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以方方为代表的“双斜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真相”
日期:2020-04-17 17:21:28|2020-04-17 17:21:28
Brennan29 2020-04-16 21:51:26
方方日记在不断发表的过程中,网上争论骤起,到日记在国外出版,争论达到顶峰。
即是争论,就是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据我个人观察,反对者多为普通民众,而支持者中,有一定地位和话语权的人,如学者、教授,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颇为不少。
感谢头条作者“晨雾”转发了“策山”在“慢读时间”发表的《撕裂:25位学者对方方日记的争论》一文,使得我们可以比较集中地了解到那些支持方方及其日记的学者及其言论。
现将个人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摘转如下:
王家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她不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为我们的文学多少挽回了几分高贵和尊严。
一场巨大的把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卷入其中的重大灾难,不仅暴露了我们社会和文化的深层问题,不仅“见出了人心”,也把文学的千古不灭的尺度再一次提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
阎连科: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历史总是以里程碑的方式来概括、轮廓过往和时间,而方方的日记和许多良知记者的书写,才是里程碑上刻写的最具体的文字。
朱大可:同济大学教授
作家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第二是揭示者,这类作家负责说出真相,尽管冒着某种被训诫的危险;。。。。。。
方方无疑是罕见的第二类作家。她。。。。。。尽其所能地讲述“围城”中的事实和感受,独自建造起一座虚拟的互联网哭墙,并提供了一种罕见的中式奢侈品——真相。
丁帆:南京大学教授
在这一场世界级的大灾难面前,一个作家,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哈姆莱特式的生死叩问。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启蒙意识竟然没有一次能够如此广泛地深入人心。
我反反复复思忖,如其说这是一种新型文体的胜利,还不如说是启蒙主义价值观普及民众的胜利!
她只是在表达一个智识者的良知,为普通人的心理疾病开一剂良方而已,这就是启蒙者的职责所在,从中我们又望见了人性的微光。
冯黎明:武汉大学教授
对于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来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是他获得关于世界的“自明性”知识的起点,。。。。。。
同理,失去了“看”的权力或者甘愿交出“看”的权力,则意味着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当然扭曲和异化的人是不愿意读方方日记的,因为他们不敢且不愿“看”。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方方日记”,不过是一个有良知和勇气的作家,在武汉封城的疫情期间,每天在电脑上敲出来的文本。
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写真事,说真话,有真意,露真情,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在作家学者这个群体中,像方方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张抗抗: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如果你习惯了在黑夜之中摸索,别人的一点亮光,都会让你觉得刺眼;
如果你习惯了在泥沼中爬行,别人穿上靴子,你都会觉得是一种冒犯;
当你从宏大的叙事中,寻找胜利的希望和心灵的慰藉,别人发出一点悲鸣,你都觉得聒噪;
当你沉醉于虚伪的赞美诗中,头脑发胀、热血沸腾时,别人一点抱怨都会让你怒不可遏……
(上述文字为张抗抗女士为支持方方而转发的,虽非她自己的文字,但也体现了她的思想)
。。。。。。
所有支持方方的知识分子们,提到最多的就是“良心”、“良知”、“真相”。
而方方及其日记之所以引起如此之多的普通民众的反对和批判,就是这些自诩的“良心”、“良知”、“真相”,一方面充满了“启蒙者”们高高在上的思想优越感,觉得民众都是愚民,都是瞎的,“不愿且不敢看”,只有他们才有智识,才能看到“真相”;另一方面,他们以一点而蔽全局的所谓“真相”,与民众的认知实在相距太远。
还是作协副主席张抗抗女士把话说透了:“你”,其实就是“你们”,都是“在黑夜之中摸索”,“在泥沼中爬行”,只有“她”,或者“他们”,才是“亮光”,才“穿上了靴子”。
OMG!
他们到底是活在哪个年代!
这份把民众视为无智如猪狗般“在黑夜之中摸索”、“在泥沼中爬行”,将自己视为“亮光”,“穿上了靴子”的“启蒙者”的优越感和勇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让我们从头扒一扒这些“启蒙者”们的“思想优越感”、“良心”、“良知”和“真相”,以及他们的思想根源。
一、“启蒙者”们的“思想优越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初起,国门大开。西方国家整体社会的发达,民众个人生活的优渥,与我国民众实际生活的巨大差距显露无疑。
彼时,一群知识分子以宣扬、赞美西方体制、文明,批判、抨击我国制度、文明,得到彼时民众的支持,取得了在学界、思想界的话语权和“启蒙者”的地位,吃到了这个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利差”。
可是,经过四十年高速的发展,我国民众整体生活水平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甚至很多局部实现了超越,我们的体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民众的信息不再只来源于官方和握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群体,民众有了自己看问题的眼睛,有了自己判断事物的大脑和智识,不再需要知识分子们咀嚼之后的喂养。
在已无社会发展水平“利差”可吃,民众有了自己的信息渠道和辨别能力后,还视民众为“在黑夜之中摸索”、“在泥沼中爬行”的无知无智愚民,视自己为“亮光”、“穿上了靴子”的“启蒙者”,还想以他们咀嚼过的东西强行喂食民众,必然导致民众的反感和恶心。
这种硬拗出来的“思想优越感”,下场就是遭到民众的唾弃,如方方和她的日记一样。
二、知识分子们的“良心”和“良知”
知识分子当然应该有“良心”和“良知”,这是做人的基本。可方方及其支持者们所认知的“良心”和“良知”,并不为民众所认可。
知识分子们将方方抬高到如此地位,“良心”、“良知”、“勇气”、“真相”、“一百多年来”的“启蒙”顶峰,“英雄”一词几乎都要脱口而出了,甚至有几位深表惭愧,说自己没有“勇气”跟方方一样。这套几乎完全一致的话语体系背后,体现的是“反体系者即为有‘良心’和‘良知’”的逻辑或者价值观。
易中天教授为方方发声时,用其一贯的看似温婉、暗含三分轻蔑九分自得的语气道:问(方方日记的)动机就是诛心;“所谓政治智慧,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你们硬要说方方反体制,对你们要维护的体制是有利呢,还是不利?”
