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粟裕一战成名,毛主席说:此人了不得,必成大器
日期:2022-3-18 8:28:34

  原创2020-12-14 17:46·这才是战争

  一、引言: 孙武问道,真战危殆

  《孙子兵法》里有个著名提问:“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如果敌军众多且阵势齐整(精锐之旅、非乌合之众)向我方进攻,弱势我方该如何应对呢? 答:“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意即:我方要先夺取敌人要害,这样敌人就会被迫听任我方摆布。

  孙子兵法整书仅六千字,文笔简练,很多意犹未尽之处、让人感觉不过瘾。真实战场无论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时代,将士数量、装备、后勤等占明显优势敌方“齐整”攻来、弱势我方该如何应对才能化险为夷甚至反败为胜,这里头的指挥、外交斡旋、后勤统筹等等均难度极高,一举一动攸关生死,丝毫含糊不得。

  这里有个好案例:1940年由陈毅外交斡旋、粟裕谋划预案和具体指挥、叶王陶诸将奋力搏击的黄桥决战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答案。


  二、战前态势:群狼环伺,何以退敌

  1940年秋季,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日寇及依附其上的汉奸走狗在江浙皖数省相当猖獗。9月,我党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战略任务。陈毅、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数千人渡江北上挺进苏北,当陈粟部进军黄桥、姜堰等地后,长期盘踞苏北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司令韩德勤消极抗日、与日寇互不侵犯;但却历来铁杆反共、自恃兵多粮足、装备精良、地头熟稔,很快纠集3万之众分3至5路向驻黄桥新四军陈粟部扑来,妄图歼灭我部主力独霸苏北。

  其进攻兵力配置如图:韩部主力89军军部辖第33、117两师计1.2万人,为进攻黄桥之中路主力,指挥官为李守维;翁达旅,虽仅3千人但装备精良,号称梅兰芳部队。翁旅也是韩部嫡系,妄想趁89军先攻得利时侧击抢功; 必须指出,两部1.5万顽敌中的普通士兵大多反内战。左路军保安旅,计5个保安团、约2千人,装备次,与黄桥镇隔河相望,起策应作用。韩德勤以省主席身份“命令”(因各自为战、不带强制性)右路两军:税警总团陈泰运部(约4千人)、苏鲁皖边游击军李明杨、李长江部(8千人)从右翼配合;这三部敌军虽不直属韩德勤管辖,但均虎视眈眈,其中二李部颇具实力,如我陈粟部寡不敌众、甚至只要战况焦灼僵持,二李部及陈泰运部均可能偷袭捡漏。

  此外,西南泰兴一带的日伪军一部,站一旁“坐山观虎斗”,也可能参与搅浑得利。

  我方情况:黄桥只是一个位于江边不远的小镇子,战略位置重要。但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也没纵深周旋,可谓易攻难守。我新四军陈粟部渡江后满打满算才七千人,实际战斗人员不到六千,武器装备很一般,枪支少,不少战士甚至只能配备梭镖红缨枪。重火力缺失,如3纵陶勇部仅山炮2门,炮弹数发。所幸我部渡江后连克黄桥、姜堰、海安、营溪,数战连胜士气正旺,黄桥附近民众全力支持我部抗日除奸,所谓得民心。叶飞、王必成、陶勇指挥1、2、3纵队各部,1个纵队仅一两千兵马而已,和八年后叶王陶各领数万十几万雄兵纵横东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可同日而语。

  我部有两个外援,西北方向八路军黄克诚部正星夜驰援,但顽韩来势汹汹、黄部距离甚远、决战时段没能及时赶到、故而只能起战略牵制作用;此外,新四军江南某营可能渡江支援,似乎有所帮助,但最后还是没及时赶到战场。我部还有一个不可忽视弱点:当时我部通讯力薄弱,战端一启则三个纵队须各自为战、独战求存。

  战前态势总结:1940年秋黄桥决战前,敌以五倍兵力“众整而将来”、我方对阵形势极其严峻。我方不能输、输了就会被赶出江北、撤回江南甚至可能全军覆灭;甚至也不能小胜或打成僵局,这样可能引得陈泰运部、二李部、保安旅甚至外围日寇伪军,群起蜂抢,局势终至不堪收拾。我部必须奋力搏击、务求必胜、全胜、速胜!

  六千人对阵三万之敌,群狼环伺,何以退敌?!

