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帝国:“入关”与大国崛起
日期:2020-5-18 15:33:56

  原创 小炒说 2020-05-12 07:41:00

  2020年以来,在网络上的键盘政治圈里,“入关学”十分流行。主要认为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的过程可以用清军入关来类比。美国就是大明,中国就是后金。

  该理论的基础就在于建州女真存在巨大的内外矛盾,而且无论怎么发展,大明总是将之视为蛮夷,所以入关战胜大明成为未来生存的唯一选择。

  当大家在高谈阔论“入关学”时,殊不知:19世纪末的美国,经历了如今中国同样的局面。

  189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但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美国便放弃低调的韬光养晦,转为公开的扩张主义,最终通过“入关”实现国运的转变。

  以史为鉴,我们就来看看美国是如何从世界工厂走向五大洲四大洋的。

  1、和平与发展

  1866年,一个叫霍雷肖·阿尔杰的哈佛毕业生,在马塞诸塞州的一个小镇当牧师,因被指控与当地男孩有不当行为而被迫离职。丢了工作,他尝试以写作为生,一不小心名声大噪的现象级作家。

  一直到1899年去世,他一共写了100多本,销售量超过两亿册。19世纪末的美国人口7500万,相当于每个美国人都买过3本他的书。这种追捧度,堪比金庸。

  霍雷肖·阿尔杰的成名套路很简单:写的几乎都是屌丝逆袭的寓言故事。一个普通小镇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终于摆脱贫困,成为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

  他只是个“半路出家”的业余作家,他的作品在情节与对话上稍嫌薄弱,但完全不影响年轻人的喜欢。有一件事可以证明阿尔杰在当时的影响力,那就是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设立的霍雷肖·阿尔杰奖,以表彰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草根英雄”。

  时势造英雄,人人都觉得自己能成功,阿尔杰成为“成功学”的最佳代言人,是因为19世纪下半期的美国经济实在太好了。

  19世纪前期,美国是一个穷国,经济萧条,军事虚弱,无法与欧洲相提并论。这自然就没有产生“霍雷肖·阿尔杰”的土壤。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布一项政策: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欧洲列强不应再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独立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

  门罗的宣告开头迟疑,而后转为充满热情,这就是有名的“门罗主义”:美国不参与任何争端,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以韬光养晦埋头发展。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维持了国家统一,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门罗主义为基本外交政策,迎来30年的飞速发展。


  各项工业指标突飞猛进,80年代美国的钢铁、煤炭、机器制造、电器等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都跃居世界首位,工业产值增加5倍,1890年工业产值占全球31%,奠定了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的核心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基建发展更加凶猛,铁路里程从1860年的3万英里飞升到1890年的16.3万英里,总里程占全球52%,超过欧洲各国的总和。

  16.3万英里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26万公里。2019年我国铁路总里程13.9万公里,仅相当于100年前美国的一半。十分夸张!这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铁路建设。

  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9世纪中叶,美国几乎没有高楼,到1890年,美国已是高楼林立,高层建筑成为流行用语。世界上第一座公认的摩天大楼,就出现在1885年的芝加哥,叫家庭保险大厦。

  1883年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建成,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当时被誉为“第八大奇迹”。总高93米、金属铸造的自由女神像也在这个时候建成。

  1865-1890年,美国人口从3500万增加到7000万,城市化率从10%提升至42%。正是这种烈火烹油的经济,使得美国涌现出无数“个人奋斗的英雄”,百万富翁从0增加到1890年的4000人,大量年轻“布衣”摆脱贫困进入中产阶级,导致霍雷肖·阿尔杰的“成功学”成为“风口上的猪”。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历史学家比尔德如此评论:“林肯总统去世25年后,美国无论在商品数量上还是价值上,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制造国。美国只用了30年时间就取得了英国100年才取得的成就。”

  依靠地大物博,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美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将“世界工厂”的名号从英国手中生生夺走。

  所以,美帝真不是叫出来的,而是真刀实枪干出来的。

  美国虽然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当时的超级大国,因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在英国,科技制高点在德国,工业文明中心在欧洲而不是北美。在西欧眼里,美国就是个暴发户。

