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军情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军事地理 军事文学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国际军情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图库 军事专题 名人传记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厄立特里亚


国旗

国徽

国 名 厄立特里亚国(The State of Eritrea)。
面 积 124320平方公里(包括达赫拉克群岛)。
人 口 411万(2000年12月)。由9个民族组成,分别为提格雷尼亚(约占总人口的50%)、提格雷(31.4%)、阿法尔(5%)、萨霍(5%)、希达赖伯(2.5%)、比伦(2.1%)、库纳马(2%)、纳拉(1.5%)、拉沙伊达(0.5%)。每个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主要语言有提格雷尼亚语、提格雷语,通用英语、阿拉伯语。居民中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人各约占一半,另有少数信奉天主教和传统拜物教。
首 都 阿斯马拉(Asmara),人口约47万(1999年估计),年平均气温为16.9℃。
国家元首 总统伊萨亚斯·阿费沃基(Isaias Afwerki),1993年5月22日当选。
重要节日 5月24日,独立日;9月1日,武装斗争纪念日
简 况 位于东非及非洲之角的最北部,西与苏丹接壤,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与吉布提相连,东北隔红海与也门和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包括达赫拉克群岛和其他100多个岛屿)长1200公里。境内中心地带为海拔1800米-2500米的高原,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西部靠苏丹边境为海拔487米的低地,东部为海岸平原。境内最大的河流马雷布河全长440公里,流域面积23455平方公里。高原地区气候宜人,年均气温为17℃,年均降水量900毫米。凉季(12-2月)平均气温为15℃,热季(5-6月)气温为25℃。东部和西部低地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分别为30℃(东)和28℃(西),年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红海沿岸地区呈沙漠状态。
长期受埃塞俄比亚封建王朝的统治,19世纪末以前从未形成过统一的政治实体。1869年,意大利殖民主义者入侵埃塞。1889年,埃塞与意签订《乌西阿尔条约》,承认意对阿萨布、马萨瓦、克伦、阿斯马拉等占领区的统治。1890年,意将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1941年,意军战败,厄成为英国托管地。1950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厄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952年,厄组成地方政府,并正式与埃塞结成联邦。1962年,埃皇塞拉西强制取消联邦制,将厄合并为埃塞的一个省。1970年,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阵)成立,开始了争取厄独立的武装斗争。1991年5月,厄人阵同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等埃塞反政府组织联合推翻埃塞门格斯图政权。5月24日,厄人阵解放厄全境,并于29日成立临时政府,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出任临时政府总书记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埃同意厄于两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独立。1993年4月23日-25日,厄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以99.8%的绝对多数决定与埃塞分离。埃塞过渡政府接受公决结果,承认厄独立。5月22日,厄人阵中央委员会选举伊萨亚斯为厄首任总统。24日,厄正式宣告独立并举行开国庆典,厄立特里亚国正式成立。
政 治 独立后,厄政府注重政权建设,加紧经济重建,政局保持基本稳定。1997年,厄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1998年5月,与埃塞俄比亚爆发边界冲突,厄政府全力处理冲突问题。1999年2月,接受非洲统一组织为和平解决冲突而制订的框架协议。8月,接受非统框架协议的执行方案及技术安排。2000年6月,与埃塞俄比亚签定《停止敌对行动协议》。9月,厄国民议会召开第13届国民大会,决定于2001年12月举行全国大选;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规范未来各政党活动章程。 11月,厄内阁改组,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土地、水和环境部长、交通与通讯部长等易职。12月,与埃塞俄比亚签定《全面和平协议》。
