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神秘的中国“红旗”3防空导弹


日期:2018-09-13 16:52:39|2018-09-13 16:52:39

  兵器知识 2018-08-20 09:51:01

  从1962年初到1967年9月,为了侦察我国核试验和导弹研制情况,台湾国民党先后派出美制U-2高空侦察机达110架次,被我英勇的地空导弹部队使用苏制萨姆-2和国产红旗-2地空导弹击落5架。

  根据U-2飞机在中国和苏联屡屡被击落和越南战场的经验教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963年2月开始研制,1964年12月首飞,1966年1月交付使用了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我方在得知这一确切情报后,准确判断:将来美方一定会用这种飞机对我国进行侦察,未雨绸缪,及时向国防部五院(即老五院,导弹研究院,副院长是钱学森先生)下达了研制对付“黑鸟”的红旗-3号地空导弹计划,刘从军(原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院长)临危受命出任红旗-3的总设计师。

  “黑鸟”是所谓的双3飞机,即飞行速度3马赫以上(最大平飞速度达M3.2),最大升限为3万米,实际上是27 000米。该机上配备有雷达、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光学、红外等多种当时最先进的侦察设备,其战略侦察系统每小时侦察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1967年9月8日,我军击落的最后一架U-2飞机坠毁后,其胶片并未损坏,有关方面把这些宽幅胶片冲洗出来以后发现,一张在公园草地上的报纸,刊头的“人民日报”四个字清晰可见,这可是在近2万米的高空拍的。虽然当时不知道“黑鸟”上装的什么相机,但根据反向思维,即可判断出:“黑鸟”上的照相侦察设备绝不会比U-2差的。各种原因分析下来,“黑鸟”一旦入侵我国,那我们将无秘密可言!

  当时周总理亲自过问此事。1965年8月提出方案,在已经熟悉掌握仿苏萨姆-2生产红旗-2号地空导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各项技术性能(射速、射高、射距、抗干扰及指挥控制雷达系统),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最佳方案,做到了真正的快、好、省。

  要提高红旗-3号的各项性能,最主要就是要增加红旗-3号的推力。红旗-2号原有的固体火箭助推器装有14根各重约20千克的双基发射药药柱,我们增加了两根同规格的药柱,有效地提高了红旗-3号的初速。红旗-2原有的液体燃料发动机使用的四氧化二氮(氧化剂)和偏二甲肼(燃烧剂),在当时在没有比冲更大的液体燃料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经过精确计算,加大了燃料箱容积,增加了燃料携带量,使发动机工作时间有效延长。原有的红旗-2号液体燃料发动机采用的是过氧化氢加催化剂产生蒸汽推动的涡轮加压泵(该泵的作用如同汽车发动机油泵)。通过涡轮加压泵喷射到燃烧室的液体燃料压力越高,其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也就越大,我们对涡轮泵也做了改进,提高了工作压力。通过这三项主要的改革措施,使红旗-3号的最大射高达27千米以上,速度也超过3M,射距也比红旗-2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红旗-3是在红旗-2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外形变化不大,只是弹体粗了一点,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

  导弹的制导是个大问题,当时的地空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一直是受地面控制的,只是到了弹上雷达捕捉到目标以后,才和地面控制系统脱离,而这时导弹已处于2万多米的高空,空气稀薄再加上各种扰动因素,导弹往往摇摆不定,直接影响射击精度。科研人员针对这些情况作了相应的技术改进,稳住了导弹。另外一个就是抗干扰问题,在萨姆-2、红旗-2与U-2飞机PK的几年中,干扰和反干扰一直是个主要问题。中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了,每当击落U-2飞机时,军方、五院和有关生产科研单位,总是要仔细研究U-2残骸上的各种干扰设备(未及自毁的),找出相应反制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前后研究出的主要反干扰措施达十几种之多。所以在研制红旗-3的过程中,研制单位把各种行之有效的反干扰措施应用进来。

  导弹有了,但靶标又成了问题。以往红旗-2号使用的靶标有两种,一种是从苏联引进的在退役的米格-15战斗机上安装信标机,在遥控飞行的情况下,供导弹打靶,还有一种使用降落伞悬挂靶袋供导弹打靶。对这两种靶子,空军均不认可,主要原因就是速度和高度。米格-15靶机飞机速度不过八九百千米/小时,高度也就万把米,悬挂靶几乎是静态的,高度也很有限,空军认为这都不能真实反映“黑鸟”的飞行状况。当时国内也没高速靶机可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伤透了脑筋,最后决定采用红旗-3号作为靶机,来它个以弹打弹,这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刘从军的团队先后研制出了图强-1号和图强-2号两种靶弹,前者效果不好,采用图强-2号效果很好了,该弹可在上升至27千米以后,改为平飞,其时速达到M3.5,完全符合“黑鸟”的飞行状况。1970年冬天,在酒泉空军武器试验基地进行验收。刘从军开玩笑地对空军参加验收的负责人讲:“这红旗-3号你若是再不要,那我就拉到北京空军司令部门口去摆着,堵着你的大门口,看你怎么办。”验收时打了13发弹全中,试验圆满成功。加上试验时打的几十发弹,一共打了不到50发弹就搞成了可击落“黑鸟”的红旗-3号地空导弹,并成功列装部队。

  当然研制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打的第一发试验弹就掉了,周总理得知情况以后,亲自指示:要找出失败的原因。科研人员集中人员在上海找原因。

  还有在试验弹体上要安装测试装置,以便随时掌握弹头的飞行状态。但在测试装置与弹体的结合上却出了很大的问题。科研人员先后用橡胶、铝合金和合金钢弹簧作为连接减振装置,但振动还是太大,总也消除不了。后来王秉璋副司令对刘从军说:“你们有大专家还愁什么?”这一句话提醒了科研人员,于是刘从军他们找到了钱学森先生,他看了现场试验之后,肯定地说这是个“动强度”问题,建议我们去找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郭永怀教授,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没找到郭先生。研制团队的一个中专毕业生,想了一个办法,在弹体和测试装置结合部安上了厚约20厘米的工业毛毡,紧固后振动完全消失,试验正常进行。

  本来在红旗-3号未列装之前,SR-71“黑鸟”曾几次入侵我国侦察我氢弹试验和弹道导弹研制情况(后来证明,不是SR-71,而是一种飞行性能相近的高空高速无人驾驶侦察机),我防空雷达也发现了它的踪影,但当时装备的红旗-2号和歼-6、歼-7战斗机都是束手无策,更甭说射高只有万把米的100毫米高炮了。可自从红旗-3号试制成功入役以后,“黑鸟”没有入侵过我国领空从事侦察活动,只是沿我国领海线擦边飞行,并不敢进入我国腹地。也许是老美怕他的宝贝侦察机再被击落,秘密就都被中国掌握了。

  如今红旗-3早退役了。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红旗系列导弹舍生忘死殚精竭虑的人们。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