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设想:如果大陆早就具备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台湾以及其他一些岛屿的历史,也许已经改写了。朱德也曾建议先“清理门户”,一江山、大陈等岛也相继拿下,可解放军的战船仍无法驶向台湾…… 毛泽东要“清理门户” 中央军委成立“浙东前指” 蒋介石能够出现在镁光灯下,倒不是他自己有什么光彩,而是因为美国人的频频访台。而美国人的访台,又是因为台湾海峡的局势又紧张起来。 毛泽东等军委领导在杭州做出“清理门户”的决定,并把任务交给了陈毅后,中央军委在宁波一个不起眼的院落撑起了华东军区浙东前线指挥部,简称“浙东前指”,这是军委直接指挥下的一个特殊军事机构。 浙东前指的司令员兼政委是原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将军。 年轻将领张爱萍是新四军里不多见的四川人。他一直受到同是四川汉子、新四军军长陈毅的器重,担任过第七兵团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攻占南京那天,陈毅给这位当时年仅39岁而又久经沙场的战将派了一个新任务,让他带着二三百人,到江苏泰州白马庙组建一支华东海军,这成了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海军部队。当年8月,他正在南京紧张地筹办海校时,忽然接到电报,毛泽东召他赴京见面。毛泽东还应他之邀,首次给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够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1952年的夏天,朝鲜战场上激战犹酣,张爱萍却被授权负责指挥浙江、福建沿海的军事斗争。他从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指挥陆海空三军协同立体作战的将军。张爱萍经过综合考虑,提出了一个巧用辽东演习中的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演习现代作战原则的战役决策:空军、海军先于陆军投入战斗,在陆军进行登陆作战阶段,空军、海军边打边练,寻找战机,从空中和海上打击困扰敌人,千方百计给以消耗,破坏敌之心理和力量平衡,使敌由强变弱,而我由弱变强,从而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 中央军委很快批准了张爱萍的决策。 1954年春汛后 解放军海军击伤国民党军舰九艘 杭州军委会议后,按“清理门户”的方针,陈毅具体提出:利用在朝鲜战场胜利的形势,准备用五个军的兵力解决金门岛,并突击修建福建几个机场和鹰厦、福州铁路,厦门海堤。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当即批准了陈毅的提议,并令张爱萍组织福建前线指挥部。 然而,50年代的前几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朝鲜刚刚停火,印度支那又是火药味十足。在越南的法国军队在实施“纳尔瓦计划”,要歼灭胡志明的人民军主力。美国这个喜欢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又急匆匆地援助法国,承担了侵越法军的大部分军费。美国海军还进入越南沿海,陆军人员也出现在越南战场。美国如真的直接介入,将使中国华南地区面临朝鲜开战时的那种形势,那中国将要考虑派出第二支志愿军。这对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真是不堪重负。可以说,三年朝鲜战争是中国人民咬着牙坚持过来的,接着再向越南派兵,就连从不言输的毛泽东也不得不考虑再三。他不愿意将急需建设的新中国再次置于战火,与拥有核武器的美军在越南再作较量,但他对老朋友胡志明的事也不会袖手旁观。他支持胡志明,帮助他尽快、最好赶在美国插手之前打败法军,结束战争。他真的这样做了,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帮助越南打胜了奠边府战役,歼灭法军一万多精兵,法军从此一蹶不振。从1953年秋天起,新中国军事斗争的重点又放到了援越抗法上,一时还不能以闽浙沿海地区为重心。 毛泽东很快调整了原来的计划,要求暂缓进攻金门,首先解放浙江沿海岛屿。因为金门守军多达六万人,又修筑了要塞性的永久防御工事,不投入大规模力量难以奏效,而兴师动众势必惊动美国,引起国际影响。而收复一些浙江沿海的岛屿,在国际上的波动会小些,对国内经济建设影响也不大。再说,解放军的海战需要一步步积累经验,尤其是三军协同作战更要摸索经验,争取首战必胜。综合上述考虑,毛泽东批准了中央军委确定的“从小到大、逐岛进攻、由北向南打”的方针。 在1954年以前,解放军华东海军不仅舰只少,而且缺乏空中掩护,无法有效地出海保护渔业生产。1954年春汛来到后,解放军海军集中了护卫舰六艘、炮艇10艘到浙南海域,并得到海军航空兵一个团的掩护。当时解放军的航空兵刚刚参加朝鲜上空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空战,又装备有米格-15歼击机;而国民党空军还从未进行过喷气式飞机的空战,美国援助的F-84战斗机,性能不及米格-15,而且刚刚装备,在空战中是无法与解放军的航空兵对抗的。 解放军预计要解放的东矶岛,是由头门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位于台州湾与三门湾之间,扼石浦至海门近海航道之要冲,岛上驻有国民党游杂部队。 在汛期两个月,解放军海军击伤国民党军舰九艘,取得了一系列的海上作战胜利。