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倍增器 在现代战争中,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构成完整的、被誉为作战能力倍增器的CISR系统。正是在这个系统的整合下,各种军用平台才构成完整的作战体系,形成最有效的作战能力。其中,作为CISR系统关键节点的预警机(一般指飞机而非直升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预警机是装有远程搜索雷达,用于搜索和监视空中、地面或海上目标的军用飞机。预警机相当于将地面的雷达站安放在高空,以克服地面雷达站受地球曲率影响而难以发现远距低空目标的缺陷,从而增加雷达的搜索范围和距离。早期的预警机只能搜索监视中空、高空和海上目标,对于陆上低空飞行的目标探测能力较差。20 世纪70年代以后服役的新型预警机采用了能够抑制地面杂波干扰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或相控阵雷达,具备了探测 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可以及早发现低空、超低空飞行的作战飞机和巡航导弹等来袭目标。由于机上 还装有用于敌我识别、情报处理、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等电子系统,它不仅能够及时截获和监视低 空入侵的目标,而且还能引导和指挥己方战斗机进行拦截和攻击,成为空中预警指挥机。 在平时和战时,预警机可以担负 战争预警、防空预警和拦截引导、指挥大规模空战、统一指挥战区内所有防空兵器、攻击引导、协同作战、归航和空中加油引导等任务。以防空预警和拦截引导为例,在当代及未来的作战中,交战一方的飞机及巡航导弹往往会采取超低空突防的方式侵入。此时,入侵的敌机和巡航导弹会利用地球曲率和地 形的掩护,避开对手部署于地面的远程预警雷达,以及防空导弹阵地或防空型 驱护舰,达到空袭的目的。假如交战的另一方合理部署预警机,就可指挥战斗 机进行拦截,或者调动可机动部署的防空导弹或者驱护舰进行有效拦截。 在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航空兵作战需要采取机场或航母待命和空中巡逻的方法,前者容易失去战机,后 者则要消耗兵力。组织战斗机空中巡逻待战时,由于担负截击任务的战斗机载油量有限,续航时间不可能太长,加之还需考虑出航接敌、空战、返航 所需油量,需要多批次的飞机作保障才行。如果防守方装备有预警机的话,就可提供30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其效率相当于8-10个高性能、大功率的地面雷达站,可节省2-3个地面警戒雷达团的兵力。国外对拥有预警机的防空系统进行的数学模拟表明,其防空效率可提高15-30倍,可以使拦截、击落来袭目标增加35%-150%,能够迫使敌方袭击己方的次数减少15%-55%,在不降低战斗力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减少截击机的数量。美国海军在冷战时期,仰仗数量不多的E-2C和F-14战斗机,构成了航母战斗群的保护伞,可从容应对苏联远程轰炸机及其发射的反舰导弹。 再以指挥大规模空战和协同作战为例。在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军队为了夺取制空权,消灭对其威 胁最大的叙利亚防空导弹部队,于1982年6月9日下午出动战斗机、攻击机96架,由E-2C预警机、波音707改装的电子战飞机和无人机实施侦察、指挥、引导、电子干扰和诱骗,在地对地导弹的配合下,使用精确制导武器、集束炸弹和普通炸弹实施了饱和轰炸,仅用6分钟就成功摧毁了叙利亚19个“萨姆”-6导弹阵地。 很快,叙利亚派出了 60架“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扑向贝卡谷地上空的以色列机群。叙利亚战 斗机刚一起飞,就被E-2C发现,后者很快将对方飞机的距离、高度、方位、速度等数据通知空中待命的F-15、 F-16战斗机。中东地区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空战就这样爆发了。150余架战斗机在贝卡谷地上空往来穿梭,而 被击落的战斗机只有叙方飞机。次日,双方战机再次交火。在E-2C的支援下,以军战机接连胜利。至8月底,以色 列共击落叙利亚“米格”战机84架,己方仅损失3架。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充分发挥预警机的作用,建立了强大的空中预警指挥系统。