  2、危机骤然降临

  “当红炸子鸡”霍雷肖·阿尔杰,没有掩盖另外两位“毒公知”的锋芒。

  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困》成为美国出版史上最畅销的非小说之一,“伴随着贫困的进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费解的现实”,他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1886年他差点被拥护者推上纽约市长的宝座。

  雅各布·里斯的著作《另一半人如何生活》,用感人的照片和文字记录出租屋的生活,其简陋程度震撼全美,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新闻记者。

  如此截然对立的两种声音、如此黑白分明的两幅画面,皆因为: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的繁荣,是以官商勾结的垄断组织为特征的。

  工业资本家们为了获取政治保护,纷纷贿赂政客,以至于政府议员可以明码标价,公开索贿。1868年臭名昭著的“伊利争端”,两个财阀激烈争夺伊利铁路控制权,一个大胆的议员两头讨好,一共拿到了17.5万美元。

  有政府做靠山,这些财阀们就大肆兼并,JP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控制全美2/3的钢铁生产,洛克菲勒掌控全美90%的石油。最终的结果是:美国1%的企业控制了33%的产品生产,1%的家庭拥有全国88%的财富。

  漫画《参议院老板》:体型肥胖的垄断资本家凌驾于参议院之上,大厅的“人民入口”挂着“关闭”的牌子

  垄断必然导致经济成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难以惠及达到大部分人。

  一方面是富豪们生活在扭曲的奢侈当中,一方面是民众生活艰难,他们工作条件恶劣,工资增长缓慢,夫妻一起上班挣钱才能勉强维持正常的生活,2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贫富差距巨大,导致社会关系非常紧张。当时一位富豪的夫人公开炫富,在一次舞会上花费了36.8万美元,引发公愤,不得不逃到英国躲避谩骂。

  很明显,快速工业化带来了社会进步,也带来了社会撕裂。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矛盾开始公开化,美国爆发一系列暴力罢工,席卷全国, 秣市惨案、霍姆斯特德大罢工、普尔曼大罢工……;农民不满导致了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抵抗运动——平民党运动,波及全美。

  但资本家无意改变社会现状,不仅勾结美国政府强势镇压,而且为“996”寻找理论依据,努力说服民众,“大家都是工业化发展的受益者”,努力工作就能过上好日子。

  钢铁大王卡内基在自传《我的财富观》如此写道:

  “在我商海沉浮的职业生涯所经受的各种受伤害中,依然让我感觉痛苦的只有霍姆斯特德大罢工。这是十分没有必要的,那些人完全做错了。由于有了新机器,工人们的工资比使用旧机器多了30%。”

  这就是资本家的嘴脸,死不认错,嘴比石头还硬。就这样,后人还尊称他一句“大慈善家”,虚不虚伪?讽不讽刺?

  一边是企业加大生产,一边是大众的消费能力跟不上,最终导致生产过剩,引发企业的经营困难。当时美国最有影响的工商界《商业日报》称,美国工业产品己大大超过国内消费的需要,许多产品为国内市场所需的4倍。

  1893年,与雷丁铁路公司因盈利下滑、无法偿还贷款而宣告破产,标志着经济危机的开始。两个月内,美国超过8000家企业、156家铁路公司和400家银行倒闭。300万工人、20%的劳动力失去工作,这是美国失业率的历史最高点。

  当时,一位民主党州长写信给克利夫兰总统:“这个州的状况令人恐惧和威胁。”克利夫兰知道后有点震惊和不安,无奈回答:“我几乎不知道如何回答在你15日的来信中。“

  结果美国经济连续两年下滑。1893年美国GDP从163亿美元下降至154亿美元,1894年进一步下滑至141亿。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