陆军某部一八○团还在海军掩护下,于5月15日在东矶岛登陆,没花多大代价即占领了该岛。舰艇与航空兵协同因暴露出问题而付出了一定的代价。5月17日,解放军“瑞金号”驱逐舰出巡三门湾。是日海雾茫茫,航空兵未能起飞护航,“瑞金号”遭敌机突击,中弹两枚,操纵失灵,不幸沉没。 为了打击美蒋协防阴谋,华东军区遵照军委的命令,决心攻占上、下大陈岛和一江山岛。 正在这时,7月21日,为期三个月的日内瓦会议结束,解决了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当时,朝鲜南北分裂问题未能解决,印度支那停战的结局又是越南划成南北越。美国纠集英、法、澳、菲律宾、新西兰、泰国和巴基斯坦,准备签订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同时企图把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固定化。 毛泽东懂得舆论的重要 再度提起“解放台湾” 毛泽东懂得舆论的重要,在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之时,在新中国又响起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宣传热浪。解放军在攻占浙东沿海岛屿的同时,又在福建前线炮击金门。强大的攻势,一度使台湾当局和华盛顿政府都十分紧张,不知中共下一步会迈出多大。 从3月18日到5月19日,海军航空兵共击落国民党军飞机八架,击伤二架,让美国人大为不安。5月20日,美国空军P2V-7型无人侦察机一架,自日本冲绳基地起飞,侵入中国领海,经浙江玉环岛北窜至海门侦察。海航二师六团副大队长胡德堂和飞行员陈寿清双机起飞拦截,在海门上空,绕到美机尾部,连开四炮,将美机驱逐。6月3日,国民党空军又出动战斗轰炸机二架,企图轰炸东矶列岛,海航一师四团四架螺旋桨飞机迎战,又击落敌机一架,击伤一架。7月6日,又有四架国民党飞机企图轰炸舟山群岛,被空军击落一架,另三架仓皇南逃,早在等候的海航双机打得一架空中开花。 第二年开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时,毛泽东与青年们要在草坪上合影。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指着一个海军军官介绍说:“这是海军航空兵的同志,他们在浙江前线打下了国民党飞机,打了胜仗!” 毛泽东向青年伸出手,问他的名字。 青年答道:“王昆。” 毛泽东对姓名有特殊的爱好,几乎总能找到发挥的地方:“昆仑山的昆?好气派的名字,你做什么工作?” “海军航空兵飞行员。” “哦,飞将军。”毛泽东又问,“海军航空兵在浙江打了胜仗,你打下过敌机吗?” “打下过。” 胡耀邦介绍说:“他抗美援朝时,就打落和打伤美国和英国的飞机三架,获得朝鲜政府发的战士荣誉勋章,现在是海军航空兵大队长。他同他们机组的机械师石邦梁一同被推选来参加全国这个大会。海军航空兵共有三个人出席了大会。还有一个保锡明,也是飞行员,也立有战功。” 毛泽东很满意胡耀邦对情况的了然于胸,继续问道:“在浙江你们主要打什么飞机?”毛泽东不放过做进一步调查的空隙。 王昆回答:“先是打国民党的F-47战斗轰炸机,这是螺旋桨的。现在主要打喷气式的F-84,将来还会要同F-86打。今年6月27日,我们海军航空兵十团打了个歼灭仗。一天里,我们的团长、一个中队长和我,各打掉国民党一架飞机。”王昆还补充说,“我们部队流传一句话:胜利在空中开花,胜利从地面开始。地勤工作的同志们功劳很大,是空中胜利的保障。” 毛泽东很喜欢这个不贪功的小伙子,鼓励他:“很好!我记住你们海军航空兵十团了。祝你们多打胜仗!” 进入8月份,中央军委要求华东军区加紧准备攻打大陈岛,同时向金门发起大规模的炮击,以显示解放台湾的决心和力量。 9月2日,浙东前线海空军已完成了轰击大陈的准备。这时,因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预定要经过上海、杭州,中央军委指示浙东前指暂缓行动,只由福建方面单独炮轰金门。 炮击的指挥员仍是叶飞将军。 当时福建前线的炮兵实力还不算强大,只增加了一个炮兵师。根据规律,每隔一天,台湾便向金门开来一至两艘“中字号”运输舰。每次运输舰到来,都派三艘驱逐舰去接。叶飞根据这个情况,于1954年9月3日下午1时50分,向金门发动炮击。各炮群同时发射,大、小金门上顿时腾起一团团灰褐色的硝烟。大、小金门上的国民党军被这倾盆的弹雨打闷了。七个炮兵阵地顷刻化为灰烬,一艘炮艇和一艘驱逐舰击中后沉下海底,另外三艘驱逐舰也伤痕累累,水上活动码头无法再使用…… 这次炮击刺激了蒋介石,他立即命令炮火还击,并利用大陆福建前线防空力量薄弱,从台湾派出飞机轮番轰炸福州、厦门及前沿炮兵阵地,还在上海、广州等地空投宣传弹,扰乱人心。台湾当局军政要员陈诚、俞大维、黄杰等匆忙赶赴金门视察。这次炮击中,还炸死在国民党阵地上的两名美军中校,引起美国朝野一片哗然。艾森豪威尔总统后来说,这是他执政18个月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炮击一直持续到22日。 得到炮轰金门消息 杜勒斯飞往台北见蒋介石 9月3日解放军炮击金门时,杜勒斯正在马尼拉开会,讨论与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蒋介石当时听到这消息时,满以为这个以反共为目标的军事同盟,肯定会邀请他或他的代表参加。谁知会议开幕了,也没有人给他发邀请。后来才知美国权衡利弊,因为有英国参加,而英国已在1950年承认了大陆新中国,再让台湾出席显然不合时宜。蒋介石又憋了一肚子气。 而杜勒斯得到解放军炮轰金门的消息也着实吃惊,立即让驻菲律宾使馆加强与白宫联系。华盛顿和台北方面都给他转来了金门炮战的情况报告。第七舰队也奉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图普上将的命令离开马尼拉湾进入待机位置。