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军工信使网3月6日报道,近日有俄罗斯军事专家在分析了俄预警机发展现状和国际市场形势后指出,俄制预警机几乎毫无赢得出口订单的可能性。 俄罗斯首架经过全面现代化改造的远程预警机——A-50U——已在2012年2月正式投入战备执勤。有专家指出,虽然俄空军司令部对该机一年来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A-50U的设计理念已大幅落后于国外的同类装备。俄罗斯军方曾宣布未来将会用新一代的A-100型预警机取代A-50和A-50U,但这种新机至今仍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其研制工作目前进展到何阶段仍不得而知。至于预警机的出口前景,考虑此类装备的高昂价格和技术复杂性,国际市场的需求极其有限。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空军偏爱大型的远程预警机,而其他国家则更热衷于购买尺寸较小的预警机。总体来说,这一市场很容易饱和。 A-50是苏联以伊尔-76MD军用运输机为平台研制的第三代远程预警机,于1989年装备苏军。自问世以来,该机仅限于苏军和俄军自用。反观美国的第三代预警机E-2,则出口到了以色列、日本、新加坡、法国、埃及和中国的台湾地区。此外,波音公司研制的E-3预警机已成为美国和北约成员国预警机部队的主力。 从苏联解体至本世纪初,俄罗斯一直未启动任何有关研制新型机载远程预计系统的计划。这一局面直到几年前才发生改变。最新型的A-50U预警机在2009年完成了测试并在2012年初正式装备俄罗斯空军。从那时起,俄空军便开始按每年一架的速度对现役的26架A-50(全部驻扎在伊万诺沃的第2457航空基地)进行现代化升级。 改进后的A-50U预警机在发现低速和低反射率目标的能力上均有显著改善对空中和地面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分别为650千米和300千米,可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并引导数十架战斗机执行作战任务。此外,该机内部还增设了人员休息室、餐厅和卫生间。 不可否认,A-50U受到了俄空军将领、飞行员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但该机的潜力已达到极限。正因如此,时任俄空军总司令的亚历山大·泽林上将在2011年8月份宣布,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新一代A-100型预警机将在2016年首飞,其搭载平台也将更换为新型的伊尔-76MD-90(即伊尔-476)。 除了俄美两国外,世界上还有部分国家在开发预警机。瑞典的“爱立眼”和以色列的“费尔康”系统目前均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此外,巴西的EMB-145I型预警机也曾赢得印度空军的订单。 近些年来,中国也一跃成为全球远程预警机俱乐部中的一员。通过仿制和自研,中国在远程预警机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2003年,以伊尔-76MD运输机为搭载平台、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空警-2000”远程预警机实现首飞。目前,中国空军已装备八架该型预警机。此外,中国空军现在还装备了一种被称为“空警-200”的轻型预警机。 与此同时,中国还研制了ZDK-03轻型预警机(以运-8运输机为搭载平台)。该机同样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安装在可旋转的整流罩内),目前已出口至巴基斯坦(共四架)。 从2009年中期开始,中国还启动了以运-7运输机为基础研制Y-7AEW舰载轻型预警机的计划。 多种预警机的研制成功和实现出口表明,中国已成为国际预警机市场上的主要供应者之一。有专家预测,中国在10年后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预警机出口国。对于俄罗斯预警机研制单位来说,留给他们从中国同行手中夺回主动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