多国部队正是拥有11架E-3和27架E-2C这一庞大的空中预警力量,对海湾地区实施24小时全方位警戒,对伊拉克空军飞机进行不间断监视,对己方飞机实施有效的作战指挥,才使多国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有先进的预警机进行协调控制,加上装备有高性能的空空导弹,多国部队空战效果十分显著。伊军升空迎战的作战飞机,有一半被击落,而多国部队飞机几乎未受损伤。 以E-3预警机为例,该机在整个战争期间控制了总计9万架次飞机的飞行,平均每天2240架次。在“沙漠 风暴”行动期间,E-2飞机除了控制作战飞机外,还帮助确保不发生多国部队飞机空中相撞事故。在“沙漠风暴” 和“沙漠盾牌”行动期间,E-3在执勤的全部时间内,通过电台和数据链为有关战区指挥控制中心提供原始空 情,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海军、陆军、空军及沙特阿拉伯部队协同作战,向多国部队的大多数指挥中心提供从波斯湾到红海的大范围空情以及实时信息。E-3还同RC-135电子侦察飞机、战地空中指挥与控制中心、战术空中指挥中心和E-2建立了数据共享网络。此外,E-3还为所有要求在攻击前或 攻击后在沙特北部进行空中加油的飞机提供支援。 由此可见,军用飞机作战效能要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都离不开预警机。同样,航母战斗群在遂行海空大战时,也需要由预警机、海上巡逻机等构成的CISR系统。航空母舰只是搭载各种舰载机的机动平台,其作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机种齐全、配置合理的舰载机部队。 权宜之计下问世的预警直升机 在美国海军大力发展舰载预警机之际,海军陆战队也不甘寂寞,在20世纪50年代末利用HR2S-1直升机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预警直升机HR2S-1W。 HR2S-1(CH-37C的旧称,亦即S-56)是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单旋翼双发运输直升机,原型机于1953年12月首次试飞。HR2S-1W在前机身下方安装的AN/APS-20E雷达是美国海军“凯迪拉克” I计划的成果,该型雷达是TBM-3W、AF-2W、“空袭者”等预警机使用雷达的改进型号‘。整个雷达系统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电子控制放大器、方位距离显示器、雷达控制盒和2个陀螺仪。由于该机达不到预期要求,海军陆战队在改装2架后不得不采用海军研制的舰载预警机。 就在预警机起步不久,英国便在1951年引进了 50架AD-4W舰载预警机,装备在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上,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装备预警机的国家。后来,英国人将美制AN/APS-20雷达安装在以涡桨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塘鹅”舰载机上,从而研制成功一种单发、3座的舰载预警机。当时,皇家海军“人马座”、“鹰”和 “皇家方舟”等航空母舰上各配备有4架“塘鹅”MK3预警机。1978年12月,随着“皇家方舟”号航母的退役,“塘鹅”预警机也退出历史舞台。然而,3年之后爆发的一场战争让已经没有预警机的皇家海军吃尽了苦头。 1982年4月2日,在阿根廷突袭并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之后,英国派出一支特遣舰队向南大西洋进发。5月4日,阿根廷一架P2V海上巡逻机利用对海监视雷达发现了在马岛东南约130千米处的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阿军立即派出2架携带AM-39“飞鱼”反舰导弹的“超军旗”攻击机前去攻击。其结果就是当时英国最先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被一枚导弹击中后沉没。在整个战争期间,阿根廷作战飞机利用英国特遣舰队没有预警机而出现的防御空虚,多次击沉、击伤英舰。在一次攻击中,如果“超军旗”发射的“飞鱼”导弹击中的不是“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而是“竞技神”号航空母舰,英国只能罢战言和。 英国人很快意识到,因没有预警 机而不能及时发现低空飞行的敌机,是其海军在这次战斗中失利的主要原因。为此,英国国防部立即启动低空监视任务紧急补救措施。