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美军解密档案承认:志愿军战斗力很强,他们实现了目标
日期:2020-7-24 16:15:4

  原创 这才是战争 2019-06-28 17:19:24

  众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具有绝对优势的火力。哪怕不计空中力量的打击,仅仅美军的炮兵就构成压倒性的优势。可是美军的这种优势并没有转化成为胜势,美军总以为志愿军的阵地被他们狂轰滥炸后会没有活人,可志愿军一次次神奇的出现,让美军遭到惨重损失,这也让美军百思不得其解。

  对此,美军自然会进行分析总结。美军解密档案,参谋学院战斗研究所报告,第13号,披露了美国人的研究成果。

  美军通过对志愿军的研究发现,他们倾泻的数以千吨计的炮弹,并没有达到所想要的效果。志愿军非常了解李奇微所采取的“火力消耗战”所能达成的破坏效果。他们根本不是一支人们普遍印象中的农民军队,反而极具智慧和技术含量。

  一、美军发现:志愿军通过对弹片的分析和对声光的研究,能够迅速确定了美军前线配置的火炮种类,从而准确判断出它们的位置。然后志愿军会根据美军火炮的配置情况,科学的对兵力兵器进行合理部署。这个就是志愿军当时总结出来的“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将较少的士兵部署在第一线,将主力部署在第二线和翼侧,以便随时准备发起反击。

  但美军发现这一原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前一后二”,而是根据美军的火炮情况来决定,这让美军非常吃惊。这表明志愿军对炮兵这一技术兵种的认识,至少和美军在一个水平。所以美军认为志愿军总是能达成他们的目标“在杀伤更多敌人的同时减少伤亡,赢得必需的时间”。

  二、美军发现:针对美军密集的空中和炮火轰击,志愿军以窄正面大纵深的方式部署部队,并建立精心设计的野战筑城体系。美军认为,志愿军的防御阵地非常善于利用地形来布置前哨和环形防御。第一防御阵地通常设置在正斜面上,人员掩蔽部则构筑在反斜面上。在前沿的堑壕中,每隔几米就有一个藏兵洞。而在堑壕的壕壁上挖有无数贮存手榴弹的小洞。所以美军步兵感慨,难怪志愿军永远有着用不完的手榴弹。

  阵地上有着大大小小的坑道,这些坑道通过地道和交通壕连接正斜面的防御阵地和人员掩蔽部。贮藏弹药的地方也通过堑壕与防御阵地相连。防御阵地的顶部由6、7米厚的原木和泥土封盖。所有的阵地都是能在保持良好射界的同时,提供对美军的曲射火力的防护。而一旦不进行抗击时,志愿军的兵力和补给就全部躲在地底下。

  三、美军发现:志愿军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伪装。志愿军的指挥官极为注重对阵地的伪装,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伪装和隐蔽。志愿军的散兵坑不仅用天然植被掩盖洞口,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泥土被挖掘的痕迹。如果志愿军没能进入散兵坑,他们利用天然遮蔽的本领非常高强,人与人之间至少保持数米的间隔,训练非常有素。而且士兵头戴的军帽上有线圈,系着天然植物,几乎能和周围环境混为一体。美军的飞机就算在开阔地都基本无法发现这些纹丝不动的士兵。

  至于志愿军宝贵的火炮、车辆,都得到了小心的伪装。志愿军把稻草塞进破衣服做成逼真的假步兵,用原木做成假炮筒,用铁板做成假防盾,用木板做成假拖车,用稻草做成假车轮,这样建造的假炮兵阵地到处都是。虽然这些材料相当简陋,但非常逼真、效果惊人,美军的航空侦察无法区别,总是引导炮兵进行大量无效射击。看得出来美国陆军对空军很有抱怨。

  最终,美军做出结论:志愿军完全抵消了美军的全部努力。通过采用这些防御措施,火力显然比美军差很多的志愿军在战场上保持了充足的战斗力,这使得他们在战场上实现了战略目标。如果用实现政治、军事目标来定义成功的话,那么志愿军的防御措施非常之成功,甚至影响到了整场战争。

  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