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一周军评:大炮就是真理


日期:2015-04-21 21:19:19|2015-04-21 21:19:19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席亚洲

  本周,一件在国际市场成名多年却从未有实战经验的国产武器终于经历了自己的首次实战:这就是沙特陆军装备的PLZ-45自行榴弹炮。据悉,这种火炮目前已经出口到沙特、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其中沙特、科威特都是国际军火市场上“钱多任性”的代名词。为何这些国家会选择PLZ-45这门光看纸面数据并不算突出,价格也不便宜的中国武器呢?中国的PLZ-45、PLZ-05和PLZ-52三种现代化自行火炮系统之间有何关系,中国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先进的自行火炮?   此外,越南空军的两架苏-22战斗轰炸机相撞后坠入大海,观察者网此前已经刊文为读者介绍了这种战机在越南的来龙去脉。本文将对这个话题略加扩展,略谈越南海空力量的现状,看看它购买的几十架先进战机、几艘潜艇到底对中国能产生多大“威胁”。   扩展祖国“真理的范围”   有句大家都熟悉的帝国主义名言:“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话糙理不糙”,这句话真实描述了国际社会的“丛林规则”。从军事角度讲,这句话也颇有些意思,它说明了炮兵武器系统射程的重要意义;而在敌人炮兵反击范围外安全地打击敌人,显然是炮兵系统理想的设计目标。   最近,沙特在打击胡塞武装的作战中使用了来自中国的“真理”,即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借“三大知识”军事杂志的科普文,PLZ-45早已名声在外,但投入实战却是第一次。从照片上看,沙特军队的PLZ-45自行榴弹炮停在简易工事内,与载有90发炮弹的自行供弹车“车尾对车尾”对接,显然正在进行持续射击。这场战争的孰是孰非我们且不去讨论,作为PLZ-45自行火炮的“娘家”,自家的“女儿”能在异国他乡成为维护用户国家利益的利器,这也是值得中国军工骄傲的一件美事。

科威特陆军装备的中国PLZ-45自行火炮,科方一共购买了54门
  作为中国90年代唯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身管自行火炮系统,PLZ-45的最大卖点是系统化,购买这套系统的国家实际上可以获得一整套营级炮兵作战系统,且45倍径火炮的射程也比当时国际上流行的39倍径火炮远了不少。此外,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有炮车内的空调系统,让在室外温度50度以上的沙漠里操作火炮不再是一件地狱般的差事。   不过,PLZ-45作为中国炮兵系统“厚积薄发”之作,它的诞生并不像一般科普文里说的那么波澜不惊。看看它的早期历史,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当初的中国是如何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   在80年代的两山轮战中,中国的炮兵让越南人吃尽了苦头。不仅具有占绝对优势的炮兵数量、重型火炮射程、从英国引进的“辛柏林”炮兵雷达,中国炮兵部队官兵灵活的战术,也在南疆战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欧进口的“辛柏林”型声测雷达