  据史载,当时连我部主将陈毅都做了最坏打算,吩咐手下把自己曾在南方三年艰苦游击时都舍不得撂下的一挑诗文担子埋在镇外山丘上。当时的新四军领导、地处皖北的项英也多次电报问询、上上下下均对陈粟部能否在韩部大军压境下生存下去忧心忡忡。

  后来结局如何大家都知道,战果不可思议地一边倒的黄桥战役是未来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指挥下扬名之战,其精密筹算宛如神助、可谓一战成名。更准确说法,应该同时褒扬陈毅元帅、叶王陶诸将、众多战士搏命、还有黄桥老乡们和他们那著名的烧饼,那真是一场绝无仅有的由诗人、猎人、教师、铁匠、农夫等诸多将士共同谱就的精彩华章。

  三、战前筹算:多算胜、少算不胜、精算大胜

  《孙子兵法》开章《计篇》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大意即:战役战斗之“战前庙算”极端重要,在未开战时就应该深入筹算。最终胜利者是因为比对方考虑得更周全更切实,而失败一方则相反,考虑得不周全、考虑得少。

  战前苏北敌我局势分析:韩德勤虽名义上贵为蒋所任江苏省主席、但实控兵力仅李守维、翁达两部合计一万五千余人枪,实控范围狭小,仅苏北数县。二李部和陈泰运部名义上为其所辖、但实际上财税军事相对独立,且因担心被韩部吃掉而首鼠两端、在韩部和日寇间玩平衡(次年,二李部被汪伪策反、成了可耻的汉奸部队)。而我新四军陈粟部自挺进苏北以来已连克黄桥、姜堰、营溪、海安等多地,我军也以韦岗处女战教训了日寇支队、从而在广大民众心目树立了坚决抗日且能打胜仗之光辉形象。

  大战前,我陈粟部审时度势,着力争取二李部、陈泰运部至少在决战时段 “坐山观虎斗”。39年秋至40年春,陈毅同志以非凡胆识与智慧三进泰州,与地方派系部队就联合抗日谈判成功,结成反韩统一战线,为决战顽韩创造有利军事态势。后来事实证明,不计一城一池得失、主动让出经济税赋收入极高的姜堰地区(当时有“金姜堰”说法)给二李、争取二李部和陈泰运部保持相对中立,是新四军军事成败外在保证之关键。在决战中二李部及陈泰运部、本地保安旅团三势力合计约1.5万之众,装备和我陈粟部相当,三势力构成顽韩之左右两翼、但一直保持中立,使顽韩部在军事上陷入孤立,大大削弱了其联合进攻力量,从而使新四军能够集中有限兵力全力打击顽韩嫡系部队,创造了战争奇迹。

  但是兵凶战危,西北方向,二李部距离我最近,顺黄桥河而下十几华里即可侧击我软肋。如二李蠢动、陈泰运部也可能偷鸡摸狗。粟裕经过慎密思考,把2纵王必成部放在黄桥西北顾高庄一带驻防,警戒二李部及陈部、将最有实力的1纵叶飞部置于黄桥近郊严徐庄作为伏击拳头使用,主要对付正北方向可能来袭的顽韩嫡系翁达旅。主帅陈毅暨苏北指挥部设于严徐庄统揽全局。

  可以说,无论我军如何努力造势,当面敌情局势依然相当严峻,韩德勤本人当时自信满满,向蒋介石和顾祝同夸下海口,此战将毕其功于一役,让新四军下长江喂鱼。

  当时年仅33岁却早已身经百战的粟裕总是喜欢站在地图前、一看就是半天。身旁参谋们都知道,粟裕沉默不语,往往就是要打大仗了。后来名满天下的粟裕大将身材不高,沉默寡言,除了看地图、吹口琴、喜食狗肉外没有过多癖好。他不是黄埔军校或有名讲武堂科班出身,而是跟随毛主席、朱德元帅在战争实践中真刀真枪边打边悟、一步步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第一大将。其学历仅师范学校毕业、本行是教师;再往前溯源,粟自述从小在长工阿坨引导下喜好扛猎抢狩猎,性格构成因素应加上猎人一项。

