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鼓噪与狂欢——网络虚假民意背后的政商博弈


日期:2016-03-18 23:12:21|2016-03-18 23:12:21

  鼓噪与狂欢——网络虚假民意背后的政商博弈   作者:国际试飞员徐勇凌    2015年9月21日和10月1日,任志强先生的两篇长微博引发“围观”,一篇是关于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另一篇是关于新国家与新政权的。当我在微博中对任的这两篇文章提出异议时,一些任志强观点的支持者质问道:你为什么不写一篇长微博进行理论反驳,这就是10月4日我的《与任志强先生谈谈政治学》这篇长微博的来由,文章发表后引发了较大范围的网络回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2月底,针对习总书记在几个国家主要媒体调研中发表的公开讲话,任志强通过微博连续发表针对性言论。任志强因此被网民举报并最终被网信办责令关闭微博账号。关于任志强微博事件的性质,网信办的通报中已经表达得非常明确,由于对任志强微博的持续关注,我对任志强事件的整个过程是比较了解的,我想要探讨的是透过任志强事件的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化和舆论相对宽松的时代,不同观点的表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任志强的一些论调毫无疑问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包括我直接接触到的一些社会人群。我觉得任志强事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观点的表达和表达的观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于为什么我们会从微博平台中,感受到一些与真实社会平台不尽相同的民意倾向。   2013年前后,一些针对中国现实的负面评价信息通过微博平台迅速传播,而一些正面信息却被网络抑制、削弱甚至围攻,其典型案例是针对2014年春晚女歌手王芳的“英雄赞歌”的口水战和恶意的人身攻击,难道歌唱英雄有错吗?王芳的节目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中受到普遍的好评,为什么在网络微博平台中这样的好节目会遭受不堪入耳的恶语攻击呢?   我从2011年底开始开微博,到今年3月共发送和转发了近5000条微博,在我4年多的微博经历中,对微博的认识也是不断加深的。开始我与很多网民一样,认为微博不同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它的信息发布不受媒体选择与控制,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公平性,但随着对微博的进一步了解我发现:尽管作为微博发布个体大家发布信息的权利是均等的,但不同微博的受关注度是截然不同的。根据传播学原理,信息传播的效果与关注人群的数量直接相关,因此,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所在。   微博作为一个短信息发布平台就像一个戏曲折子戏或是小品,其吸引眼球的效果不像传统大戏那样更多的决定于作品的整体内容和艺术质量,戏谑和爆炸性或许更能吸引眼球,这激发了一部分人的审丑取向,结果越是出格的言论越能吸引眼球。再有,受众对信息的关注分为主动关注和随机关注,主动关注主要是对于自己喜好的人或话题的选择性关注,而随机关注则具有一定的从众性和猎奇性,这种非理性的受众心理很容易被传播者利用,从而引发对于特殊话题的大量关注,2015年7月17日的优衣库不雅视频被刷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任志强等一些网络红人,正是利用了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这些特点,用“秀底线不怕事儿大”的鲁莽和狡黠,制造了一个个预谋已久的热门话题,并通过这个方式不断扩大自身网络影响力。作为一个非娱乐界的商业精英,任志强3000多万粉丝的数量可谓“出类拔萃”,这种超量的关注度可以通过粉丝的传播力,把发布者的个人信息迅速放大,从而制造虚假的网络民意,形成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信息发布者个人影响力只是网络舆情导向的一个方面,作为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平台,所有的信息其实都是经过一双无形的手编辑的,比如说微博主页,比如说著名公共号,以及一些由资本推送的非个人微博,编辑者可以通过信息排序、信息重复发布、多平台轮番发布等手段吸引受众的随机关注度,从而引发广泛的共同关注,这种营销模式成本不高却能在短时间内将一个话题迅速激活。另外个人微博和微信还可以通过好友捆绑、特别是大V间互相捆绑的方式形成团队效应,2013年前后秦火火、立二拆四等微博信息的迅速传播,就是由几个著名大V有意推送而迅速蹿红的。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与营销的奥秘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仅是不同价值利益团队间的一种信息博弈,有时还有更深层次的商业和政治背景。比如说信息覆盖,当主流传播渠道发布一条重要消息时,一些有预谋的团队完全可以用同时发布轰动性信息的方法吸引大众眼球,从而迅速消解主流信息的影响力。2014年12月31日,发生在上海的跨年度踩踏事件就成功地占据了2015年新年第一天的信息头条,事件操控者和信息发布者想要覆盖什么信息,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当我们回顾任志强事件的全过程时,一段早先发布的任志强公开演讲的视频引起了我的关注。视频中任志强讲到了社会责任,他振振有词地质问政府在干什么,他提出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推到面前的这堵墙,他明确指出这堵墙就是中国的现行制度。任志强的演讲得到了现场热烈的响应,这段视频在网络上也得到很高的点击率,如果不深入分析你就会得出任志强言论代表普遍民意的错误认识。其实,如果你对演讲与辩论的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就不会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了。在一场没有对手的单人演讲中,只要你对其他人或事件提出质疑性或否定性的评价,总会得到支持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在竞选中演讲者很少表达观点而总是喋喋不休地质疑对手的原因。“支持反方辩友”是一种普遍的受众心理,演讲者只要巧妙的扮演反方辩友角色,受众就非常容易被演讲者所诱导,而忽略了话题的内在逻辑。在任志强著名的“推墙演讲”中,他巧妙地回避了每一个公民个体和社会群体都具有的社会责任,把社会不合理想象的所有责任推给政府,自己则成功地扮演了超脱的“评判者”,并最终获得了推墙的“神圣职责”,听众在他动情演讲的引导下忽略了其中的荒谬逻辑,被动地接受了他想要表达的结论:“大家来推墙!”   与逻辑混淆的演讲技巧相比,“话题引导”所引发的负面效果或许更大。“话题引导”是商业对手之间惯用的竞争手段,它利用受众的“关联思维”习惯,即制造或夸大个别负面信息诱导大众对相关事物和人的整体负面评价,若干年前发生的“苏泊尔压力锅爆炸”事件就是一个著名案例,事后查明爆炸是由竞争对手刻意制造的。近年来在媒体上类似事件多次发生,有些虚假信息是由微博个人发布的,有些则是由媒体精心策划的,有些信息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在事件真相揭示后依然继续发酵,使被攻击者遭受巨大的名誉损失。   近年来,有些微博大V连篇累牍、指名道姓地发布攻击性文字,攻击对象有选择性地针对英雄人物、党和政府领导人,针对现行国家制度、法律和主流价值观,有些言论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一些组团而来、抱团取暖的大V名人,以言论自由为借口彼此互动、推波助澜,客观上起到了扩大负面言论影响力的效果;一些有组织的所谓粉丝通过点赞、评论和转发,以点击率数量制造虚假民意,企图达到控制舆论导向的目的。   任志强微博被封了,但由任志强事件所引发的话题并没有平息,这不仅对国家舆论团队和监管团队提出了警醒,也给广大民众上了一堂生动的舆情课。在错综复杂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有其自身特殊规律,一方面广大网民要提高自己的信息辨析力,另一方面对于利用互联网发布违法信息的行为必须予以监管和处置。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违法言论的发布者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这不是限制言论自由,而恰恰是维护更广大人群言论自由的根本法律保证。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