在“谢菲尔德”号被击沉的第二天,开始将皇家 海军装备的“海王”直升机中的2架 安装上“捜水”平捜索海上监视雷达,用了不到11周的时间将其改装成预警直升机。改装后的直升机于7月首次试飞,8月投入使用。之后又改装了8架,这10架预警直升机被命名为“海王”AEW.MK2。 “海王”预警直升机除了在机身右侧装有直径1.8米的雷达天线整流罩外,仍保留“海王”直升机原来的外形。该机性能和操纵性与“海王”反潜型相似,飞行速度达到222千米/小时。雷达天线为可旋转式,在载机起飞和着陆时,雷达罩停留在平行于直升机纵轴线的收放位置,以便直升机有离地间隙。使用时,雷达罩向下偏转90°,这样雷达即可进行360°扫描搜索。雷达天线从收起位置到工作位置,加上开机准备时间只需14秒。“海王”预警直升机的机组人员由1名飞行员和2名雷达操作员组成。2名雷达操作员并排就坐,各有一台光栅扫描显示器。右边位置的雷达操作员做战术协调员,能与母舰上的各级军官通话,并能处理40个水面目标。左边位置的雷达操作员可以手动操作处理16个空中目标,并导引6架飞机拦击这些目标。 1982年8月,当“海王”预警直升机到达南大西洋时,马岛战争已结束。1984年11月,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预警直升机部队。 与英国相同的是,苏联研制预警直升机也是无奈之举。为了配合设计、建造中的“第比利斯”级和“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空母舰的作战要求,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和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分别设计了安-71和“雅克”-44两种采用弹射起飞方式的舰载预警机。安-71是在安-72短距起降运输机基础上研制的预警机,其最大特点是将圆盘形的雷达 天线罩安装在前掠的垂直尾翼顶端。雷达罩内装有“量子”脉冲多普勒雷达天线,其他电子设备包括电子情报系统、电子对抗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自动导航和飞行控制系统等。“量子”雷达能够进行360°扫描,可监视从海平面到30000米高空、37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可同时探测300个目标并跟踪其中的120个。 “雅克”-44是一种和E-2非常相像的以桨扇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舰载预警机,计划安装“量子”雷达,其性能据说比当时的E-2C高出20%。不过,由于苏联工业部门一直未能将其研制的蒸汽弹射器实用化,苏联不得不将设计中的航空母舰由弹射起飞改为滑跃起飞。这样,机体相对庞大的安-71就被淘汰出局,而“雅克”-44在苏联解体时,也未造出原型机。为此,苏联人不得不另辟蹊径。 英国人改装“海王”预警直升机的做法无疑给困惑中的苏联带来了希望。1987年,由卡-27反潜直升机加装雷达改装而成的预警直升机试飞成功,编号为卡-31,199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而此时,“库兹涅佐夫”号航 母已经服役多年。 卡-31机身下装有E-801EOKO预警雷达系统,雷达天线不使用时可水平折叠在机身下,使用时向下转动90°进入垂直位置,然后以每分钟6转的速度做360°旋转。S波段的E-801E雷达对空中战斗机的最大警戒距离为100--150千米,对水面舰只的最大警戒距离为250千米,最多可同时跟踪20个目标。雷达探测到的目标数据可直接传输给母舰的指挥中心进行处理。卡-31在3500米髙度以100-12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续航时间为2.5小时。 由此可见,一些国家装备预警直 升机,实为不得已而为之。英国海军最早拥有“空袭者”、“塘鹅”预警机,后来随着“皇家方舟”号的退役,英军装备了“无敌”级轻型航母,只能搭载垂直/短距起降的“海鹞”与“鹞” 式战斗机,苦于没有合适的固定翼飞 机做平台,预警工作也只能由“海王”直升机担当。英国海军在北约中的任务主要是反潜,“无敌”级航母也因反潜而设计,搭载何种预警飞行平台对其作战效能影响不大。 苏联在发展大型航空母舰的初期,原打算装备固定翼的雅克-44或安-71预警机,但因“第比利斯”号(即“库兹涅佐夫”号)改用滑跃起飞方式,不得不改用预警直升机。不过,在其新一代核动力航母上,已经确定采用“雅克”-44预警机。意大利、印度等装备 使用预警直升机的国家,之所以如此,均与其航母采用滑跃式起飞有关。在已有的预警直升机中,无论是卡-31,还是“海王”AEW.MK2等,均立意于防御作战。 