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伟人毛泽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成就辉煌,更有很多开创性的壮举令人叹为观止,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毕生精力的精神和崇高风范,令人瞩目、感人肺腑。那么,这位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将要画上生命句号时的诸多“最后一次”又是怎样的呢? 最后一次出国访问 毛泽东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一次乘火车,是在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去了89天。另一次是1957年,乘飞机去苏联。 1957年11月2日至21日,应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了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 代表团在访苏期间还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和64个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并在两个会议的宣言上即《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宣言》、《和平宣言》上签字。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中国要在15年左右,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同年12月2日,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向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致祝词时,宣布了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 这是毛泽东继1949年底至1950年初,为同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出访后的第二次访苏。也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次出国访问。 11月14日,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在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开幕了。赫鲁晓夫陪同毛泽东向乔治大厅走去。在这次会议和随后召开的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中,毛泽东有几次即席讲话,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他赞扬苏联发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不是讲美国非常厉害吗?你为什么到现在连一个山药蛋还没有抛上去?”各国代表听到毛泽东的生动语言,气氛活跃。毛泽东又讲到,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这是中国的成语。中国还有一句成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你赫鲁晓夫同志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我毛泽东这朵荷花不好,更要绿叶扶持。 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毛泽东着重指出,归根结底,我们要争取15年和平。但是,我们现在还要估计一种情况,就是想发动战争的疯子,他们可能把原子弹、氢弹到处摔。他们摔,我们也摔,这就打得一塌糊涂,这就要损失人。问题要放在最坏的基点上来考虑。我们党的政治局开过几次会,讲过这个问题。我们中国还没有建设好,我们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帝国主义硬要打仗,我们也只好横下一条心,打了仗再建设。每天怕战争,战争来了你有什么办法呢?我先是说东风压倒西风,战争打不起来,现在再就如果发生了战争的情况,作了这些补充的说明,这样两种可能性都估计到了。 就在赫鲁晓夫讲话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在克里姆林宫同英共领导人波立特和高兰第二次谈话。毛泽东谈到了中国的未来目标:我国今年有了52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1000万到1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2000万到2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3500万到4000万吨钢……中国人是很努力的。