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档
总论
远古时代
 (25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250万年~1万年)

新石器时代
 (1万年~4000年)

奴隶制社会
 ()

  夏(BC2070-BC1600)
  商(BC1600-BC1046)
  西周(BC1046-BC771)
封建社会
 ()

  东周(BC770-BC256)
  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5-BC221)
  秦(BC221-BC206)
  西汉(BC202-8)
  东汉(25-220)
  三国(220-280)
  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907-960)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6)
  元(1271-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2)
[当前位置]:旧石器时代->空白->秦陵

泾渭流域——华夏文明的源头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05-22 11:42:21

  泾渭流域,泛指泾河流域的宁夏固原地区、甘肃平凉地区、陕西咸阳地区,以及其支流流经的甘肃庆阳地区,和渭河流经的甘肃定西地区、天水地区、陕西宝鸡地区、西安地区、渭南地区,以及其支流流经的延安地区、铜川地区。泾渭流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也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摇篮。泾渭之水养育了伏羲氏族及文化、神农氏族及文化、轩辕氏族及文化、周祖部落及文化、秦汉以及魏晋、隋唐伟业及文化。广成子论道,孔丘复周礼,为华夏的道学与儒学奠定了基础。万千典籍的记载以无可辩驳的史实证明,泾渭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基础,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

  三皇五帝时期

  太昊伏羲氏:又作伏戏、宓羲、包牺、牺皇、皇羲等。是新石器时代泾渭流域部落氏族的三皇之首。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代燧人氏继天而王”。当代考古工作者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发掘的大地湾遗址,存在着仰韶晚期——仰韶中期——仰韶早期——大地湾一期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址。据C14测定,大地湾这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距今约7800年至5500年。已清理出原始房址二百四十多座、灰坊三百二十八个、窑址三十八个、墓葬七十九个,还清理出六条壕沟和八千零三十四件遗物。从已清理出的遗址规模以及遗物可知,大地湾当属新石器时期的部落氏族城廓。伏羲“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八卦,即:乾、坤、坎、离、震、艮、巽、兑。研究者认为,八卦是代表天、地、水、火、雷、山、风、泽的八个符号。《天皇伏羲氏皇策辞》里说:“惟天至仁,于草生月,天雨降河,龙马负图,神开我心,我画八卦,自上而下咸安。”意思是说:在春天的时候,天降大雨,渭河泛滥,伏羲在河边见到一匹生有河图斑纹的龙马,泅水而来,受河图花纹的启示,画出了八卦。用八卦的伦理去教化大家,上上下下都变得安定了。从古及今,凡是有据的传承,都认为伏羲始制八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天下。是一部设道说教的书。《周礼•春官•太卜》里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各家注疏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连山》是夏时的《易》、《归藏》是殷商时的《易》、《周易》是周时的《易》。至于《连山》、《归藏》由何而成?古有《三坟》之说。孔安国在《尚书•序》里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三坟》分三部分,一是太昊伏羲氏的《山坟》,二是炎帝神农氏的《气坟》,三是轩辕黄帝的《形坟》。后来,《山坟》被夏人继承发展为《连山》,《气坟》被商人继承发展为《归藏》,《形坟》被周人继承发展为《周易》,尽管承传体系各异,但卦体框架一致,《三坟》的源头都是伏羲氏的《山坟》。《易》之道,简单的解释,就是“阴阳”。所以《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庄子》也说:“易之道阴阳。”宇宙的根本规律就是阴阳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周易》用阴阳两种符号构建自己的体系,阴阳鱼的太极图,在一个立体浑圆的统一体里,黑白对立,中间用一条流动的曲线分开,就正是要向人们图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系辞•上》所说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正是对宇宙一分为二整体性认识的注解。伏羲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为泾渭文化乃至华夏文明、东方文明奠定了基础,后来泾渭流域的周祖文明、秦祖立国、唐李开国,均受益于伏羲文化。

  炎帝神农氏:父为少典氏,母为有蟜氏。生长于姜水(今陕西岐山东及甘肃灵台之间)。与轩辕黄帝为兄弟。《集解》皇甫谧曰:“《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正义》、《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神农之世,其氏族人多而禽兽少,衣食不足,疾病流行。神农于是砍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播种五谷。又尝百草,察水土甘苦,一日遇上十毒。后来支系繁衍,向东发展到黄河中游和汉水中游等地。后来,神农氏尝百草时误食毒虫蜈蚣中毒而亡。其在位时,与仓颉共同创造发表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现推动了社会文明,历史进步的飞跃式跨越。西安半坡古文化遗址,当属其在位时的部落氏族国都城邦遗址。有继承和发展伏羲所画八卦的《气坟》遗作留于后世。

