杀人尊严的时候,不远处传来一阵阵枪声和爆炸声。所有的人立起了身,举目朝响声大振的方向望去。赫顿中将高兴地叫起来:“援军来了!一定是中国的援军来了。”      妇女们和记者们已经在高声欢呼:“我们得救了,我们得救了!”      英军士兵相互在拥抱,朝天空扔帽子,打口哨……      亚历山大上将是最后一个站起来的,其他将军已经不见了踪影。他急促地扒拉开挡道的众人,钻出了厚厚的人墙。其实所有的人,已经围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阵容,睁大双眼看着范一林率着一队中国军队,快步向他们走来。英国女记者艾伦眼明手快,从范一林四处搜寻的目光中,敏锐地觉察到范一林想干什么了。她手提照相机飞快地跑近范一林,爽快地拉起他的手朝亚历山大走去,一边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将军在那里,将军在那里。”      范一林迈着矫健的步伐,迎着亚历山大走来。俩人相距四五米时,范一林目视眼前这位名满欧洲的英国陆军上将,缓缓地举起右手,沉着坚定地用英语说:“报告将军,中国远征军暂17师荣誉一团代理团长范一林中校向您致意。”      “哇。”大凡听见范一林说话的英国人都惊呆了。不仅仅是范一林从天而降,拯救了他们,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会继续美好;更重要的是范一林一腔流利的英语,他身上自然流露出来的铮铮铁骨而又彬彬有礼的气质,让他们真真正正地看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亚历山大上将既激动又难过,忘记了头上没有军帽,他缓缓地举起右手,端端正正地还了个礼。这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第一位大英帝国的将军向低级别的中国军官行礼,如果历史没有记错的话,这可是第一次啊。夹杂逃难人群中的许多美英记者,纷纷涌到范一林和亚历山大面前,举起照相机定格范一林和亚历山大握手的历史瞬间。      “谢谢你,中校先生,你和你的部队拯救了我们。”亚历山大将军没有松开紧紧握住范一林的右手,伸出左手,非常友好地拍着范一林的臂膀,真诚地表示感谢。      “是我们应该做的,将军。”范一林没有丝毫的夸张,心平气和地随便一句。      记者们围上来了,七嘴八舌地问范一林问题:从哪里来?有多少人?日军打跑了没有……      “静一静,女士们,先生们!”范一林高喊道,“大队日军很快会围过来,请大家赶快撤离这里。进山的路上有中国远征军担任警戒,一定会保护大家的,请大家赶快撤离吧。”      范一林挤出记者们的合围,向亚历山大将军建议,装甲车尽可能地抛弃辎重物资,带着现有的几百匹骡马,组织士兵和其他人员尽快徒步转移,越快越好,否则日军缓过气来,事情就麻烦大了。      亚历山大朝赫顿参谋长大声命令:“告诉官兵们讲究秩序,让非战斗人员先走。”      几天后,英伦三岛震惊了。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中国远征军一个团营救英军一万余人,称此役为“暴风雨前暂时沉寂中的一道清流”。英国政府发言人发表谈话,对中国军队的仁义之举倍加赞赏,表示要向中国远征军暂17师钟进山、范一林以及荣誉一团营以上军官授勋。蒋介石在重庆喜闻远征军的壮举,不仅仅召开了中外记者招待会,让何应钦去宣传中国远征军的卓越功勋,还为此通报全国各个战区和全军,号召全体抗日将士以暂17师为楷模,奋勇杀敌。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