白宫还通知他,艾森豪威尔总统准备召开国家安全会议,讨论采取一个明确的决策,希望他赶回华盛顿参加。但杜勒斯觉得,回国之前只要时间允许,应该去趟台北,见一见蒋介石,也听听他的意见,让他吃颗定心丸。 9月8日,《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刚刚签完字,他就急匆匆飞往台北。 在台北士林官邸的蒋介石,对于杜勒斯的到来,心情也很复杂。他希望杜来,又对国民党的“外交部长”叶公超说:“杜勒斯在马尼拉没有什么了不起,连马尼拉市长都在说他是\‘全亚洲国家都不能相信的人\‘。这句话不是共产党说的,我相信!我不知他怎样对待马祖、金门!” 蒋介石的总统府,是日本人建筑的欧洲风格的大楼。那几根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高柱耸立在宽敞的厅堂里,衬着两旁数座巨型棕榈盆景和光可鉴人的花岗石地板,抬头可见到三、四楼线条流畅的弧形拱廊,不失为壮观、典雅。但蒋介石父子都不喜欢来这座豪华的总统府上班,他还是喜欢阳明山的士林官邸。 他接待杜勒斯,也是在士林官邸。 虽说蒋介石看不上杜勒斯,但第二天见面时,他还是满脸堆笑:“您今天能来台湾访问,实为值得欢迎的一件大事。” 杜勒斯急于表功:“我在菲律宾时,许多人认为我的日程很紧,可以不必访问台湾。特别是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先生,在我动身前给我打电报说,我访问台湾没有必要。他建议我最好直飞伦敦参加解决欧洲问题的会议。不过我觉得,既已到了远东,不可再失去访问台湾的机会。” 蒋介石也挑好听的说:“我认为自从您接任美国国务卿以来,美国政府在远东做了三件大事:朝鲜停战;未卷入印度支那的战争;缔结东南亚防御条约。关于前两项,有人对美国政府的立场感到不满,然而我个人认为,在这两方面的政策都是正确的。” 受到鼓舞的杜勒斯舒了一口大气:“只要你认为正确,别人的批评或不满对我来说就无关紧要了。” 蒋介石:“您今天来访,时间短促,有许多事我想和您讨论,不知从何说起。因此,请您随便提出您首先想提的问题,我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您。” 杜勒斯从马尼拉会议说起,一口气讲了许多,多是对美国立场的说明和解释:“美国目前的战略不是往世界各危险地区派遣部队和在那里驻军以制止敌人的侵略。因为共产党集团的优势是有丰富的人力、庞大的军队;美国的兵力有限,无法同时派兵防守。在共产党集团中,俄国军队属第一,中国共产党军队第二,北朝鲜和越南的军队第三。美国的宝贵人员若被共产党的任何第三流军队拖住,那可不上算。”这的确是美国政府的真实想法。 “我的公开谈话往往被人误解,我听说我的谈话曾使阁下感到不安。”杜勒斯继续说,“事实上,只有阅读我讲话或声明的全文,才能明白我的真正意图。今天我愿向阁下保证:美国决无意抛弃您领导下的中国政府。您的政府向来极端忠实于两国的共同大业。” 蒋介石也在表态:“我自己一向认为美国是我国唯一的忠诚朋友。自从15年前我们在汉口第一次见面以来,我的这一信念从未动摇。因为我们两国始终是奉行同一路线,不论是在物质利益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这是发自我内心的良知,绝不是外交辞令。因此,不论以后我说什么,总是不仅以中国的利益而且以美国的利益为依据。” 蒋介石说到具体处:“换言之,如果美国继续认为台湾处于不安定状态,美国在外交上必将处处遇到困难,事事都处于被动地位,共产党会使美国无法对付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恫吓和挑衅。如美国对台湾采取一种果断政策,我断言,没有哪个非共产党国家会再主张接纳中国共产党加入联合国,或托管台湾。此外,台湾的局势也会进一步稳定起来。实际表现这种果断政策,就是签订拟议中的中美双边协定。” 蒋介石开始一步步逼杜勒斯就范:“各界人士认为您此时访问台湾证明美国政府重视台湾。然而,如果离台时竟未签订东亚安危之所系的双边协定,如果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签字之后而对中美条约不做出决定,从有识之士看来,美国在远东的政策将遭受无可弥补的损失,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有效性也将是个疑问。9月3日,厦门的共产党以重炮轰击我金门驻军,发炮6000发。我国政府认为应立即予以还击。不过,美国军事顾问坚持要请示太平洋地区总司令,我们一直等到第三天太平洋地区总司令同意后才采取行动。这是我们坚守信约的例子。再说,我们不愿拖着美国直接参加我们反攻大陆的行动,其主要原因是,即使美国的海军、空军直接参战,对我们也不利;更不说让美国地面部队参战了。如有外力参加我们反攻自己的土地,这会给共产党提供宣传材料,指责美国对中国发动军事侵略,甚至引起大陆人民的反对。因此,我们非但无意把美国拖入战斗,我们也决不要求美国派兵参战。我热切希望在艾森豪威尔总统和阁下的国务卿任期内,美国可完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即提供军火、经济和技术援助,支持我们反攻大陆,而不直接参战。” 叶公超见蒋介石过多地说到反攻大陆,怕引起美国的担心,在蒋介石说话间隙,插言道:“双边条约和反攻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条约纯粹是政治性的,涉及不到反攻。” 但蒋介石还是坚持:“没有美国的同意,我们不实行反攻。但是只要我们不反攻,亚洲的共产党问题就无法解决。关于双边条约的问题我就谈到这里,愿听听您的意见。” 杜勒斯已经听得不耐烦了:“很遗憾,由于时间短促,我不能就此问题与阁下进行详细讨论。五分钟或十分钟后我就要离去。” 