  战前部署时,陈毅首先发言:此战是背水一战。打得好,苏北局面改观;打不好,我们就真的要被顽韩赶到长江河里去喂鱼了。

  粟裕接着指出:这次和以往不同,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要求我军以少胜多。看敌人部署,此战顽韩自持其绝对优势兵力、“众整而将来”、光是主攻黄桥之李守维部就足足九千人枪、超过我全部六千有生力量三分之一有余,还要加上左翼突击的翁旅三千生力军,翁旅装备精良为顽韩全军之冠。周边还有二李部、陈泰运部、保安旅团部虎视眈眈。有的同志主张乘顽韩攻黄桥,我主力脱敌北上、游击海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还有同志主张打阵地战,既然兵力有限、那么我们就应该最大限度集中自己有限兵力全力守黄桥、在黄桥附近与敌决战,最起码能依托工事、耗敌待变,同时抽出一部东进,开辟南通如皋信根据地,打到敌人薄弱地域去。

  但敌将李守维是参加过江西围剿的老蒋,这两种办法他也能想得到。第一方案看似避实击虚、出敌意料。但缺点一,我们放弃好不容易夺得的立足之地、好不容易在苏北打出的威名,未战先撤,无疑会助长顽韩日寇嚣张气焰,对我军站稳苏北脚跟长期发展战略极其不利;还影响军民士气,群众会认为新四军是打游击的,没实力,跟着我们抗日没前途。缺点二,以主力袭击海安是兵团运动战,如采取游击办法、把后方挑起是非常危险且不负责任的。缺点三,据侦察,海安敌方工事坚强。我们长途奔袭、顿兵坚城下,如不能迅速拿下,则黄桥孤城少兵同样难以坚守,很可能造成顾此失彼、两地均失。

  第二方案东进如皋,短期内必定攻城略地战果不小。但缺点一是东边几个保安旅本来就不是顽韩嫡系,营溪战斗后他们已答应和我们结成统一战线,如我进攻他们则等于背弃了盟友、把他们推向顽韩一方,无形中削弱了抗日统一战线、助长顽韩势力;缺点二是我部满打满算仅有顽韩进攻嫡系五成兵力,现在顽韩全力攻击黄桥、我们如主力分兵、长途奔袭则黄桥很难守得住,且顽韩断然不会因非嫡系保安旅受攻击缘故而分兵去救。当其下决心丢掉东边、集力攻黄桥,攻下后再趁势东进,那我们就难受了,搞不好两地均失。综合以上分析,同志们提出的北向打游击也好、固守黄桥加上东进抢地盘也好,都不是好办法。

  说一千道一万,一句话,黄桥要守,要守得住。守住黄桥的同时,要下决心打一个大歼灭战!粟裕停顿片刻,恍如石破天惊般提出一个冒险却力求全胜的预案:一部以黄桥为轴心进行攻势防御;主力隐蔽黄桥附近、在极短时间内挥师背击、各个击破。会堂里台下诸将屏住呼吸,值此危机时刻,众将为粟裕同志这独辟蹊径、极度冒险方案所震撼。

  粟裕接着说出理由,其一:以黄桥为轴心攻势防御、军事上主动权仍然操控在我,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不要小看的轴心向左向右自由转动、用兵自如;且我们力主抗日而坚守黄桥是完全的自卫,政治充分有力,民众同情赞助,因而得民心、稳军心、士气高昂;顽韩大部士兵对他们上司主动挑起内战相当不满、不满就会厌战、会懈怠、士气低落;这一高一低就拉开了士气差距。

  其二,我们全力坚守黄桥,民众有力支援,事实上这几天来每天几千群众帮我们赶修工事,群众踊跃参加抬伤兵、送烧饼、犒劳猪肉,对我军帮助很大。

  其三,黄桥距离顽韩发兵据点相当远,需要两天行程才能到达。我们可利用这两天宝贵时间沿途适当部署疑兵、伏兵、奇兵来伏击、骚扰、迟滞敌人,削弱敌军兵力。

  其四,在陈军长有力斡旋下,我们主动让出姜堰、分化二李部,我们还将继续让出加力、古溪、分界,让顽韩各层指挥官心生骄傲和疏忽,这就给了我们随时突然进攻和突击的机会。同时沿途我们广泛的政治宣传也会影响其士卒士气,兵法有云,攻敌之心,以老其师,就是这个意思。

  其五,再往后多想几步:敌人是劳师远征,我们突击胜利后,追击起来就更易收效,敌人一路败走的都是我们有群众基础的地区,更显势单力薄,所以只要他们被打败,我们可以在几天追赶中狠狠地连续打击,可能的话将来攻之敌彻底消灭。

  粟裕同志全盘分析高瞻远瞩充满智慧,众人折服,纷纷鼓掌。沉闷已久会场气氛终于活跃起来,人们看到了胜利曙光!

