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毛主席临终前,为何将兵权交给陈锡联?事实证明了主席的深谋远虑
日期:2022-3-25 9:54:1

毛主席临终前,为何将兵权交给陈锡联?事实证明了主席的深谋远虑

  原创2022-03-24 17:23·全民历史观

  1976年2月2日,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中共中央1号文件颁布。

  彼时中国,正处在风云交汇,不断变化的关键时期。毛泽东病重,周恩来去世,邓小平遭受困境,共和国面临着极为关键的命运拐点。

  因此,此时的1号文件便格外引人注目——它将决定未来数年间,国家前进的方向。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份重要文件里,只有两条内容。

  其中,第二条内容令许多人大跌眼镜。

  文件中写道,经毛泽东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决定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要知道,在陈锡联之前,负责这项工作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元帅叶剑英。与军功卓著的叶剑英相比,陈锡联算不上“风云人物”。可毛泽东偏偏在临终之前,将至关重要的兵权交给了他。

  毛泽东为何这样做?陈锡联又究竟是何许人也?

  一、肩负重任:毛主席的交托

  对于陈锡联而言,1976年必然是他人生的重要节点。

  冬去春未至,乍暖还寒时,陈锡联接到了中央的命令,任命他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这是毛泽东亲自做出的决定,要他从这一刻开始,统帅三军。

  比起能够建功立业,一展宏图的欣喜,陈锡联心中更多是沉甸甸的责任。

  当时,国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毛泽东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军队是国家的核心力量之一,谁来管理军队,事关重要。

  毛泽东权衡再三,最终敲定了陈锡联。他对旁人说:“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带过兵团,带过炮兵,在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然而,在毛泽东的决定与陈锡联的履职之间,有一个始终绕不开的名字:叶剑英。就连1号文件中也明确表示,因为叶剑英生了病,所以这项工作才由陈锡联代劳。

  要知道,叶剑英一向深受毛泽东的信任。

  早在五年前,林彪出逃,叶剑英临危受命,开始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再后来,军委办事组撤销,军委办公会议成立,领导人依然是叶剑英。

  然而,在1号文件发出之后,叶剑英似乎真的从军队的管理岗位上“隐退”,只偶尔出席一些中央的会议,明面上不再插手任何军队事务。

  毛泽东之所以任命陈锡联统帅三军,实际上有着极其深远的考量。

  而这一切,都绕不开“四人帮”妄图夺权的阴谋。

  毛泽东深知,周恩来逝世,自己病危,“四人帮”早已打好了算盘,蠢蠢欲动。一旦他们计谋得逞,待到自己离世之后,国家必将面临一场浩劫。为此,他必须早做打算,而将兵权移交给谁,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四人帮”夺权的道路上,始终有两个眼中钉,肉中刺。

  一个是邓小平,另一个便是叶剑英。

  邓小平代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主张全面整顿。而叶剑英则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事宜,还掌握着三军兵权。

  因此,为了达到自己的卑劣目的,“四人帮”便不遗余力地试图在各种场合攻击这两位。先前所提到的,叶剑英“因病”退出工作,便是他们的手笔。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得不避其锋芒,韬光养晦,从战略上寻找到突破口,粉碎“四人帮”的阴谋。也正是在此时,陈锡联进入了毛泽东的视线。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离开了任职许久的沈阳军区,与李德生互换,就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两年后,他又因优异的表现进入中央军委常委,正式开始接触中央军务。与此同时,陈锡联还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一职,在他的努力下,共和国的国防工业和体育事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更让毛泽东满意的是,除了军委常委外,陈锡联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事实证明,毛泽东并没有看错人。

  陈锡联掌管军队后,无论大事小情,都会第一时间和叶剑英商量,并未有过半分为自己谋私利的想法。

  在后来的粉碎四人帮行动中,陈锡联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毛泽东看人准确,从未错信过陈锡联。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将领,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书写传奇。

  二、战场神威:骁勇善战的“小钢炮”

