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点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得失


日期:2018-10-30 14:11:44|2018-10-30 14:11:44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官方称为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或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在民间被习惯称作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称之为1979年北部边界战争或越中边界战争,国际上则又将其视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分),是指于1979年2~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对在中越边境挑衅和入侵的越南军队进行的自卫还击作战。

  大背景,中美关系正常化,中苏交恶。1971至1989是中美乃至中欧关系最好的时候,当然中苏关系就是冰点,1969年中苏分别在黑龙江和新疆发生武装冲突。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

  对越反击战是1979年2月中旬正式开展,在这之前邓公访问美国,时间是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公去干什么,后期为什么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能从欧洲进口辛伯林炮位侦察雷达。胜算于庙堂之上,古人诚不欺我!

  首先要对比下双方的力量对比,对越反击战之前的越军,越军打了近百年的战争,先后打败了法美等外部势力的干涉(中苏的大力支援),美军撤出越南以后,越军击败南越军,拥有大量的美-苏-中武器,仅从南越就获得将近200亿美元的美式军事物资,还不包括中苏对越的大力支援,到战争爆发前越军的总兵力已经扩张到120万,在武器的先进程度要比当时的我军要高(比如说当时的MIG23,SAM系列导弹以及数量不菲的美制武器),在班级武器配置方面也要比我军的要强,我军当时普遍装备的还是56式半自动,越军的自动火器已经普及到班级了。

  越军的很多基层军官都是我们的昆明步校出来的,我们的很多老一辈将领(比如说陈赓将军)都曾经指挥过越军,越军的很多高级将领都受过他们的指导,越军对我们的作战思想跟套路应该说也很了解。越军在中越边境设置了三个军区,部署了相当多的地方部队跟民兵部队,越军的实战经验丰富,小分队和单兵战术灵活。

  反观同时代的中国军队,数量虽然庞大,因为文革跟经济的滞后,指挥机构臃肿,部队单兵素质已经远远不能刚建国的那支百战之师相比较,武器装备也没能跟上更新。特别是海空军,政治运动严重干扰了其原有的训练体系,空军的主战装备还逊于越军,当时越南空军装备有苏联援助的米格21跟23,而同时代我们空军的主力是歼6,歼7也是少量装备,且缺乏有限的联合作战指挥手段,因此海空军只是进行了威慑活动,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作战活动,相对优势的是炮兵部队。

  首先看战争目的。中方的作战目的是纯粹的政治目的,为了打断越南的统一中南半岛行为,把越南和苏联拉入另一场战争泥潭之中,减轻北方战线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方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战争的完成度是符合预期的。越方则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但后方被袭,被迫回援,还不得不中断了统一半岛的战略行动,属于严重的国家战略计划被打断,而且被拉入了长期作战的泥潭之中,是纯粹的战略失败。苏联,苏联此时同时与北约和中国角力,在又大举和中国进行战略对峙,越南战争迫使苏联有所收缩,但对苏联整体影响不大,更大的在于阿富汗战场。

  然后看战争过程。中越战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突袭战阶段,中期阵地战阶段,和后期的战略对峙袭扰战阶段。中方前期突袭战阶段,西线战场由于地形原因和补给原因造成了攻势不利,进度有所延后,没跟上整体部署,因此东线被暴露在外。而东线又错误估计了形势,孤军冒进,进攻过快,导致陷入了孤军深入的境地,被三面包围,损失惨重。越方则是因为对战争预备不足,属于战略误判,导致初期防守薄弱,被节节击退,以至于出现了短时间内差点被敌军攻入首都的境地。

  中期阵地战阶段,时间很短。中方在河内附近部署大量兵力准备与越军正面一较高下,但是很快因怕损失过重被上层召回,准备撤军。越方则快速撤回在外国境内的主力,准备与中方决战,另外一路试图从后路包抄,结果因敌军撤退而无功而返。

  后期战略对峙阶段,双方以袭扰为主。为了给予越方和苏联压力,中方长期和越南在边境对峙,反复进攻和撤回,双方互相持续性的袭扰,进行拉锯作战。这一阶段耗时颇长,双方损失很大。

  再然后是看具体的战役指挥和战术指挥。中方东线战役指挥因为没有充分领会和理解战争目的而出现了全速进攻的争功现象,迫使西路军全力追赶,后被中央严令才与西路协调行动。可以说战役指挥层面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导致了许多无谓的伤亡。越方的战役指挥则相对稳妥许多,在后背受敌的情况下,不做丝毫拖泥带水,迅速回撤,同时派大军主力截断敌军后路,可以说是发挥很正常的国土防御作战战役级指挥。

  战术层面,中方长时期的荒废,导致战术层面出现许多问题,如溃兵收容,交互行动等,严重时甚至出现了因为不派岗哨导致被包围俘虏的情况。越军则是没有大错误,不论是前期的游击战,还是战略对峙中的阵地战和袭扰战,都表现出了充分的战术素养。不论是掩护撤退,还是交叉射击,甚至三路大面积迂回包抄也是做的有模有样,充分展现出了长期作战经验的优势。

  中越战争,中方的战役想定应该是在大举进入越南腹地后撤回到中越边境南一百多公里一线与越方进行长期战略对峙,但是因为作战不力,部队伤亡高于预期,又怕越军包抄后路,所以邓被迫下令撤回边境,在边境一线对峙,以减小损失。

  然后看战争结果。中方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双方开展了长时间的战略对峙,给越方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保证了它没有能力去统一中南半岛。越方则损失超过它所能承受,被迫全国性军管,给越南带去了毁灭性的打击。苏联同时面对两大强敌,三线作战,无暇顾及,后被迫放弃中南半岛。

  中越战争,中国的目的在于牵扯和压制,因此只要打,不管打的好与坏,都达到了作战目的,区别只在于伤亡和损失高低。因此,在占领后快速撤出是个无比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无比无奈的选择。

  不同的目的,带来不同的战争,又带来不同的作战方式。

  对越反击战轮战是什么时候?各军区轮战基本在84、85、86、87、88这几年,通过轮战锻炼了军队,但同时邓公还干了一件事。1984年到1987年裁军100万,为什么恰恰在这时候裁军,和轮战有没有关系?是否也想通过轮战告诉军队些什么?结果是1987年裁军100万成功。不要觉得裁军100万是一句话的问题,是触动很多人利益的事情。

  老革命家就是老革命家,普通人用一个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人家用一个方法解决好几个问题。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