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1 第824期 来源:紫网在线 作者:苦行僧兵 《论语·微子篇》有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上海女孩因为一顿年夜饭与江西男友分手”、“霸气媳妇回农村:光干活不让上桌掀翻了自己做的一桌子菜”、“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等网贴,在春节期间频频引爆网络,触发网友热议,牵制而出的一系列关于城乡差距、乡愁年味、地域歧视等热话题讨论,让我们再次正视了网络“力量”。当所谓的热话题事件被网友一一辟谣后,着实让人不寒而栗。观往知来,对于网络,对于媒体人,都该静静的总结和思索一下,这些谣事,这些谣人! 毫无底线的恶意推广营销。网络没有无缘无故的谣言,或是博取眼球、或是愚昧无知、或是尝走极端。他们可以无约束、无原则、无底线的造谣传谣,恶意推广和营销,达到最终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和人气效益。“年夜饭成分手饭”事件,原贴系上海本地的生活服务类网站“篱笆社区”的一次事件营销。原微博发布者“KDS宽带社”的账号存有隐蔽式的配合营销。后被大量官方媒体盲目跟风转评,达到多次组合重复营销。“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一桌菜”内容来源于一则网帖,而这则网帖最早发布于一家以农产品经营为目的的微信公众号上,配图来自2012年的一篇博客,博主在图片下注明有“拆迁公司所作所为之一:将业主的饭桌掀翻在地”。“春节纪事之返乡日记”的文章,则系《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作者高胜科虚构杜撰。目的无庸赘述,深度推销《财经》杂志,扩大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挑拨离间的加深地域歧视。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个人观念本不同,不同地域的人与人之间的印象也不一样。除了事实上的地域差异,情感上的“爱地方主义”也不乏存在。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的现状是既成事实,但人为的再去附加精神上的歧视,并试图将其合理化,这绝对是挑拨离间、别有用心,而网络则成了他们勾斗之地。“上海女因年夜饭分手逃离”直指城市与乡村的差距、“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一桌菜”挑斗婚姻与家境的关系、“春节记事之返乡日记”折射阶层固化与社会流动的辩论,网友们的各种讨论唇枪舌剑,也充分反映出当下中国社会复杂多元的价值图谱。网帖的焦点都源于平凡的生活,更能引发人们在世俗与观念、农村与城市上的共鸣。丑化、歧视、扼伤、挑斗,一步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矛盾。 千方百计的抹黑乡愁年味。乡愁是每个人灵魂深处对家乡文化的眷恋、自信和守护,凝聚着挚爱和热恋。年味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精华,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年味和乡愁逐渐变淡,各种“洋节”的悄然渗入,更是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观念的冲击。网络中再来加以传讹,影响不言而喻!当我们还在苦口婆心的呼吁弘扬和传承、揭斯底里尊重和保护我们传统文化时,却还有大批的键盘侠们在背后千方百计的攻击、肆无忌惮的抹黑,可见其腹有鳞甲、用心险恶! 别有用心的时间节点选择。对于这些事件爆发的共同点,可言煞费苦心、别有用心,均毫不犹豫的选择在春节期间,大有“过年七天谣”的感觉。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谣之择时,必有其理。一方面,春节团圆期间,人们都在千里迢迢返家团聚,愁肠百转,休息时间相对平时更长,有过多的时间关注网时网事,特别是乡愁家味的话题,更能瞬间戳中无数人的情感神经。另一方面,春节假期,开启放假模式,负责贴吧论坛的管理审核程度,相对于平时的严格,不乏有一定的放松现象存在。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极速发展的现在,靠着“标题党”、“图片喷”、“恶吐槽”来吸引眼球以及媒体和客户端“见风就是雨”的跟进,似乎已成惯例。但这些未经核实,无人知晓的真假事件,却还会被众多官方新闻媒体、认证用户微博甚至门户新闻网站跟风转发,大肆评议加速事件的发酵传播,这不得不值得我们都去深深的反思?在自媒体快速崛起和传统媒体被冲击的现实博弈中,各自利益的天平都会发生左右摇摆,作为每个媒体从业者,不可缺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才是真正平衡天平的砝码。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也有公序良俗。每个网民更应该恪守底线、文明上网,依法维网,共同守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