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日军于1941年12月袭击美国海空基地珍珠港,并进而占领了东南亚部分地区之后,于1942年1月发动了侵缅战争。中国政府根据1941年12月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议》﹐应英国政府请求遂以第五﹑六﹑六十六军,共10万余人组成了远征军。远征军由第一路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和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于1942年2月先后入缅作战。 从3月至4月,远征军先后在同古﹑仁安羌﹑腊戍等地与日军激战。其中仁安羌一战援救被围英军7000余人。远征军在缅北的抗战,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由于中英美战略目标的不一致,使远征军陷于被动的态势,至4月底被迫后撤。8月,远征军大部退至怒江东岸,一部西撤印度,人员仅剩4万人左右。退入印度的部队改称中国驻印军,由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统辖郑洞国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退入滇西的部队,连同后续部队,于1943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由陈诚任司令长官﹑黄琪翔为副司令长官,统辖第十一﹑二十集团军及第八军。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在装备整训一新之后,拔营东进,开始向缅甸大举反攻。复仇之师锐不可当,他们一路闯关夺隘,打得号称“丛林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节节败退。为了挽回败局,日军驻缅方面军策划了一个一箭双雕的阴谋,突然向印度的英帕尔发动了攻势,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一举攻占这个盟国反攻缅甸的基地,同时切断中国驻印军的后路。 战端初起,日军连连得手,英军防线岌岌可危。为挽颓势,盟国要求中国军队提前在云南向日军发起攻击,以策应印度和缅甸的战局。尽管当时驻云南的中国远征军还没有准备好,但出于整个反法西斯战略格局的考虑,蒋介石同盟国首脑几经商榷,最终决定提前出兵。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揭开了反攻作战的序幕。 二 远征军强渡怒江后,迎面遇到的第一个大障碍就是松山。松山雄踞怒江之滨,俯视着怒江峡谷,滇缅公路就在它的脚下蜿蜒。此山因长满松树而得名。1942年日军进攻怒江防线失败后,便选择了这个扼守怒江沿线的制高点作为防御重点,花一年多时间,动用一个工兵联队外加大量中国劳工在这里修筑工事。特别是在其主峰,日军在阵地上不仅构筑了密如蛛网的战壕、铁丝网和明碉暗堡,还在山顶上修建了两个大的主堡,主堡下面有三层地道连接着各个火力支撑点。 主堡的建筑极为坚固,内部有钢筋和圆木加固,外部除了有坚固的水泥墙外,还加了很厚的复盖层。工事建好后,日军“缅甸派遣军”司令官河边正三、第十五军军长牟田口廉在五十六师团长松山佑三的陪同下,到松山视察主堡的抗毁坏强度。日军用150毫米的大炮和重达500磅的航弹对主堡进行直接轰击,结果未能损伤其一根毫毛。于是,日军得意了,扬言松山能够坚守11个月以上,中国军队不死10万人休想攻占松山。守卫松山的是日军五十六师团一一三联队之一部,总共只有1260人,加上其他几个附属阵地,守军共约2500人。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