小型预警机与预警直升机技战术性能对比 飞机和直升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飞行器。直升机是依靠发动机驱动旋翼产生升力和纵、横向拉力及操纵力矩,能垂直起落的飞行器。直升机发动机输出的功率主要用于驱动直升机的旋翼产生升力,另一部分功率传输 到常规布局直升机的尾桨以抵消直升 机原地旋转的力矩,而能够产生的纵向力矩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相同 结构重量并采用相同功率动力装置的飞机和直升机,在飞行速度、航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由于直升机产生升力和前进动力的原理和飞机截然不同,导致其发动机功率相对较小,结构重量又相对较大,燃油携带量较少。除了具备大多数飞机所不具备的垂直升降、悬停、小速度前后飞行或侧飞的特点外,与飞机相比其主要缺点是飞行速度低、耗油率高、航程短、振动和噪声水平高、维修工作量大、使用成本高。 现代战争对预警机和预警直升机的要求是滞空时间长、侦察距离远、发现目标多、抗干扰能力强、飞行速度快、能够伴随作战机群、可空中加油等。这里为公平起见,舍弃大型的预警机及其载机(如E-3和波音707),而是使用小型预警机及其载机与预警直升机及其载机进行对比。 根据越南媒体6月4日最新消息,越方拍到一架疑似解放军空警200预警机,近日飞临南海上空进行巡视。 以预警机或预警直升机所仰仗的飞行高度而言,绝大多数直升机的实用升限较低,一般只有小型飞机的一半,甚至更低。两者即使是使用相同的搜索雷达,其探测距离也会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美国研发的世界上第一种预警机TBM-3W的载机TBF/TBM“复仇者”鱼雷轰炸机的实用升限为6830米,美国海军专门研制的使用活塞发动机的AF-2W舰载预警机的实用升限为6360米,美国“空袭者”预警机的载机之一AD-1攻击机的实用升限为8685米,瑞典研发的S100B预警机的载机SAAB340的实用升限为7620米。即使是“超空中国王”200这种通用飞机的实用升限也大于10670米,在一台发动机停车的情况下,实用升限也足有6675米。相比较而言,“海王”预警直升机的实用升限为3050米,其载机“海王”反潜直升机在一台发动机停车的情况下实用升限为1220米;卡-31的载机卡-27的实用升限为3500米,著名的“黑鹰”直升机的实用升限为5790米。 飞行速度、航程同样是衡量预警机和预警直升机技战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此方面,小型飞机同样具有较大优势。例如TBM-3W的载机TBF/TBM鱼雷轰炸机在5030米高度时最 大平飞速度为436千米/小时,航程为1778千米;AF-2W舰载预警机最大平飞速度为425千米/4小时,航程2432千米;AD-5W最大平飞速度为464千米/小时,航程3052千米;英国海军“塘鹅”MK3预警机最大速度417千米/小时,航程1127千米。以上均为早期的飞行平台,且大多采用活塞发动机。以现代采用涡桨发动 机的小型飞机为例,SAAB340B在 4575米髙度的最大巡航速度为522千米/小时,在搭载35名乘客、45分钟余油的情况下的航程为2427千米;“超空中国王”200在7620米髙 度的最大平飞速度为545千米/小时,在保有45分钟余油情况下的最大航程为3658千米。 相比较而言,直升机的最大平飞速度一般不超过300千米/小时―航程 相对较短。例如,“海王反潜專升机 在海平面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26千米/小时,航程1482千米;卡-31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50千米/小时,航程600千米;EH-101预警直升机海平面允许的最大速度为309千米/小时,航程1389千米(5个油箱,有余油);俄罗斯米七在1000米高度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60千米/小时,航程465千米(5%余油)。 因旋翼的缘故,直升机不能在背部安装大型雷达,只能采用在机身腹部、—侧或机头安装雷达天线。又因载荷相对较小,只能安装较小的雷达天线。 直升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是与其独特的飞行性能相关。例如,在遂行反潜作战时,可以充分发挥其能够悬停的特点;在反装甲作战中,可充分发挥其能够在树梢高度飞行以取得地形掩护的优势。在遂行空中预 警、指挥、控制任务时,特别要求相关飞行平台具有实用升限高、飞行速度快、留空时间长等技战术特点。而这些恰恰不是直升机的优势而是固定翼飞机的优势。需要说明的是,设想中的舰载预警机V-22,则是倾转旋翼飞机,而非直升机。 