美国出台所谓“神的谕示”海峡两岸嗤之以鼻 杜勒斯起身要走,蒋介石还是坐着发言,发泄自己的不满:“我以前说过,美国关于对华政策没有计划,这对苏联有利,也受到共产党人欢迎。因为这会给他们可乘之机,给美国制造困难。另一方面,美国如采取坚定政策,帮助我们打回大陆,这样便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遗憾的是,美国在行动上表现不积极,不主动。据我看来,美国的亚洲政策缺乏明确的重点。六个月前,我国政府向美国政府递交中国的建军计划,至今没有得到答复。另外,有些军援项目美国政府早已批准,可是两三年后还没运到。最后,因为您即将离此前往日本,我愿提出,美国政府必须施加压力要日本采取反共立场……” 杜勒斯实在坐不住了,打断蒋介石的话,礼节性地表示:“听阁下之言,获益甚多,我将认真考虑。我一向钦佩阁下的明智和敏锐的观察力。我不会轻易忘记或忽略阁下今天的发言。” 蒋介石还在追着杜勒斯大发感慨:“决定未来的世界问题,可能是在欧洲。不过共产党侵略的最严重的威胁,目前就在亚洲。据我看来,酿成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亚洲……” 蒋介石简直是在给杜勒斯上课,而杜勒斯的心早飞上了征途。他在台北只停留了五个小时。登机之前,他又获悉共产党人对金门实施了更猛烈的炮轰,很是沮丧。他恨中共好战,胃口又大,根本不把美国放在眼里。送行时,美军驻台顾问团长蔡斯告诉他:“毛泽东集结在上海到广东一线的兵力,足以在几天之内攻克沿海岛屿;中共还认为沿海岛屿事务是自己的内务,而且在朝鲜战争后成为世界第三空中强国并在台湾海峡地区享有空中优势,总有一天会发动对沿海岛屿的进攻,进攻的时间不会拖得太迟。” 杜勒斯望着飞机旋动的螺旋桨,不断摇头。 9月12日,杜勒斯飞抵华盛顿,未及喘息,便被叫到白宫去开国家安全会议。会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陈述了军方多数派的意见,主张在向国民党提供隐蔽援助的同时,美国空军可以对这些小岛采取行动,并应获准有充分行动自由,可以袭击大陆的炮兵阵地、机场和船只,但是不动用美国地面部队。 但李奇微和国防部长威尔逊都反对,他们认为美国在军事上不应介入,那几个小岛根本没有什么军事价值。 艾森豪威尔在会上压制了军方多数派的意见,表示反对美国在世界各地承担过多责任,然后待在那里防守,这样会把美国拖垮。他毫不掩饰地说:“各位,我们如果要打总体战的话,坦率地说,我宁愿是和苏联而不是和中国打。作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我优先考虑的是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不想为了几个小岛在亚洲陷入与中国的战争,从而削弱了美国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与苏联抗衡的力量。”他说完看着杜勒斯。 他把杜勒斯看作是仅次于自己的人,有一次幽默地说:“我知道只有一个人比杜勒斯到过全世界更多的地方,同更多的人谈过话和知道得更多,这个人就是我。”说完,自己开怀大笑。 杜勒斯的确与艾森豪威尔配合默契,而且反应敏捷,他马上提了个新建议:“前天我在台北的时候,共产党用他们对金门最猛烈的炮轰来检验我的神经是否健全。我在飞越太平洋的飞机上一直在考虑这几个使我们头痛的小岛问题。我们如果对共产党人的试探示弱,最终可能在更加不利的状况下被迫与对手开战,而且蒋介石国民党从外岛的退却,将在日本、南朝鲜、台湾、菲律宾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另一方面,防守外岛将使美国卷入与大陆中国的战争,从而遭到除了李承晚、蒋介石之外的世界上其他国家以及一部分美国人民的谴责。”于是,杜勒斯建议把沿海岛屿的局势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由安理会做出一项维持现状的决议。这样,美国无论干涉与否,都可以有正当理由。 这个折中方案,经过杜勒斯的紧张活动,后来由新西兰出面在安理会上提了出来。 这个方案被取名为“神谕”。杜勒斯可以此为荣耀,证明其旨意来自上帝。可这个“神的谕示”却被海峡两岸的主人嗤之以鼻。 蒋介石拒绝“新西兰提案” 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毛泽东一向反对在联合国对别国的内政指手画脚,讨论海峡两岸的事更属非法。而“神谕”提案连蒋介石也不同意。 10月9日,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伯逊怀揣着这项热乎乎的提案,来到台湾。尽管聪明的罗伯逊在长达七小时的会谈中使出了他的浑身解数,做出了种种许诺,仍未打动冥顽不化的“蒋总统”的心。他指天划地,坚持要不惜一切代价固守这唯一能表示他仍是全中国最高统治者象征的地理联系上的纽带--金门。蒋介石像赶苍蝇似的挥着手,表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将沿海岛屿问题提交联合国。他认为这个提案只能对共产党人有利,外岛停火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台湾中立化,再下来中共进入联合国,最后台湾就要由共产党接管了。蒋介石气咻咻地说:“如果台湾赞同这个建议,那么对国民党人,对我们的士兵,对生活在本岛的百姓,对海外侨胞及大陆的中国人将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当蒋介石拒绝“新西兰提案”的消息传回到白宫时,艾森豪威尔大惑不解,冲着杜勒斯发问:“约翰,我真不明白,这位委员长是怎么想的?他误解了我们诚实而又认真的建议。”转过身后,艾森豪威尔冲着桌上的地球仪咒骂道:“这些该死的小小沿海岛屿,有时我真恨不得让它们都沉下去,在这地球上消失掉!” 