  早在1929年,陈锡联便加入了红军,他在军中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小钢炮。

  这是因为在作战时,陈锡联总是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也要帮助我军取得胜利。再加上他打仗快准狠,因而得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李先念以前是他的长官,还曾经多次评价过他,说他“打仗数第一”。

  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夜袭阳明堡,是他履历上最为辉煌的一笔。

  金秋十月,中华大地正浸润于战火之中。日军侵略,百姓遭罪,处处生灵涂炭,彼时的陈锡联年仅二十二岁,他正率领着八路军129师358旅769团进行游击战。突然,一声巨大的轰鸣响起,陈锡联警觉抬头,发现一架日军的飞机正从他们头顶掠过。

  他停了下来,环顾四周,像是明白了什么。

  于是,陈锡联带着手下的士兵,挨家挨户地找当地老乡询问。果不其然,通过和老乡的多次交流,他发现隔着河十里外的阳明堡镇南面,竟然有一个日军的机场!

  望着头顶不断经过的飞机,陈锡联当下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夜袭阳明堡机场!

  当天傍晚,行动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陈锡联下令,让所有士兵悄悄靠近机场四周,直到将其从四面八方包围起来。

  借着夜色的掩护,一切部署完毕,陈锡联看见不远处有二十四架飞机整齐的排列在机场跑道之上,他沉着冷静的观察着周围,准备行动。

  不料,一个日军哨兵突然发现了异样,而就在他高声喊叫的同时,八路军也迅速从两个方向开始向机场发动总攻!

  和过去的每一次战争一样,陈锡联冲锋在前,成了一架名副其实的“小钢炮”!

  短短一个小时,日军的二十四架飞机竟然被全部击毁!

  经此一役,陈锡联一战成名。二十二岁的年轻将领,锋芒毕露,却又胆大心细,更不惧流血,不怕牺牲,由此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接着一个的传奇。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陈锡联,那必然是如时人所说的那样:特能打仗,打仗不要命。

  又过了一年,在山西神头岭大战中,陈锡联再次带领769团,冲锋前线。而在这次战斗中,769团并未有太多与敌人正面交手的机会,或许对许多人来说,不用上战场是一件美事,可在陈锡联看来,这却是实打实的烦恼。

  他还会因此而和部下抱怨,说这次光啃骨头,没吃上肉。

  听到他这样的形容,连邓小平都感到忍俊不禁。邓小平曾评价,陈锡联这门“小钢炮”定然不会闲着,总会有他开火的时候。他还颇为幽默地向陈锡联喊话,说下次让他吃肉,但这种啃骨头的劲头不能丢失。

  再后来,著名的“响堂铺之战”打响,陈锡联带领部下与日军激战两个小时,最终全歼敌军,大获全胜。邓小平曾说过的话得到了应验,正如他所判断的那样,陈锡联既有吃肥肉的胃口,更有啃骨头的劲头!

  纵横军旅多年,淮海战役中也有陈锡联留下的光辉一笔。

  彼时,他负责指中原野战军中的部分军队,正是这几支军队,正面撞上了国民党的王牌黄维兵团。

  他从不畏惧战争,反而感谢邓小平给了他上阵杀敌的机会,也正是在那时,“二野赵子龙”这个诨名也成为了陈锡联的专属。

  除了上阵杀敌,陈锡联还格外注重私下的理论学习,他和毛泽东的缘分也正是在学校中结下的。

  原本,陈锡联出身贫寒,所以认识的字并不算多。但他本人是个绝不服输的性格,不会的东西,就算学破脑袋,也一定要掌握。

  因此,即便战事紧张,但他还是抽出空向战友们请教问题,甚至用石子和木棍在地上学写字。

  抗战胜利前,陈锡联前往延安的党校学习,对他而言,进学校,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在这里,他阅读了许多毛泽东的著作,而他最好的老师,便是毛泽东本人。

  多年后,陈锡联曾回忆当时与毛泽东相见的场景,他的紧张与忐忑,似乎就在昨日。

  在阅读毛泽东著作的过程中,陈锡联产生了许多疑问,于是,他鼓起勇气,去找毛泽东当面请教。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位传闻中的领袖,竟然如此的平易近人。