空警500预警机以运9作为载机,采用涡桨6C发动机,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外形与中国出售给巴ZDK03相似,雷达采用的是新型相控阵雷达。从目前来看有可能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 部分舰载预警机和预警直升机技战术性能对比 为了进一步证明小型飞机在改装成预警机方面的技战术优势,下面不妨再看看比“海王”直升机更小的“防御者”预警机的技战术特点。 “防御者”是英国研制的小型双发预警机,1984年5月首飞成功。从外形上看,“防御者”预警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机头为球型,里面装有“天空主人”X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其探测距离,上视可达130千米,下视可达120千米。该机可以同时跟踪100个空中目标和32个海上目标,并可同时指挥引导12架飞机攻击目标。“防御者”翼展12.4米,机长15米,空重19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3860千克。动力装置为2台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298千瓦。最大平飞速度289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63千米/小时(高度3000米实用升限8200米,活动半径185千米,续航时间6.5小时。机组乘员为4人。1992年,英国将“防御者”上的雷达换成AN/APG-66R多功能雷达,推出“防御者”4000预警机。AN/APG-66R为F-16A/B战斗机所配备雷达的衍生型,拥有一部面积较原来大2.5倍、可作360°旋转的天线,采用X波段,对空探测距离为148千米。 由此可见,如有必要完全可以将现代化的小型搜索雷达安装到比直升机更小但技战术性能更好的通用飞机上面。如果其载机是相当于E-2那样的飞机的话,其作战性能将更加突出。以上单纯从技战术数据方面说明预警直升机的不足,下面再从实战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航母战斗群需要远离本土作战。在对方具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航母战斗群会距离敌方海岸线或航母战斗群较远。此时,就需要舰载机拥有较大的作战半径,而预警机也要伴随行动。假如航母距离敌海岸线或航母战斗群400千米,超出大多数舰载直升机的作战半径极限,而战时又需要预警机在空中巡弋数个小时,故只有飞机才能够胜任。例如,E-2可以在距离母舰300千米的空中连续执勤4个半小时。这样,E-2在距离母舰300千米的上空执行任务时,就可探测到对方大陆400千米纵深内的目标。这个距离,基本可以探测到对方所有的前线机场和导弹阵地。假如有2架E-2—左一右前出母舰300千米且彼此相距600千米,即可探测对方1600千米左右的沿海地区。 相比较而言,预警直升机只能在距离航母100-150千米处巡逻,只能发现距离航母250?300千米内的目标。为了增加E-2的续航距离,美国海军的E-2C已经进行了空中加油试飞,有必要的话可以为其加装空中受油探管。而以色列装备的E-2早已拥有这种能力。如果需要,其他小型的预警机也可以进行空中加油。舰载直升机一般以悬停的方式,从母舰上获得油料补给。不说其雷达必须关机,即使是开机,此时的雷达作用距离也仅相当于舰载雷达甚至还不如后者,等于是没有作战能力。预警机却可在奔赴战区/巡逻区的途中,或在待命区进行空中加油。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海空大战中,任何一国的航母战斗群都需要大纵深指挥、控制等功能。在很多时候,预警机需要跟随作战机群作战,指挥包括拦截敌机和巡航导弹、对海(地)攻击、空中加油等在内的作战行动。如果使用直升机,只能立足于自卫,这一点与发展大型航母的本意相背。 除此之外,预警机还可以承担网络中心战、协同作战以及防御弹道导弹的重任。以美国海军E-2 “鹰眼”预警机 为例:E-2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分别出 现了A/B/C/D等型别,其中最为主要的为正在大量使用的C型。E-2C使用的AN/APS-125预警雷达为特高频波段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可有效降低水/地面杂波的干扰,具有海面下视 和有限的陆地下视能力。