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毛泽东还对中国留苏学生发表了“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著名讲话。 与贺子珍最后一次庐山相会 1959年7月,毛泽东到庐山后情绪很好,对前来迎接的杨尚奎、水静夫妇讲:“庐山,山好,水好,空气好,还有老表好。”7月5日晚上,毛泽东突然问与他一同上山的贴身卫士封耀松:“小封,你什么时候值班?”封耀松回答:“七号、九号……”封耀松记得主席当时并没有再说什么,但感觉到他在安排一件事情,这让他自己也困惑了好久。 7月9日晚9时,贺子珍乘坐的轿车准时开进庐山一处巨大的别墅庭院。封耀松与水静一同把贺子珍搀扶到值班室坐下。毛泽东得信儿后看看表,站起身似乎要出门迎接。不过他还是坐了下来。随后,毛泽东与贺子珍两人相会于庐山美庐二层的客厅中。他们于战争年代分手时,还住在延安凤凰山麓的吴家窑洞。 毛泽东见贺子珍走来就站起身,微笑着打招呼请她坐下。毛泽东还拿了两个杯子,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她面前,一杯放在自己面前。两人就隔着一张茶几,在两把藤椅上坐了下来。 贺子珍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刻,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这时,毛泽东开口了。他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老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百感交集的贺子珍哭得更厉害了……待她情绪略微稳定后,毛泽东问道:“生活怎么样?身体好了没有?”贺子珍仔细看了看毛泽东,说:“我好多了,你的身体不如以前了。”他说:“忙呀,比以前更忙了。”随后又详细问起在苏联的情况,她一一说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说:“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她的眼泪又禁不住流了下来,她哽咽地说:“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他们讲话声音很大,谈得很热烈。 接下来,毛泽东向她介绍了他这些年的情况,还有当年年初辞去国家主席的事,说自己实在太忙了。她点着头,认真听着。在谈话中,惟一提到的外人可能就是王明。她仍然不忘提醒他:“当心有人害你,当心王明这样的人害你。”他点头说:“我会注意的,你放心。” 他们还谈到了李敏的婚事。他告诉她,等这次开完会回去,就为女儿举办婚礼。这是整个相会最轻松的时刻。 最后,毛泽东说:“时间不早了,我们明天再见面,再谈谈。”分别时两人没有握手,只是向对方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这次来之不易的相会,前后大概一个多小时。当时已将近半夜了。临别时毛泽东对水静说:“贺子珍的脑子坏了,答非所问。要注意贺子珍的情绪。明天就送她下山。下山以前,你一步也不要离开她,怕她出去碰到熟人,那不好。” 封耀松上楼准备安排毛泽东休息,却发现主席在屋里来回踱着步。毛泽东说:“小封,你看怎么办呢?这个同志把我的香烟、安k眠k药都拿走了。香烟倒还不要紧,安k眠k药她吃了,身体不行的。”说罢让封耀松下楼去拿香烟,他是离不开烟的。 封耀松拿烟上来时,毛泽东继续说道:“小封啊,这个女同志,是女中豪杰,人是很耿直的,就是缺少文化,本来身体很好的,让她不要去苏联,劝也劝不好,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生活很艰苦的,我们也不知道消息……” 毛泽东让封耀松打电话给水静,让她不要把安k眠k药给贺子珍吃。贺子珍拿走的安k眠k药有三种,按顺序吃的,错服是会出事情的。封耀松马上下楼去办,这时已近一点。翌日晨,水静来电话说已将安k眠k药要回来了。毛泽东接到封耀松报告后连连讲:“好,好。”他从烟盒内抽出一支烟点着,深深吸了一口。 最后一次坐飞机 1967年,毛泽东到武汉视察,恰逢武汉发生“七二○”事件,情急之中,周恩来安排毛泽东乘坐飞机迅速由武汉转移到上海。 1967年,“夺权”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全国陷入“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之中,6月以后,各地派性武装升级。武汉地区在江青、林彪的煽动下,产生了“百万雄师”与“工人总部”两派势力,两派严重对峙,并把矛头都指向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形势相当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顾众人的劝阻,于7月14日秘密来到武汉,对武汉两派组织进行调解。 在毛泽东的调解下,局势正在向乐观方向发展。但是,随后谢富治、王力等煽风点火,扬言要为“工人总部”平反,称他们是革命左派,“百万雄师”是保守组织。这一来,大大激怒了在武汉地区拥有不少群众的“百万雄师”以及支持他们的一部分军人。7月20日拂晓,“百万雄师”冲进东湖宾馆,殴打了陈再道,并把王力揪到军区大院质询。这些冲进来的人,不知道毛泽东此时就住在东湖宾馆。