  然而,在这场完美的火力表演背后,却可以看到中国炮兵系统的隐忧。当时中国在南疆前线投入作战的都是牵引式火炮,凭借射程优势和炮兵雷达优势,可以轻松对付同样主要装备牵引火炮的越南军队;但与已经实现自行化、机械化的苏军炮兵相比,优势自然还是在苏军一边。如果中苏发生军事冲突,很可能被动挨炸的就会变成我军。我军的现代合成作战理论师承苏军,极为重视炮兵在作战中的价值,被动的局面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在这种环境下,我国转向当时关系良好的西方国家寻求赶超契机。前面提到的英国炮兵雷达就是这一时期取得的成果。而更重要的,显然是寻求新型火炮。恰巧,这一时期有一位在西方国家努力推销自己研究成果的奇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加拿大人吉拉德·布尔博士。他当时已经在欧洲国家掀起了一股“45倍径革命”,即将155毫米火炮的身管长度从之前美国在北约推广的39倍口径,提高到45倍口径;除了欧洲当时的这个想法,我军工部门还提出,可以用155加榴炮取代原来的152加农炮、152加榴炮和130加农炮三种火炮,简化弹药系列。但怎奈我军当时基本是两手一摊——没钱。最后军工部门只得自筹资金,于1983年得到国家批准,开始研发W1988型加榴炮。当然,后来该型火炮还是得到了国家支持,1986年时被列为8910工程的10个项目之一(计划参加后来被取消的国庆40周年阅兵)——最后这些火炮参加了国庆50周年阅兵。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80年代中后期,牵引式加榴炮凭借射程对苏军形成优势的想法已经显得不够有说服力了。当时苏联研制的50倍口径、射程达到30公里的2S19型152毫米加榴炮已经初具雏形(1989年装备部队),这种火炮具备自动装弹机,在双方射程相当的情况下,自行火炮对牵引火炮当然有巨大的优势。   
苏联/俄罗斯陆军的152毫米2S19 MSTA-S自行火炮
  中国在80年代中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情况,不过当时毕竟是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的时代,所以虽然1986年确定开始研制采用45倍径火炮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但解放军肯定是没钱支持的——当时我军只打算装备牵引式火炮,对于价格昂贵的自行火炮没敢过多奢望。于是这种自行火炮就被改为“先军贸,后内装”,并提出“以外促内,内外结合”。   不论如何,寄托了抗衡苏军新一代2S19火炮希望的新型自行火炮在中国跌跌撞撞地上马了。   不久,第一个用户就上门了,它就是科威特。1988年,当时尚未定名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参加北京国际防务展,科威特提出了订购意向。然而,当时我国的这款火炮尚未贯彻我军工部门在86年一次调研中得出的关于“未来自行火炮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概念,与之配套的相关保障车辆尚未完成研制——主要还是因为经费缺乏。但科威特用户方面却提出要采购与自行火炮配套的其他车辆。这让我方如获至宝——研究经费问题终于解决了。   很快,到1990年,我国第一套自行火炮、指挥系统、定位定向导航系统实现联调联试。不过科方提出的配套车辆的研制还暂未完成。   1990年6月,这门外贸自行榴弹炮上了船,准备向科威特展示威力……无巧不成书——海湾战争爆发了。科威特迅速被攻占,已经到了半路的新型榴弹炮只得打道回府。   海湾战争成为一场让中国“大开眼界”的现代化战争表演课。在那场战争中,伊拉克军队虽然装备了射程超过美军M109自行榴弹炮的G-5,以及苏制M46加农炮,但却因为没有先进观瞄设备和指挥系统而无法发挥优势。中国军方终于认清自行火炮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军方对155毫米牵引炮由热转凉。   1991年,中国军方认真研讨了未来自行火炮的研制方向,做出了一项很有远见的决定——用新型155毫米52倍径自行火炮装备我军,也就是现在已经列装的PLZ-05式自行火炮。52倍径是当时国际上最新的火炮研究成果,虽然射程与45倍径炮并无太大区别,但精度大有提高。此外,当时中国已经获得了少量俄罗斯2S19式自行火炮,可以参考它的自动装填机构研制新型自行火炮,这比PLZ-45的半自动装填机构要先进得多。   
解放军现已批量装备52倍口径的155毫米PLZ-05式自行加榴炮