由于蒋介石的坚决反对,“神谕”提案被搁置起来。 艾森豪威尔迁就蒋介石,是怕蒋介石在绝望中与他撕破脸,任着性子干,那样,整个东南亚的反共包围圈就可能溃堤。他认为,“就目前而言,中国国民党人的士气对我们是重要的;抛弃蒋介石,我们可受不了”,这会严重损坏美国在亚洲反共国家面前的信誉。因而,他不得不在蒋介石的强硬态度面前做出了某些妥协,安抚一下台湾当局,加快了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谈判进程。 原先,美蒋在条约中最有争议的是最大的适用范围。现在达成了妥协,把美蒋共同防御范围扩大到台澎之外。美国做了让步,暗示美国可考虑承担台湾、澎湖之外的中国领土义务,但在何种情况对哪些领土适用未作解释。美国让步了,它也要求台湾做出让步。美国主要担心台湾当局擅自采取军事行动,把已承担条约义务的美国拖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因此美国要求台湾未经美国同意不得采取任何重大的军事行动。蒋介石虽不满意,但为了条约能签订,只好让步,同时要求美国不要将这写入条约正文。美国立即同意以换文的方式来表达。 美、蒋正式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是在1954年12月2日。 条约在海峡这边激起强烈反响。 毛泽东再次确定攻打大陈的决心 12月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蒋介石是中国人民的公敌。解放台湾,消灭蒋介石卖国集团,完全是中国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容许他国干涉。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 苏联政府也做出了强烈反应,声明:既然台湾历来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台湾自然是中国的内部事务,是中国人民的主权。假如不是由于美国武装力量的干涉,台湾的重归中国早就已经实现了。……苏联政府声明:它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在12月8日的声明中所表示的态度…… 防御条约直接影响了解放军对大陈岛的进攻,打还是不打?何时打?打会不会引起美国出兵…… 毛泽东经过分析认为,美国在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后,不会改变其根本利益,不会因为大陆沿海几个岛屿而引火烧身,重蹈朝鲜战场的覆辙。所以毛泽东的决心毫无改变:对美国炫耀武力既不必惧怕,也不可以示弱。一如江南在《蒋经国传》中分析的:《共同防御条约》虽于月前在华盛顿签订,中华民国的“领土”范围,仅限于台湾与澎湖,大陈及其岛屿,并不在“协防”之内。毛泽东紧接着协防条约签订之后不久而用兵,一方面考验美国的真实意向,一方面给蒋猛掴一掌,告诉台湾军民,有这个条约,解放军还是想打就打,别以为条约是万灵符。 毛泽东再次确定攻打大陈的决心后,让中央军委指示浙东前指,在避免同美军冲突的前提下,坚决攻击大陈和一江山岛。攻击时间推迟至第二年1月,攻击目标不限于一江山岛,只要发现其设防薄弱的岛屿,又有攻占之绝对把握,可一举攻占。张爱萍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后,研究确定于1月13日至19日之间最后完成三军联合进攻的战斗准备工作。 1955年1月9日,浙东前指出动三个轰炸机大队百余架伊留申-28轰炸机,轮番猛烈轰击上、下大陈岛,使大陈岛遭到巨大损失。 第二天,台湾急令海军对大陈岛实施运补。夜间,解放军海军鱼雷快艇出动,对护航的国民党军军舰进行攻击,450吨级的国民党海军巡逻舰“临江号”和“瀛江号”,相继被鱼雷击中。“临江号”当即沉没,“瀛江号”负伤被拖返,使国民党海军继“太平”舰厄运之后,再次受到重创。 正在台北参加表扬大会的国民党军“战斗英雄”、一江山防卫司令王生明,急匆匆连夜返回一江山,一江山岛守军眷属及妇孺也撤至台湾和大陈岛,准备与解放军恶战。 此后一星期,解放军海空军频繁出动,不断袭击大陈岛的敌人舰艇。国民党军舰在遭到连续打击后,为免遭损失,被迫退出南麂岛外缘,浙海门户洞开。 一江山岛是光山秃岭,地质坚硬,被四个射击高地控制。岛的四周多系陡壁岩礁,岸高10至40米,海水多回旋和岩头浪,登陆极为困难。岛上守军构筑了三道防线,多为永备或半永备的工事,各工事之间有交通壕连接。攻坚部队事先对岛上进行了侦察,进行了针对性的战前练兵。 1月18日,绿色信号弹升上清晨的天空,顿时机场机声隆隆,空中指挥员、第一中队长万连成率九机长阵依次起飞,接着担负掩护任务的空军第八十五团拉-11歼击机随后起飞。 几分钟后,机群编成整齐的战斗队形,按预定航线隐蔽出航,直奔战区。 艾森豪威尔要蒋介石放弃大陈等岛 8时,空军三个轰炸机大队和两个强击机大队在歼击机掩护下,准时飞抵一江山岛上空,实施第一次火力准备。敌高射炮向机群猛烈开火,解放军战机进行反高炮火力机动飞行,对北江岛的中山村、中心村、了望村、重要村和南江岛的胜利村、180高地猛烈轰炸扫射,准确无误地将54枚爆破弹投向预定目标。在蔚蓝的东海上空,只见解放军一架架轰炸机、强击机在歼击机的掩护下,炸毁了敌气象台、导航台各一处,115高地炮兵阵地和环形围墙130米。海军航空兵预先的航空火力准备和直接火力准备,为登陆部队扫除了障碍。 与此同时,以轰炸机和强击机各一个大队飞抵大陈岛上空,对“大陈防卫司令部”实施铺天盖地的轰炸。霎时,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上浓烟滚滚,尘土乱石飞扬。8时15分,解放军空军又对北江岛的前沿阵地实施轰炸扫射。