  粟裕接着讲:但是,1、以我部现有有限火器确实不利于采取坚守防御战,我们弹药很少,没有补充,所以非万不得已,不能采取这样的防御战。我们必须节约弹药,集中人力火力于主要防御方向。2、敌人开始进攻时分几个纵队前进、区隔十几里二十几里,但一到黄桥间隔距离就缩小到只隔几里路了,敌人向心集中、兵力火力更易形成优势,我方须在很危险状况下就地坚持以寡敌众,非常不利。但危中有机啊同志们,既然他们靠拢了,我们可以用“铁钳”把他钳住、使他动弹不得。加上我们这里河流众多、敌主力不易展开、转向和后退等各种战术动作更不易;只要我们坚决守住黄桥,等到我们突然反击时,地形其实可以说对我们是有利的。

  听到这里,台下的2纵主将王必成会心微笑。无它,铁匠出身的王老虎太明白围炉打铁、快准狠了,粟裕同志的打铁描述看似前后矛盾不可思议、但假使运用得当的话其实是非常厉害。这神似能奏奇效的“铁匠”打法——“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弩、节如发机”。

  最后,粟裕向众将公布了我军总任务:决心依托黄桥阵地、歼灭顽韩于黄桥阵地之前,并乘胜追击收复海安、东台,与八路军南下黄克诚部会师。为实现总任务,各部任务:以3纵守黄桥;2纵、1纵为突击主力部署于黄桥西侧、西北侧之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一带持重待机,待顽韩主力攻黄桥“敌疲师老”之际趁机攻击顽韩部侧后;以特务营为预备队集结高桥一带择机补充兵力及追击残敌。

  粟裕讲完作战部署,三个纵队司令员叶飞、王必成、陶勇相继表态,誓死保卫黄桥,坚决打好这一仗!散会后,部队和黄桥周围党政军民立即行动起来。陈毅和粟裕也分了工,陈毅在严徐庄掌控全局,粟裕坐镇黄桥前线对敌。

  据史载,当陈粟把作战方案电报皖北新四军总部时,项英阅后大惊、认为这方案实在太过冒险、搞不好要亏掉全部老本。但军情紧急,敌已大举压阵,时间上已来不及再做调整了。

  四、后退决斗、火中取栗、险象环生

  10月3日,顽韩主力李守维部九千人枪由海安、曲塘间向南攻击行进。2纵某营及1纵某营各约两百人主动在顽韩必经之营溪等地段节节抵抗,在夜色掩护下不断要击尾击,迫使顽韩过早展开攻击态势、并分兵守卫沿途已克村镇。同时,因为我军故意造成逐次抵抗、节节败退、实力不济态势,使得敌将李守维等心生傲气、认为新四军不堪一击,遂不等翁达部、二李部实质配合就加速行进,冒然分兵二路,其中一部约两三千人枪和大量粮草弹药留置营溪等地作为第二梯队,而以主力六七千人枪轻装直驱、放心大胆直攻黄桥。2纵1纵小部队这些招数既是游击常用战术,也是“逗猎物”、“诱猎物”等狩猎设陷惯用打法。其实在猎人眼里,猎物无论大小,每次狩猎无论猎户方人数多寡,必定主动出猎、攻守合一、无所谓前方后方进攻防御,进退转进皆可因猎物而变化。

  4日上午9时,顽韩第89军主力第33师六千人枪迫近黄桥,3纵前哨部队最先与其接火。值此危急时刻,粟裕仍然持重待机,主力1纵及2纵仍屯兵郊区按兵不动,而以3纵陶勇部彻底集中几乎全部力量:一千六百人于东北门,其余几个门只放一个班十数人、甚至伙夫担子等担任警戒。这样,顽敌虽众但骄傲轻敌加上沿路分兵,再加上黄桥附近河网密布,地形上不易展开兵力,敌人能一次展开攻击队伍下降到最多三千人。我守城部队虽武器装备简陋、但依托完备工事,以一敌二或以一敌三,至少能迟滞敌人、消耗敌人,略有胜算。

