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英智库:世界第四大支付货币并不意味着人民币盛世到来


日期:2015-11-09 08:33:36|2015-11-09 08:33:36 来源:环球时报

  琳达·利姆,陈俊安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网站11月6日文章,原题:说中国人民币“崛起”属小题大做 中国的元最近成为世界第四大支付货币,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上周,中国央行讨论是否明确承诺取消资本管制。这些是否意味着人民币的盛世终于到来?不然。   事实上,人民币仍只占全球支付的很小部分,9月份为2.45%,还不到英镑(9%)的1/3、欧元(29%)的1/10,与美元(43%)相比,更像一桶水里的一滴水。另外,人民币仅占别国外汇储备的1%,而美元高达64%——虽然中美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相当。换言之,在支付和储备方面,人民币占比过低,美元则高得不成比例。   随着经济继续增长,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2014年名义上占13.3%)可能上升。但人民币被用于支付和储备的增速可能较慢,因为中国正转变贸易促经济的模式,计划减少对出口主导增长的依赖,增加内需。该计划若成功,意味着贸易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将减少,人民币使用的增速会随之放缓。   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还须让人民币达到“自由使用”的各种标准,包括市场决定利率、可兑换性、更开放的资本账户等等。北京已采取许多步骤,但无一标准接近完全达标。一切都需要政治和技术上艰难的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自由化。中国今夏对金融市场动荡的干预表明,政府还不愿让市场力量决定货币和金融市场。   即便人民币被列为国际储备货币,也不等于其使用会很快或大幅增加。因为只有当各国央行和个人投资者信任元时,他们才会增加使用和持有。在此之前,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多元性、透明度和安全必须发展,正是这些因素确保美元储备货币的霸主地位。(作者琳达·利姆,陈俊安译)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