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千古奇冤全军覆没—揭秘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的实际损失


日期:2015-09-30 09:55:05|2015-09-30 09:55:05

  新四军是国共合作抗日的产物。卢沟桥事变后不久,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南方各游击区的指示》,明确指令南方各地的残余零散武装,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集结成为新四军,并“接受最高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包括新四军的领导人都是两党妥协后的结果,按照资历,新四军的前身是项英、陈毅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作为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同时兼任新四军唯一的副军长。在实行党委负责制的新四军军中,项英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国民党政府却坚决不同意项英担任军长,最后两党妥协之后,叶挺成为了军长。但由于叶挺并非党的干部,导致了党内的重要报告他不能听,无法参与党委的决策,中央的重要文件也不能看,他作出的决定没有项英点头是无效的。日积月累,叶挺和项英产生矛盾变得不可避免。   新四军军部在抗战中所处的位置实际上极为不利,正面是日军,背后是心怀叵测的国军。新四军军部所在的云岭连根据地都不是,各级政府都是国民党的。而新四军想要扩大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国民党产生冲突。也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一直要求新四军尽快北上,因为当时的形势很明显,要想发展,还得去敌后,依靠国府是死路一条。1940年9月19日,毛泽东指示叶挺、项英“率部迅即渡江,应于两星期内渡毕增援皖东为要。”10月8日向皖南军部提出了三个行动方案:一、军部移动到铜陵、繁昌三支队活动地区,准备在顽军进攻时渡江到皖北;二、如有可能,移到苏南也可;三、如直接移皖北,即令江北四支队派兵到无为沿江接应。10月9日,刘少奇致电叶挺、项英,要军部从速北移,指出“如果迟缓,恐有被顽固派阻断封锁可能。”10月12日,毛泽东又再次致电耐心说服项英,说明北移理由,要皖南军部“绝对不要迟延。”10月21日,毛泽东又致电叶挺、项英,要叶挺尽快渡江,以速为好。10月25日,毛泽东又向项英等人转发了周恩来“将新四军主力开至江北”的意见。以后的11月15日、11月21日、11月24日、11月30日、12月14日、12月26日等日又反复催促项英尽快北移,或在情况有所变化、项英犹豫不决的情况下给予鼓励,或给予严厉的批评,其目的都是为了要项英北移,但对于党中央的指示,项英或直接拒绝之,或婉言拒绝之,直至1940年12月28日才召开新四军军分委会议,决定于1941年1月上旬北移。相对的,叶挺处于实际上被架空的状态,根本无法指挥军队,最终致使新四军被围而聚歼,使革命队伍遭受惨重损失。   新四军军部在转移之际,部队加上其他人员,一共总数约有一万到一万一左右,纯部队大约九千左右。其中其中1纵(老一团,新一团)3000多,2纵(老三团,新三团),3纵(第五团,军部特务团)各2000多,合计大概7500人;军教导总队,军直各武装连(含东南局警卫通讯连),军直机关,服务团共1500人;军部附属单位(上饶办事处,兵站,军械所,印刷所)和东南局人员(包括在东南局学习的地下党干部)及皖南地方党随军北上人员约1000人。军医院部分轻伤人员(重伤人员委托红十字会照顾,后均被俘)、家属和由于各种被允许随军行动的徒手人员大概有1000-1500人。   在遭到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时,新四军根本没有做好遭到攻击的准备。项英完全没有做好转移的准备工作,幼稚地把转移当搬家,遇到袭击之后又应对失措,实在要背负主要责任。最终新四军叶挺在谈判的时候被捕,项英等人被叛徒杀害,高层领导几乎被一网打尽,新四军战士被俘4500-5500人左右,突围2000人左右剩下的都牺牲或失踪了。说全军覆没,也并没有什么不妥的。   当皖南事变发生之后,中共中央迅速宣布重建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最终由新四军改编而来的第三野战军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其中出了元帅陈毅1人,大将粟裕、张云逸、徐海东3人,上将唐亮、钟期光、许世友、傅秋涛、张爱萍、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韦国清10人,中将38人;295位少将,可谓是将星璀璨的一支强军。这个结局恐怕是当年下令痛剿新四军的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