  但美国的解决方法,不是进行社会改革,而是对外扩张转移内部矛盾。

  3、好战情绪兴起,扩建海军

  面对着国内经济危机和社会的不稳定,美国政界和企业界一致相信,唯有扩大出口才能复苏经济。认为必须到海外寻求新的市场,来化解国内的过剩产能。

  当时,帝国主义风行欧洲,列强们纷纷瓜分海外殖民地。美国便利用帝国主义理论来为自己的海外扩张寻找合理性。

  于是,一系列宣传帝国主义思想的言论在美国大行其道。

  社会达尔文主义得到大量讨论,美国的社会人士主张,国家和种族与生物物种一样不断为了生存而竞争,最终适者生存。因此,强国统治弱国符合自然法则。

  一些“作家”在《哈珀杂志》宣称,英语国家将最终统治不在“现存文明”之列的每一寸土地,美国白人征服落后地区的土著人口这一经历必将在全世界继续下去。

  哥伦比亚大学创始人伯吉斯从学术上支持帝国主义,宣称欧美白人代表着最高的政治才能,因此他们的职责就是振兴贫困民族,甚至在必要时采取强迫手段。

  海军上将马汉发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历史上拥有海权的国家都是强国,美国与两大洋相连,其权威必将系于海上实力,美国必须有海外殖民地作为原料基地、海外市场以及海军基地。“海权理论”风靡全美。

  议员们也在国会制造紧张气氛:美国一定不能在(殖民地)竞争中落后。否则没有领土可以征服,美国将会一直落后下去。

  最终导致,美国全国上下都积极主张战争,帝国主义情绪狂热。

  美国政府一边进行舆论宣传,一边扩建海军。

  当时的美国,只有100艘木质帆船,与欧洲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连俄国都远远不如,典型的“第三世界”实力。

  1880年代,美国开始自主建造蒸汽钢铁战船,要求所有新的美国军舰都应由美国的钢铁制成,这才使美国海军开始告别“木船时代”,开创海军新时代。

  1890年通过《海军法案》,要求按照英国最先进的战舰为标准,建造3艘万吨排水量的“航母级”战列舰。

  依靠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美国海军快速崛起,到1898年美国已经拥有4艘庞大的战列舰,另有5艘在建,很快完成了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洋进攻型的转变。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海军强国。

  自此,门罗主义的韬光养晦落下帷幕,美国锋芒毕露。

  4、海外扩张,经济复苏

  19世纪末是一个列强纷起的时代,美国并非一枝独秀,除了老牌帝国英国,法德日的实力也很强劲。而且,那些好地方已经被他们瓜分干净了。

  晚到的美国想分一杯羹,自然不敢在这些强国身上动心思,思来想去,“柿子挑软的捏”,美国将目光对准了落魄贵族西班牙。

  西班牙在16世纪盛极一时,是最早的“日不落帝国”。17世纪衰落后,一蹶不振,直到19世纪末,还没有进行工业化,国力是欧洲末流水平。但靠着一点老家底,在海外还有几块殖民地。

  美国首先看上了家门口的古巴。

  1895年,古巴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然后某些美国媒体看准政策风向,大肆报道古巴起义,全面宣传西班牙的残忍暴虐形象,煽动民众对西班牙的愤怒情绪。

  1898年,美国军舰“缅因号”在古巴爆炸,美国人一致认为是西班牙人干的,美国媒体趁机狂带节奏。《纽约日报》把头版头条全部留给叫嚣性文章,比如《西班牙人侮辱了我们对遇难者的纪念》,仅仅三天,《纽约日报》销量超过300万,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事后证明,这场爆炸是军舰内部的机房偶然爆发引起的。

  “牢记缅因号”成为全国的复仇口号,战争热潮席卷全国。在民众舆论面前,美国国会高票通过5000万美元的军备款。美国派出2.8万正规军,打着“为古巴自由而战”旗号的美西战争爆发。

  战争很短暂,4月宣战,8月结束,12月签订《巴黎协议》,美国正式获得古巴、波多黎各、关岛这三块殖民地,并用2000万美元强买菲律宾。

  美国国务卿约翰称之为“精彩的小战争”。

  美西战争的同时,美国也在其他地方“捡漏”,主要是在太平洋上寻找岛屿。1898年正式兼并夏威夷和威克岛,1899年与英德平分萨摩亚岛。

  美国的每一步都得偿所愿。

  虽然按照欧洲超级帝国的标准,美国殖民地还很小,但美国已经加入到过去一直想避免的国际冲突上,从美洲强国过渡到世界大国,初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海洋帝国,从此便不能回头了。

  与此对应,美国摆脱经济危机。1898年经济开始复苏,农产品价格上涨;1900年出口总额高达14亿美元,GDP突破200亿美元;1901年完全恢复经济繁荣,当年GDP增长17%,创下新高。