  这样,PLZ-45自行火炮转为外销,由北方工业公司自筹资金继续研制。   但命运总是有意料不到的转机。海湾战争后,科威特居然没有忘记我们,希望中国继续完成自行火炮的交易。1997年,双方签署了合同。此时,我们的PLZ-45面临着美英多种同类武器的竞争压力,英国的AS-90和美国的M109A6都是相当现代化的自行榴弹炮系统。据一位专家撰文回忆,“当时美国出于独霸海湾市场的目的,多次施加政治压力,阻挠外贸155系统的进展。在该项目推销工作最困难的时刻,我国政府给了兵器工业总公司及时、有力的支持,将该项目纳入两国军事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使它上升为备忘录下的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外贸155项目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中东武器市场是各大国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国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没有产品在该市场上的国家。能否将这个项目执行好,对中国的国家声誉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一个在国内竞争中黯然落选的项目,在关键时刻得到国家如此大力支持,PLZ-45项目是幸运的。   从那之后,PLZ-45项目又遇到了很多困难,据研制人员后来回忆,当时我国虽然确定155榴弹炮未来将“一统天下”,但却因为长期没有装备这种口径的火炮,80年代引进的155毫米炮弹生产线居然已经封存十多年,不得不大费周章进行升级改造才能重新投入使用。而PLZ-45研制中另一个值得一提的重要事件是,它原本设计使用螺式炮闩,在科方强烈要求改为射速更快的楔式炮闩的情况下,我军工单位和科研院所经过努力,终于突破了这一技术。这一技术后来“反哺”了PLZ-05式,该炮实际服役时用的也已不是最初研制时要求的螺式炮闩了。   此外,读者们今天耳熟能详的PLZ-45性能卓越的空调系统值得一提,当时中国正在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影响,原计划从美国进口的空调装置已经无法获得。于是,厂方与合肥“天鹅”空调厂合作,开发了国内首例自行炮军用空调。这款空调的制冷量超过了当初选择的美国产品,成为PLZ-45在中东国家市场“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   2000年,PLZ-45首次向科威特交付,中国的二代自行火炮终于修成正果。   PLZ-45自行火炮意义重大,海湾国家采购军事装备一向对武器性能有极为苛刻的要求,不太看重价格。而中国军工因为80年代向两伊大量出售廉价而落后的武器装备在国际上留下了“便宜”(没好货)的印象。   PLZ-45自行火炮的售价并不比西方同类武器低多少,但性能却与之旗鼓相当,在部分领域还颇有优势。正是通过PLZ-45,我们把“便宜没好货”成功替换成了“价钱公道量又足”。   PLZ-45的故事还没结束。客观地说,PLZ-45系统还只是中国自行火炮系统的试水之作,例如,它的火控系统反应时间几乎是PLZ-05系统的两倍。此外,PLZ-45火炮的半自动装填机的自动化程度有限,乘员仍然需要动手搬运沉重的155毫米炮弹;而PLZ-05采用了弹丸自动装填技术,乘员只需把金属制发射药筒放到自动装填机里,自动装填机就会依次把弹丸和发射药推入炮膛,大大减轻了乘员工作量。在最近的PLZ-52自行火炮上,又出现了模块化发射药技术。据参加过试验的专家说,PLZ-52的弹丸已经实现全自动装填,其装填机结构与PLZ-05相似。乘员可以方便地将所需数量的发射药模块装到半自动装填机上,由装填机送入炮膛,减少了在PLZ-05上向金属药筒里增减发射药包的步骤。虽然还没有实现弹丸和发射药全自动装填,但已把装填手的工作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至于实现完全自动装填,那就要看我军下一代自行火炮了。   PLZ-52自行火炮可以视为大量运用PLZ-05技术对PLZ-45进行深度升级改造的产品——当然,改动量之大,基本相当于重新设计。它的信息化程度、弹药种类丰富程度、机动性、作战效能都比PLZ-45大有提高,与我军自用的05式接近。   
从外形上看,PLZ-52的外形设计类似于PLZ-45,但底盘高度和炮塔高度略高
