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中国新一代飞船或有两种型号 适应不同任务需求


日期:2015-04-02 22:02:26|2015-04-02 22:02: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撰写的论文《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概念研究》1日刊出,首次公开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概况信息。   文章指出,“神舟”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10人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进入成熟稳定期。目前美国、俄罗斯等主要航天大国都在开展飞船的升级换代,中国有必要尽早启动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的论证和研制。   文章称,结合中国现有火箭的运载能力,即经过适应性改造后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将有两种型号,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其中,全重20吨飞船支持登月任务,全重14吨飞船支持近地轨道、小行星与火星任务。   文章对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需求进行了分析。考虑到空间站人员轮换期,乘员人数方面按照最大6人乘组设计。考虑到未来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的需求,飞行时间应达到不少于21天自主飞行和不少于两年停靠。考虑到载人登月任务需要较大的速度增量,建议推进系统设计成两个模块,要求再入返回速度应能够适应第二宇宙速度(约11.2公里/秒)。   文章指明,针对各种约束因素,新一代载人飞船应优先选择钝头体气动外形方案,选择两舱构型,首选自身动力逃逸方案的同时也考虑利用逃逸塔上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实现逃逸救生。   此外,首选能够大幅减轻飞船重量的低烧蚀轻质新型防热材料,在低纬度地区选择着陆场,强调通过适应多任务来降低研制成本、通过可重复使用来降低使用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返回舱完全相同、推进舱携带不同重量的推进剂以适应不同任务需求。   研发人员呼吁,应提前开展对气动设计与验证、自逃逸用的大推力小尺寸发动机、新型轻质防热材料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为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方案奠定基础。   相关新闻:   中国登月飞船意外曝光 美俄直呼不可思议   今日,国内著名的航空航天技术论坛发文简介了国内前期方案论证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这篇博文内容来源于《航空学报》的一篇公开论文《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概念研究》,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写作。可以视为中国首次公开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概况信息。   据文章透露,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将有两种型号,分别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其中全重20吨的飞船可支持登月任务,14吨的飞船则可支持近地轨道、小行星和火星任务,此外也可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输需求。   该飞船具备一系列先进特性,如部分可重复使用、黑障通信、自备动力逃逸技术。此外,该飞船的回收方式将从目前神舟飞船的陆上回收为主改为海上回收为主,可实现第二宇宙速度下再入大气层。   这些特性意味着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水平不亚于美国“猎户座”或“龙”飞船,将成为中国未来宇航员的主要“座驾”。   据上述论文描述,目前我国只有长征2F一种载人火箭,经适应性改造后长征5和长征7火箭也可用于发射载人飞船。由于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指标高于“神舟”飞船,整船重量也将显著增加,长征2F火箭已不能满足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发射要求。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外形示意图
  初步分析,经适应性改造后长征5和长征7火箭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进入近地轨道的能力分别为14吨和20吨。   论文中列出国外载人宇航任务示意,可见都已经不再采用“土星5号”尺寸的超级火箭将宇航员和登月舱等一起送入轨道的设计,而是用重型火箭和载人火箭分别将宇航员和登月舱送入轨道,对接后飞往月球,甚至火星的方式。中国未来的登月计划乃至登陆火星计划可能也将用这种方式来实施。
论文中列出的国外载人宇航任务示意图
  对应于两种运载火箭(长征5号和长征7号)的新一代载人飞船重量分别为14吨和20吨,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两飞船返回舱完全相同,推进舱携带不同重量的推进剂以适应不同任务需求。飞船的主要技术特点为:   1)成员人数:2-6人;   2)再入速度:适应第二宇宙速度再入;   3)自主飞行:大于等于21天;   4)停靠时间:大于等于2年;   5)速度增量:14吨飞船800米/秒,20吨飞船1700米/秒;   6)任务支持:14吨飞船支持近地轨道、小行星与火星任务,20吨飞船支持登月任务;   7)构型:两舱构型;   8)气动外形:返回舱采用钝头体外形;   9)逃逸方式:自备动力逃逸或逃逸塔逃逸;   10)再入热防护材料:低烧蚀轻质防热材料;   11)返回舱主体结构:整体壁板结构;   12)回收:群伞+气囊,具备海上和陆地着陆能力;   13)发电:光伏发电系统;   14)GNC:高精度导航敏感器,喷气控制;   15)测控通信:具备黑障通信能力;   16)可重复使用:主要通过着陆减损设计来保证可重复使用设备在着陆过程中受到尽可能小的冲击。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