但是这样多的人、包括相当多的军人洪水汹涌般冲进毛泽东所居住的东湖宾馆打人揪人,在一片混乱中给人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发生了兵变。在局势没有明朗的情况下,林彪、江青当天联名写信给毛泽东,危言耸听地说:武汉形势不好,毛泽东的安全受到威胁,要及早转移。这封信由军委后勤部部长邱会作乘专机亲自送到武汉。毛泽东也一时把情况估计得相当严重,怀疑是否陈再道和“百万雄师”发动了一场暴乱,决定立刻离开武汉。 7月20日下午,周恩来火速乘专机抵达武汉,具体负责安排毛泽东转移。与此同时,在空军政委余立金的安排下,伊尔—18型232号专机在最短的时间内飞向武汉,降落在武汉王家墩机场。 次日凌晨4点,毛泽东从东湖宾馆梅岭1号秘密转移到王家墩机场。王家墩机场的工作人员对毛泽东的这次行动一无所知。机组人员极力镇定自己的情绪,清楚地认识到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是这次特殊飞行的关键,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来不及请示报告,机长王进忠马上将机组成员进行了调整。 上午9点,飞往上海虹桥机场的毛泽东专机准备起飞。王进忠松开刹车,沿着滑行道向跑道滑去。机舱里静静的,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埋头工作。突然,一个颤抖的声音轻轻地响起:“主席!” 这一声叫无异于一道命令,几颗脑袋同时转了180度。大家见到毛泽东高大的身躯挺立在他们身边。毛主席脸上一副慈祥的神情,使他们感觉无比的亲切。 毛泽东抬起一只手向上扬了扬:“同志们都好!”他们答道:“主席您好!”“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呀?”王进忠代表机组说:“一个小时多一点就能到。”毛泽东微笑着回应一声:“那很好。” 大概怕影响他们的工作,毛泽东不再说话,把他们每人仔细看了一眼,然后又扬扬手退了出去。 待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王进忠到余立金所在的中客舱去详细汇报本次飞行的一些情况,余立金肯定了他的做法。 余立金的中客舱与毛泽东所在的前客舱相连,有一道门相通,门虚掩着。王进忠从门缝往里偷看,一心只想多看几眼毛主席。他这次所见到的情景与众人所说的事实相去甚远。常听飞过毛泽东专机的同志讲:毛主席在飞机上从不休息,总是没完没了地工作、学习。而主席今天却半躺半坐侧身歪在床上,脸朝着墙壁,一动不动,不知是睡着了还是在沉思…… 王进忠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驾驶舱。服务员于淑珍踩着他的后脚跟也进了驾驶舱。王进忠问:“你不好好地在主席身边服务,跑这里来干什么?”于淑珍忧虑地答道:“主席什么也不愿吃,只喝了一杯水。他瞪着两眼想心事呢,好像有很多心事的样子,真急人!” 一个小时过后,飞机载着毛泽东安全降落在虹桥机场。毛泽东缓步走下飞机,很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坐飞机不是很快吗!今后你们还让不让我坐呀?” 然而,这却是毛泽东最后一次乘坐飞机。 毛泽东住进上海虹桥宾馆后,一夜没有睡觉,一直思考着白天发生的事情。他随即把身边人叫来说:“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吧?如果陈再道搞兵变,我们能走得出来吗?”第二天,毛泽东就代表中央起草了给武汉军区党委的复电,否定了林彪、江青等把“七二○”事件说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革命事件”的说法。毛泽东从武汉转移到上海后,在这里住了将近两个月。9月16日,离开上海,途经杭州、南昌、长沙、武汉、郑州等地,于9月23日回到北京。整个视察过程中,由于形势好转,铁路畅通,毛泽东都是乘坐专列,而不再乘坐专机。 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1971年的“五一”节照样要举行欢庆活动。夜幕终于落下,天安门广场上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喜庆的气氛四处弥漫着,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在这样一个万众欢庆的美好夜晚,毛泽东率先走向城楼的平台,他穿上了一身灰色的中山装,由于不是经常穿,衣服显得不是那么贴身。平时不修边幅的毛泽东,帽子也没有戴好……他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右侧。 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一点儿都没有想到,按照预定的时间焰火晚会就要开始了,还是不见林彪的身影。工作人员进来,请他们到城楼参加晚会。毛泽东站起身,对旁边的西哈努克作了一个请的手势,自己往外走去。 对于林彪没有准时到席,毛泽东表现得平静而不露声色。他微笑着从容不迫地通过翻译和西哈努克交谈着。 周恩来有点着急,他叫秘书打电话,询问林彪在什么地方。还是没有消息。 原来,早在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林彪想当国家主席的野心被毛泽东挫败,从此便与毛泽东水火不相容。