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俄称歼-20将配国产1475型相控阵雷达 借鉴法国技术


日期:2014-09-24 13:59:41|2014-09-24 13:59:41 来源:环球军事

  歼-20是中国军机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环球军事报道】据俄罗斯《外国军事评论》2014年7月刊报道,亚太地区科技和经济大国,首先是中国、韩国和日本,都在积极增强本国空军战斗力,其中一个主要方向是完善战术歼击机群,尽快配备第四代+或第五代战机。   总体而言,这和美国F-22A“猛禽”和F-35“闪电2”飞机采购计划的实施进程密切相关。美国空军战斗序列中第五代战术歼击机F-22A的出现,被中国视为对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必须做出对称回应。   中国军事和政治领导层高度重视增强本国航空工业研发和生产作战飞机的能力。正如国外媒体所指出的那样,如今中国航空工业与亚太地区航空装备生产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距,在一些基础元件和部件上依赖进口。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制前景作战飞机。中国之所以积极展开该领域的研发工作,主要是因为美国空军已经装备了第五代战机,俄罗斯、印度、日本和韩国也在研制类似飞机。随着有针对性的、平衡发展的军事技术政策的推行,北京将在近期前景内彻底摆脱进口或复制国外多功能战机的局面。   根据目前的计划,解放军空军作战能力将会得到质的提升。与此同时,战机数量也将大幅削减。比如,仅从1990年到2010年,解放军作战飞机数量已由4500架减至1400架,减少将近三分之二,第四代战机在现役作战飞机中的比例已经接近40%。   据西方媒体报道,2012年3-4月中国开始对歼-16歼击机进行工厂试验,同时继续改进舰载歼击机歼-15,消除其暴露出来的缺陷,提高技战术性能。中国计划从2015年开始批量生产歼-15,该型飞机预计将停靠在解放军海军2012年9月列装的“辽宁舰”航母上。   中国还在继续批量生产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新型战术歼击机歼-10A。中国计划使用该型飞机替换各型老旧的歼-6和歼-7战机。中国工程师在研制战术歼击机的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色列设计师在制造“幼狮”歼击机时掌握的技术方案,使用国外研制的个别部件和系统。   歼-10A飞机动力装置由AL-31FN双路式加力涡喷发动机组成,最大加力推力132.6千牛。机载电子设备的基础是雷达瞄准系统,包括国产1493型雷达(空中目标探测距离150公里,可同时跟踪15个目标,同时攻击8个目标)、驾驶领航系统、头盔式目标指示系统,以及在俄罗斯和以色列专家帮助下制造的集成通信系统和电子战设备。该型战机还能使用吊舱额外装配瞄准导航和侦察设备。歼击机武器系统包括1门内置式23毫米机关炮、挂载在7个外挂上的空空和空地导弹、反舰和反雷达导弹、制导和非制导航空炸弹。中国还在继续增强歼-10A的作战效能,特别是为了提高飞机的战术技术、机动和加速性能,装配AL- 31FN-M1全向推力矢量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144.4千牛),进一步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提升飞机在复杂的气候条件和干扰环境下搜索、探测、识别、判断地面和海上目标的能力,引导空对地制导武器攻击目标的能力,以及执行空中侦察和电子战任务的能力,为此飞机还将装配新型多功能机载雷达。   中国还成功研制出了歼-10B改进型号,配备国产WS-10双路式加力涡扇喷气发动机,主要区别是进气道形状有所改变,布局略有变化。双座版歼-10S机组两人,除了飞行员之外,增加了一名火控系统操纵员。中国还尝试在该型战机基础上制造舰载版战术歼击机歼-10C,预计其动力装置将由两台双路式加力涡扇发动机组成,机身部件和底盘将明显加强,配备折叠翼和制动钩。   总体而言,考虑到解放军空军和海军的需求,加上出口供应,中国歼-10及其各种改进型号战术歼击机的生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200架。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航空工业601所和沈阳飞机工业公司以改进型歼-11B为基础,成功研制出舰载版歼击机歼-15。2013年秋天,5架歼-15战术歼击机原型机在“辽宁舰”航母上进行试验。国外专家指出,歼-15以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涂装和标志正式亮相,意味着该型飞机的试验工作已经结束,开始装备部队,编入海军航空兵服役。   中国航空工业研发活动的前景方向是研制和组织生产第五代战术歼击机歼-20和歼-31,它们分别于2011年1月11日和2012年10月31日进行首次飞行试验。截止到2013年2月,歼-20已经完成了大约60架次试飞任务。这两款飞机均计划在2020年前装备部队。   歼-20战术歼击机由601所、611所、沈飞和成飞联合研制,由611所总体负责。该型飞机采用鸭式布局,使用可控水平前翼、全动垂直安全面和尾翼。中国空军对该型歼击机的最初要求是制造一款在作战效能上可与西方技术发达国家先进歼击机,首先是F-22A相提并论的飞机,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全天候全时辰广泛执行各种作战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对空防御和消灭各种空中目标、攻击地面目标和水上目标、使用各种杀伤兵器对地面或海上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突破敌方强大的梯次防空体系,比如航母战斗群防空火力网。