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军事第374期 文/王亮】自歼-20横空出世之后,由于官方透露的消息一直比较有限,所以很多分析都是从零散的消息碎片中来判断出来的。3月17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报道称:“近日,河南总公司695厂为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研制的用于某型号四代机新型液压弹射装置的4种2D电磁换向阀顺利通过了定型评审。”“自2013年以来,通过与空空导弹研究院的深入合作,695厂的2D电磁换向阀在单机试验、地面系统试验、空中挂飞试验、空中飞行试验中均稳定可靠,表现出了极高的性能指标与可靠性,得到了供方的充分肯定,年内供货预计可达200套。” 文章中透露的一些细节还是很有意思的。“某型号四代机”,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基本就是歼-20了。因为据信歼-31可能于今年才能生产出第二架原型机。如果报道中提到的“2D电磁换向阀”是为了歼-31生产的话,那么显然没有必要年内供货200套。 有人不禁要问了,凭什么说“年内供货200套”就说明这种产品是给歼-20生产的,而不是给歼-31生产的呢?虽然我们现在无从判断报道中说的“新型液压弹射装置”每套需要多少个“2D电磁换向阀”,但是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该部件已经经过了单机试验、地面系统试验、空中挂飞和空中飞行试验。报道中说“年内供货可达200套”, 注意说的“是供货”,实际上潜台词就是说:我们这个零件马上就开始量产然后给供方。那么就算一架四代机用50个该电磁换向阀,说明至少可以用于四架飞机。从目前来看,歼-31年内也不应该不至于生产四架,所以认为报道中提到的“某型号四代机”是歼-20就完全符合逻辑的了。既然零部件开始量产,恐怕歼-20量产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吧。这与么大家普遍推测的歼-20将于今年小批量生产并装备空军领先使用也很吻合。 报道中还有一点值得大家关注。从报道中写到的“用于某型号四代机新型液压弹射装置”和“通过与空空导弹研究院合作”等细节看。这种2D电磁换向阀显然是用于四代机空空导弹的弹射挂架。 空射导弹的发射方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导轨点火发射。即导弹在自身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作用下从导轨上发射出去,飞离载机,采用此种发射方式时通常使用导轨式武器挂架/发射架,其二:弹射式发射。即导弹必须通过液压弹射装置弹离载机,此后导弹在空中完成点火并飞向目标。 2D电磁换向阀就是液压弹射装置的一部分,控制液压阀体内各油口连通或断开,从而控制液压执行元件的换向或启停。是液压弹射装置中的关键部分。现代隐身战机为了满足隐身需求,都采用了内置式弹射机构。把弹射机构藏在武器仓内。发射导弹时,导弹舱门打开,弹射系统将导弹弹射到飞机外部,导弹被点火。当导弹发射以后,弹射系统将快速收回到武器仓内,舱门关闭。内置式弹射机构通常以压缩气体为动力源,能避免燃气烟火。所以,内置式弹射机构能有效隐藏导弹信号特征,达到隐身目的,同时能使飞机配置更多的武器,使飞机保持良好的气动外形,从而明显提高飞机的综合作战能力。绝对可靠!歼-20零部件开始量产 一武器设计得到认可 但是,内置弹射机构有一个问题就是可靠性不佳。由于弹射架承受本身和导弹传递的各种载荷,在静、动和热载荷的综合作用下,能否将导弹按预定的参数正确弹射出去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内置弹舱中和外挂架上进行武器系统的发射和投放试验是隐身战斗机飞行试验的最后阶段的难点课目之一。为了确保这些武器能安全和有效的投放,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美国军方组织了4架F-22试验机进行了近100次武器和外挂载荷分离试验,包括70次导弹实弹发射试验。用以确定F-22A的武器发射包线和外挂载荷投放包线,在这些实验完成之后,2005年F-22战斗机就立即在美军中开始服役。 实际上,中国国内主要战斗机的导弹弹射机构全都采用外挂式,其中114厂,014基地等科研生产单位已经逐步形成了某些型号外挂导弹弹射装置的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但歼-20内置弹舱弹射机构国内还是第一次研制。通过报道中提到的,“2D电磁换向阀在单机试验、地面系统试验、空中挂飞试验、空中飞行试验中均稳定可靠,表现出了极高的性能指标与可靠性,得到了供方的充分肯定”的内容,从侧面肯定了歼-20的内置式弹射装置可靠性已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对于四代机来说,很多时候都是采用超视距攻击的方式,即在世俱范围外,雷达锁定敌方飞机目标后,通过发射弹舱内部的空空导弹的方式来对敌机进行击落。如果弹射挂架可靠性出现问题,那么后果将会十分严重。首先可能会造成空空导弹发射不成功,导致失去攻击窗口。瞬息万变的空战中,贻误战机就意味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面临被敌方战机发现击落的风险。其次,可能出现导弹在舱内殉爆,误伤载机的事故。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导弹弹射挂架的高可靠性是发挥空空导弹威力的基础。 相信,未来歼-20在导弹弹射挂架高可靠性的前提下,一定可以在空中发挥PL-12等新一代空空导弹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