  目前我们的PLZ-52和PLZ-05自行火炮也并非无懈可击。与德国AGM、俄罗斯“联盟-SV”自行火炮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尤其是在自动化水平方面。   不过,考虑到PLZ-05出现已有近10年,PLZ-52已经外销的事实,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继PLZ-05之后,全面实现自动装填,无人炮塔的中国新一代自行火炮或许也会在不久的未来问世。到那时,中国“真理”的范围将会更大。   “烟囱”坠落   本周,越南掉了两架苏-22,这种绰号“飞行烟囱”的飞机给了我们一个观察越南空军,乃至越南军事力量的新视角。观察者网此前已经总结了“烟囱”在越南的小史,有兴趣的读者请移步一观,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我们直接谈谈越南苏-22为何如此命运多舛。说起越南,中国读者总会不自觉地拿它和朝鲜相提并论。然而事实上,光说本国工业能力,朝鲜是能够轻松碾压越南的存在。越南在连续几十年的战争中,工业基础寥寥,全国统一后,继续的战争也让它无力建设自己的重工业基础,而“革新开放”的重点又是轻工业和石化加工业,所以越南在机械工业、航空、造船等工业领域基本就一直“一穷二白”了。   1979年,苏联在租借金兰湾和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两件事后,把越南提升到“亚洲的古巴”的地位,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新装备,其中米格-21bis战斗机和苏-22M3战斗轰炸机是规格最高的援助,尤其是苏-22M3,是当时苏联自己也才刚刚用上的新装备。   
越南装备的苏-22战机
  冷战时期越南没有自主航空工业的问题还没有体现出来,有苏联提供的零备件支持,还可以返厂维修,越南的苏-22M战斗轰炸机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妥善率。   但苏联解体对于越南来说则不啻于晴天霹雳。他们的空军一夜间失去了零备件来源,随着俄罗斯将苏联时期保留的大量老式装备陆续退役,返厂修理苏-22和米格-21也日益困难——俄罗斯已经不再生产这两种飞机的零备件。   从此越南空军过上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其苏-22飞机就是最典型的写照。基本上到2000年前后,其手头两个团苏-22飞机中能飞的就已经不多了。苏联飞机本身设计寿命就短,加上越南几乎没有对苏-22进行较为复杂的保养维护的能力,更缩短了这种飞机的使用寿命。1996-1998年间趁着俄罗斯将所有苏-17退役的当口,越南请求俄罗斯帮助“升级”了一批苏-22,实际上这次升级的主要内容是返厂大修。再后面俄罗斯就没有零件了,所以越南也就绝了继续向俄买零件的念头。   2004年,越南向捷克购买了一批零件和弹药,用来维修那些趴窝的苏-22。当时,由于可以买美国廉价的二手F-16,波兰、捷克等国都决定抛弃苏-22。于是越南得以按非常低廉的价格得到了波兰的二手飞机。干脆用新飞机替代老飞机做成了“一锤子买卖”。   在越南空军中,苏-22不是唯一享受这“待遇”的,越南的米格-21飞机用到现在,从最初的180架,已减少到144架,其中实际还有作战能力的,是100架由印度帮助维修改进的米格21。   而目前越南作战能力最强的飞机,是俄制苏-30MK2V战斗机,现役36架。至于90年代期间交付的12架苏-27SK/UB/PU战斗机,有一架苏-27SK已经在数年前坠毁,剩下战机飞行训练的照片此后也很少见到了。   可以说,正是由于自身毫无工业基础,越南空军每隔十年必须更新或找其他国家大修维护一次主力飞机,否则基本上就会失去作战能力。   当然,这其实也是世界上大部分没有工业能力国家的通病,因此,他们才需要不断购买新飞机。   从这个角度来讲,越南远不如印度。别看印度斯坦公司维修的飞机经常坠落,起码印度还能维持一支相当“体面”的空中力量,不至于像越南这样“狗熊掰苞米,捡了后面的扔了前面的”。   越南凭36架苏-30MK2,8艘“基洛”级潜艇,几艘俄制小护卫舰,几发反舰导弹,就想在南海称王称霸?恐怕这是比印度的国防工业更可笑的笑话,因为越南干脆就没有什么国防工业,拿什么笑话人家呢?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