  5、大棒政策,打造后花园

  1902年,德国军舰轰炸委内瑞拉港口,并扬言要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这要是以前,美国也就动动嘴皮子,表达一下谴责和愤慨。但这个时候的美国从陆上强国转变为新兴的海洋帝国,便动用自己的海军进行威胁,迫使德国撤军。

  这一事件使得联邦政府相信,欧洲还有可能入侵美洲,威胁美国自身的安全。实行了80年的“门罗主义”中立政策已经不适用了。

  1904年,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门罗主义”进行了补充:美国不仅有权反对欧洲干涉美洲事务,而且有权根据自己的想法干涉美洲国家的内政。

  这就是“罗斯福推论”,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大转变,“说话温和,但带根大棒,就定能成功”。美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将美洲当成自己的后花园,以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大国野心。

  美国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自身态度。

  1900-1903年,美国将军队规模从2.5万人扩充到10万人,并打造现代化的军事组织系统,1906年美国拥有10艘战列舰,海军规模全球第二,仅次于英国。

  1903年,多米尼加拖欠欧洲2200万美元的债务,已经破产。为了防止欧洲介入,1904年美国接管多米尼加,建立美国掌控的破产管理机构,维持多米尼加的秩序稳定。

  1906年,古巴暴动,美军登陆古巴,驻军三年之久。

  1909年,尼加拉瓜爆发革命,美国派兵入驻,长达10年之久,以扶持亲美政府。

  这期间美国最大的成就是巴拿马运河。1903年,美国出兵支持巴拿马起义者建立新政府,然后接手已完成40%的巴拿马运河工程,1914年开通。直到2000年才将运河控制权归还巴拿马。

  在20世纪初,一直到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的三十年里,美国依照罗斯福推论,向美洲国家派兵近20次,从而牢牢地控制着美洲。

  整合殖民地,将拉丁美洲当成后花园,这就是美国告别地区强国的标志和成为全球大国的基本盘,一个新帝国正在冉冉升起。

  6、小心扩张、大胆改革

  美国韬光养晦30年,在19世纪90年代奔向世界开始争霸,很好实现了“积蓄力量-扩张地盘”的路线方针。

  但美国的扩张,始终坚持“不挑战欧洲列强”的策略,一直在欧洲势力薄弱的地区扩张,做遗珠捡漏而不是虎口夺食。最终在扩大自身战略空间的同时,将拉美打造成自己的后花园,实现顺利入关。

  与美国实力接近的德国就不同,咄咄逼人,希望打破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挑起了一战。

  即使一战后,美国本来是大功臣,还是世界工厂,但依然拒绝领导世界,美国国会拒绝在《凡尔赛和约》签字,不想挑战英国霸权。

  直到二战后,欧洲明显衰落,美国依然蒸蒸日上,才顺势取而代之,成就自己的霸主地位。

  从1898年开始争霸,直到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称霸,隔了近半个世纪。

  为什么叫布雷顿森林呢?因为英国代表凯恩斯爵士致信给美国财政部说,请不要在华盛顿开会,那会让英国人感到颜面尽失。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说,那就在华盛顿附近找个山里的避暑胜地吧。这就是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山酒店。

  凯恩斯还认为这个体系“想要把大英帝国的眼珠子挖掉”,可惜嘴巴大不如拳头大。

  20世纪初“入关”后,美国并没有局限于海外扩张的“大棒政策”,而是同时发力国内的社会改革。

  美国官员频繁访问西欧,考察当地的进步改革,然后回国限制特殊利益集团,从“既得利益保护者”向“公众福利服务者”进行角色转变。反垄断、增加公民权力、建立劳工保障制度、鼓励民众揭发社会不公、市政改革……,力图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福音”新秩序。

  当时纽约州罗切斯特的一位神学家,叫沃尔特,发表一系列有强大影响力的演说,认为现代社会的教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通过个人努力以实现社会朝人文主义的发展。美国人还效仿英国,在民间建立“救世军”,专门为城市穷人提供各类帮助。

  政府和民间共同引发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后世称之为“进步主义运动”。这就是20世纪20年代为美国带来“柯立芝繁荣”“咆哮的二十年代”经济奇迹的基础所在。

  对外扩张、对内改革,内外兼修,两手抓两手都硬,美国的崛起势不可挡。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