  上午11时,顽敌以3个团兵力初次猛攻。敌一部经损坏城墙突入,农夫出身、经历过红四方面军及西路军多场恶战锤炼的猛将陶勇甩开膀子、操起一挺机枪迎难顶上,硬是把已突入之劲敌顶了出去。鏖战中,北门危机,眼看要失守,粟裕临机应变、举臂高呼:同志们,江南增援部队到了!赶走敌人、我们赢了!守备我军士气大振、奋力反击、挫败了敌人凶悍无比的第1次总攻。至下午1时,敌我双方对峙于黄桥工事外围100米地域,顽韩李守维部第1次总攻受挫后撤至距离黄桥2、3里地段休整补充,准备第2次总攻。此时,敌位于营溪的第2梯队仍然没有参与战斗、从古溪出发的翁达旅故意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企图等我3纵与第89军主力拼得筋疲力尽时再冲上前来、争抢现成果实。

  下午3时,得悉敌古溪之翁达旅已出动向黄桥以北攻击;同时敌李守维部之营溪第2梯队也出发向黄桥以东推进。粟裕估计敌人在黄桥以北以东展开3路向心攻击黄桥:翁达独立第6旅是1路,经高桥向黄桥以北进攻;李守维89军分成如上2路攻击黄桥以东。粟裕当机立断,命令3纵仍然坚守黄桥,尤其是要打破敌人黄昏前后可能的第2次总攻,为求先发制人,3纵司令陶勇应以3分之1兵力、约600人先敌出击、以求击破敌人总攻部署; 命令1纵、2纵于下午4时开始由原地开拔、务必于今晚12时对黄桥以北之敌实施总攻。如古溪之翁达旅由高桥向黄桥直驱的话,则第1、2纵队应先击破之,再迅速南下配合3纵夹击黄桥以东顽韩主力33师。

  黄昏前,顽韩33师再次准备集中3个团近3千人向黄桥猛攻。3纵陶勇料敌机先,按照粟裕预案以1团600人先敌出击,果然出乎骄敌预料之外,打破了敌人总攻计划并俘获了部分人、枪。至此,保卫黄桥的危险期已过。预计顽韩3次总攻最快要明日也即10月5日晨,我军有了一整个晚上的决战时间,这就够了!

  五、一字长蛇阵、拦腰截尾、勇者胜

  由古溪向南攻击黄桥以北的翁达独立第6旅在韩德勤部队战斗序列中是战斗力最强之一,号称“梅兰芳”式部队(指行头漂亮,装备精良)。全旅3000人,清一色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连配崭新捷克式机枪9挺,军官大都是军校生。沿途设伏的是我1纵仅2000余人枪,主将叶飞系福建归国华侨,长期鏖战闽浙苏鲁一带,是我新四军不可多得的智将、猛将。我1纵实际战斗人数少于翁达旅、装备更是远远不如,但叶飞绝不盲目蛮干,他要部队利用“青纱帐”隐蔽接敌,对行进中骄横轻敌、毫无防备心理的翁旅实施突袭,把它截成几段,发挥我军近战优势,速战速决。

  4日下午,黄桥决战北战场打响。粟裕登上黄桥北门土城制高点,举起望远镜,只见东北面5里大路上,老百姓推着车子,挑着担子,往西南方向跑。他判断,后面就是敌人,粟裕立马精算:翁达部队在这样土路上行进,只能是一路纵队,成一字长蛇阵,每个人之间间隔至少要1米,1旅3千人队伍就要有7到8华里长。从高桥到黄桥是15华里,先头部队离黄桥5华里时,后尾一定过了高桥。也就是说,此时敌翁达部已经全部进入了我军设伏地区。

  一声令下,1纵伏击主力突然跃出、全线出击,翁达旅瞬间被截成4段,首尾不能相顾。经过近身鏖战,该旅大部被歼灭,翁达旅长羞愧自杀。但其残余17团数百人向古溪方向逃逸,后在张家庄、八尺沟一带顽抗,紧紧咬住我1纵,使1纵着急于围歼该敌,不能迅速南下参与夹击顽韩主力89军。

  六、掏心猛拳、战神们的不眠之夜

  黄桥东面,敌89军第33师正在集结、准备次日5号拂晓发动第3次总攻。89军第2梯队已从营溪行军至西官庄、刘家堡一带,有配合敌33师进攻之意图。

  身处黄桥镇的粟裕在通讯力薄弱、无法联络上2纵之时,就现有能联系上的部队临机决策:1、令3纵于4日夜12时以两团900人兵力先敌出击、以打乱敌拂晓总攻。2、令1纵将围困张家庄之顽独立第六旅残部交由预备队特务营负责解决,该纵主力立即全部南下、向刘家堡野屋基之李守维部侧后攻击。3、抓紧联系2纵,必要时以枪声为令,哪里枪响、哪里就是战场。