  黄帝轩辕氏:少典氏之子,炎帝神农氏同母兄弟,母为有蟜氏(有蟜氏,泾水流域桥山(今陕西黄陵)地区古代氏族,蟜,即桥),郦道元《水经注》:“帝生于天水轩辕谷”,郭璞《山海经》注:“帝生轩辕之邱。”轩辕谷俗名三皇沟,位于甘肃清水县山门乡三皇沟村。《清水县志》载:“轩辕谷东南七十里,黄帝诞于此。”炎帝神农氏中毒身亡后,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于是轩辕氏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叛乱的炎帝残部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与叛乱的炎帝残部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决战于逐鹿之野,遂禽(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部落联盟首领),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其在位时采首山之铜以铸鼎,作舟车以济不通,制指南车以示方向,其妻嫘祖始为养蚕治丝之法,用其吏官仓颉初创书契,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历,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术等。因其能征善战,,使其统治疆域拓展到黄河中下游,以及大江南北,又及华北地域,奠定了华夏名族的邦国基础。黄帝在位时继承和发展了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为氏族民众谋利益的社会责任感和代表时代先进文化方向方面独领风骚的气魄,在发展部族社会经济,力求民众安居乐业的同时,不辞劳苦,东至于海,登凡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崆峒),求贤访道。《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括地志》云:“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禹贡》泾水所出。《舆地志》云或即鸡头山也。郦道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庄子》云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司马迁所著《史记》中,也有广成子问道于崆峒山的记载。道者,治理国家的学问;道者,认识世界,观察事物的哲理。黄帝轩辕氏终生都在为追求真理奋斗。著作有《形坟》、《黄帝经》、《黄历》等。

  广成子:又名大成子,神农氏乃轩辕氏时代的学问家。久居崆峒山,道文化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广成子(大成子、又号传豫子)在济阴传授地皇内文,教人以好生之道,扩种谷物,和合草药,并作《太一元精经》三十六卷。《史记》有轩辕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记载。当代作家姚学礼的《山出西北》自序之三中说:“《广成子玄言》和《广成子道论》这两书是我国道教之源头,原著几经抄录在秦始皇焚书时毁掉了,可部分篇章却在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后,以黄帝名义在后代而成为《皇帝经》,这宝贵的经卷著作传至东汉时又佚了。有幸的是在一九七三年出土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中,这列于《老子》乙本之前的《皇帝经》四篇古佚书竟证知《广成子玄言》和《广成子道论》的存在。”

  玄女:神农氏及轩辕氏时代平凉白水人。又称白水素女、素女、元女。道教将其神化为九天玄女、九天娘娘等。黄帝之师。黄帝与蚩尤大战于逐鹿之野时,向黄帝传授六壬、遁甲之术,以及兵符、图策、印剑等物,并为之制夔牛鼓八十面,遂破蚩尤。关于玄女,《云笈七谶》卷一00《轩辕本纪》与卷一一四《九天玄女传》,以及《抱朴子》、《医心术》《双楳景闇丛书》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玄女的著作,有《玄女经》留于后世。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

  周文王姬昌:其始祖名弃,是黄帝曾孙喾之妃、有邰氏之女姜源所生,尧时为师,舜时被封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号曰“后稷(一说弃被夏朝任命为“后稷”,管农业,后稷乃古代农官通称)姓姬氏,其后三传至公刘,迁居豳(今甘肃庆阳)公刘于豳,复修后稷之业,民赖其庆,百姓多徙而保归,周道之兴自此始。其后九传至古公亶父,从豳迁于岐山下周原(今甘肃灵台南及陕西岐山东北),豳人举国归之。古公于此划分田界,控沟泄水,发展农业;贬戎狄之俗,营城郭室屋,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管理庶务,国号曰“周”并开始“翦商”,周朝王业自此始。古公有子三人。古公卒,幼子季历立。季历内修古公遗道,外与商贵族任姓挚氏通婚,并亲自朝商,商武乙赐予土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周之势力日益壮大。伐西洛鬼戎,俘二翟王,大胜。文丁为遏制周人势力,杀死季历,季历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好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士多归之。帝辛(纣)以西伯积善,将不利己,囚西伯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周臣太颠、闳夭、散宜生等献美女名马于纣,纣乃释西伯,使之专“征伐”。西伯欲成后稷、公刘之业,访贤于渭水之阳,遇吕尚(姜姓,先世封吕,名望,字子牙。或曰太公望),拜之为军师。吕尚辅佐西伯,政和讼平,民心大定,河东小国纷纷归附,西伯乃受命称“文王”。文王乘专征伐之机,西伐犬戎,攻灭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邘(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嵩县北,一说今甘肃崇信)等国,势力达于江、汉、巴、蜀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西岸)为国都,至是,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奠定了灭商的基础。文王称王九年而卒,在位五十年。太子发即位,是为武王。西伯被纣拘禁羑里期间,以其数代对道的积集与领悟,在总结前人文化遗产以及广纳社会贤达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对伏羲氏所作《八卦》进行再创作,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并对各卦进行注释,这就是“爻辞”。这也是《八卦》演进为《易经》的主干。从古及今,凡是有据的传承,都认为伏羲始制八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天下。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也是为了治天下。用什么治天下?这就易道。孔子所以特别看重《易》,也是为了以道治天下。正因是道,《易》才被历代统治者立为群经之首,万法之源,一直被当成一部不朽的圣典,仰之弥高,传之弥久。