【宪法】 1993年5月19日,厄立特里亚临时政府发布政令,规定厄将在未来的四年内起草一部保证公民基本权利和政治多元化的宪法,并在四年过渡期后进行立宪政府选举。1994年4月,全国制宪委员会成立。1996年7月,新宪法草案出台。1996年12月,制宪议会成立。1997年5月23日,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并正式颁布实施。新宪法规定,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关;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设总理,总统直接领导内阁;政教分开,宗教平等;民族语言一律平等,不明确国家官方语言。
【议会】 国民议会共有150议席,国民议会议员由全民普选产生,任期5年;议长由国民议会议员选举产生,任期5年。职能是制订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批准预算和选举国家元首。本届议会有人民民主和正义阵线中央委员会成员75名、制宪议会成员60名及厄侨民代表15名。议长由伊萨亚斯总统兼任。
1997年1—3月,厄进行了第一次地方议会选举,完成了国家地方政权建设。登记选民的90%参加了投票,最后选出405名议员,其中女议员122人。
【政府】 实行总统内阁制,由总统和17名政府部长组成,总统兼政府首脑及武装部队总司令。首届政府成立于1993年6月7日。现政府于1997年上半年组成,经2000年11月第三次改组后,现主要成员有: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地方政府部长马哈茂德·艾哈迈德·谢里夫(Mahmoud Ahmed Sherifo),国防部长塞伯哈特·埃弗利姆(Sebhat Ephrem),外交部长阿里·赛义德·阿卜杜拉(Ali Said Abdella),财政部长伯哈尼·阿布勒赫(Berhane Abrehe),新闻部长比拉基·格布勒塞拉西(Beraki Gebreselassie),贸易与工业部长海尔·沃尔丹塞(Haile Woldensae),农业部长阿雷法伊内·贝尔赫(Arefaine Berhe),渔业部长佩特罗斯·所罗门(Petros Solomon),能源与矿产部长泰斯法伊·格布勒塞拉西(Tesfai Gebreselassie),土地、水与环境部长沃尔德米卡埃尔·格布勒玛利亚姆(Woldmichael Gebremariam),教育部长奥斯曼·萨勒赫(Osman Saleh),卫生部长萨勒赫·迈基(Saleh Meki),交通与通讯部长艾斯蒂法诺斯·阿费沃基(Estifanos Afworki),司法部长法齐娅·哈希姆(Foazia Hashim,女),公共工程部长阿布拉哈·阿斯法哈(Abraha Asfaha),旅游部长艾哈迈德· 哈吉·阿里(Ahmed Haj Ali),劳动与社会福利部长奥格贝·阿布拉哈(Ogbe Abraha)
【行政区划】 全国共有六个区,分别为:南红海区,北红海区,安塞巴区,加什·巴尔卡区,南部区和中部区。
【司法机构】 独立后,临时政府在适当修改的基础上沿用原埃塞民法、刑法。厄法院分村、县、行政区、高等法院四级。高等法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高等法院设法官18名,全部由总统任命。行政区级法官由高等法院院长提名并由司法部长批准。厄检察机构从属于行政系统,检察总长由总统任命并代表政府工作。目前,厄已完成了刑法和贸易法的起草工作。民法正在起草中。
【政党】
(1)厄立特里亚人民民主和正义阵线(People’s Front for Democracy & Justice--PFDJ),简称厄人阵,执政党,唯一合法政党。原名为“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成立于1970年,由从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分裂出去的部分人士组成。1994年改为现名。现有党员60万人,占全国人口17%。主席伊萨亚斯·阿费沃基。最高领导机构为中央委员会,有75名成员。中央办事机构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有19名成员。
(2)厄立特里亚全国联盟 (Eritrean National Alliance--ENA) 政府反对派的联合体。1996年12月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成立,简称“全国联盟”。该组织主要包括“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伊斯兰救国运动”、“解放全国委员会”等。领导人阿卜杜拉·伊德利斯(Abdella Idris)。
① 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Eritrean Liberation Front--ELF):全国联盟的主要派别之一,成立于1958年,由流亡国外的厄立特里亚人哈米德·伊德里斯·阿瓦提在开罗创立。主张“民族统一”、“致力于厄独立”和“成立民主政权”等。1960年改为现名,并由原来的穆斯林组织转变为民族主义组织,在苏丹、叙利亚等国的支持下开展反对埃塞统治的斗争。1970年,一部分人从该组织中分裂出去,组成厄人阵,其余部分于1981年后流亡到苏丹境内,现仍在厄邻国和欧洲诸国进行反对现政权活动。
