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李兆麟率抗联西征 东北抗战史上艰苦的战略转移


日期:2010-11-04 15:27:58|2010-11-04 15:27:58 来源:世纪桥

  北满抗联部队的西征,是东北抗战史上一次艰苦的战略转移,它对粉碎日伪当局对抗日联军大规模的“围剿”和“讨伐”、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北抗联指导员李兆麟亲自部署和领导了这次伟大的远征运动。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和各抗日军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和“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同时,东北抗日军民在全国抗战形势鼓舞下,掀起了新的抗日斗争高潮。东北抗联各军主动出击,袭扰日伪军,不断破坏敌人兵站、仓库、交通、通讯等军事设施,直接威胁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后方基地的安全。从1937年末,日伪当局根据“三年治安肃正计划”,调集10多万兵力,开始对活跃在松花江下游一带和东南满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进行长期的、疯狂的、空前的“大讨伐”。1938年春,日伪根据“大讨伐”的部署,向松江下游地区的抗联各军大举进攻,北满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各部就地与敌迎战,展开了反“讨伐”斗争。但在敌人的不断进攻下,抗联部队人员牺牲和失散很多,同时弹药、给养又得不到补充,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粉碎敌人“聚歼”抗日联军的阴谋,开辟新的游击区,并试图打通与关内八路军的联系,1938年五六月间,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召开会议,决定除留少数部队在原地坚持斗争外,北满抗联主力迅速撤离旧区,突破敌围,向小兴安岭西麓的海伦远征。鉴于敌人封锁严密,为避免目标过大而引起敌人注意,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常委、北满抗联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经与省委其他负责人商议,决定北满抗联部队分三批行动。   6月初,第一批西征的队伍就要出发了。在出发前,经过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广大指战员对西征的意义和目的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热情很高,但仍有少数同志没有认清形势,不愿意西征。李兆麟想出了一个办法,开一个文艺晚会,既是欢送西征的大会,又是用文艺形式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次集会。在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战士们集中在丛林间的一片空地上,人们用树枝干草在空地上燃起了长长的篝火。篝火越烧越旺,火光越来越亮,照红了人们的脸,烤热了人们的心。晚会上,第一个节目就是李兆麟亲自演出的一个独幕话剧。话剧的大概内容是李兆麟扮演一个叫王勤的战士,在西征前装作肚子疼,不愿意西征;徐子英扮演大夫,给战士王勤看病;崔主任扮演杨政委,做王勤的思想工作。最后是王勤的肚子不疼了,思想也通了,愉快地参加了西征。剧情虽然很简单,但由于是李兆麟和其他几位首长亲自演的,所以,大家看着感到非常有趣。演出的过程中,李兆麟同志扮演得很形象、很滑稽,他一会儿哈着腰,用手捂着肚子,一会儿又作个鬼睑,不时地引起人们一阵阵大笑。   李兆麟与其战友所创作的《露营之歌》第一段刚刚诞生不久,战士们在晚会上唱起这支抗联自己的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啊!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激情澎湃的歌词,点燃了战士们无畏的豪迈情怀,鼓舞了他们战胜凶险环境的信心,也坚定了战士们必将战胜日本侵略军的信念。他们在篝火旁尽情地跳着、唱着。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冯治纲率第一批西征的骑兵队伍打着红旗从梧桐河畔出发了。   