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日媒:中国通往全球领袖之路又进一步


日期:2016-09-13 17:05:14|2016-09-13 17:05:14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12日报道日本外交学者网站9月10日发表题为《G20峰会——中国在通往全球领袖道路上的又一步》的署名文章,作者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与中国项目助理安托万·迪凯努瓦在文章中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日前,随着全球20个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齐聚杭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用这样一句话定下基调,为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揭开了帷幕。   文章称,首次主办G20峰会的中国不遗余力地向宾客展示了这座城市的魅力,想尽办法给宾客留下深刻印象。从明代风格的太师椅到在西湖湖上的精彩舞蹈演出,中国将软实力这张牌发挥到了极致。   在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之际,这一魅力攻势旨在向世界发出一个信息:中国不止有能力主办一次国际峰会。   从1990年到不久前,中国共产党的策略可以用邓小平的一句名言来概括:“韬光养晦”。其内涵是避免国际冲突,以使中国能够弥补它在经济、技术和军事上的落后,然后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得到聆听和尊重。25年过去了,中国的GDP已经增长了30多倍,该国也成为军费不断增长的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   文章称,2012年习近平上台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战略中的一座里程碑。中国开始显示自己的权威,扮演更加重要的国际角色。通过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作战部队和在政治上介入南苏丹等国事务,中国开始打破不干涉原则。同样,通过武装海警部队和渔民民兵以及在南中国海建造人工岛屿,中国现在对邻国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立场。与2008年奥运会、2011年金砖国家会议和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一样,G20杭州峰会也应该被理解为这一更加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努力的一部分——中国“论坛外交”的最新一集,试图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不过,中国似乎采取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和承担更多联合国会费,它在当前由西方主导的会议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在G20峰会的前一天批准《巴黎协定》就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   但另一方面,中国也在与这些机构展开竞争,试图通过提议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体系来给出一个替代选项。   文章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推动了战后欧洲的迅速复苏,通过马歇尔计划为后者注入了大量美元。2013年,中国启动了它自己与之相对应的计划,即被称为“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倡议。这项倡议通过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建立得到了支持: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它们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货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中国拒绝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但它却又一次证明,北京不但在批评现行国际体系,而且在打造替代计划。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相对应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相对应的“一带一路”、与七国集团(G7)相对应的G20、与欧盟相对应的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这些以及其他例子表明了中国根据自己的意愿重塑世界的决心。   美国的外交政策变得更加孤立主义,俄罗斯仍然受到能源价格低迷和西方制裁的制约,欧盟则陷入了一场自省危机,而与此同时,中国似乎加快了成为全球领袖的势头。   不管怎样,G20峰会起到了它的作用。如果说一次国际峰会肯定不足以使中国成为全球领袖的话,那么通过展现中国成熟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G20杭州峰会确实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