  毛泽东一见到他,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拉住了他的手。

  这让陈锡联瞬间紧张起来,但毛泽东的下一句话刚出口,就完全打消了他的顾虑。

  毛泽东说:“哦,你就是陈锡联,我听说过你的名字。”

  紧接着,毛泽东还关心了陈锡联的家庭与生活,并回答了他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这次短暂的见面,在陈锡联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让他们二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对于毛泽东,陈锡联总是既感激,又敬佩。

  而看似严肃的毛泽东,在面对陈锡联的时候,也会有极为幽默与放松的一面。

  陈锡联曾在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工作过,他一共当了二十八年的司令员。因此,毛泽东总是习惯性的喊他“陈司令”。有一次,两人相逢于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笑眯眯的和他握手,微笑着说:“司令,忙啊。”

  或许正是过去所结下的点滴缘分,使得毛泽东了解了陈锡联的本性。因此,他才能在临终前,将兵权托付给陈锡联。

  事实证明,陈锡联也再一次顺应历史,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三、安度晚年:不忘军人使命

  在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之后,陈锡联就主动向华国锋提出,希望能够由叶剑英重新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他从未有半点私心,自始至终,他所想的都是共和国的未来。

  还是华国锋提出,叶剑英暂时还要继续协助他处理国内的诸多事情,可能顾及不上,因此,还是要拜托陈锡联继续主持一段时间的军委工作。面对国家真正的需要,陈锡联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数年后,等到自己的任务彻底完成,陈锡联辞去了一切的领导职务,退居二线,开始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但即便离开了工作岗位,他也始终不曾忘记自己身为军人的初心。

  香港回归后,陈锡联还和老友一起,前往香港游览。一踏上香港的土地,他就想起了为之奋斗多年的邓小平,说:“小平没实现到香港土地上看看的愿望,咱们倒来了。”

  在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时候,面对强权政治的压迫,看着无辜枉死的人民,陈锡联流下了眼泪。平日里,他几乎从不接受任何采访,但这一次,他却与《人民日报》的记者畅谈了一个小时。在谈话的最后,他还挥舞着拳头,向所有人表示,虽然他老了,但是只要祖国有需要,他一定会再次上前线作战。

  不仅如此,尽管身居高位,但陈锡联坚持从不因为家人的事情向组织开口,谋求特权。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有多大的本事干多大的事情,千万不要想着越过组织而行动,更不能指望组织为自己开绿灯。

  尽管陈锡联的一生是不折不扣的传奇,可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留下过任何自传式的文字。而他不愿意撰写自传的原因,也足以令所有人动容。

  他说:“红军时期,和我一块儿打天下的有2000多人,解放时,剩下十几个人,现在就我一个人,我有什么好说的。”

  低调质朴,正是贯穿他一生的写照。

  而在陈锡联的家中,始终挂着一张毛泽东的半身像。

  这张画像是陈锡联来到北京那年挂上的,他曾告诉家里人,谁也不要将这张画像摘下来。在他心中,毛泽东高瞻远瞩,是一个看得远的合格共产党人。

  或许当时的他还不曾想到,毛泽东在挑选他掌管兵权时,也恰恰印证了他对毛泽东的评价。

  1999年,陈锡联永远停留在了世纪之交的夏日中。

  他的挽联上赫然写着:南征北战七十载,光明磊落献终身。

  参考文献:

  1、叶介。毛泽东欣赏的“小钢炮”陈锡联.文史博览,2018,(第7期).

  2、陈锡。“二野赵子龙”“小钢炮”陈锡联:毛泽东临终前将军权交给他.今古传奇(人物版),2019,(第6期).

  3、宗。毛泽东临终前为何把军权交给陈锡联.兰台内外,2012(04):16.

  4、李。传奇将军陈锡联.领导文萃,1999,(第8期).

  5、范。陈锡联“夺”叶剑英军权真相.晚报文萃,2014,(第13期).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