② 伊斯兰救国运动 (Harakat al Khalas Al Islami--HKI)原名伊斯兰圣战运动,成立于1988年11月,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其主要活动场所在苏丹。1998年8月,改用现名。现任总书记穆罕默德·阿默尔(Mohamed Amer)。
【重要人物】 伊萨亚斯·阿费沃基,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民议会议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厄人阵主席。1946年出生于厄中部哈马西恩省的一个小商贩家庭,信仰基督教。1962年中学毕业后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攻读工程学。三年后辍学参加厄解阵。因政策分歧于1969年脱离厄解阵,参与组建厄人阵。1977年当选厄人阵副总书记,1987年任总书记。1991年5月起任厄临时政府总书记,1993年5月22日当选为厄首任总统。懂提格雷尼亚、阿姆哈拉两种民族语言以及阿拉伯、英、法、意、德语。
经 济 厄是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农业落后,粮食不能自给,长期战争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独立后,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政府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对内提倡自力更生,积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外积极争取国外贷款和其他援助,尤其欢迎侨汇。政府先后出台了土地法、投资法和贸易、金融、税收系列规定等,并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经济贸易机制。但经济仍处于恢复和重建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不大。1997年厄发行本国货币后,与埃塞经济摩擦加剧。1998年5月,与埃塞爆发边境冲突后,经济陷入困境。2000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76 亿纳克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1%
货币名称: 纳克法 1纳克法=100分
汇率: 1美元=9.7纳克法
通货膨胀率: 14%
(资料来源: 2000年12月经济季评)
【资源】 主要矿产有铜、铁、金、镍、锰、钾盐、煤、大理石。地热资源丰富,红海可能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水资源缺乏,境内河流不多;厄森林覆盖率现只有1%,另有1.6%为河谷乔木和灌木林覆盖。
【工业】 长期战争使工业凋敝。工业门类主要有纺织、制革、制鞋、农畜产品加工、金属加工、塑料制品加工、建材等。1999年工业产值18.56亿纳克法,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27.3%。
【农牧渔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麦、高粱、小麦、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籽、芝麻、花生、亚麻、剑麻、棉花、蔬菜和水果。全国有可耕地320万公顷,已耕地43.9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13.7%。播种面积38.53万公顷,21%的土地实行机械化耕作。1999年农业生产总值10.88亿纳克法,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6%。2000年因受战争和干旱影响,粮食播种面积仅为14.01万公顷,厄农业严重歉收。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千吨):
1996 1997 1998
小麦 10 12 12
大麦 25 20 22
玉米 5 11 12
谷物 25 19 22
高粱豆类 5433 59 6233 33
(资料来源:1999/2000年度经济季评)
畜牧业不发达,农牧业人口中的35%-40%从事畜牧业,主要牲畜有绵羊、山羊、牛和骆驼等。1997年牲畜存栏数:牛150万头,羊500万只,骆驼30万峰,马、骡、驴总计为25万匹,家禽250万只。
沿海渔业资源丰富,仅鱼类年潜在捕捞量就可达7.3万吨。但渔业基本停留在浅水捕捞的水平,捕捞的鱼大多制成鱼粉、冻鱼和鱼干出口。
【旅游业】 旅游业是厄唯一赚取外汇的服务行业。厄历史悠久,阿克苏姆王国大部分区域在厄境内,目前尚存不少遗迹。地形多样,自然景观丰富。阿斯马拉、马萨瓦、阿萨布和达赫拉克群岛为有名的旅游点。连年战乱使旅游业受到破坏,旅游设施落后, 现在仍处于恢复阶段。 1996年来厄旅游人数41.6万人,比1995年增加31%;1997年厄旅游收入比1996年增加75%。厄政府鼓励私营机构投资旅游业。
【交通运输】 公路:现有公路4000公里,运输线路99条。各主要城市之间均有公路相通。从独立到1997年的6年时间内,厄已投入4.4亿埃元用于公路建设,路况大幅改善。1996年有客车1391辆,出租车1197辆,卡车及油罐车6386辆,小轿车14054辆。货运业多由私营企业经营。1994年的货运物资量由上年的283,982吨增至489,321吨;汽油等燃料的运输量由上年的65,429立方米增至117,287立方米,增长 79%。