9时,支援炮兵准备停当,50余门大炮对1955年1月18日至19日,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图为在海军和空军掩护下,解放军登陆部队迅速抵近一江山岛。准一江山岛上的目标进行射击;13时16分,海军舰艇开始进行破坏射击;火箭兵群和直接瞄准炮兵群随后也向预定目标发射,一江山岛山崩地裂。几分钟后,硝烟正浓,登陆部队乘坐100多艘舰艇,5000多官兵分两批、成三路防空队形,相继向展开区驶去,形成了解放军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立体攻势。到下午3时,一个连队攻占了国民党军之主要阵地--一江山司令部所在地。敌司令王生明被炸死…… 解放一江山岛的主要战斗,从登陆突破算起,仅三个小时便结束了。尔后,转入搜索残敌和组织防御。 大陈岛驻有美军顾问,整个战斗过程中,华尔登上校和他的接替人麦克雷登上校,都在现场观察。中共的情报,当然不会茫然无知,这一仗含有向华盛顿亮一手的意思--解放军照样能打三军协同战役,请看看北京的实力! 一江山失陷,蒋介石再次被惊醒:原来美国朋友杜勒斯依旧是美国利益至上!蒋某人的计划再宏远,也不过是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从属。很清楚,美国不愿意介入援助,与其说是军事的理由,毋宁说是政治的考虑。几乎没有人相信蒋介石能打回去的神话,华盛顿考虑即便保住那几个小岛,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于是正好逼蒋撤出大陈岛。 蒋介石开始一听哪里肯依:“王八蛋,不保护我的领土,还让我缴枪,休想!” 可是蒋介石硬了几刻,便硬不下去了。因为解放军占领一江山岛后,火炮射程可以覆盖大陈岛,加上空军轰炸的优势,大陈已经指日可下。最后,蒋介石只好同意第七舰队司令的建议,同意主动撤兵。为了避免中美军事冲突,杜勒斯将此事通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希望其能劝说中共在国民党军撤退时不要加以攻击。 张爱萍被胜利激励得满脸通红,他想乘胜追击,准备在国民党军撤退时予以打击。彭德怀来电:此事牵涉到国际关系,就让他们撤退算了。 整个撤退作业,定名为“金刚计划”。由第七舰队掩护三万多人在八天半内撤出。 当时蒋经国仍在大陈岛,撤退前,他从“太昭”舰上带下一面国民党党旗,举行升旗仪式,给军民打气:“不要难过,不要失望,此刻我们要下决心打回来。”说完,他低头领着《中央日报》记者刘毅夫等,在大陈岛的街道走了一遭,怆怀不已地到了海边。 守军刘军长在兵舰起锚前,凄然说道:“什么都完了,落了一场空!” 蒋经国听着,面无表情。 浙东连连失败后 蒋介石急于逼美参战 浙东作战结束后,解放军开始拟定福建沿海作战计划。由于福建境内的机场一时尚不能竣工,空军无法马上入闽,以浙江为基地的空军只能控制闽东北包括马祖列岛一带的上空。从军事观点上看,这时攻击金门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攻克马祖是有把握的。因为马祖岛上只有国民党守军一个步兵师,连同配属部队不足二万人。华东军区在闽浙的部队进行了首先攻夺马祖的准备,等待着中央军委下决心。 在浙东连连失败后,蒋介石急于逼美参战。他一方面命令部队在沿海挑起事端,一方面要求美国承诺直接以武力帮助守卫金门、马祖,并由此将美国直接拖进战火。 蒋介石的办法就是丢炸弹。1955年1月10日,国民党军队以12架飞机轰炸福州市居民区。炸死炸伤居民百余人,炸弹落处,硝烟腾起,火光冲天,4000余间房屋化为灰烬,上万居民在春节前无家可归。 然而中共不为蒋介石所激,冷眼旁观着美蒋还有什么新花招。 金门、马祖两个岛屿,像是从海面伸入大陆心脏的触角。美国一位军事家说到金门、马祖的军事地位时,认为台湾是“反攻复国”的主要基地,而金马则又为登陆的踏脚石,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保台澎必须保金马,保金马以卫台澎。这句话被蒋介石常常用来说明他所以誓死保金门的理论依据。其实蒋介石比谁都清楚,国民党的力量已大大弱于共产党的军事力量,防守沿海岛屿尚且感到力不从心,哪里还有“反攻”的力量? 美国开始还是劝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他们可以以美国陆战队和战斗机群驻守台湾。不然死守金门,很可能使之与中共,甚至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 蒋介石不依。他说他到台湾就是要“复国”的,如果把可作反攻跳板的沿海最后两个岛屿丢掉,谁还会相信他能“反攻复国”呢? 艾森豪威尔将就了蒋介石。他以为,国民党的军队的最后一口气,全押在“反攻复国”上,士兵们相信总有一天会打回大陆,才保持了现在这样的士气。如果让他们放弃金门、马祖,就等于粉碎了他们的这个梦想。只要士气一泄,台湾便“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中共随时会将它占领”。 3月3日,杜勒斯赴台湾同蒋介石进行了密谈。杜勒斯想解除前嫌,对前一年在沿海岛屿问题上所发生的一切承担了全部责任。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他太“宽宏大量”了,本来这些责任在许多方面应由美国和台湾共同分担。蒋介石也清楚这一点,不过他欣赏杜勒斯这种精神。回国后,杜勒斯同艾森豪威尔商讨了如何保卫金、马,防止中共进一步攻打台湾。3月10日,国务卿杜勒斯一脸苦相地对总统艾森豪威尔说:“福摩萨(台湾)海峡的形势,比我访问前所设想的严重得多。中国共产党人决意占领福摩萨,放弃金门、马祖不能中止这种决心。如果我们要保卫金门、马祖,我们将要使用原子弹武器。只有它们才能有效地反击大陆上的飞机场。” 有了美国撑腰,台湾的口气更硬了。3月22日,蒋介石在对美国报人谈话时宣称,台湾为保卫金门、马祖,将战斗至最后一个人。