由李兆麟和第十一军一师师长李景荫指挥的第三批西征队伍于1938年的10月出发。这一批是由三军教导队、十一军独立师共一百余人组成的。部队从老等山出发,走了四五天,到了小兴安岭南坡的老白山后方密营。下江留守部队的政治委员高禹民和军事教官徐子英等在老白山密营迎接西征的队伍。   这一年的小兴安岭山区冷得特别早,到10月中旬,山里已经落了几场大雪。队伍来到老白山密营之后,高禹民、徐子英等把他们自己在山里种的、埋在雪里的冻萝卜挖了出来,分给大家熬了一顿冻萝卜汤,傍晚战士们就在山上宿营了。同志们十个、二十个人分成一伙,人们一个挨一个地偎依着,围着一堆堆篝火,怀里抱着枪支和衣而睡。   夜深了,几十堆篝火仍在熊熊燃烧着,老白山密林被火光照得通红。李兆麟和教导队的一些同志巡视着各个火堆和睡去的战士们。他们一会儿给火堆加些干柴,一会儿又看看篝火是否烧着了战士的衣服。很多战士的衣裤单薄,有的战士冻得无法睡去,只好坐在火堆旁烤火。李兆麟对教导队的同志们说:“十一军的同志们穿的大都是单衣单裤,夹袄夹裤,天气这么冷了,这样怎能穿过小兴安岭呢?”于是李兆麟就和同志们一起商量,决定第二天派小股部队去打鹤岗,搞一些给养。   部队奔袭鹤岗成功,缴获了做衣服的青布、白布、棉花、线麻、小细绳、帆布等,还缴获了一些粮食,但两名战士却再也没有回来。做衣服的原料有了,可战士们不会做棉衣。于是,李兆麟先教会夏凤林、李祥二人怎样做棉衣。他们学会后,给其他战士裁好,然后,李兆麟把十一军没穿棉衣的同志召集在一起,动员大家自己动手,向二位战友学做棉衣。于是,缺棉袄的做棉袄,缺棉裤的做棉裤,有的在屋里做,屋里做不开,就在外面做。李兆麟也在四处走动,不时停下来,指导战士们做棉衣。做着做着,战士们提议唱支歌。唱了几首后,李兆麟开始教唱《露营之歌》第三段: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野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   弟兄们!镜泊瀑泉唤醒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片刻燃烽烟。   战士们学唱着大气磅礴,充盈着革命斗争魄力和信心的第三段歌词,他们越唱越激昂,越唱声音越响亮,就连那些没有做棉衣的战士们也都聚拢来,跟着唱起来。这歌声从老白山的山顶传开去,震荡着小兴安岭,传向了远方。   队伍在老白山宿营共三天,第四天清晨,李兆麟率领队伍又出发了。远征部队一直在敌人的封锁地带行进,为此每天都要与日伪军交火、激战,我军损失严重。为了避开敌人的阻击、袭扰,减少部队伤亡,12月上旬,部队冒着暴风雪前进,绕道北上。中旬,李兆麟率部抵达汤旺河岸,跨过汤旺河后又西行到达伊春河口,部队沿伊春河河道西行,计划穿越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向绥棱县进发。   小兴安岭古树参天,野兽出没,人迹罕至,大雪封山,一些有生命的动植物都处于冬眼或衰竭状态。这对于缺吃少穿的远征部队来说,要穿越几百里荒无人烟的高山密林,简直难以想象。这是一条生死之路。   部队行进在白雪茫茫、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凛例的北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不停地刮着、下着……雪深及腰,为了探路,也是为了支撑身体,李兆麟和战友们每人手拄一根树枝,一步一步地踩着前面战士踏出的脚印艰难地向前行进。寒风无情地抽打在战士们的脸上,就像刀剜一般,每个人呼出的热气,遇上冷风顿时在胡子眉毛上结成冰凌。尽管这时部队已进入深山密林,但为了防备敌人的密探,他们白天分成几支小队前进,夜间则集中起来宿营。   没多久,部队带的粮食基本吃光。在深山密林里找粮食,是根本不可能的。严冬的山林,可食的松籽、榛子、野菜和野果已无法见到。断炊的头几天,战士们还能从横卧在雪地里的倒木上找到一些干枯的蘑菇,后来就把皮带和靰鞡剁碎,也煮煮吃掉了。一些体弱的战士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饥饿和寒冷在严重地威胁着这支队伍。 一天,走在队伍前面的几个战士突然高兴地叫起来:“有吃的了!”原来他们发现雪地里有几张发霉的马皮。于是战士们用刺刀把马皮去毛割碎,用火烤一下,放进嘴里却难嚼难咽。李兆麟鼓励战友们说:“同志们,为了抗日,我们必须保住生命。”他一边说,一边和大家一起吃掉了这些烂马皮。虽然抗联部队在与日本侵略者作战的数年间,大都活动于山区,但像这次在给养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长时间地穿越数百里荒无人烟的林海雪原,还是很少经历的。