铁路:铁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战争中均遭破坏。原来从马萨瓦经阿斯马拉到阿科达特的306公里的窄轨铁路等待修复。目前已修复了马萨瓦至金达60公里的窄轨铁路。
水运:马萨瓦与阿萨布为两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马萨瓦有6个泊位,可停靠1.2万吨级货轮;阿萨布港有9个泊位,可停靠3.6万吨级货轮。近年来,厄海运发展很快,马萨瓦港1996年货物吞吐量达300万吨,集装箱3.3万个,比1995年增加22%。阿萨布港为人工港,1994年进港船只为411艘,比上年增加29.2%。来港货运量达723,563吨,比上年增长12%,运送旅客1167人次,比上年增长163.8%。1995年1-9月,有300艘船进港,其中货船200艘,油轮58艘,总吞吐量30.5万吨。卸货2万多吨。厄埃爆发边界冲突后,厄港口货物吞吐量及收入减少。
厄港口岁收(单位:百万美元)
1996 1997 1998(1-5月)
阿萨布 30.6 24.3 10.3
马萨瓦 0.8 0.7 ---
(资料来源:1999/2000年度经济季评)
航空:1994年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空中运输完全依赖外国公司。阿斯马拉机场于1991年恢复使用,是最大的航空港,能起降波音757、767及空中客车等大型客机。阿萨布机场目前不能起降喷气飞机。另外还有达赫拉克、马萨瓦和纳克法三个机场。在厄经营业务的有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以及沙特、埃及、也门等国航空公司。1998年厄与一沙特公司合营,成立了厄红海航空公司,厄占40%的股份。该公司航线连结阿斯马拉至吉达、利雅得、迪拜和萨那。原占据厄空中客运市场主导地位的埃塞航空公司,因埃、厄爆发武装冲突,中断了进出阿斯马拉的所有航班。
【财政金融】 日常开支严重依赖外援和外汇。
1994年-1997年财政情况(单位:百万纳克法):
1994 1995 1996 1997
财政收入 1026.5 1520.9 1420.4 2044.4
财政支出 1601.5 2703.4 2556.8 2531.9
赤 字 575 1182.5 1136.4 487.5
(资料来源:厄官方统计数字)
近年,厄外债情况(单位:亿美元):
1998 1999 2000
1.416 2.422 2.81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年12月评估报告)
现有厄立特里亚银行(正式成立于1993年)、商业银行(成立于1991年)、住宅和商业银行、开发和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于1996年)四家银行。国家保险公司成立于1992年,1997年保险费收入为6800万纳克法,净利2100万纳克法,1999年为各种事故提供3000万纳克法保险。
【对外贸易】 推行自由贸易,鼓励出口。厄的主要贸易伙伴有埃塞、意大利、苏丹、沙特、吉布提、阿联酋、中国、丹麦、德国等。主要进口商品依次为机械运输设备,各种工业制成品、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产品等。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如油菜籽、食盐、牲畜、皮革、大理石等。1998年以来的厄埃边界冲突给厄对外贸易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1998年—2000年厄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1998 1999 2000
出口额 (离岸价) 0.279 0.201 0.201
进口额(离岸价) 5.268 4.946 4.692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年12月评估报告)
1997年进出口商品额情况(单位:百万纳克法):
进口额(CIF) 出口额(FOB)
食品、牲畜 599.88 81.26
原材料 67.75 129.5
无机燃料等 52.5 0.06
化工产品及材料 182.79 8.19
工业制成品 678.49 64.35
机械及运输设备 1158.21 10.77
其他制成品 242.79 70.87
精炼石油 334.26 --
动植物油、脂、腊 57.56 1.37
烟酒饮料 22.37 8.91
总计 3396.59 375.27
(资料来源:厄官方统计数字)
【外国援助】 主要援助国是德国、美国、意大利及一些北欧国家。另外国际组织、中东地区国家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向厄提供援助。1999年厄得到侨汇总计4亿美元,外援3亿美元。
厄接受官方发展援助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1995 1996 1997
多边 50.2 29.5 29.5
阿拉伯国家 5.2 2.9 12.7
双边 94.4 124.6 74.1
其中
意大利 16.2 27.8 12.7
日 本 0.7 2.0 12.4
美 国 5.0 15.0 12.0
德 国 22.3 22.3 10.0