此后在许多场合及私人谈话中,他都一再表示,要誓死保卫金门、马祖。陈诚也在与外国记者谈话时表示,即使金门、马祖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也一定要坚守下去。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副总统尼克松在记者招待会上也暗示,美国可能使用核武器。这使得美国国内与世界舆论都对可能发生核战争的前景深感忧虑,连美国的盟国也强烈反对。加拿大外长皮尔逊立即宣布加拿大将不为沿海岛屿而战。一位美国专栏作家说:“除了蒋介石委员长外,我们所有的盟国都认为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错误战争。” 艾森豪威尔政府内外交困 中美之间开始大使级会谈 艾森豪威尔也有些担心:“对共产党发起的任何进攻金、马行动进行外部干涉,都会受到世界舆论的最强烈的谴责。” 劝引蒋介石自动放弃金马两岛的企图失败了,艾森豪威尔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4月26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美国愿意就停火问题和中国共产党人对话,然而,美国不会背着蒋介石讨论他的权利。他坚持说,与中国的对话不意味着赤色中国的正式外交承认。7月13日,美国通过英国主动向中国建议,中美双方互派大使及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中国表示同意。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漫长岁月从8月1日开始了。 北京的夏季多为烈日炎炎,而远在万里之外的波兰首都华沙由于受大西洋气候的影响却十分凉爽。出席日内瓦会议之后,被任命为波兰大使的王炳南和使馆工作人员正在郊外踏青野餐。华沙郊外的景色宜人,那一片片绿色的小树林和原野,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大家正坐在一起谈笑、聚餐,当地时间中午1时许,机要秘书送来了外交部一份电报,告知他中美大使会谈即将举行。几天后,外交部的正式通知已摆在他的办公桌上,任命他担任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中方首席代表。 王炳南是个老外交了。特别是与美国人打交道,他早已轻车熟路。早在抗日时期这位耿直的陕西汉子就和艾黎、斯诺、史沫特莱等一批同情中国革命的外国友好人士来往密切,被周恩来称为是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与美国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如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将军、美国驻华大使高斯等人也有过很广泛的接触,有些还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遵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为调停国共两党两军的磨擦,和美国军事观察团组长包瑞德、谢伟思、戴维斯及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大使都有来往。解放后,他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1954年跟随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直接与美方代表会谈,面对面地进行过较量。他是位稳健而富有谋略的谈判老手了。由于他与各种不同的美国人打交道的长期经历,周恩来看中他并选他为谈判代表,毛泽东也完全同意。 在烟雾腾腾的准备会上,为开好中美大使级会谈,达到预期的目标,他对着那些他熟悉的随员,摸了一下自己微秃的头顶,半开玩笑地说:“诸位仁兄,各位秀才,周总理给咱们的这副担子着实不轻,现蒙各位大力协助已准备得有些头绪了。” 他看着在座的人。这个谈判班子可谓人才济济,有副外长章汉夫、乔冠华与龚澎夫妇、董越千、浦山、王保流等人。这让他宽心不少。他们大多是当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外事组的成员,都有与敌谈判的丰富经验。 他转入正题:“自去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有一年多未和美国人打交道了。这次要不是美国在台湾海峡陷入内外交困、焦头烂额之地,要不是周总理在万隆采取灵活、主动的\‘全方位\‘外交攻势取得巨大成果的压力,迫使杜勒斯、艾森豪威尔不得不谈,否则他们不会乖乖到日内瓦谈判桌前。” 潇洒的乔冠华用他那惯常的哈哈大笑,插言道:“美国佬不是那么容易听话的。主席就说过,美国佬是能不讲道理就不讲道理,到讲了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王炳南同意他的说法:“朝鲜战争以来,我们之间是怒目相对,成了死对头。美国帝国主义为了推行仇视新中国的\‘遏制\‘战略,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一个又一个条约,包围我们,封锁我们。特别是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更是分裂中国,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阴谋。所以,我们在谈判中要特别加以注意。