  后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粟裕同志多次展示他如上之独有指挥特色:部队不断因敌情变化而转移阵地、连续作战、连战连捷。

  10月5日凌晨3时,黄桥以东西官庄一带枪声密集,估计我2纵已包抄敌后了,但暂未取得联系。粟裕急令3纵已出击两团迅速向西官庄方向向心攻击,顽敌89军拂晓总攻计划已经失败,其大部被迟滞包围在黄桥东北野屋基、大焦庄、小二房庄一带。

  上午8时,1、2、3纵均占据黄桥东北有利位置。得密报,顽韩增援8团3千人已行至黄桥东北不远地方。我军本拟于今日黄昏总攻,但敌援将至、时不我待。粟裕决心提前总攻。3纵先行出击,引起敌人回击,造成浓密枪声,以此作为我1、2纵联络信号。三个纵队借着夜色掩护、全力向心攻击,前一天还气势汹汹的顽韩89军33师全线动摇、终至崩盘、大部被歼,主将李守维败逃时不慎落水淹死。残部败逃野屋基一带企图靠拢117师,1纵及时赶到、与敌激战,全歼之。至晚9时,顽韩李守维部主力33师整个已被我解决。黄桥决战主要战斗基本结束。

  七、好的战略态势是后续胜利的保证

  6日晨,粟裕下达追击命令。令各部不顾疲劳,不重缴获,而在于乘胜追击占领海安为要。

  此时缴获顽敌33师报告,得悉其昨夜请求韩德勤从海安派遣117师701团经分界增援黄桥,故而判断敌701团尚在营溪附近,但战势逆转,估计该团已无战意,可能会往海安退却。2纵不顾疲劳、迅速追击,在营溪附近追上该团,全歼之。据俘虏供认海安尚有顽韩七八个团,但粟裕判断这情报不准确,因为经过我部这两天连续打击,估计海安最多两团。但此时,我部经过三天不间歇攻击,部队已极度疲劳,行动略微迟缓。6日黄昏抵达海安时,残敌约2个团,均已闻风先逃了。

  海安拿下后,敌117师残部、独立第6旅残部、33师残部向富安、安丰、梁垛集中,且东台尚有顽韩指保安第8旅防守。我部休息一天后迅速攻占了残敌仓促落脚的富安、安丰、梁垛、东台。现在,我部已攻占了黄桥周边几乎全部战略要点,进可攻退可守了,至此,可以说,我军已经取得黄桥战役全胜!

  八、战后总结:延安贺电、主席远瞻“汉高祖之关中”

  黄桥决战是1940年我新四军渡江北上占据苏北脚跟之奠基之战,从此新四军在苏北、苏中、淮河南北甚至山东南部逐步站稳脚跟。日寇45年投降后,华中新四军部和山东八路军部合并成为华东野战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野。最终鏖战淮海、决战决胜、基本消灭了江浙沪鲁豫蒋匪主力。黄桥决战后,毛主席非常高兴,贺电道:我们要把苏中苏北根据地打造成“汉高祖之关中”。

  黄桥决战,首功当推粟裕指挥得力,从战役角度看,以6千余装备较次的国军眼里所谓“游击部队”、一战而干净彻底地全歼韩德勤部1万5千主力,同时震慑了1万5千余旁观看戏的各路杂牌。战果之大,出乎所有各方意料之外。也就是说,我军以一打三,仍然在两三天时间全歼顽敌主力,同时攻占周边全部战略基点,为下一步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基础。另外,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装备,收获颇丰。战后,毛主席对身边秘书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粟裕同志了不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

  从今人角度看,这是一场由诗人、教师、猎户、铁匠、农夫共击强敌的生死较量! 战前外交斡旋,颇富诗人浪漫气质的陈毅同志发挥其统战才华,短时间内获得了各路杂牌军最起码站一旁看戏的认同,这点为我们决战争取了时间,意义非常重大。决战来临时大胆作战预案、骨子里洋溢勇狠敢当猎人气质的粟裕同志力排众议,敌大兵压阵,我不退不逃不急不徐,而是攻守合一,诱敌扰敌疲敌、示弱于敌。在具体作战部署上,又相当于一个精明能干的数学老师,精算敌翁达旅出击距离、人数及我攻击发起时间。而叶王陶诸将,或华侨或农夫或铁匠出身,更是在黄桥决战短短两三天时间里,指挥得力、临机应变、实时转战;智勇双全、决战决胜。

  本文作者:慰亭先生,“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