挪 威 14.1 13.4 8.8
(资料来源:1999/2000年度经济季评)
人民生活 平均寿命估计为51岁,男子49.6岁,女子52.6岁。婴儿死亡率11.2%,人口年增长率3.7%。大多数人月工资在50-2000纳克法之间。至1997年,政府已投入12亿埃元用于住房建设,但住房仍十分紧张。水、电、卫生、通讯等设施落后。全国共有19家医院,其中公立医院17家,私立医院2家。医疗中心61个,医务站164个。医生353人,护士948人。全国共有183家药店。根据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厄在174个国家中位居第167位。
军 事 军队全名为“厄立特里亚人民军”,是在厄执政党领导下的武装部队。厄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长为塞伯哈特· 埃弗利姆中将,总参谋长海尔·塞缪尔少将(Haile Samuel)。独立后开始分阶段裁军,至1996年5月建成4万人的正规军。1996年开始设立军衔,1997年5月,军队整编工作结束。部队建制为军、师、团、营、连、排、班。空军有一个学员大队。海军主要布防在阿萨布、马萨瓦两港。1998年厄埃边界冲突爆发后,政府大量召募新兵,购置装备和军火。据估计军队人数已达30万人,其中女性约有5万人。1999年厄军费开支约为2.36亿美元(资料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所统计资料)。
文化教育
【教育】 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其中前七年是义务教育。阿斯马拉大学是唯一的高等学府,学制4年。截止于1997年11月,厄共有各类学校686所。1997年适龄儿童入学人数136,943人,入学率47%,初中、高中入学率比1991年分别上升70%和47%。共有教师7468人。文盲率80%。妇女文盲率85%-90%。
【新闻出版】 有两种官方报纸,《新厄立特里亚报》有阿拉伯语、提格雷尼亚语两种版本,《形象报》是唯一的英语报纸,每周六出版。执政党“人阵”出版《忠诚》杂志,每两个月一期
厄立特里亚通讯社系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91年9月,设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出稿三个编辑部,在全国各行政区设有地方记者站。
“人阵”主办的“群众之声”广播电台系全国性广播电台,1979年1月开始播音。每天使用提格雷尼亚语、阿法尔语、提格雷语、阿拉伯语、库纳马语、阿姆哈拉语六种语言播音。
厄立特里亚电视台于1993年1月开始正式开播,设节目部、新闻部,每周一至六晚播放三、四个小时的节目。
对外关系 奉行和平、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注重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以争取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积极参与非洲及地区事务,主张发挥地区组织或区域性国家联盟作用。厄独立后,曾与苏丹、也门、吉布提等邻国发生矛盾和冲突。厄埃冲突爆发后,厄主动改善并加强与上述国家关系。厄于1993年5月加入联合国,6月加入非统组织,9月成为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成员国。1995年厄加入世界银行,1996年6月加入东南非共同市场和优惠贸易区银行。1998年加入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组织。
【同我国的关系】 中厄自1993年5月24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顺利发展。1993年5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率团出席厄独立庆典,与厄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伊萨亚斯总统曾于1994年和1997年先后来华进行正式和非正式访问。
2000年4月,厄农业部长阿雷法伊内·贝尔赫和中央省省长安德迈克尔·卡塞应河南省人民政府邀请访华。5月,中国政府向厄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用于救助厄受干旱影响的灾民。10月,厄总统办公室国际合作和宏观经济协调委员会主席伯哈尼率团来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中厄进出口商品总额为127.9万美元,比去年增加67.7%。其中中方出口为127.9万美元,从厄无进口。2000年,共有15名中国医疗队员在厄工作。
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 陈占福 馆址:NO.16,Ogaden Street, Zone 3, Administration 02, Asmara, State of Eritrea. 电话:185273,185271(地区号:002911)。传真:002911-185275
厄立特里亚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尔·艾哈迈德(Mohammed Nur Ahmed)。馆址:北京市亮马河南路4号,塔园外交人员办公楼1-4-2。 邮编:100600。电话65326534。传真:65326532