总理对这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寄予希望,不仅希望遣返两国侨民问题得以合理解决,而且希望应着手解决台湾问题。” 副外长章汉夫补充说:“从目前来看,中美关系有所松动,缓解中美紧张关系和解决台湾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到底有多少?在目前还无法预测。如果有可能安排总理与杜勒斯直接会谈讨论台湾问题,那么,我们的目标就算达到了。假如实质性会谈无结果,我们仍可期望在某些象征性的技术问题上造成美国外交上承认中国的印象。即使这也不能取得成果,我们还应保持中美之间在无外交关系的情况下这个渠道的来往。以便于观察对方,与之斗争。” 王炳南点点头:“老章说得对,谈判的主动权我们掌握,但我们也应考虑到谈判的复杂性,要大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双方代表会聚日内瓦。 而坐在白宫椭圆形总统办公室里的艾森豪威尔,轻松地转动着转椅,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他的得意,是因为他派出的驻捷克大使约翰逊是位中国问题专家,既有涵养又老谋深算,曾多次与中共代表交手,谈判技巧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前一段因他提出“战争边缘说”和“大规模报复”计划,并扬言要对中共扔原子弹,遭到了西方盟国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对,国内也是怨声载道。现在,随着谈判的来临,国内外的舆论都平息了许多。 他曾指使杜勒斯:“我最近收到报告:共产党的舰艇减少了对国民党船只的攻击;共产党的米格飞机停止了对国民党巡逻机的攻击;对金门、马祖的炮击也大大减弱了。因此,为了避免更大的不利和被动,艾伦你也要赶快抓紧准备会谈。” “是的,”杜勒斯答应着,“赤色中国正为自己在国际上创造良好的形象,我们将在会谈时避免这一结果。我们与他们的会谈目的有很大距离和分歧。我们谋求的是台湾地区停火,要求中共保证对台湾不实行武力;另外,向中共施加压力,迫使其释放扣押在中国的美国人。” “很好,”艾森豪威尔赞赏地说道,“但我提醒你注意,为保证以后不出现双方错误的认识,这种与中共的联系要保持。” “我已经考虑到了。”杜勒斯自负地说,“我已指示美方谈判代表约翰逊,在会谈中忍耐,避免出现板门店谈判时那种硬碰硬的做法。要想办法维持住和北京的这种联系,会谈不能破裂,使这扇门半开半掩。但在关于释放被监禁的美国人和放弃武力这些主要分歧解决前,决不允许哪怕稍微改善气氛的协议进行讨论。” 这是美国对中美大使级会谈订下的基调。也注定这种谈判不会有多少实质性进展,只不过是双方维持着联系而已。好像两个手搭在一起的人,却都板着脸。 在中共方面,周恩来不时指示王炳南:为了使会谈不陷入僵局,不要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尽早进入实质性会谈。在双方遣返侨民问题上,国内已对在华12名美国人复查完毕,可获出境。而中方提出的名单中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一个月的谈判终于有了个协议--遣返两国侨民协议,这也是中美会谈15年中唯一达成的协议。这是一个别出心裁、措辞古怪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承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人愿意返回美利坚合众国者(在美利坚合众国的中国人愿意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者),享有返回的权利,并宣布已经采取、且将继续采取适当措施,使他们能够尽快行使其返回的权利。” 后来,周恩来总理评价这个协议时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谈到台湾问题时,中美会谈毫无进展。 谈判双方都明白美国的心思:美国动员蒋介石放弃金马,其中另有奥妙:美国想如果中共占领金门,两岸的距离就拉大了,分裂起来变得容易。而蒋介石死命守金马,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把美国人拉入中国的内战。因为金马战火一起,国民党军队必然不敌,美国如果坐视不救,必将在全世界特别是反共国家面前失去信誉;如果插手,则要同中共军队发生直接冲突,这样,中美战争就会爆发。 毛泽东对蒋介石的伎俩不会视而不见,对美蒋的阴谋也有所觉察。他当初决定在沿海地区采取有限军事行动,主要目的是对国民党的骚扰破坏予以惩罚,并显示坚决反对美国侵略台湾分裂中国的决心,并不打算引发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通过浙东沿海作战的胜利,这一目的已基本达到。接下来,新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要是中国强大了,美国是无法干涉中国内政的。毛泽东形象地说,那时,只要嘘一声,外国人就会脱身。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停攻马祖,并适时地采取了缓和紧张局势的措施。 12月12日是蒋介石最怀恨在心的日子,21年前他被张、杨扣押在西安,他认为那是他元气大伤的开始。但今天这个日子他是高兴的,由于美国政府包藏祸心,中美大使级会谈于1957年12月12日暂时休会。 台湾在美国的庇护下,又得以喘息,蒋介石心里一块石头也落了地,从此形成偏安海岛的局面。祖国大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则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