并在背地里开始秘密活动,准备和毛泽东分庭抗礼。 过了一会儿,林彪的身影终于出现了。他披一件军大衣,本来就没有什么肉的脸上,几乎是没有任何表情。他很清楚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上,便直奔那个属于他的座位。 按照正常情况,他应该和毛泽东打招呼,也应该和外宾打招呼,但今天他没有,他落座后一声没吭,这是够反常的。 更叫人惊奇的是,林彪在这里待了一小会儿就走了,而且也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周恩来以为他是上卫生间了。好半天不见他回来,周恩来起身让有关的人去问,才知道已经走了。 这太反常了!在这样重大的政治场合,不辞而别就是一种难以表述的东西。周恩来没什么心思看焰火,他对林彪的行为当然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更担心的是这事情怎么和全国人民说清楚———第二天这是要见报的呀!是要上电影、是要上电视的呀! 周恩来知道林彪确实已经走了后,把当时的中央新闻组组长杜修贤叫了过来:“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你拍了没有?”“他来了没有几分钟就不见了,来不及……”周恩来:“我问你拍了没有?”杜修贤知道,自己拍的那一张无论是构图还是光线都不太理想,所以说话有点不太利索:“照了一张,就一张……”周恩来接着问:“电影电视呢?”杜修贤回答:“不知道。”其实杜修贤看到他们在等时机。周恩来有点生气:“你去把分管新闻宣传的人叫来,都叫来!” 周恩来一脸严肃的表情,确实有点叫人害怕。杜修贤赶快跑去找人,不到十分钟,这些新闻记者都到了总理身边。周恩来开门见山问:“电影拍到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的镜头了吗?”“没有。”周恩来:“那么电视呢?”“没来得及。”周恩来又问:“没有拍到,对不对?”大家不敢吭声,只听周总理说:“林副主席身体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上午他参加了活动,晚上说好不来参加活动,我亲自去请他,这样的活动是面对全国人民,面对全国观众。你们是新闻宣传的负责人,你们记者手里拿着照相机摄像机,拍呀,你们为什么不拍呢?”有个同志说:“我们想等毛主席和林副主席谈话的镜头。”周恩来火了:“林副主席来了没有?他在这里坐了一会儿没有?你们都看见了,你们等什么?等他们讲话?什么时候规定要等领导人讲话才能开机?你们头脑里不知在想什么。记者难道不懂得抢拍?新闻就是时间,新闻是等来的吗?”周恩来发这么大的火,还是不多见的。记者们被他的批评吓坏了,会场上没有一点声音。最后,周恩来放缓了口气说:“今天的情况有点特殊,你们的工作是有难度的,这一点我清楚。但你们都是有经验的新闻记者,要想到随时会出现意外情况,有应付各种情况的应急准备……今天你们不要怪我太严厉,严厉一点有好处!你们回去总结经验教训,下不为例。”最后,总理选定了一张照片,还指示说:“都要用这张照片。”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此事在新闻记者中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小视的。 人们看到了林彪的一些表现,看到了林彪在毛泽东面前的一些情况。他并非是时时事事紧跟毛泽东的,也不是时时高举语录本重复毛泽东的话的。 距天安门五一观礼仅四个月后,林彪就阴谋叛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上天安门,从此以后,毛泽东再也没有登上过天安门城楼。 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会 早在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 1972年1月7日一大早,陈毅被癌症夺走了生命的噩耗传到了毛泽东耳中。不知是消息来得突然,还是早有思想准备,他很长时间竟面无表情,无言无语。在前一天上午,也就是陈毅去世前几个小时,毛泽东对前来商谈工作的周恩来和叶剑英说:“‘二月逆流’经过时间的检验,根本没有这个事,今后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请你们去向陈毅同志传达一下。”据叶剑英报告说,他已经将这话带到了陈毅的枕边…… 按照周恩来与几位老帅商议的意见,陈毅元帅治丧规格只比上将、副总参谋长的规格略高一点。参加追悼会的人员确定了,可由于中央还没有对“二月逆流”正式平反,悼词如何草拟,无人敢轻易表态。悼词成稿后,周恩来亲自动笔修改,他煞费心思,字斟句酌地补写了一段对陈毅一生功过的评价。他写道:陈毅的一生“努力为人民服务,有功亦有过,但功大于过……”周恩来将悼词改完,放下笔,仰天长叹,他多么希望陈毅知道他的内疚和无奈!周恩来决定将陈毅的悼词送给毛泽东审阅,请他最后定夺,并在附信中说:“陈毅同志是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我增改的一长句,对党内有需要。” 1月8日,毛泽东接到了周恩来送来的陈毅悼词。他一眼扫过,几乎没有思忖,大笔一挥,将周恩来精心补写的几段评价陈毅一生功过的文字悉数勾去,并在稿纸一边批示道:“基本可用”、“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作”。 