  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文王之子按序依次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等)文王卒后,辅佐武王负责政务。辅佐武王克殷后,武王封邦建国,封周公旦于鲁,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周公旦不就封,继续留佐武王。武王六年卒,太子诵立,是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诸侯不服,乃摄行政事。是时,管、蔡及群弟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王”。周公旦乃告太公望、召公>曰:“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叛周,无以告我先王。”于是卒相成王。七年后还政于成王。周公旦辅政期间,三叔及武庚叛,周公奉命兴师东征,乃使召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今山东临朐东南)、北至无棣(今山东无棣北),五侯九伯,实得政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召公时为太保,与周公旦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幼,周公摄政,召公疑之,故周公作《君>》,以明自己忠于王室,非为后代子孙而迷恋禄位。周公东征,诛管叔,杀武庚,放逐蔡叔,降霍叔为庶人,继之攻灭熊、盈族十七国,迁殷民于洛邑九里之地。周公依据周国原有制度,参酌殷礼,有所损益,建立各项典章制度,是为“周礼”或“周公之典”。成王七年,周公旦往营成周,派使者献卜兆,作《洛诰》:周公请成王“往新邑”,主持政务。成王“迁宅于成周”,并举行祈福典礼,后以“四方狄乱未定”,复西归镐京,命周公旦留守洛邑,周公从之。洛邑既成,周在王城驻兵八师,监管殷顽民。周公旦以王命告,作《多士》:警告殷顽民,只要顺从周朝,就给以生活出路,否则将“致天之罚”。周公旦恐成王有所淫佚,乃作《无逸》以诫王,要成王勤于政务,不要过度游乐。成王十一年,周公旦朝觐在丰,病危,请葬成周,以明其不敢离成王。周公旦卒,成王以周公“勤劳王家”,其“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故葬之于毕(今陕西西安西北),从文王,以明其不敢臣周公。并赐鲁公世世祀周,用天子之礼乐,以褒周公。周公旦所作《周礼》,原名《周官》,全书共分六篇:一、《天官冢宰》记邦治之官六十三职。其职统摄六官,以吏治为专职,兼掌宫中事务。二、《地官司徒》记邦教之官七十八职。其职以教化为务,凡地方组织、均土分民、征赋等均在其掌。三、《春官宗伯》记邦礼之官六十九职。凡礼、乐、卜祀、文史、星历、车旗之属均属之。四、《夏管司马》记邦治之官七十职。其职专掌军事与封建,兼及王之车旗、弓矢、护卫等。五、《秋官司寇》记邦禁之官六十六职。其职主刑法、讼狱、刑禁、兼及盟约、宪令、辟除、外交等。六《冬官司空》三十一篇,记诸工事制作,并祥其尺度。《周礼》后被儒家尊为重要经典。孔子倡导的儒家学说中所说“克己复礼”之“礼”,当是“周礼”,周公旦所作《周礼》,是有文字记载的“周礼”之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处在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当属孔孟等先贤学者对以“道”为内核的泾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泾渭文化的主干——周文化的复兴与承传。

  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

  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时期,以及西周文王姬昌和武王发、成王诵时期,是华夏文明的开元时期,也是泾渭文化甘肃境内阶段的鼎盛时期,前后延续三千余年。西周之后,随着统治集团统治中心东移,在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退出泾渭流域甘肃地段,向泾渭流域中下游关中及洛水流域与黄河流域交汇地域聚集,泾渭文化甘肃地域段,也由主流文化的领袖地位,退却向从属地位。历史进入五代、宋、元、明、清及中华民国初期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域的多元化,及着重地域的再次东移,直至扩展向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地位便再次东移,完全退出了泾渭流域,泾渭文化完全由领袖地位退却向从属地位。

中国军事 中华文明 版权所有
信箱:chinahacn@163.com  QQ:4429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