易教授这个“问动机即是诛心”的掩护打得非常好,确实是高人。胡锡进评方方日记时,一字未提关于“动机”的问题。
可是,对于“说的”和“做的”、“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老百姓早已是明白得一塌糊涂,看得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方方自己没有说自己反体制,你们就不能说她反体制”,这个掩耳盗铃式的马虎眼,民众这里通不过。
民众对这种以揭露式反体制行为为“良心”和“良知”的做法的不认可,有两重原因:
1、老百姓心里真的有杆秤。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小,部分超越,很好地保障了民众的经济需求;公务员“逢进必考”,很好地保障了民众政治权利的需求。对以揭露、抨击这样的体系、政府或国家为“良心”和“良知”的做法,民众无法接受;
2、方方及上述支持者,均为体系内知识分子,部分甚至有很高的行政级别。这种站在体制内反体制,同时享受体制带来的利益和反体制带来的利益,以民众的“良心观”看来,这非但称不上“良心”和“良知”,甚至是反“良心”和“良知”的。
任何体制都有人反对,民众并非不能接受一个或一群反体制的人。一个站在体制外对抗体制的人,民众未必接受其做法,但至少会对其表示应有的敬意和尊重。方方及其支持者这种,不是。
三、知识分子们的“真相”
“真相”,是方方及支持她的知识分子们与民众分歧最大的地方。
方方及支持她的知识分子们坚定地认为,阳光照射之下均非真相,只有他们所看到的、所揭示出来的“黑暗”才是真相。
这种“真相观”,是与这些知识分子们“反体制即为有良心有良知”的“良心观”是一脉相承的。好的不是真相,坏的才是。
这种“真相观”,与广大民众的“真相观”也大相径庭:真相,难道不是对事物的综合看法和评价,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吗?何时一根尾巴就可以成为大象的“真相”了?
民众反感方方及其支持者的“真相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知识分子们对于“真相”的严重双标:他们可以质疑一切,民众不能质疑他们;他们的质疑永远是对的,对他们的质疑必须是错的。
《撕裂》文中列出的少数几个反对方方的人中,胡锡进是最平和、理性、克制的,没有定性的言论,没有“诛心”之举。而方方对他的回应是:
“你以为你是谁?。。。。。。如此低级而阴暗的文字,记录在此,让记忆的耻辱柱留下此人的名字”!
武汉大学冯黎明教授对反对方方的人的评价是:
当然扭曲和异化的人是不愿意读方方日记的,因为他们不敢且不愿“看”。
湖北大学刘川鄂教授对反对方方的人的评价是:
责怪责骂方方者,你有你言说的权利,继续有,永远有,偶尔骂一两句也不是多了不得的事。但是我想提醒你,据说方方日记有5000万的阅读量……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观,是自媒体时代的奇迹。一个这么多人支持和肯定的作家和她创造的时代文本,你轻易去否定它,需要多大的理由啊?那得多无知啊?
我非常想问一下冯黎明教授,我们是不是更有理由对那些只看到黑暗、忽略所有光明的人说:扭曲和异化的人是不愿意看到光明的,因为他们不敢且不愿“看”?只看黑暗和看到光明的人,到底谁更扭曲和异化?
我也非常想问一下刘川鄂教授,5000万的阅读量,就表明了5000万人的支持吗?您确定看过方方文字的人都是支持她的?如果一个人把所有看过自己一眼的人,都当成对自己的赞赏和支持者,“那得多无知啊”?
而方方本尊对胡锡进的回应,相比胡锡进对她的言论,哪个是真正的“低级而阴暗”,可谓一目了然。
方方与其支持者大抵如此。
四、“双斜视”知识分子们的思想根源
从上述方方及其支持者的言论看起来,其实也包括《撕裂》文中几个方方的反对者,除了胡锡进,他们的话语和思想体系全部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他们依然活在那个曾经带给他们无尚荣光的年代。
历史的列车飞奔向前,这些知识分子的身体随着列车前进了,可是他们的双眼,一只向后盯着那个他们曾经辉煌过的年代,只能看到黑暗;一只向后盯着他们觉得无比正确、伟大的西方体制和文明,只能看到伟光正一般的灿烂。于是,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扒一扒以方方为代表的“双斜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真相”
所以,我称这样的知识分子为“双斜视”知识分子。
这些“双斜视”知识分子,两只眼睛各自向后,既看不到我们国家的现在,更看不到未来。他们最大的能力,就是“万法归宗”大法,把我们国家、社会出现的所有事件和问题,都归结为“体制”的问题。
据说反对方方的人中有大量的年轻人。我没看到相关数据,无法下这个定论。但是我相信这是真的。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看现在,也看未来;看局部,也看整体;看理论,也看实际。他们没有被一套看似唬人的话语体系所束缚,他们其实是比那些自诩为“启蒙者”的“双斜视”知识分子更理性、更睿智的存在。
这个时代,必定是以方方为代表的“双斜视”知识分子落寞和没落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