1987年换装 的AN/APS-139雷达,已经可以在320千米外侦测到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1988年开始换装的AN/APS-145预警雷达,在9144米高空最大探测和确认距离超过556千米,配合髙性能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探测与跟踪目标,最多可同时跟踪2000多个目标,并指挥引导100架作战飞机拦截目标。 除无线电引导的作战飞机外,还配有海军战术数据系统、空军战术数据系统与机载预警/作战情报系统等数字通信网络,可自动髙速传输拦截目标的信息与指挥控制命令。升级后的E-2C还可与战区内的E-3、E-8、F-15飞机以及航空母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核潜艇等交换信息,大幅度减轻无线电频道负担。近年研发成功的E-2D,是继AN/SPY-1相控阵雷达、“标准”导弹和协同作战能力之后,美国海军构建“综合火力控制作战空间”的四个重要支柱之一。通过协同作战能力和16号数据链融合链接后,E-2D预警机可以为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和飞行器提供一幅真正的一体化的战场态势图,从而全面感知来自防区外的威胁。 为了承担起向整个航母战斗群提供有关弹道导弹监视与跟踪信息的新任务,E-2D预警机将加装红外搜索与跟踪监视系统,增强在战区预警与指挥控制方面的作用。另外,E-2D预警机的雷达可增加用于引导控制导弹的X波段照射波束,以配合协同作战终端引导、控制由水面舰艇所发射的“标准”-2导弹或改进型“海麻雀”导弹,使水面舰艇所发射的导弹具有超越水平线的拦截能力。目前,关于我军航空母舰搭载什么样的预警机和反潜机,还存在很大争议。从以上的分析中,您或许已经找到答案。 11月11日,珠海航展开幕当天,空警2000预警机开幕首日升空庆祝。(摄影:新浪军事 门广阔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预警机之路展望 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是需要以预警机、侦察机、卫星等平台以数据 链等形式组成的C4ISR系统之间的对抗。为此,一方面需要为航空母舰配 备担当C4ISR关键节点的预警机,一方面还需通过电子干扰与防空压制机 的软硬杀伤,破坏敌人的作战信息系统。未来几十年的海、空大战是信息技术之间的对抗,单个武器平台性能角再好,也无法对抗严密的作战体系。决定作战体系优劣的重要指标早已不是速度、机动性、火力等,而是以电子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战能力。在体系作战中,即使其中个别作战平台失去作用不致影响全局,但若要依赖一两件所谓撒手锏武器,一旦其失去作用,后果将是十分致命的。 就我国而言,假设歼-15从“瓦良格”号航母上起飞后,在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被“敌”机群吸引而只顾去攻击对方。在没有掌握战场态势的情况下,被埋伏在侧翼的“敌”先进战机F-22和F-35伏击,而我方将遭受惨重的损失。其原因就在于,“敌人”的整个作战行动,可以得到E-2、E-3的支援。由此可见,缺少预警机,航母所搭载的战斗机再先进,也有可能没落于完善而强大的作战体系当中。在这个场景中,歼-15不是不能得到空警-2000或空警-200的支援。但航母战斗群一般在远离本土的情况下作战,我国又缺乏海外基地和盟友,战时得到这种支援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我国必须解决航母战斗群的空中预警、指挥、控制等问题。 装备航空母舰是长久之计,一切配套设施、舰载机均要从长计议。尽管预警直升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海军空中预警系统的空白,但其解决了一时,解决不了一世,解决了当前,解决不了今后,只能是过渡与权宜之计。待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服役之后,驱护舰等主力舰均配属于以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中,而单艘舰艇配备预警直升机只能起到过渡作用。庆幸的是,我们目前有充足的时间去研制舰载预警机。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一个平台多个机型的设计理念出发,一旦预警机平台确定下来后,即可在此基础上研制舰载的反潜机、运输机或其他飞机。(作者署名:兵工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