战士的情绪产生了波动。作为指挥员的李兆麟敏锐地感觉到,对于部队来说,士气的低落,是比粮食更具威胁的敌人。于是,他对战士们说:“同志们,只要我们拿出在战场上消灭日本鬼子的劲头来与自然界抗争,冲出这片大森林,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   艰难的行军还在继续,恶劣的气候还在肆虐。西征部队进山数十天来,无论是漫长的黑夜,还是难见阳光的白天,强劲的北风好像从来都没有停息过。指战员们的手脚已被冻裂,他们只能在宿营时放在篝火上烤一烤,来暂缓一下钻心的疼痛。近一个月的行军,战士们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树枝刮破,露出了棉絮,有些战士棉衣里棉花已在行军途中掉落,变成褴褛的单衣。而艰苦的西征中,李兆麟很注意部队里的思想政治工作,他经常鼓励大家说:“我们的西征就快达目的地了”、“大家要坚持斗争,度过这黎明前的黑暗”。   在冰天雪地里长途行军,无疑是严峻的。饥饿、严寒和长期行军,使战士们个个疲惫不堪。一天早晨,部队刚出发不久,走在队伍前面的一个姓陈的小战士走着走着突然在齐腰深的雪中停住了脚步,一动不动地伫立在风雪之中。后面的战士立刻上前抱住他,连连喊着他的名字,可是这个战士却再也听不到战友的呼唤了。李兆麟和战士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将他葬在一棵青松树下,愿他如松柏一样,永远与兴安岭共存。夜晚宿营则更加艰难。入夜,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度以下。行走一天的战士此时已疲惫到了极点,一到宿营地,就一屁股瘫坐在雪地上,再也不想起来。每当这时,李兆麟就会以命令的口吻厉声喊道:“站起来,统统站起来!不许坐下!坐下你们可能就永远站不起来了!”在冰冷的雪地里,没有饭吃,热量不足,人一旦坐下,不用个把小时,就会被冻僵。因此,每次休息,李兆麟总是狠着心,坚决不让战士们坐在地上。他带领干部战士捡来干树枝,点上篝火再休息。   堆堆篝火点起来了,火越烧越旺,战士们围拢过来,脱下湿透的鞋子和脚布,放在火上烤干……“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这艰苦西征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天气寒冷,同志们自然而然地往火堆跟前凑,越凑距火堆越近,有的把衣服都烧着了。有一次,烤着烤着,一个战士因为寒冷和饥饿,身体突然失去了平衡,一头栽到火堆里,他被拉出来时,已停止了呼吸。以后在露营烤火时,李兆麟总是提醒大家离火堆远一些。夜深后,有的同志烤着烤着就睡着了。同战士一样劳累的李兆麟坐在篝火旁边,一面向火堆加柴,一面和其他领导同志研究第二天的行军计划。有时,他担心战士在熟睡之中冻坏了,不得不把战士叫醒活动一下,烤烤火再睡。   这支历尽磨难的第三批抗联远征军,历时半个多月,终于走出了小兴安岭密林,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海伦八道林子,与前期抵达的抗联部队会合。北满抗联部队的西征,行程千余里,粉碎了敌人妄图把我军“围歼”在伪三江省的阴谋,冲破了日伪军的层层封锁与阻拦,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支援了松花江下游地区留守部队的斗争,保存了北满抗联部队的主力,为开展黑嫩平原的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在西征途中,将士们要面对两种敌人作战:一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残忍的日本侵略者,另一个是人类生命的极限。这是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最为艰苦卓绝、最为英勇壮烈的斗争。但抗联英雄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其钢铁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作风,努力奋战,战胜了敌人,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战胜了自我。俱往矣!抗联的西征早已匆匆成为历史,而那段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展现给我们的精神仍会激励着我们不断开拓前进。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