因此,歼-20飞机应当具备的主要特点包括:隐身、主要武器内置在武器舱、在发动机加力状态下的超音速飞行速度、高机动性、较高的起飞着陆性能(使用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和飞机电传操纵系统)、作战半径远、战斗载荷大、武器配置广泛(包括各型空空和空地制导武器)。中国还特别重视为其配备先进航空电子设备,保障前景歼击机的多功能特性。   中国在评估第五代歼击机研发方面一些竞争项目时,拒绝一味缩短工作期限,节约财政资金。作为新一代战机的基础,选择了美国F-22A战机和俄罗斯米格 1.44验证机的气动布局和设计方案。从2010年起,开始对几架试验样品机进行飞行测试。据推测,中国新一代量产型歼击机动力装置将使用国产WS-15 和WS-17推力矢量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130-150千牛。据称,这种发动机的使用能够保证预计重量高达25-28吨(50%的内油箱载油量、2枚中距空空导弹、2枚格斗导弹)的战术歼击机,具备需要的技术战术和机动性能。   国外媒体指出,近年来中国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以铌、钛和铝合金为基础,制造出一种新型高强度耐热材料。它在强度上不逊于镍基合金,在重量上却轻了将近一半,从而能够大幅减轻飞机发动机的重量。从目前已知的消息来看,这种合金材料将会开创中国航空航天装备、船舶研制的新时代,同时还将在汽车工业和其他行业广泛应用。这种耐高温材料首先用于生产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压缩机),承受极限高温和工作环境压力的考验,提升现代喷气发动机先进性能的主要指标推力比,即发动机推力和重量的比值。预计这种前景合金材料将使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取得突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先进技术水平。   歼-20机载航电系统的基础将是国产1475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瞄准系统、宽屏彩色液晶显示器、头盔目标指示系统。上述设备试验样品借鉴了以色列和法国技术,目前正在改进型歼-10B战术歼击机上进行试验,研发工作仍在抓紧推进。   歼-20携载的武器主要内置在飞机两侧和中部重心位置的3个2.2米宽的武器舱里,包括各型现代化导弹,比如PL-12空空导弹、SD-10空地导弹,以及反辐射导弹和反舰导弹,另外还有各型航空炸弹,比如FT和LS系列航弹。还有1门置式30毫米机关炮。在最大战斗载荷状态下,还可以使用最多6个外部武器挂架。   外国专家评估指出,歼-20歼击机总体上符合中国空军对此类飞机的现代化要求,比如美国认为,内油箱载油量较大,能够保证飞机具备较大的作战半径,可以覆盖关岛。但是在一些指标和性能上,比如机动性、隐身性、超音速巡航飞行能力等方面,歼-20可能逊于美国同类战机。这首先是因为中国在研制和生产功率大、经济效益高、寿命长、可靠性强的发动机方面,以及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瞄准系统、信息交换系统和其他设备方面,遇到了技术难题。   比如目前最适宜歼-20装配的国产WS-10发动机,在解放军空军部队的试用结果不尽如人意。军方声称,如果不对发动机进行实质性的加工和改进,将会拒绝采购这种动力装置,因为这种发动机的推力和经济性指标较低,可靠性差,寿命短(不超过120-200小时)。不过,这些缺点已于2010-2011年在 WS-10A改进型涡扇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120千牛,寿命500小时)上得以部分消除。在实验室测试中,国产发动机还暴露出部分配件为次品、工作性能不稳定的缺陷。2011年,中国以WS-10A为基础,成功研制出WS-10B发动机,其推力明显增加,而且能够使用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目前,中国还在研发新改型号WS-10G,其加力推力增至150千牛,配备前景数字化控制系统,突出特点是推重比参数较高,隐身水平增强。至于最大推力可达180千牛的 WS-15前景发动机,预计可能会在2015年后进行试验。   专家认为,上述技术问题的全面解决,将有助于解放军空军在本世纪20年代列装新一代歼击机,同时保证其采购价格与国外同类战机相比至少下降50%,单价不超过1亿美元,预计将在2017-2019年间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批量供应。与此同时,在中国科技和生产潜力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只要能够保证充足而稳定的财政拨款,就能保持实现技术突破的可能,从而能够显著缩短歼-20战术歼击机的研发周期,彻底改善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   应当指出,中国还准备扩大国产航空工业的出口能力,进军东南亚、非洲、巴基斯坦、中东、拉美武器市场,逐步排挤美国、西欧和俄罗斯生产的军事航空装备。总之,中国在积极发展解放军空军的同时,集中大部分精力进军世界武器市场,谋求领先位置,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国家经济、军事和政治潜力。(编译:林海)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