【同美国的关系】 厄重视发展与美关系。1997年2月和7月,美国中央军区司令先后两次访厄;9月,伊萨亚斯总统访问美国;11月,厄国防部长塞伯哈特访美。1998年5月,伊萨亚斯总统访问美国。埃厄冲突爆发后,美国主动进行穿梭调解,并与卢旺达共同提出四点和平建议,未被厄接受。美国随后派出总统特使多次赴厄调解。1999年8月,美国专家与非统、联合国、阿尔及利亚等专家共同制订了执行非统解决埃厄冲突框架协议的技术安排,为厄接受。8月,伊萨亚斯总统对美进行非正式访问。2000年4月,总统伊萨亚斯赴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私人访问,会见了美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陈述了厄对和平解决厄埃冲突的立场。10月,厄新任外长阿里·赛义德率团访美,与美国务院官员商讨了厄埃执行停止敌对行动协议、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军及划界等问题;会见了美财长和世界银行及美国国际发展机构负责人,双方就厄发展计划与战后重建等工作交换了意见。12月,阿再次访美。
【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 厄独立后,与埃塞保持着特殊的友好关系。两国领导人经常保持接触和磋商,互访频繁。厄重视同埃塞的稳定关系与全面合作。1993年两国签订了《友好合作协定》。1997年,厄发行本国货币,停止使用埃塞货币,两国贸易改用美元结算,边民贸易和商品范围受到限制。1998年5月,厄埃在边界争议的巴德梅爆发边界武装冲突,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国际社会的大力调解未能使两国就停火、撤军达成一致。1999年2月和2000年5月,厄、埃在边界地区先后两次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2000年6月,厄埃签定“停止敌对协议”,12月两国签定《全面和平协议》,厄埃冲突步入政治解决进程。根据上述两协议,双方同意在两国边界地区设立临时安全区,由联合国派驻维和部队监督两国停火和撤军事宜;成立中立的边界委员会负责勘划边界,争取在半年内根据殖民边界条约和国际法作出裁决;相互遣返战俘和被监禁平民;设立中立的赔偿委员会,确认并仲裁两国赔偿要求,并在三年内完成相互索赔工作;由非统秘书长任命一独立机构调查边界冲突起因。
【同苏丹关系】 独立前,厄与苏丹关系密切。厄独立后,在苏丹境内的厄反对派在两国边境滋事,厄指责苏丹政府支持厄反对派,向厄输出原教旨主义,两国关系恶化。1994年12月,厄与苏丹断交。1998年,厄同埃塞俄比亚发生边界武装冲突后,厄苏有所接触。11月,在卡塔尔的斡旋下,两国外长举行会晤,签署了谅解备忘录。1999年5月,伊萨亚斯总统和苏丹总统巴希尔在多哈会晤,签署多哈协议,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6月,厄、苏两国外长在多哈举行会谈,同意成立和解联合委员会。2000年1月,两国宣布恢复外交关系。1月18日,苏总统巴希尔访厄。2月3日,厄总统伊萨亚斯访苏。此后,两国部长级官员互访频繁。双方决定停止支持各自国内的对方反对派,保证边境地区安全,建立两国元首定期磋商、互访机制,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9月,苏丹总统赴厄与在厄的苏反对派举行会谈。10月,厄总统伊萨亚斯再次对苏进行国事访问。厄苏两国已于2000年2月正式恢复民航航班往来。
【同吉布提关系】 厄在独立之初,与吉布提关系较好。1996年两国发生领土纠纷,1997年两国关系恢复正常。1998年厄埃发生边界冲突后,厄吉关系受到影响。11月,在非统厄埃争端调解委员会首脑会议期间,厄总统指责吉未持中立立场,应退出调解委员会。18日,吉宣布与厄断绝外交关系。2000年3月,两国宣布恢复外交关系。5月,厄贸工部长阿里·赛义德访吉。8月,厄总统伊萨亚斯赴吉出席索马里新总统就职仪式。10月3日,厄新任驻吉大使穆罕默德向吉总统盖莱递交国书。
【同也门关系】 厄独立前,也门支持厄争取独立的斗争。1995年12月以来,两国在红海大哈尼什、小哈尼什岛屿主权问题上的争端激化,发生武装冲突。1997年,两国开始仲裁解决争端。1998年10月9日,国际法庭作出裁决,将两国有争议的大哈尼什岛等主要岛屿判归也门。厄对此表示无条件接受,并迅即从岛上撤军,将其所占岛屿交还也门。11月4-6日,厄总统伊萨亚斯访也,两国关系恢复正常。1999年1月,厄与也门代表在阿斯马拉签订两国政府民航合作协定。2000年2月,也门驻厄大使向厄总统递交了国书。
【与意大利的关系】 厄与意大利有传统关系。意是厄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援助国。厄埃冲突爆发后,意参与调解,1998年,意副外长访厄,调解厄埃两国争端。1999年1月和7月,伊萨亚斯总统两度访意。6月,意大利副外长访厄,两国政府签订了1999-2001年指导性合作计划,意决定在三年内向厄提供总额达1.27亿欧元的援助和贷款。2000年12月,厄总统伊萨亚斯访意并会见了意总理阿马托。阿表示意将在未来两年内向厄提供5870万美元援助,用以帮助厄进行战后重建和难民安置工作。12月11日,意发展合作指导委员会决定向厄提供63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帮助厄平衡财政赤字,支助厄私营部门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  备案证书