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嫦娥“软着陆”背后的“硬科技” 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γ关机敏感器研制团队 “探月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软着陆。”这是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的判断。如今,嫦娥三号已顺利软着陆在月球上,这个难题已被化解。有一群人,他们为“软着陆”研制的装置很小,但在最重要的时刻,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这个装置就是在落月最后一刻为嫦娥三号准确测定悬停高度的γ关机敏感器,这群人就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γ关机敏感器研制团队。 不畏“核辐射”大家共分担 所谓软着陆,意味着嫦娥三号在距离月球表面一定距离时,将有一个悬停的动作,从而使降落速度减缓,实现不损伤所携带装置的“温和”着陆。这也就意味着,测定这一悬停位置的高度,是保证嫦娥三号能在月球软着陆的关键因素。而置于嫦娥三号底部的γ关机敏感器,其作用就是实时精确测量嫦娥三号与月面距离,并发出关机指令关闭轨控和姿控发动机。这个关机指令的发出,是实现“嫦娥落月”的关键动作,这一瞬间,决定着“落月”任务的成败。 由于γ关机敏感器中的γ放射源所用的是放射性物质,在不加防护的状态下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这也让一些人谈“γ”色变。然而在外场试验中,γ关机敏感器研制团队的成员们常常要数十次用长不过1米的专用取源工具将放射源放进发射器。即使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最熟练的操作员也会暴露在辐射环境中数秒。 但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似乎都不畏惧核辐射,老师傅们说:“年轻人少上,还得结婚要小孩呢!”“别跟我抢,我最熟练,让我来!”老师傅们往往抢不过γ关机敏感器第三代主任设计师,今年37岁的王征。“别都集中在一两人身上,大家穿插进行,分散些‘剂量’吧。”最终,行政指挥刘波化解了这样的争执,他自己倒抢上去操作放射源。 梦里仍牵挂嫦娥三号 2007年,王征曾在试验中目睹不加高度控制装置和反推发动机的返回舱落地后摔裂的惊心场景,这让他更加坚定做好γ关机敏感器的决心。这也是他们这个平均年龄仅有31.6岁的设计师团队甘愿冒着遭受辐射的危险,坚持研制γ关机敏感器的原因。 如今,这个团队里的年轻人承担起了主要的设计工作,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冯程和王晓博只有27岁。短短4个月时间,王征的团队要面对神舟十号与嫦娥三号任务并行开展的局面,他带着几个年轻人,跟任务“拼了”。困了,喝几杯咖啡,实在不行,就在实验室眯一会,梦里还惦记着嫦娥三号。 “成功是因为坚定的信念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我们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产品一定能用到飞船上,决不放弃。”刘波说。 有信心只因日夜坚守 每次被问:“航天器着陆时,你紧张吗?”对此,王征的回答永远不变:“不紧张!我们有信心!” 这种自信源于坚持。为了嫦娥三号任务,他曾连续30多个小时不合眼,守着电脑和试验数据“战斗”。另外一位团队成员葛源春甚至有过工作时间太长,被硬“绑”回家的经历。生产车间里,工人师傅景凤霞带着4名女职工,每天用手压接电缆上百次,一天下来,两手红肿,“下了班,眼前还都是花花绿绿的电线”。 “有一种精神叫奋斗,有一种信念叫坚持,有一种成功叫超越。”该团队所在单位负责人周明如此总结。他说:“γ关机敏感器研制历程是我们团队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也充满喜悦。所有成员肩负的责任感是我们的装置连战连捷的根基。” “男子汉绝不半途而废。”王征拍着自己心脏的位置,“我们所做的,就是为每一次航天器安全着陆保驾护航。这些,国家都能看得到。”如同他的一首小诗:“十年磨一剑,立志在心间,一切为航天,青春献航天!”(记者 詹 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