当天毛泽东就圈发了有关召开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包括陈毅追悼会的规格。 按照文件所定的规格:陈毅已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的追悼会由中央军委出面组织。参加追悼会人数为500人,定于1月10日下午3点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 但是接连两天,副主席宋庆龄来电话,坚持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西哈努克亲王发来唁函,并提出参加陈毅追悼会的请求;许多民主人士也纷纷表示要前来悼念。这一切令周恩来十分为难,他不知如何解释为好。 1月10日中午饭后,按惯例毛泽东是要休息一会儿的。可是他裹着米色睡衣,在一侧堆满线装书的卧床上躺着,辗转不安……工作人员搀扶他走进书房。当时毛泽东手边没有日历,桌子上没放钟表,也没有任何人提醒他,在追悼会快要开始之前,毛泽东突然抬头询问工作人员:“现在是什么时间?”当得知是一点半钟的时候,毛泽东拍打了一下沙发的扶手:“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太突然了!……工作人员快速拨通了西花厅周恩来的电话。 周恩来得到这一消息,立刻拨通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声音洪亮而有力地说:“我是周恩来。请马上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通知宋庆龄副主席的秘书,通知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凡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要求的,都能去参加。”接着他又电话告知外交部:“请转告西哈努克亲王,如果他愿意,请他出席陈毅外长追悼会,我们将有国家领导人出席。” 毛泽东将睡衣穿进了追悼会场。 周恩来一进八宝山休息室就激动地通知陈毅夫人张茜:“毛主席要来!” 张茜看到了毛主席,惨然一笑,多时的委屈化为苦涩的泪花在眼眶里盘旋:“主席,您怎么来了?” 毛泽东也忍不住凄然泪下!他握住张茜的手,话语格外缓慢、沉重地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谈话告一段落时,张茜真诚地请求:“主席,您坐一会儿就请回去吧!”毛泽东微微摇头:“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个黑纱。” 有人进来报告: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来了。 毛泽东告诉西哈努克:“今天向你通报一件事,我那位‘亲密战友’林彪,去年9月13日,坐一架飞机要跑到苏联去,但在温都尔汗摔死了。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西哈努克亲王惊异地望着毛泽东,他是毛泽东亲自告知林彪死亡消息的第一个外国人。 毛泽东左顾右盼,竟没有发现几张熟悉的面孔。他怀旧了,开始想念那些和他一起走过近半个世纪岁月的老战友们。在接着的谈话中,他不仅谈起了陈毅,还谈到了邓小平。他说:“邓小平的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第一次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归于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毛泽东在邓小平出来工作问题上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周恩来在一片低沉的哀乐声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当场暗示陈毅的子女,要将毛泽东替老同志们说话的信息传出去,为尽早解放老干部先造一些舆论。毛泽东抱着多病之躯亲自参加陈毅追悼会,是对死者的一种悼念,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追悼会下午3点整准时开始。哀乐声中,毛泽东和全体人员面对鲜红党旗覆盖下的陈毅骨灰盒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不足600字的悼词,周恩来竟读得两次哽咽失语……追悼会结束后,张茜搀扶着毛泽东,一直把他送到汽车前…… 张茜和所有到会人员没有想到,这一次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后一次参加的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前去追悼陈毅,陈述了一番评价,无疑是给“文革”中受到冲击的老干部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也为周恩来解放老干部提供了机会。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居所与世长辞,享年83岁。他以顽强拼搏的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